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容不下陆逊 陆逊晚年为什么会被活活逼死

作者&投稿:狐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245年,陆逊心中怀着无限愤忿病倒了。
只因他曾上书为太子孙和正位,近期,宦官不断带来孙权的书信,斥责他不该探听宫中机密。
3月,63岁的陆逊带着满腔的愤懑与疑惑,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21岁就成为孙权的幕僚,为东吴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也多次夸他像周瑜一样胆略兼人;就在一年前,孙权还在册封他为丞相的诏书中称赞他,“伊尹吕尚,君实兼之”。
言犹在耳,弥留之际的陆逊怎么也想不通,二宫之争自己一直保持中立,现在不过是说了几句丞相该说的话,孙权为何就不肯放过自己?
01孙登之死
二宫之争的起源,应是孙登之死。
公元241年,孙权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太子孙登不幸病逝。孙登气绝之后,孙权收到他的临终上疏,震惊悲惋,悲痛无法抑制。
因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每次谈到孙登,孙权都泪流不止。
孙登出生于公元209年,是孙权的长子。曹魏曾多次要求孙权纳孙登为质,孙权都予以拒绝。
孙权很早就开始着力培养这个儿子。早年聘张昭父子教授《汉书》,称帝后更是直接将陆逊长期留在孙登的身边。
为了培养他的羽翼,孙权还早早地为孙登挑选了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四人为太子中庶子在,号称太子四友,同时以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为太子宾客。
长大后的孙登,在各方面也都让孙权很是满意。
因此,孙登之死让孙权丧失的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太子,还有希望,平衡江东和淮泗集团的希望。
这一点,我们看看孙权为孙登挑选的那份羽翼名单就了解了。
太子的老师是江东士族领袖陆逊。从他对孙虑等人说话的语气来看,此时诸皇子的确十分忌惮陆逊。
太子四友和四宾客中,除了顾谭出身吴中四姓、刁玄是扬州人以外,其余都是淮泗二代精英。
这份名单中,陈表是孙策旧将陈武之子,张休是失宠的张昭之子,诸葛恪则是孙权的心腹诸葛瑾之子。
这份名单可很有意思。
前几期,我们提到,孙权称帝后,江东集团已经极为壮大和膨胀,东吴朝堂丞相和上大将军都出自江东;而淮泗集团则极速凋敝,以至于无人挑得起大梁。
就在孙登去世6年前,终极大招吕壹因罪斩首,孙权削弱江东士族的计划基本告吹。
而孙登的这个班底,既能让江东士族满意,但重点扶持对象却是淮泗集团,孙权甚至还考虑到了各个势力小团体的均匀分布。
可见,为了平衡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孙权可谓是用心至极了。
也正因为如此,孙登之死,犹如一次政治地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很多人都感觉到了。
02 二宫之争
公元242年,孙和被孙权立为太子。但同时,孙权又立孙霸为鲁王,政治待遇几乎和孙和无二。
不久,因羊衜建议,鲁王地位有所降低,孙霸心有不满,便起了争储之心。
眼看鲁王受宠,很多朝臣们纷纷遣送子弟侍奉孙霸,朝中很快就形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明争暗斗,这便是二宫之争,也称南鲁党争。
孙霸能和孙和争位,是因为其背后有三个支柱,他们分别是娶了公主孙鲁班的全琮家族、和孙霸的两个外戚张承、刘基。
这三人和孙霸一样,早年都很受孙权的宠爱。可见,二宫之争其实跟孙权不无关系。
然而,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孙权的预期。
由于孙权对全公主的宠爱和亲近,孙和的太子之位一次次几乎不保。这引起了太子党官员的抵触,朝堂之上已不是暗斗,而是明争了。
孙权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下令禁绝他们与宾客官员往来,专心就学。但有些事一旦开始了,便没有那么容易结束。
终于一个重量级人物被卷了进来。
这人就是陆逊。
陆逊本来长期镇守武昌,远离建业朝堂,因此对此事一直冷眼旁观,保持中立。
当全琮就此事跟陆逊通气的时候,陆逊还劝他局势不明,不要过早表明态度。
然而,江东士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陆逊管得了自己,却管不了他的族人和亲戚。陆逊的族子陆胤、外甥顾承都是支持太子孙和的急先锋。
孙和眼看自己地位不保,便多次让陆胤和太子太傅吾粲向陆逊求救,想借陆逊的分量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于是,陆逊便多次上书,陈述嫡庶之分,“太子正统之位,宜有磐石之固”,并计划亲自到建业面见孙权,陈述意见。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孙和不仅没有因此保住太子之位,却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反而加速了自己的败亡。
很快,陆胤被下狱,审问他如何了解宫中秘闻;吾粲因为和陆逊书信往来而被下狱处死。
你陆逊身在武昌,如何了解宫中秘事的?孙权继续抓住这一点不放,多次遣使责问陆逊。陆逊受不了责问,不久便愤忿而死。
在此之前,太子党的顾承、顾谭已被流放交趾。因此,这一次,太子党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03 太子党的秘密
如果单纯看陆逊的上书和作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还是颇为一心为公的。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孙权要不断地斥责陆逊,以致于逼死一代英杰,甚至于削弱国家储君的势力。
事实上,所谓探听宫中秘闻不过是借口,孙权不能忍受的是,陆逊明确表示支持太子孙和。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太子党和鲁王党的不完全名单就了解了。
