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作者&投稿:夙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废除~

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
1926年,西方十国加上日本组成“调查法权委员会”,前往直隶、山西和东三省等地调查,看当时的领事裁判权制度和中国当地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状况究竟有多大差别。
当时借助高涨的民族主义,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镇江、厦门四处英租界,天津比利时租界和威海卫英租借地;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并申明原则上要废除领事裁判权。这些都为全面废约创造了条件。
1928年中国与比意丹葡西五国签订了新约,原则上规定废除领事裁判权,但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行。此外,1929年,墨西哥革命后的左派政党革命制度党执政后同情中国民族主义革命,宣布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根据国民党官方的说法,“我国一方面诉诸正义,争取与列国交涉,同时埋头建设、培养国力,故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不得不暂时停顿。”但到了“七七”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独自抵抗侵略的勇气和牺牲不断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钦佩和尊重。
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中国外长郭泰祺换文,声明在中国和平恢复后,将与华商谈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同年英国亦作出同样表示。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虽然主要针对法西斯的扩张,但它提出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为中国的废约运动提供了更有利的国际条件,英美考虑主动并提前废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正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成了西方民主国家的主要盟邦,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过去那种不平等关系已经完全不能反映现实。而且抗战在事实上也使得不平等条约的很多条款成为空文,例如对中国军队在自己国土上的调动作的限制。
从1940年开始,英美领导人都曾经表示要在和平恢复后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宣言,一致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原则。
两天后,蒋介石任盟军中国战区(包括印度支那)最高统帅。列强与华不平等条约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失去存在的根据。在此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加紧了和英美关于废约问题的会商。
1942年夏天开始,美英外交部门就放弃在华特权问题频频交换意见,达成了尽快同时谈判解决的共识。
1942年10月初,蒋介石要在美国的外交部长宋子文正式向美国政府展开废约的交涉,得到美方迅速回应,表示愿意自动放弃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签订新的条约,在法律上建立新的国家关系。英国政府与此同时也作出同样表示。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取得突破。
10月9日上午,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前往美国国务院,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宣读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文稿,并将它交给魏。
第二天,中国陪都重庆夫子池精神堡垒广场举行的双十节庆典上,蒋介石正式宣布英美两国自动放弃它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特权,告诫说“我全国同胞从今天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那天,美国独立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费城独立厅,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特为这个历史性时刻向中华民国的国庆发表祝词,并叩响了著名的独立钟三十一声,以示庆祝。重庆各报都为此出了号外。蒋介石于次日致电罗斯福和丘吉尔,对两国政府自动放弃在华特权表示感谢。
此后,中美和中英两国外交部门就签订新约展开谈判,并于1942年12月11日同时在华盛顿和重庆签署了新约,宣布从此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当时除了美英两国,日本和意大利因为和中国是交战国,过去的国家条约自动作废;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和法国傀儡维希政府的外交关系,一个主要考虑是为了照顾维希法国统治下印度支那地区的华侨。
后来东南亚的局势转化后,中国转而与戴高乐流亡政府建交,即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但正式签订新约是在1946年。
总的来说,当时只要美英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这个历史问题就算解决了。其他原先允诺放弃在华特权的西方国家在英美和中国签订新约后,先后和中国政府订立类似的新约。
中国和英美的废约和签订新约的谈判是在中美英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中国方面自不必说,英美方面,罗斯福和丘吉尔十分配合,推动谈判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在此期间,英国人似乎在方式和时机的选择上更费心机,显示出老牌殖民国家在处理此类问题上的熟练老到和深谋远虑。
扩展资料:
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政治象征和法律依据,主要指外国政治、军事等机构和外国公民单方面在华享有特权,其实质是将自己主权的行使延伸到中国的领土,直接后果就是中国领土主权的全面受损。这种特权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括当时中外关系中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次性的割地赔款不算,长期有效的特权多不胜数: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租界权、租借地、势力范围、最惠国待遇、外国军队驻扎权、外国军舰行驶停泊权、海关税务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外国雇员任用权、电信事业权、设厂制造权、外籍引水员权等20余项。
不平等条约,有些是为了解决中外之间的纠纷、冲突甚至战争而订立,有的是就某一个具体的双边关系问题而订立,还有的则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订立,相当于今日的建交和友好条约。总的来说,这些对华不平等条约在原则上规定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民国抗战前通过修约修正了一部分,大部分是抗战期间因为中国作为盟国参战因此英美法等废除的,至于德日方面的一宣战就自动废除了。剩下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部废除。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中华民族为解除这副枷锁,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解读这段艰难曲折的废约历史,我们从中可以获取不少有益的启示。

  坚定的决心是废约斗争的重要基础

  纵观近代中国废约的历史,不难看出,在相当程度上,废约的成效与历届政府的态度密切相关。而树立明确的废约意识和坚定的废约决心,是废约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

