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作者&投稿:呈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浒传》高俅这个殿帅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呢?~

太尉这个官职是从秦朝开始的,当时并不是叫太尉,而是叫做国尉,是当时国家军事最高官职。到了汉朝,当时的君主认为这个职位权力太大就将它设为了虚职。一直到了宋朝时期,太尉这个官职的权力就变得非常的大。《水浒传》里面的高俅掌握着八十万的宋朝禁军,也就是说他掌控着宋朝的所有兵权,可谓是权力非常的大。

一、高俅当时的权力当时宋徽宗在位时,重新制订了武官的规章,而当时太尉是所有武官的首位。在《水浒传》当中高俅的职位被称为“殿帅府太尉”,但实际在宋朝的历史上面并没有“殿帅府”这个机构,在古书上面也没有“殿帅府太尉”这个职位。只是在明朝有一个“京营殿帅府”而施耐庵就是明朝的人,于是就将这官职的名称不给搬到小说当中。当时小说里面林冲和王进都是高俅的下级,他们都担任禁军的教练,因此可见高俅就是所有禁军的最高领导。

二、高俅的权力当时高俅的权力并不是单单的掌管禁军,在一次宋军讨伐梁山的时候,只是高俅的一句话就可以把节度使给控制住,因此可见高俅的权力非常的大。大家不要认为掌控着兵权就有着无法无天的权力,其实并不是的。当时调动禁军必须要由三衙来调度,同时也可以由君主直接的调动。因此高俅的权力只是局限于掌握兵权和统领军队,但是并没有调派军队的权力。这是因为统汉者为了让自己的皇权更加的强大,削减了其它的兵权,也是因为害怕武官夺取兵权。因此将两者相互牵制起到平衡的作用。

在《水浒传》中高俅不仅着掌控着八十万宋朝的军队,并且对于地方上面的军事行为也可以干涉,因此可以说高俅是宋朝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太尉起始于秦朝,到了汉朝就沦为了虚位,是由君主来设定,有事就设立,没事就废除,可以说是没有实权的官职。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了实质的权力,所以高俅才有如此大的权力。

真正历史上的高俅,原本是苏轼(对,就是那个苏东坡)家里的一个文吏,字写得很是不错,文学上面也有自己的见识,平时帮助苏轼做一些抄写誊撰的工作,还干得称职。另外他还颇有一些武术功底,身手灵活。至于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蹴鞠技艺,不过是他诸多技艺中的一项罢了。

苏轼与宋神宗的妹夫驸马都尉王诜关系不错,平时没少来往。在日常饮宴往来中,王诜遇见过在苏府内为文吏的高俅,见其机灵聪明,办事利落,于是想收其到自己门下。苏轼自然不会反对,青年高俅就此转换门庭,来到王诜府上,继续从事文员誊撰之类的工作,且一如既往的能干。
王诜文化素养很高,书画诗词都有一定的造诣。和同样喜好书画的内侄、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兴趣相近,关系极好,平时没事就在一起研究书画技艺,切磋诗词歌赋。
在一次聚会中,端王偶然头痒,王诜把自己平时梳头的篦刀给他使用,端王用过后觉得很是舒服,想要王诜的篦刀。因为这把已经用过了,所以王诜就应承端王第二天派人送几把新的篦刀到端王的府上去,让他挑选使用。
后来的事情,《水浒传》中已经描绘得清晰而精彩:
青年高俅被派了送篦刀上门的任务,到了端王府后,机缘巧合下遇见端王在和随从们蹴鞠嬉戏,并无意中展现了自己非凡的球技,因此得以被端王看重,向王诜要求把这个机灵乖巧的小文吏要了过来,随侍于身边。高俅也因此再次更换主人,侍奉于端王府中,并凭借天生的察言观色,很快得到端王的青睐,成为这个大宋亲王最信任的几名心腹之一。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赵煦去世,因为无子,所以只能从诸弟中选择继承人。端王赵佶幸运地被选中,成为大宋新一代皇帝,即宋徽宗。
在主人成为了皇帝后,年轻的高俅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几年之间就做到了禁军中最高官职----殿前司都指挥使,也就是后世所熟悉的“殿帅府太尉”。

高俅为人,贪污腐败是有的,以权谋私也不会少,禁军在他的管理之下,人员涣散、训练荒废、不堪一击,都是有的,这也是高俅不能推卸的责任。不过,《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些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欺君罔上、逼反良善等等“奸佞之举”,在正史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领兵进剿“梁山好汉”宋江的也不是他,而是海州知州张叔夜。
不光这些事迹没有记载,就连高俅自己,在《宋史》中也没有单独的列传,对他的描述含糊不清。所以,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就从自由发挥出发,对于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定位又模模糊糊的人物,着重笔墨进行了艺术加工,设定了“奸臣误国”的形象,由此造成高俅在后世的奸佞形象再也不能抹去。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殿帅府太尉”,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俗称,宋代官职制度繁琐无比,基本上高阶文官都有官、职、差遣三种身份,“官”,即寄禄官,以定禄秩、排位;“职”用以文学之选;“差遣”则是这个官员真正的职务所在。
高俅的真正的官是“开府仪同三司”;职则因为是武官,所以没有;差遣是“殿前司都指挥使”。