太子党: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尚书仆射屈晃、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以及太子属官太子太傅吾粲、张纯等;
鲁王党: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全琮之子全寄,鲁王属官吴安、孙奇、杨竺等;
史载,二宫之争时,东吴朝堂之上,“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但如果大家仔细看这份名单,就会发现,太子党中除了诸葛恪等少数人,几乎都是江东士族;而鲁王党中除与顾承等人交恶的全琮,几乎全都是淮泗集团和荆州士族。
在前三篇,子彧写了一万多字向大家说明,江东士族跟孙家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并不热衷于开疆拓土,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同时扩大自身在东吴内部的发言权。
而寄居江东的淮泗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却十分希望孙家能带领他们攻略掠地,甚至统一天下,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拿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而从孙权上位到孙权建国称帝的20余年间,江东士族迅速壮大,而淮泗集团却迅速凋敝后继无人,新加入的荆州士族和侨居士族又不甚团结,多被江东士族拉拢。
因此,孙权登基以后,一直在试图扶持淮泗集团而打压江东士族,从而保持孙氏对国家的控制力,并孙吴帝国的生命力。
而现在,孙和的支持者几乎都是江东士族,如果孙和以后上位了会怎么样呢?
轻则国家生命力进一步削弱,远了说孙家被不被架空都不好说,后来的东晋就是这么回事。
这就是为什么孙权私下跟杨竺商议,准备废除孙和,立孙霸上位。而正是这次密谈,被孙和探听到,这才有了陆逊的数次上书和被斥责而死。
04
为什么这么多人附孙和都没出大事,陆逊一上书就出事了呢?
看看陆逊的分量就了解了。
从21岁加入孙权幕僚开始,陆逊就是江东士族的首脑和希望;20年间通过征伐山越和各种手段,陆逊麾下有精兵数万;
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陆逊在东吴大军中的威望大涨,连曹魏将士都十分畏惧陆逊;从荆州牧到上大将军到丞相,陆逊身居高位多年,东吴朝堂上的威望也很高。
孙权从229年就开始忌惮陆逊,削除他的领兵,把他调离江东老巢,甚至在加封丞相时仍然让他留守武昌。
况且,陆逊之所以转变态度,由中立转而支持太子孙和,其实也并完全是公心,而是很大程度上因为外甥顾承的遭遇,是为了保护江东士族的利益。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晚年昏聩,导致东吴幺蛾子不断,比如远征公孙渊、二宫之争和陆逊之死。
然而,事实上,所有这些事的本质都是,为了孙家在江东的统治,孙权不得不重用江东士族;但为了孙家能继续掌控东吴,为了东吴的国家生命力,孙权不能让江东士族集团继续壮大。
在孙权眼中,陆逊上书就意味着,公开承认了孙和与江东士族的关系。而这,是孙权无法容忍的。
所以,陆逊一旦表明支持太子孙和,孙权就已经容不下他,甚至于还会加速太子党的败亡。
从这个角度说,陆逊或许死得并不冤枉。
陆逊死后数年,孙权最终决定将太子幽禁。此举再次遭到了太子党朱据、屈晃、陈正、陈象等人的激烈反对。
孙权同样没有手软,朱据、屈晃在大殿上被打了100大板并流放,陈正陈象被诛族,受到此次事件牵连诛杀流放的有10多人。
或许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目的被发现,或许孙权也的确是担心重蹈袁绍的覆辙,最后孙霸及其党羽被利用完之后,也没有落到好下场。
子彧说
陆逊21岁加入孙权幕僚,39岁一战封神,此后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做到了丞相,位极人臣。
然而,因为陆逊代表的是江东士族的利益,而不完全是为了效忠东吴政权,孙权从229年开始就不那么信任陆逊了,此后一直保持了20年的表面君臣和谐,直到陆逊晚年被孙权斥责而死。
在三国历史上,陆逊的一生极其辉煌。
辉煌到什么程度呢?《三国志》以惜墨闻名,除了曹孙刘的皇帝们,有且仅有两人能够实现单独列传的荣耀。
这两人,一位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另一位就是陆逊了。
然而,在后世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如日月之辉,光芒万丈;陆逊却如秉烛之光,或明或暗。
这是为何呢?
54岁的诸葛亮,为了他所效忠的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20余年,鞠躬尽瘁,将蜀汉的政治理想带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高点;
63岁的陆逊,为了自己的家族江东士族集团,操了40多年的心,却与主君孙权躲了一辈子的迷藏,东吴的处境越来越窘迫。
同为那个时代顶级的人才,陆逊的问题,不在能力,而在态度。
《琅琊榜》中,众人感叹,为什么想着别人的人能活,只想到自己的人却要死?
梅长苏回答:上天是公平的,那个人失去的,难道不是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吗?
历史也是公平的,2000年后的今天,有人会偶然记得63岁的东吴名将陆逊,但几乎所有国人都会崇敬54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说在末尾:陆逊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然而,孙权虽然逼死了江东士族的首领,但却无法将江东士族根除。
几年后,孙权也死了,但江东士族们与孙家王朝的博弈,却还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传·吴主五子传》


