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作者&投稿:汪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非子是春秋时期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代表人~

法家编辑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法为本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改革变法
中国人惯于尊重过去经验,这个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哲学有巨大的影响。从孔子的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要找古代的权威来支持自己的学说。孔子喜欢援引的古代权威是西周的文王、周公。墨子与儒家辩论时,援引比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孟子为能凌驾墨家之上,往往援引尧舜,因为他们是传说中比夏禹更早的圣王。最后,道家为胜过儒家和墨家,又请出伏羲、神农,据说他们比尧舜还要早几百年。而法家的主张与他们完全不同,法家坚持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在诸子百家中难能可贵。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变法图强。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韩非子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法家三治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想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中央集权
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子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不阿贵
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以法为教
韩非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的法家思想最伟大的实践者是秦始皇,秦国的教育制度,便为法家思想。以法为教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强思想法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
法教是与礼教相对立的。在奏未统一六国时,秦孝公就同商鞅、甘龙、杜挚三大夫讨论 正法之本,商鞅掌握秦国政权后,便强调以法制取代礼治。所谓 知者作法 而 贤者更礼(《商君书·更法》)。他还写了奏书,陈述 明主忠民产于今世,而散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 (《商君书·慎法》)。

道生法
“无为,而无不为”“道生法”是道家的思想,它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韩非子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便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韩非子说:君王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

望采纳

积极评价: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21世纪上半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对韩非法治思想的评论、揭示和批判过程中,应当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要求,这将对我国的行政建设、法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 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韩非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消极评价:
1.其严刑峻法思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暴政的产生。


主要都是积极的。因为他的思想顺应历史发展。

战国时代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


春秋战国秦国君主依次有哪些
前858年) 嬴姓,赵氏,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 (?-前845年),西周时期秦...

战国时秦非子是谁?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1、出自于《庄子﹒秋水》“濠梁之辩”篇中。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2、原文:庄子与...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和赵国国君都是赢姓赵氏,问一下,是同一族人吗
他们是同族。共同祖先是纣王宠臣蜚廉,秦国祖先是蜚廉长子恶来,赵国是次子季胜,两国分开发展是在西周。根据历史,秦国和赵国王族竟然是同一祖先,赵国贵族出自商朝名门,为商朝重臣蜚廉的直系子孙,蜚廉是商纣王手下的大臣。赵国始祖造父为蜚廉的四世孙。而秦国呢,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

秦国历代君主的年号与名称!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稷(嬴则)。嬴稷是秦惠文王与芈八子所生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手下包括有范雎、白起等,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

春秋诸侯脸谱
此后的周天子,犹如一块华贵的金字招牌,任哪个诸侯握在手中,哪个诸侯便有了道义,遂成了天底下最靓的仔。 历史 ,由此进入了春秋时期。 在讲春秋 历史 之前,我们今天有必要将这些诸侯们逐一拉出来跟大家见见面,晒晒他们的小状态,也好为下步直奔主题做个铺垫。 01 鲁 鲁国,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公旦...

春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经历了多少代国君分别谁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国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别称 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秦国历史帝王表
君王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1.秦嬴 约40 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2.秦侯 10 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 3.秦公伯 3 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4.秦仲 23 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 5.秦庄公 44 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6.秦襄公 12 公元...

崇阳县14736941932: 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各是哪个年代? -
沙音思考: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孟子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72年—前289年).老子是春秋时期(传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80-前233),

崇阳县14736941932: 老子、鬼谷子、孔子、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个时期的? -
沙音思考: 老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鬼谷子、庄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子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沙音思考: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崇阳县14736941932: 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名家是什么时期的人 -
沙音思考: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子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
沙音思考: 战国时代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子是哪国人?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哪国人,什么理论奠基人?
沙音思考: 韩非子,(约生于公元前295年死于公元前233年)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是战国时期进步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是什么时候的人? -
沙音思考: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0年),卒于秦王嬴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战国七雄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

崇阳县14736941932: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还是韩非子 -
沙音思考: 韩非,也称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约前281年-前233年)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想人物.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
沙音思考: 战国末期的韩国人.

崇阳县14736941932: 韩非是战国晚期的哪国人 -
沙音思考: 秦国的法家代表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