  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清政府,从一开始便用天朝的观念对待新的条约关系,用一种含有传统驭夷权术的特殊方式来抗拒束缚自己的不平等条约。但在列强的压力之下,清政府的这种努力未能奏效,不得不信守条约,以维持与列强的关系,并守住尚未丧失的权益。与此同时,清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性质和危害,产生了一定的修约意识,谋划并试图收回被侵夺的国家权益。不过,清政府始终缺乏整体修约和废约的意识,多是就某项条约特权作一些零碎的工夫,更谈不上有坚定的决心,这是它在修约尝试中没有什么建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辛亥以后,北京政府产生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明确意识,但却缺乏坚定的决心。在交涉中,北京政府也曾采取强硬态度,破天荒地废除了中比、中西条约,这种勇气甚至是后来的南京政府都没有的。然而,北京政府的勇气也有限度,这种强硬态度只是针对比、西这样对中国不能构成威胁的小国,在同时期与日、法交涉修约时,它就软了下来。在其他问题上,也多是软弱妥协。这种强硬与软弱相交织的现象,看似矛盾,实际上是软弱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近代废约史上,是北京政府正式开启了修约交涉,这一地位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只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底气不足,成效也极为有限。

  南京政府有着较为强烈的废约愿望,但只是表面上态度强硬,实际上色厉内荏,缺乏坚决抗争的勇气。它发表过不少宣言,屡屡声称要以正当手续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在事实精神上则已承认过去一切条约”,走的仍是“修约之路”。王芸生将此称为“说大话用小钱”,“大言壮语,则失之伪矣”(王芸生:《中国国民党外交之回顾》,《国闻周报》第9卷,第1期)。如废弃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久无结果,在国民会议即将开幕的情况下,南京政府发表宣言,宣布法权交涉停顿,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这似乎是单方面废约的壮举,其实只是做给国人看的,并未给人们带来振奋。当时舆论就指出,读后感到“满腔苦痛,羞愧悲哀,而不能赞一词”。因为这只是“以掩耳盗铃之方式,聊以***”而已,中国所需要的,“为对外实行废除,非对内宣传废除也”。煌煌明令,“在外人目中只一外交史料已耳。”中国“过去所受不平等条约之耻辱,只关于条约之本身,今则倍之。其条约仍在,而对废除不理,中国之被轻视也。”(《外交现状之感言》,《大公报》1931年5月6日)南京政府修约交涉取得的主要成绩,是收回关税主权,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承续了北京政府的交涉成果。其后在抗战时期虽得以基本上废弃不平等条约,但就废约本身而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因缘时会,是种种因素共同促成,而非南京国民政府独家之功。

  在此问题上,中国***和它领导的新中国与历届政府截然不同。***成立后即制定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内涵的反帝目标,在废约反帝斗争中,态度也最为坚决(参见拙文:《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史研究》2003年第5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放弃了废约主张,中国***独立领导了反对新形式的不平等条约的斗争。1949年1月19日,***中央明确表示:“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央文件选集》(18),***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44页)9月29日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规定对国民党政府所订条约、协定“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上,第585、595页),以法律的形式彻底否定了新的不平等条约存在的根据。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收回了美、法、荷等国在华的兵营地产,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通过百余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获特权的残留。在收回香港的交涉中,针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三个条约有效论”的论调,***斩钉截铁地表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终使这个昔日的殖民帝国放弃了继续维持条约特权的愿望。正是由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废约立场,新中国建立后,中外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才得以真正废弃,其残余才得以彻底清除。

  统一战线是废约斗争的基本途径

  纵观中国反对、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尤其是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历史来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即:当全民族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时,废约斗争就取得成效;反之,则遭受挫折。也就是说,实行中国***提出的统一战线主张,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是实现废约目标的最基本的途径。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对不平等条约斗争最辉煌的两个时期,而正是在这两个时期国共之间实现了合作。

  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以废约反帝为基本目标的国民革命,使废约斗争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1924年,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签订后,废约浪潮一个接着一个,国共两党彼呼此应,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孙中山接受中国***的主张,赞成召开国民会议,由此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为全国性大规模的废约运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因势利导,首先提出解决之道在“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中央文件选集》(1),第421页)。国民党紧随其后,两次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在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废约运动全面兴起。两党发动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又进一步推动了废约运动的发展。这一形势不仅推动北京政府采取积极态度,而且使得帝国主义不得不正视这一严峻的现实,“英日美三国对中国的民族运动,都已表示愿作某种让步。”(美波赖著、曹明道译:《最近中国外交关系》,正中书局,1935年,第236页)国民政府外交总长陈友仁充满信心地预言,“取消不平等条约,最近将来定可实现。”(《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速记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08页)

