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各次诺贝尔生物或医学有关的科学家及其事迹

作者&投稿:臾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引入新生物不好的事例~

并不能说引入新生物就完全不好 有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引入其他地区的物种。 但无意识地被人类活动带入的其他地区的物种往往会因为没有天敌 环境适宜而大量繁殖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 比如之前五大湖的鲤鱼 又比如澳大利亚兔子泛滥。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b8d8b0101ddzz.html

诺贝尔生理学奖
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因RNA干扰的发现而入选。RNA干扰是一个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因干细胞研究赢得该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 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
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G.R.迈诺特
W.P.墨菲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G.H.惠普尔(美国人)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人)
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
H.S.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
E.B.钱恩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H.W.弗洛里(英国人)
1946年 H.J.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C.F. 科里
G.T.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
P.S.亨奇(美国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1951年 M.蒂勒(南非人) 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国人) 发现链霉素
1953年 F.A.李普曼(英国人)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人)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 J.F.恩德斯
T.H.韦勒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F.C.罗宾斯(美国人)
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人) 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 A.F.库南德
D.W.理查兹(美国人)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W.福斯曼(德国人)
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 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 G.W.比德乐
E.L.塔特姆(美国人)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奥乔亚
A.科恩伯格(美国人) 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
P.B.梅达沃(英国人)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G.V.贝凯西(美国人) 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 J.D.沃森(美国人)
F.H.C.克里克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M.H.F.威尔金斯(英国人)
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
A.L.霍金奇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A.F.赫克斯利(英国人)
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人)
F.吕南(德国人)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
J.L.莫诺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A.M.雷沃夫(法国人)
1966年 F.P. 劳斯(美国人) 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C.B.哈金斯(美国人)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人)
H.K.哈特兰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G.沃尔德(美国人)
1968年 R.W.霍利
H.G.霍拉纳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M.W.尼伦伯格(美国人)
1969年 M.德尔布吕克
A.D.赫尔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S.E.卢里亚(美国人)
1970年 B.卡茨(英国人)
U.S.V.奥伊勒(瑞典人)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1971年 E.W.萨瑟兰(美国人)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人)
R.R.波特(英国人)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 K.V.弗里施
K.洛伦滋(奥地利人)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N.廷伯根(英国人)
1974年 A.克劳德
C.R.德·迪夫(比利时人)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G.E.帕拉德(美国人)
1975年 D.巴尔摩
H.M.特明(美国人) 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R.杜尔贝科(美国人)
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 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D.C.盖达塞克(美国人) 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 R.C.L.吉尔曼
A.V.沙里(美国人) 发现下丘脑激素
R.S.雅洛(美国人) 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W.阿尔伯(瑞士人)
H.O.史密斯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D.内森斯(美国人)
1979年 A.M.科马克 (美国人)
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 B.贝纳塞拉夫
G.D.斯内尔(美国人)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J.多塞(法国人)
1981年 R.W.斯佩里(美国人)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尔(美国人)
T.N.威塞尔(瑞典人)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
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
J.R.范恩(英国人) 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 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 N.K.杰尼(丹麦人)
G.J.F.克勒(德国人)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C.米尔斯坦(英国人)
1985年 M.S.布朗
J.L.戈德斯坦(美国人) 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
S.科恩(美国人)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人)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人)
G.B.埃利昂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G.H.希钦斯(美国人)
1989年 J.M.毕晓普
H.E.瓦慕斯(美国人)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 J.E.默里
E.D.托马斯(美国人)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 E.内尔
B.萨克曼(德国人)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 E.H.费希尔
E.G.克雷布斯(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 P.A.夏普
R.J.罗伯茨(美国人)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 A.G.吉尔曼
M.罗德贝尔(美国人)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
C.N.福尔哈德(德国人)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
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 S.B.普鲁西纳(美国人) 发现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朊蛋白(PRION)
1998年 芬奇戈特 (Dr. Robert Furchgott)
伊格纳罗教授(Professor Louis Ignarro) 发现氧化氮可以传递信息
穆拉博士(D r. Ferid Murad)(美国人)
1999年 君特-布洛伯尔(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有内部信号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定位~
2000年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1年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
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2006年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RNA干扰的发现。
2007年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 以及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和吕克-蒙塔尼(法)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到处找的 不知道有没有错误的。
...楼上的真快 正找呢就发上来了

