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攸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攻击性行为频繁,不会用语言攻击,使用的是肢体攻击,从工具性的攻击到敌意性的攻击,具有目的性,非常明确。遇到儿童有攻击性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的制止,把儿童带离有攻击性发生的环境,给儿童做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特点:攻击性频繁,有专门的对象,经常使用肢体攻击,破坏力很强学前儿童有叛逆期,这个时期在读幼儿园时,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行为特点分为,频繁性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只是偶尔有攻击性行为,可以理解为是防卫别人的侵犯,长期都是攻击性行为,就可以判断为本身就具备攻击性行为。学前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有专门的对象,比如男生欺负女生,女生欺负女生,每个班级总有那么一两个特立独行的。喜欢用肢体进行攻击,破坏能力非常强,班级里经常有小朋友被这些攻击性行为的小孩所欺负。

应对措施当看到学前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把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带离这个环境。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要及时的制止孩子的行为,并且指出他这个行为是错误的,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前儿童,融入大家的集体生活中来,这样才能一点点改掉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鼓励和培养学前儿童,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多和心态好,阳光,团结友爱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要及时找到儿童家长,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改掉孩子具有攻击性的行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是持续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益处。

第一,攻击性行为比较频繁。幼儿期的孩子喜欢和同伴交往,但是又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所以表现出为抢玩具或其他物品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二,更多的是依靠身体多,而不是语言

所以说身体多余言语。那小的时候我们可能看别人有玩具,伸手就它抢过来,抢不过我就打你,慢慢长大了,当把你玩具抢过来的时候,哼,大笨蛋,再也不和你玩了,这又是什么?

第三,工具性转向了敌意性。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单指向抢夺物品,言语上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人身攻击,比如起外号。

第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家来说一说,喜欢打闹的孩子中,究竟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答案当然是男孩子多。从性别上来看,男孩好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查表明,男孩子发生的频率要高于女孩。所有说这就是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如何对待宝宝攻击性行为

第一,多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人们往往认为,对孩子的攻击性进行惩罚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惩罚,如打孩子、骂孩子,这些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攻击行为,非但不能改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为他提供了模仿对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多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才是消除孩子攻击性的好办法。

第二,如果孩子让小伙伴受了委屈,家长应当对受害的一方表示关心和同情。这对孩子来说,是父母对他的一种无声的批评,可能比把孩子痛斥一番还要有效。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如果从攻击别人的意图出发,则主要指那些企图损害别人或物的行为,其重要性是考虑侵犯的动机。而在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攻击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年龄越小的儿童攻击性行为越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凡带过小班的教师都有同感,小班家长找老师告状的最多,大多数是因为孩子被、咬了手指、被人推了等等.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危害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比如,一但他们所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他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并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并不是用言语来攻击对方.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而且也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在小班,由于一些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的影响,常常导致受其欺负的小朋友产生心理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使得老师对家长的工作难做。而且,由于攻击性幼儿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使得老师需花很多时间来解决因此产生的矛盾,故而很多老师对这样的孩子也感到头疼。攻击性行为还会延续至青年和成年,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更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资料表明,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犯罪行为当中,70%的暴力少年犯在早年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因此,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尽早干预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与矫治。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型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的多,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施以经常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攻击型的幼儿不能抑制攻击性,否则会加重他们攻击性行为。

  (二)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正处在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手段的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能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让幼儿少接触有过多暴力画面的电视和动画片,如“奥特曼”等,模仿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另一个原因,另外,父母打架对幼儿也有影响。

  (三)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所以在幼儿园一定要控制和及时制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四)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成人强制孩子遵守某些日常规则,或者要求他们克制某些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他们往往发起脾气来,或者当一个孩子兴趣正浓而受到其他伙伴干扰破坏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往往引起攻击性行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具有攻击性,所以我们的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好的方面。

  三、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幼儿出现过多的攻击性行为,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都加于关注的问题。要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光靠教师的纠正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与家庭都要重视。

  (一)社会方面

  社会应对传媒等文化部门加强管理。一方面,对于一些暴力场面,当局应禁止它们出现在儿童节目中,对即将播出的幼儿节目应严格审查后再允许播出。涉及到打斗或暴力的电视节目,应在播出之前或是宣传时讲明白适合什么年龄阶段的观众收看,也好让家长们可以及时地制止幼儿收看这些节目,以减少大众传媒的攻击暴力信息对幼儿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幼儿的读物、玩具等方面也应该加强监管,在幼儿的书籍当中避免出现一些暴力、血腥的场面,在幼儿玩具方面也要尽量杜绝象仿真手枪等危险玩具的出现和买卖。