  但不幸的是,蒋介石随后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分裂统一战线,使形势急转直下。帝国主义的态度又变得强硬起来,甚至“公开的说将用武力解决中国革命”(《中国国民党中执会第二届常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速记录》,《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第909页),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前景被完全葬送。一年后,人们审视这段历史,认为北伐军初克武汉之后,“博得国际的重视”,但党内分裂,宁汉分立,使得“对外地位低落”,“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列强轻视党政府的心理”,其对华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国民政府的外交,“更加表现得十二分的消极。关税自主,无形取消。收回租界也不听见说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只是民众运动的口号,墙壁上的标语。”包惠僧也回忆说,“如果不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对帝国主义的列强采取妥协的途径,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当时北伐军乘胜收复东南,抵定平津,全国各地的各国租界在收回汉口九江英国租界的榜样之下,在1927年就完全收回了。”(包惠僧:《回忆大革命时代》,《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314页)其后,国民党政府在进行“剿共”内战的同时,虽继续修约交涉,但成果寥寥可数。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废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等条约特权。其基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在抗战中显示了自己的坚强决心和军事价值,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一重要地位的取得,最重要的因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局面。至1941年夏,欧洲有14个国家被德意法西斯所侵占,而中国的抗战却一直坚持下来,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国内有了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一个国共合作,在国外联合了苏联,并且联合了一切援助中国抗战的国家”,而欧洲的这些国家,“大多数是没有这样做,或者做得不够充分”(朱德:《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四周年》,《解放》第131、132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以民族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排除异己的反动政策不同,中国***不是考虑一个政党、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坚持民族团结,积极主动地谋求国共合作。中国***的这一立场,说明它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抗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不仅废约斗争受到影响,而且蒋介石出于***大局的需要,不敢得罪美国,与之订立《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又给中国套上了新形式的不平等条约。

  广大民众是废约斗争的坚强后盾

  在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中,中国所面对的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因而需要集中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力量,与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近代中国废约斗争的历程也说明,广大民众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显示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决心,不仅推动了历届政府的废约交涉,而且还给帝国主义以巨大压力,迫使它们作出一定的让步。

  晚清时期,虽未兴起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民众运动,但也出现了涉及这一目标的群众性斗争。义和团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便是这一类型斗争中较为典型的两个重大事件。20世纪初年,正是在民众的推动下,清政府才产生了废除具有国际私法性质的“准条约”的勇气,敢于向各国列强交涉,并收回部分路权和矿权。1905年爆发的全国性的抵制美货运动,也迫使清政府最终未敢与美国政府签订限制华工续约。这些事例说明,只有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并将民众斗争与政府交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清政府还作了其他方面的修约努力,但没有如愿以偿,其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没有动员国内民众的力量。反之也说明,中国当时尚未产生废除正式条约的民众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清政府底气不足,不敢明确提出这一要求。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还有待于民众的进一步觉醒和历史的新机遇。

  民国建立后,清末已萌芽的国民外交伴随着民初的民主主义思潮而发展,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定持久的运动,并不断走向高涨。由于民众广泛参与外交事务,中国的废约斗争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力量。五四运动首先显示这一伟大力量,迫使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民众参与外交事务第一次取得的重大收获。然而,五四运动虽促进了民族觉醒,但并未真正将广大群众发动起来,仍存在着种种不足,如运动的目标“仅及于日本帝国主义”、没有提出全面废约的要求等。在大革命中,中国***改变了这一格局,将广大民众真正发动起来,为进行这一斗争找到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党吸收了以往的教训,认为只有将广大民众发动起来,才能取得废约反帝和反对军阀的胜利,并为此作了艰苦的努力。在大革命的一次次风暴中,***人逐步将废约反帝的意识在民众中扎下根,中国开始了完全意义的民族觉醒,经过五卅运动,废约运动成为全民的运动,出现了新的面貌。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砍杀中国民众,惨案引起了武汉民众和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5日,群众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游行,收回了英租界。接着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陈友仁总结说:“由于民众之同心协力,一致对外,使全世界皆知此为民众一致之意思,故外交进行,得有极强之后盾。”此次对英外交之所以获得较为有利的结果,是由于国民政府“代表风靡全国之民族运动……中国今日之国际荣誉,为百年以来所未曾有,是皆全体民众藉党之领导,以一心一德之意志,与一致步骤,方能达到此种荣誉与威望,将随本党之整理巩固继长增高与日俱永。”(陈友仁:《对三中执全会外交报告》,高承元编:《广州武汉时期革命外交文献》,神州国光社,1933年再版,第161页)民众与国民政府结合,使得废约外交具有了“革命外交”的精神,陈友仁也博得这一声誉,被视为“革命外交”的代表。人们普遍认为,“陈友仁办外交办得好,帝国主义者怕他到极点。”实际上,“帝国主义者并不是怕的陈友仁一人,帝国主义者所怕的,乃是当时的中国民气与国民党的精神”(夏天:《中国外交史及外交问题》,光华书局,1932年版,第384页)。民众运动的兴起,以及与国民革命的结合,使得帝国主义非常畏惧。久久拖延的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终于在五卅运动后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英国尽管不愿放弃租界,但最终不得不同意将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交还给中国。舆论认为,汉口“一三”事件“为中国外交史开一新纪元,素以炮火政策自夸之英帝国主义者,竟尔低首下心,交还列强所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租界,诚为快事”。此事足以证明,“民众力量,可以压倒强权,又足以给各国帝国主义一种最有力量之教训,知中国民众,已有彻底觉悟,现已从事与帝国主义者周旋。”“总之此案可视为将来用革命手段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先声,其意义之重,岂可言喻!”(周胤之:《废约运动之鸟瞰》(七),《晨报》1928年2月6日)