诺贝尔生理学奖
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人类有望实现长生不老
目前人类治疗癌症的机理都是抑制癌细胞分裂,而不是促进癌细胞分化。如果说能够促成癌细胞分化的话,那只要往人体内植入适量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目的细胞,由于癌细胞终身保持分裂能力,便可不断补充人体衰老死亡的细胞,人类也就能得以永生!
关键是如何使癌细胞分化。这点可从干细胞等具分化能力的细胞和不具分化能力的普通组织细胞的分子结构上的不同得到启示,即可知道细胞分化的物质基础。正常细胞分裂50多代后也会变成癌细胞,只分裂不分化,凭此可猜想细胞分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姑且称之为“分化素”,正常细胞分裂50多代后将其用完,因而也就不再分化了。
我谨发表我的拙见,给各位专家提供参考,多有打搅,敬请赐教!

【居里夫人】
事迹: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成果: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


诺贝尔奖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诺贝尔奖,是按序号顺序依次颁发的,如下:1、诺贝尔生理学或诺贝尔医学奖 2、诺贝尔物理学奖 3、诺贝尔化学奖 4、诺贝尔文学奖 5、诺贝尔和平奖 6、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生物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不设生物学奖,与生物有关的奖项有两类——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分别介绍如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前立下的遗嘱,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举行。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为了...

历届诺贝尔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1901年~1930年 1、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17、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19、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

20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德鲁·韦斯曼,生于1959年,美国医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以其对RNA生物学的贡献而知名。他和考里科·卡塔林共同发明了修饰核苷mRNA技术来抑制mRNA的免疫原性,这一发明使得 mRNA 治疗手段成为可能。该技术之后被授权给BioNTech和莫德纳进行COVID-19疫苗的研发。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

诺贝尔生物学奖的介绍
另设两个奖项是文学奖、和平事业奖)。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都把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视为在科技成就上的最高荣誉,而且还往往把一个国家获得这三个奖的数量的多寡作为衡量这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1968年又增设了一项经济学奖,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奖金,于1969年第一次颁奖。

历届诺贝尔的得主是
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

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2018年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

急切需要:近十年诺贝尔奖涉及生物类的相关内容,获奖人名\\研究成果\\研究...
104、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于1948年...

得过诺贝尔奖最多的人 得过诺贝尔奖最多的人是谁呢
3、约翰·巴丁(美国):约翰·巴丁(John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男,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1972年)。4、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弗雷德里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曾经在1958年...

近几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及发现(至2010年)谢啦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美国)、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美国)、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美国)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10年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 因其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1-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2001年 美国...

魏都区18513677227: 历届诺贝尔奖生物学获得者和研究课题 -
齐纨蓖麻:[答案]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

魏都区18513677227: 200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以及相关研究内容概况 -
齐纨蓖麻:[答案]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个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虽然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

魏都区18513677227: 2003年至今与生物相关的诺贝尔奖的具体内容 -
齐纨蓖麻:[答案]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La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

魏都区18513677227: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谁?
齐纨蓖麻: 生理学或医学奖1956年1935-8819理查兹.迪金森生理学或医学奖1956年19231925-7320李政道物理1957年1953-21莱德博格.约书亚生理学或医学奖1958年1944年1990-22利比.威拉德化学1960年1941-4423玛丽亚物理1963年1940-4624布洛赫.康拉德·E生理学或医学奖1964年1938年博士1938-4625汤斯.查尔斯·H物理1964年1948-6126施温格.朱利安物理1965年1936年1939年博士27Bethe物理1967年1948-4928瓦尔德,乔治生理学或医学奖1967年192829萨尔瓦多·E

魏都区18513677227: 诺贝尔的资料老师的做业帮忙!!急!!!
齐纨蓖麻: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

魏都区18513677227: 诺贝尔生平简介不超过100个字 -
齐纨蓖麻:[答案]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

魏都区18513677227: 近几年除生理医学奖以外,还有哪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和生物相关? -
齐纨蓖麻:[答案] 其实有些诺贝尔化学奖也与生物学有关,只不过关注的方面不太一样.化学奖研究的多是生物分子的结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等.而生理&医学奖偏重于功能、治疗等.近些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 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

魏都区18513677227: 2015年10月15日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材料一: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 -
齐纨蓖麻:[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屠呦呦团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反复试验才取得了成功.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屠呦呦团队从传统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是对传统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魏都区18513677227: 2000 -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及获奖原由,令附加下对他获奖的那项发明的简介 -
齐纨蓖麻: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瑞典),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美国),Eric R. Kandel(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