五代及宋初的制度,禁军高级将领排序从高到低为:
殿前司都点检
殿前司副都点检
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
殿前司都指挥使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平级)
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平级)
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殿前司都虞候(平级)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因为自己就是以殿前司都点检的身份夺取了后周社稷,所以自此将殿前司都点检、殿前司副都点检罢弃不设。
而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则分别在雍熙二年(985)、明道元年(1032)罢去不再设置(雍熙二年六月诏罢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米信;明道元年十月,高继勋加侍卫亲军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后再不复置)。
景德二年(1005),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一职也被废去不设(景德二年正月十九,罢王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不复设置)。

高俅的权力有多大,这个问题其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比肩今天的官职的话,那么高俅的官职相当于一国的国防部长,国防部长的权力有多大,想必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么,这一论断得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一下北宋的兵制了。

我们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非常严重,军人相比于文官,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一切究其原因就在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本是后周一名将军,常年跟随柴荣南征北战,属于柴荣的亲信,当年他黄袍加身时的官职是殿前都指挥使。那么“殿前都指挥使”又是 一个什么官职呢?

古代拱卫京师的部队一般称为“禁军”,而后周时代,统辖禁军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侍卫亲军司,另一个就是殿前司,两司最高长官是都指挥使,所以,赵匡胤当时的职位是禁军两大主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中部战区司令长官。

那么到了北宋建立后呢,朝廷又将侍卫亲军司分成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简称马军司和步军司,而朝廷之所以这么做,其原因也在于军队的相互制衡。

就这样,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共同构成了北宋的整个禁军体系,合成“三衙”,三衙的最高军事长官即各司都指挥使又被人们称为殿帅、马帅和步帅,合称“三帅”。

那么问题就来了,《水浒传》将高俅称之为“殿帅府太尉”,这就值得商榷了。

按照前面所说的,殿帅是禁军三衙之一殿前司的最高长官殿前司都指挥使,而“太尉”则又不一样了。

太尉是秦始皇设置的官职,属于“三公”之一,乃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此官职一直沿用至宋元时期。

也就是说,单以“太尉”论的话,高俅实为当时北宋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再加上一个“殿帅府”,那就将高俅的官职瞬间降了一个档次,属于京师三大卫戍部队之一的最高将领,而殿帅、马帅与步帅名义上是太尉的下级,如此说来,“殿帅府”和“太尉”合在一处似乎不符合常理。

但是,请看“但是”,北宋的情况依旧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呢?就在前面所说的“重文轻武”,因为北宋重文轻武,所以,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想方设法的压制武将,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在中央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调兵的机构——枢密院,枢密院最高长官是枢密使,枢密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全国发放调兵令即兵符,但是兵不属于枢密院而属于三衙及其他地方部队。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宋朝独有的特色,即军队的长官虽然能够统率军队,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而枢密院虽然有调兵的权力但他们不能统兵,调兵与统兵分开,终于让赵匡胤满意了。而除此之外,北宋朝廷还将马军司和步军司派驻到地方,用以镇守地方,这就造成了殿前司在京师一家独大,而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后,到了北宋末年,殿前司实际上就是京师禁军的唯一代名词。

所以说,高俅的“殿帅”一职也可以理解了,国防部长兼任京师卫戍司令,权力已经非常大了。



《水浒传》有不少大恶人,比如蔡京、高俅、童贯,三人在宋徽宗时期都是位极人臣的大奸臣,其中高俅发迹前只是苏轼的书童,靠着苏轼的引荐逐步跻身北宋官场,最后当上殿帅府太尉这个高官。


高俅原是苏轼的小书童,负责为苏轼处理一些抄写工作。高俅这人通点文墨,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还会使枪弄棒,有一点的武功基础,自身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文武双全。再加上高俅在苏轼身边乖巧懂事,做事一丝不苟,苏轼甚是喜欢他。也许是觉得以高俅的能力,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做个“小吏”显然是屈才了,于是便把他介绍给好朋友,驸马都尉王诜,王诜娶英宗之女蜀国大长公主,是神宗妹夫,徽宗姑夫。靠着王诜这一层关系,高俅得以见到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又因为善玩蹴鞠,深得端王欢心,待赵佶当上皇帝后,高俅得以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殿帅府太尉这样的高官。