东吴四英杰之一的陆逊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信任?
反观联盟方,因强敌当前而空前团结,君臣上下用命;为保卫家国,士气旺盛。而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被大多数人忽略一点是:于大江之中水战,曹方军力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曹军虽谋士云集猛将如雨,无奈多为北人,对此也一筹莫展。难怪周瑜能胸有成竹的说“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而在夷陵之战时,陆逊不但没...

与孙权沾亲带故的陆逊最后为何惨死不得善终?
其一是因为孙权不信任陆逊。孙权将陆逊任命大都督,并非是对他非常信任,而是一种无奈之举,吕蒙为了攻打荆州,就请求孙权代理大都督的位置,以此来让关羽失去戒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代替吕蒙的地位。陆逊当上大都督之后,孙权也始终不敢完全放权。当陆逊的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陆逊非死不可,他身上的这什么身份,让孙权只能杀了他?
袁术在作战的时候曾经找陆慷求救,但是陆康见死不救,袁术情急之下派了孙策讨伐陆康。两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很久,最后陆康惨败。从此,孙权的家族和陆康的家族有了仇恨。这件事情让孙权一直对陆逊有隔阂。孙权所在家族的势力本来不在江东,他们是后来才到江东夺取政权。而陆逊的所在的家族是江东士族之首...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一 首先,关于陆逊的结局,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对于孙权来说,多次派人去斥责陆逊,考虑到陆逊当时的年纪,显然无法长期忍受这样的责怪,最终含恨而终。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陆逊可以说是孙权逼死的。那么,问题来了,从不逊色于...

陆逊曾经为孙权赴汤蹈火,为何孙权之后要逼死他?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陆逊一不小心趟了浑水。什么浑水呢?孙权与大臣杨竺私下秘商废除太子之事,而这件事情被人捅了出去。曹丕去世,曹叡接班,比之父辈祖辈万不及一。曹操曹丕留下的那些老人,比如陈群之流。这些人曹叡就镇不住,今后曹魏一定会臣强主弱,大权旁落。这才算是真正的三国鼎立!在吴国...

孙权为什么要杀陆逊?陆逊有插足孙权立嗣吗?
为什么孙权打个合肥打了几十年都打不下,还常常在合肥城下被打哭,荆州方向攻襄阳也从无胜绩,就是这个原因。但这次,为了得到开国功臣的荣华富贵,江东人决定卖一回力,打赢一次进攻战。江东人鄱阳太守周鲂(后来的义兴周氏)诈降曹魏,诱曹魏东线主帅曹休南下接应。孙权以吴郡陆氏的陆逊为大将,同是江东人的吴郡朱氏的...

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逼死?
陆逊之死直接原因是孙权晚年昏庸,在立储一事上与孙权的观点不和,晚年的孙权不不仅是失去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也更加的独断专行,他已经听不下任何人的意见。就连威望最高的陆逊,也最终被孙权逼迫致死。可根本原因还是孙吴政权建立起始就有的阶级矛盾。虽然在根基未稳时二者为顾全大局,表面上和睦...