  南京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对民众运动转而采取压制态度,声称这“不但不能表示优点,简直可说是暴露我们国民的弱点”。实际上,他是担心民众运动被***所利用,而国民党“没有指挥民众的力量”。压制民众运动的结果,使得南京政府在修约交涉中缺乏坚实的后盾,难以有较大的作为,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成效。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民众的广泛动员才又改变废约斗争的局面。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人民战争,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抗战才具有了崇高的地位,列强才基本上放弃了条约特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更是广泛发动全国民众,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条约特权残余,尤其是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条约残余。

  以上只是废约斗争历程中留给人们启示中的荦荦大端,除此之外,如国家实力与修约交涉的策略、国际形势与历史机遇的把握和利用、国际法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等等,也都有不少值得总结之处。这场斗争逐步向前推进,并最终获得胜利,是上述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个时期都有,在国民革命时期废除了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废除了一些

建国以后 我们党废除了以前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口号有:先扫清屋子再请客……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大多是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与西方列强和日本签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不平等条约:1. 《南京条约》(1842年):这是中国与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条约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

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影响如下: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一次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

中国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给我一些条约的,让人看了很愤慨的那 ...
《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八、《辛丑条

【常识】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C项错误,《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项正确,《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故正确答...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第一,中国的社会性质有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侵犯,土地被割让。第三,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小农经济解体。第四,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在赔款过程中也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五,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成为殖民地,中国人民从此...

我国有哪些不平等条约
1.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2.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3.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4.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

中国签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1、《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20日 签订双方:中英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以后与各国中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称“万年和约”,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

中国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等。《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时间是1840——1949 近代中国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表现如下: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帝国主义通过不...

宽城区19543682554: 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
运胞氨苄:[答案] 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包括满清王朝签订的和民国签订的以下是顺序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

宽城区19543682554: 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运胞氨苄: 《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 《望厦条约》:1844年7月4日中美签订. 《黄埔条约》: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 《瑷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 《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中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 《北京条约》I860年10月、11月中分别与英、法、俄签订. 《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中俄签订. 《中法新约》1885年6月9日中法签订. 《马关条约》1895年4月7日中日签订.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中分别与英、美、俄、日、德、意、法、奥、西、荷、比签订.

宽城区19543682554: 求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包括签订国家日期以及内容,最好还有影响之类的), -
运胞氨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

宽城区19543682554: 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运胞氨苄: ① 鸦片战2113争 ② 开始沦为半5261殖民地半封建4102社会 ③ 《马关条约》 ④ 落后就要挨打参考同类项,同时抓住1653提示词,回归课本知识:《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签专订的,开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本题考核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属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 .

宽城区19543682554: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运胞氨苄: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宽城区19543682554: 清末的条约有啥 -
运胞氨苄: 主要以下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1842年8月29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签定的《南京条约》在《南京条约》以后,中英又签定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在这两个条约签定以后,1844...

宽城区19543682554: 中国签订的第一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个条约? -
运胞氨苄: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

宽城区19543682554: 中国签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什么时候 -
运胞氨苄: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宽城区19543682554: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运胞氨苄: 中国近代史从1840开始,《南京条约》是1840年以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你要是向前深究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史了,古代史上没有“不平等条约”这一说法,硬要说的话,“澶渊之盟”可以算一个吧,汉唐的和亲、宋代的岁贡、称臣都是带有屈辱性质的,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内部政权间的关系,不是中外关系,更没有签订条约.康熙年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其实中国也有领土损失,但这还是古代史,而且历史教科书上说这是“平等”的.所以你只要记住书上的话就行了,钻研的精神是好的,但不要钻牛角尖,书上这句话说的很明确,并没有隐含之前还有其它的不平等条约的意思.

宽城区19543682554: 第一个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签定的? -
运胞氨苄: 1842年8月29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