太尉之官名起于秦朝,为三公之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为秦汉时期的最高武职,此后历朝历代或撤销或重置,到明代彻底废除。


然而在北宋并无什么殿帅府,历史上只有在明代才有,而且只在京师设置,叫“东营殿帅府”,其职能和清朝的京师“九门提督”相似,负责京城的防守与治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应该是强行将“东营殿帅府”安在北宋时期。不过,在五代,后周世宗倒是创立过“殿前司”,统领殿前军,这是一支皇帝的精锐亲军。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前,担任的就是“殿前都检点”,为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


太尉作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地位尊崇,但在历史上,太尉多属于挂名的军事主管,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再一次将太尉提升为武官之首,太尉这一官职得以回光返照,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职。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由于太尉是京官,又居武阶官之首,常参与机要大事,其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些文官差。



在小说里面,高俅绝对是属于一个有权势的大奸臣,担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和王进都是高俅的部下。而身为禁军最高指挥统帅的高俅如果仅仅是在京城这个不大的地方可以“长袖挥舞”那你就太小看他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起义后,高俅带着朝廷大军讨伐梁山,高俅当凭一句话就能镇住10位手握地方军权的节度使,由此可见高俅的权力之大,不仅仅局限于京城,甚至连地方军队的节度使都要对他俯首帖耳,任由他指挥军队,总掌大局。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高俅身居太尉这样的高位看起来挺有气势,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官出身,担任过后周世宗的亲军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通过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的统治建立宋朝。因此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便极力遏制武将的势力,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一些开国将领的军权。而为了稀释武官的军权,北宋政府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北宋以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其中枢密院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枢密使的地位相当于宰相(北宋宰相一段时间还兼领枢密使),作为北宋的最高军事机构,不仅监控着大宋所有的军队,而且有调兵遣将的权力。文官担任武职,正是北宋一贯的重文轻武的写照,而枢密副使则往往是由武官担任,比如岳飞遇害前就担任过枢密副使。高俅作为殿前军的一把手,皇帝把自己的亲军交给他,也可以看出对他的宠信是很高的。但高俅的“殿帅府”只不过是一个掌兵、统兵的机构,没有调兵、派兵的权力,真正意义上掌控大宋兵权的机构是“枢密院”,北宋将掌握兵权的和有调兵能力的分属不同的部门,其目的是互相节制,防止出现个别武将擅权作乱,出现像唐朝那样的藩镇之祸,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又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实现改朝换代,他对武官掌实权自然是非常敏感。


《水浒传》毕竟是艺术加工的历史小说,里面不乏施耐庵凭空想象的事实,在小说里面高俅被塑造成一个大奸大恶且权势熏天的大奸臣,而正史中对高俅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高俅是禁军的最高指挥官掌握实权的,但不仅限于禁军之内,而且连地方军队的军事行动高俅也有权力,这是很大的权力。

殿府太尉是后世对他的称呼,其实是错误的,他的权力也没有一手遮天那样大,充其量就是掌管京城所有的兵力。

高俅的权力非常大。他的职位属于三公之一,主要负责全国的军事管理。


《水浒传》中高俅的性格和特点是什么?
高俅 像高俅这样的人物必然是一个溜须拍马、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颇有心计的人物。关于这些,从一部《水浒传》里传达出了不少的信息。首先,高俅十分善于谄媚邀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端王(后来的徽宗)要高俅踢一回球耍,高俅马上拜道:“小的是何等样人,敢与恩王下脚。”三回五次地告辞。端...

水浒传中的高俅、童贯、蔡京三人,谁的官职最高?
《水浒传》中高俅,童贯,蔡京三个人,他们官职最高的是蔡京,童贯次之,高俅的权力最小。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水浒传》,是一部官逼民反为主题的小说,而且在电视剧当中各个英雄好汉将剧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其中最属林冲的故事最让人揪心,因为它是遭受到了高俅父子的迫害,最终才走上了梁山,那么在...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水浒传》里的高俅,堪称反派第一大boss(宋徽宗、蔡京之类都是辅助配角的配角)、大恶人,从白虎节堂设局陷害林冲,把他逼上梁山,到针对梁山的种种谋划,直至最后招安后不断分化陷害,所有的阴谋都有高俅直接参与。那么历史上的高俅形象, 跟《水浒》是否重合呢?首先,高俅踢得一手好球(蹴鞠)这...

水浒传高俅怎么死
高俅被朱仝、雷横他们杀死的。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徽宗)。高俅官居太尉,没有战功,他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一哄而散。金兵南下侵宋之后,高俅、童贯、蔡攸等人,和宋徽宗一路南逃...