陆逊是孙权的重臣,孙权为何要逼死他?
然后江东内部也不是很稳定,发生了暨艳案、隐蕃案、吕壹案、二宫之争这几件著名事件,通过这几件事,当权者灵光一闪,找到了解决办法,可以看一下这几个案件的受害者,就能发现其中的特点。而陆逊恰恰就在风头上参与了二宫之争,还那么高调,不过大概就算他不参与,人家也会让他参与的,谁让他是陆...

陆逊对孙权从无二心,为何却会被孙权逼死?
陆逊之死是个谜,孙权为什么要逼死他?一般认为陆逊是卷入了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争夺储位的争夺,而陆逊是拥护太子的,不断的上书给孙权讲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孙权。但这个说法还可以讨论,就是因为陆逊死了以后,卷入太子鲁王争权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很多人被逼死,很多人被流放,还有一些人平安...

东吴四大都督,陆逊相助东吴灭蜀,为何却被自己的主子孙权杀光全家?_百 ...
除此之外,以孙权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曾经孙吴得以存在,依靠的就是江东士族的帮助,但是当孙权大权在握,这些身居高位的士族就显得十分碍眼了,唯我独尊的帝王怎么能容忍无法控制的权臣存在呢?所以孙权对陆逊的的存在越发不满。而陆逊又在被陷害的情况下卷入了太子案,他...

东营市13757045316: 陆逊晚年被冷落并被气死的真正原因是 -
鱼果意鲁: 说他是因为卷入孙权儿子的太子之争而死,不全面. 1.孙权设的丞相,只是希望这个丞相按他的意思办事,决不希望这个丞相像诸葛亮那样强势能干.而陆哥的名声,能力太强,让权爷不爽. 2.陆逊是江东名族出身,能力强,办...

东营市13757045316: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
鱼果意鲁: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

东营市13757045316: 东吴四英杰之一的陆逊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信任?
鱼果意鲁: 最近在翻阅《三国志·吴书》时,无意之中发现陈寿对周瑜鲁肃吕蒙等人只草草做了个合传,却浓墨重笔的替陆逊单独做传.作为一名出色的史学家,陈寿是没有偏爱的,...

东营市13757045316: 孙权后期对于陆逊的处置是怎样的呢 -
鱼果意鲁: 公元244(赤乌七年)正月,孙权在前任丞相顾雍死后,任命陆逊为丞相.下诏说:“朕以无德之人,承应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统一,奸乱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忧恐,顾不上休息.惟你天资聪颖,美德显著,担任上将重职,辅佐朝廷除...

东营市13757045316: 陆逊之死? -
鱼果意鲁: 孙权晚年疑心比较重,这是陆逊死的一个重要原. 陆逊当时卷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是力挺太子的,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东营市13757045316: 东吴君主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是什么 -
鱼果意鲁: 陆逊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东营市13757045316: 以陆逊的才能,为何到晚年古稀之时才做到丞相之位?
鱼果意鲁: 陆逊是吴地的四大家族之一,孙权是好猜忌的人,必不会冒冒然重用他.而且他的妻子是孙策的女儿,在孙权来说,相当于前朝的人.

东营市13757045316: 吴国那些事 -
鱼果意鲁: 很不幸,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吴国战役示意图(一)(20张)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东营市13757045316: 陆逊是怎么样死的呢? -
鱼果意鲁: 表面是卷入太子和鲁王的王储之争,实际上是孙权忌惮陆逊,怕后来的君主驾御不了他,其次是借此打击江东士族,两党之争的结果,太子被废,鲁王被杀,被处斩或流放的有关人等都是江东士族,象诸葛恪....之类卷入两党之争的非江东士族的反而升官或无事,陆逊向孙权进言,都被孙权责备,最后也算了含怨而死的....

东营市13757045316: 孙权如何逼死陆逊的? -
鱼果意鲁: 陆逊较为特殊,虽然“世江东大族”的他却从小丧失双亲,从小便寄居在从祖陆康家中,后又过早的“为之纲纪门户”,更为要命的是,自己所仕的主人居然是当年围攻庐江的孙家,这一切的经历无不成为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知道这一点,他少年老成、沉默谨慎的性格也就不难理解了,正是如此,使得陆逊迎合孙权的意愿了,如果说转换对刘立场的根源是对天下脉搏的把握的话,那么其催化剂(迅捷的速度)则无疑是出于迎合孙权的结果.所以后来陆逊一旦与孙权有了分歧(关于立嗣问题),孙权立即就罢免了陆逊的丞相,并“使责让逊”,以至于陆逊很快就“愤恚致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