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采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凡事向来讲究公平,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选拔人才的教育体制,它从实行到废除经历了很多演变。它有很多重要的基本特征,尤其在官吏制度这一方面更为注重,不同的皇帝在位时有着不同的考察体制,范围由大到小,难易程度层层递进。由此看来,考取功名也绝非容易之事。

科举考试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根据考生的自我需求来划分。有的考生擅长政治方面的知识,他就可以去组织政治考试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有的考生对军事比较感兴趣,他就会在军事方面的考题上大显身手。皇帝通过科举制度为自己招揽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建设国家事业。科举制度充满了人性化,它不在乎人的社会地位是否高尚,也没有人数的限制,所谓“寒门出弟子”,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通过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具有一定的公平性。除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科举考试还必须公开。所有考生的活动都必须公开,不允许私自出离考场,否则被认定为作弊行为,不仅诚信方面受到损失,凡有前科者终不录用。

唐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宋朝时进一步发展,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量增加。到了元朝则出现层层选拔的特点,第一步先在乡里面进行选拔,合格者再进入特定的场所接受考验,最终剩下来的精英学者被送到皇宫由皇帝亲自监考,合格者就会被当场录用。明朝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顶峰,考试的风气贯穿着整个京城,随着时代的发展,考试会越来越公平,也会越来越严格。

从“察举”到“科举”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溯源于汉武帝时的“察举”。所谓“察举”,即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称为举孝廉。大约每20万人中举孝廉一人,被举之人试用一年,胜任者转为正式官员,不胜任者退回,推举之人要连带受罚。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官员一直是一个相当小的集团,在这样一个小集团内,推荐者常常能看到被推荐者的全部,包括文章、学问、德行、才干等,而且举荐不实还可能遭到惩戒,而举出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大才高才,于己则有真正长远的好处,不仅可以获得识才的美誉,更可有得力的门生故吏。这一切使得察举制度在两汉有效地实行了几百年。
魏晋南北朝时,曹丕称帝后,制定“九品中正法”,即“九品官人法”,即由中央设中正官于郡、州,由中正官区别人物,定其高下。中正官通过品评,将地方所荐之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者称为圣上,上中者称为仁人,上下者称为智人。若品评为下下,则称为愚人。“九品中正法”取消了考试,取舍与否,取决于中正官的品评。显然,品评需要制定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当时制定的品评标准有72条之多,中正官根本记不住。于是,72条标准形同一纸空文,剩下只有一条品评标准,即家世出身,结果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中正官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九品中正法”重家世、轻才德的弊端日益明显,受到世人抨击,渐渐废除。
隋朝建立以后,不用“九品中正法”,改由吏部选人任人。公元601年,隋文帝创设州学、县学,由州学、县学向中央推荐人才。隋炀帝在承继父业的基础上,诏令分科取士并“始建进士科”。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学术界多将隋炀帝创置进士科作为中国科举制度产生的标志。进士科的创置,意味着选举制度的结束和科举制度的开始。

1、种类繁多。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2、科目分类繁杂: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极高,很少有人能通过,后来渐渐废掉了。俊士科不常举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

明经科的内容:9部经书;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发展

1、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2、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3、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
  1、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2、科举制度起源: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3] [4] [5]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3、科举制度影响:
  积极影响: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科举是古代中国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公开地从社会中择材取士,征召官吏。

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特征:是一套严密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正式开始于哪个朝代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古代的科举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1300年。西面我们来看一看科举的等级划分:一、童生 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

什么是科举制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
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第二,允许士人(读书人)向所在州县官府报名应考,无名额限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第三,通过逐级考试的方法,筛选人才。在人才选拔上,基本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2. 科举制度的进行作用: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在世界上为首创。它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在历史上曾经起过...

各朝代科举制度规则介绍 科举制演变史详解
以及临考时,皇帝才会任命监考官员,并且一旦被任命为监考,考官就会被锁在贡院里,这项制度被称为锁院制,所以宋朝的种种改进,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公平,从效果上看也基本上扭转了唐朝读书人行卷贿赂,依附权贵的恶习。到了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在媒体影视中常见的科举,这时期科举制度,高度完善,...

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是什么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明清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八股文以...

古代科举考试的制度是怎样的?
(2016·随州)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隋朝。(2012·黄石)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013·江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甘谷县15263992425: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於邹前列: 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

甘谷县15263992425: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线等 -
於邹前列:[答案] 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

甘谷县15263992425: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
於邹前列: 科举是古代中国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公开地从社会中择材取士,征召官吏.从理论上讲,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可通过两种方式给予满足,用古人的术语说,一是养士,一是取士.养士即培养人才,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数量培养所需的...

甘谷县15263992425: 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下哪一个? -
於邹前列: C(考试选拔官员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A、D是九品中正制,B是察举制).

甘谷县15263992425: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科举制度推行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明清时科举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於邹前列: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推行的进步性表现: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贫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明清时科举考试变为'八股文'

甘谷县15263992425: 1,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科举的程序是:常科考生一般在____ - 进行_____,合格者进京参加由___ - 职能部门... -
於邹前列:[答案] 1:进士科的设置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3:州府,初试,尚书省,吏部 4: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 5:藏族,西藏

甘谷县15263992425: 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於邹前列:[答案] 唐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科目有常科、制科之分.每年举行的科举叫常科,皇帝 临时下诏的称制科. 常科的考生有两种人.一种是生徒.生徒出自中央的国子监弘文馆到地方州县学的学生 .另一种叫乡贡,这些人自学成才“投牒自举”,经考试后可...

甘谷县15263992425: 科举制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
於邹前列: 科举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品德作为选官标准 积极意义就是提升官员素质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