  (二)家庭方面

  有的家长对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后,会对幼儿进行一些相应的惩罚。惩罚也是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惩罚要及时进行。在家庭里实施惩罚的手段应在幼儿犯错后,要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惩罚,不要把这个过错留到忍无可忍时才想起要采取措施。

  2、惩罚要一致;幼儿会有一些他特别喜欢的玩具或是电视节目,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就可以没收他非常喜欢的玩具,或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许他看他平常喜欢看的节目,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但是惩罚幼儿时,父母的意见应该统一,所谓的“严父慈母”并不是说幼儿犯了错,父亲惩罚他时母亲却出来庇护,这样很容易让幼儿感到困惑:他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惩罚时,家长的言行与意见一定要一致。

  3、惩罚强度适当。并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打骂并不是一种合适的的惩罚方法,有的孩子在家里出现了攻击行为,受到严厉的打骂与责备,在家里他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的,但是出了家门以后,他却会变得变本加厉而更具有攻击性,所以惩罚的强度一定要适当。

  (三)幼儿园方面

  1、正面引导、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刺激,如: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材料,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刀枪、棍棒等),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影视节目。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幼儿年幼无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我们要教会幼儿识别好与坏,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受人欢迎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被人讨厌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当发生纠纷和矛盾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多元性思维能力,学会用协商、转换等多种形式来解决纠纷和矛盾。

  2、反面教育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我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强化,不予注意,而对其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此同时,我们用移情训练法正确引导。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并由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带来积极的行为变化,幼儿逐渐懂得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去做,不利于他人的事就不去做。

  轻度的惩罚与合理科学的规则相结合,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在实施惩罚规则的同时建立合理科学的规则,帮助幼儿内化规则,如:值日轮流规则;小组长竞赛规则等。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以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从培养被攻击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着手,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经过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所好转,但亲社会行为不稳定,我们发现:他们的攻击对象都针对一些较弱小的同伴,一般被攻击者极少有反击行为,因而我们从培养被攻击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着手,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的攻击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幼儿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吧。根据帕特森的“消极反应会强化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观点,我们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

  对于攻击性较强的幼儿,只要家长和老师齐心协力,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与沟通,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社会、家庭、幼儿园形成合力。幼儿一定能在有效引导下逐渐学会适应他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掌握良好的行为准则,学习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形成关心他人、与他人通力合作的良好品质,从而在源头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简述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因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和物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4)幼儿的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较大的特点是什么
攻击行为较大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攻击行为频繁。幼儿期是社会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参考答案](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3)幼儿多是身体...

教资考试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什么
某些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特点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幼儿在进行攻击时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女孩。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2)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并不会用言语来攻击对方。(3)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大致相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更具有攻击性。(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考点提示] 本题考查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特点的理解。[参考答案]1.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频率较高。这可能表现在争夺玩具、游戏角色,或者因无意中造成伤害而引发的攻击,有时也可能是报复性行为。此外,活动空间的拥挤和游戏材料的不足也是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常见原因。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工具性攻击逐渐...

儿童攻击性行为呈现的特点。
(1)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原因随年龄而变化;(2)攻击性行为的形式也随年龄不同而不同;(3)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简述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 攻击性行为频繁发生:幼儿在未能满足需求或感觉权利受到侵犯时,可能会频繁表现出身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2. 身体攻击多于言语攻击:幼儿通常更倾向于使用身体动作来表达不满,如打、踢、咬等,而不是通过言语来解决问题。3. 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变:随着年龄...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时,主要从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攻击行为的方式也在变化。从类型上看,敌意性攻击逐渐取代工具性攻击;从形式上看,语言攻击逐渐多于身体攻击。儿童开始能够推测对方的行为意图和动机,因此工具性攻击逐渐演变为更多以人为...

习水县18068749030: 幼儿攻击性行为 - 搜狗百科
鄞高参一: 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比如,一但他们所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他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并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并不是用言语来攻击对方.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习水县18068749030: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时主要表现是什么?
鄞高参一: 幼儿园时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等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等

习水县18068749030: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哪些?
鄞高参一: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别人东西、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

习水县18068749030: 孩子的好斗及攻击性行为有哪些表现?
鄞高参一: 障碍表现 孩子1周岁的时候,攻击性行为(多为不适应的行为)或好斗行为(随时准备侵犯别人)便开始萌芽,4~6岁时增强,学龄时期则更为强烈. 学龄前儿童的好斗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吵闹,并经常失去控制. 总和大人纠缠. 不听大人的话. 经常有意或无意惹别人生气(拿走或撞倒别人的东西、折磨和推撞别人). 经常冒犯别人. 推卸责任. 容易发怒. 狂暴. 记恨. 说脏话. 将东西据为已有(有偷盗倾向). 撒谎. 折磨动物. 如果有6~9种以上行为出现,且持续数月,可称为行为障碍,至少是行为异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