水浒传的高俅简介
高俅(?-1126年),北宋末禁军统帅之一。因为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主要反面人物而广为人知。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正月,宋徽宗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宣和四年(1122年)五月,高俅加开府仪同三司。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高俅死。《荡寇志》中,高俅与蔡京等人勾结梁山,后被雷横及朱仝...

《水浒传》的高俅厉害在哪?他为何能飞黄腾达?
高俅是《水浒传》里面的大奸臣之一,他并非向蔡京和童贯那样混迹于官场多年,而是后来加入的,但是他的表现并非是佼佼者,而是高人一筹,融入极快,先是混入官场做官,然后很快就混入了太师蔡京的奸臣圈子里来,迅速凭借做贪官的势力而飞黄腾达,那么高俅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真的是只会踢球那么简单吗,今天...

水浒传对高俅的评价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经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金圣叹不愧是才子,这一番话,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电视剧中的高俅高俅这人,书上说他“踢得好脚气球”。更兼“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如此看来,...

除了会踢足球,《水浒传》大奸臣高俅还是一个文化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在禁军里开展军事训练,花了不少心思,让这支暮气沉沉的军队显得很有活力。宋徽宗看了,表示很满意。不过,高俅虽然有一些军事指挥才能,但几乎没有用于实战的机会。宋徽宗也舍不得让他冒险。《水浒传》里描写高俅率部进攻梁山一事,纯属虚构。实际上,宋朝进剿宋江起义军的...

高俅的外貌是什么?
高俅,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奸邪之徒,其外貌描述包括:1. 在梁山泊军师吴用的眼里,高俅有着蜂目蛇形的面相,是一个典型的转背忘恩之人。2. 小说《水浒传》中还提到,高俅有一表非俗的外貌,也拥有一定的才艺,尤其是在蹴鞠方面,他堪称北宋末期的蹴鞠高手。3. 高俅还有一个特点是头脑灵活,这...

为什么说高俅是《水浒传》的罪人?
凡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徽宗时有个太尉叫高俅,而且知道他是被“小苏学士”推荐给小王都太尉王诜的。而后因为善于踢球,被端王看中。不久端王当了皇帝,高俅跟着发迹。但是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宋史》中居然没有传。根据史料的零星记载,知道他确实是宋徽宗的“幸臣”,罪名主要是“败坏军政...

桃源县17280066834: 介绍下【水浒传】中高俅这个人? -
姚爸壮骨:高俅,《水浒传》中殿前都太尉(掌管军事的高官),是个令人憎恶的反派人物.高俅原名高球,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的父亲都容不得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桃源县17280066834: 从水浒传中选十大恶人,说说为什么厌恶他们
姚爸壮骨: 一、高俅:本是出身卑贱的破落户子弟,却因为善于踢气球而博得端王(也就是宋徽宗)的宠信,晋升为殿帅府太尉.此后他不断在朝中打击异己,结党营私.曾无耻地陷...

桃源县17280066834: 高俅被皇帝封为殿帅府太尉,称之为什么
姚爸壮骨: 太尉是宋代的一个官职,这里的“太尉”乃是宋代对武将和统兵文官的尊称,高俅的正式职务(差遣,也叫职事官),应该是殿前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开府仪同三司,下属也尊称他为“殿帅”.

桃源县17280066834: 把持朝政、无恶不做,这个人是? -
姚爸壮骨: 《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做,这个人是高俅..

桃源县17280066834: 《水浒传》流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什么而被皇帝提升为殿帅府太尉的 -
姚爸壮骨: 1、高俅会踢球,2、高俅会拍马屁

桃源县17280066834: 水浒传中高俅因为会什么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
姚爸壮骨: 会踢蹴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足球拉.

桃源县17280066834: 水浒传第二回概括不超过50字
姚爸壮骨: 水浒传第2回主要内容讲的是高球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因球踢得好,便改为高俅.他经柳世权-董生药-小苏学士,来到小工都太尉住处.在给端正(即后来的霉宗)送...

桃源县17280066834: 殿帅府制使算几品官 -
姚爸壮骨: 施耐庵对宋代的官职是不是很了解的 殿帅府太尉高俅——上将国防部长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高于节度使的从二品.元丰改制后,太尉为武散官第一级,所以应该对应为上将.查宋史并无殿帅府这一建制,当然也不存在殿帅府太尉一职了....

桃源县17280066834: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 -
姚爸壮骨:[答案] 高俅从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居然官至殿帅府太尉,一个没有军籍的流氓居然执掌禁军.其发迹原因值得深思. 高俅的发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个人来说,首先,他一专多能,尤其有一技之长.《水浒传》说“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

桃源县17280066834: 水浒传的高俅简介 -
姚爸壮骨: 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 (即徽宗).宋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在施耐庵水浒传中对他有深刻刻画.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以北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