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虚而入的吐蕃,在安史之乱时为何会十几天就撤走了?

作者&投稿:蹉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趁大唐乱,吐蕃军队好不容易打到长安,为什么15天后就撤走了?~

吐蕃军队好不容易达到长安15天后就撤走的根本原因,无非是无法守住长安都城,而唐朝人也不会让吐蕃人长期占据长安而坐视不理的。所以吐蕃退出长安,回到自己擅长打理的地方是明智的。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国力大大减弱,所以造成了国力空虚,使吐蕃军队趁虚而入。此时唐朝西部的兵力十分空虚,面对来袭的吐蕃军队束手无策,节节败退。最后的结果是,吐蕃军队很快就打到了唐朝的国都长安。这时唐朝的皇帝唐太宗,见情势十分危急,于是便临危受命理事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付元帅自己逃往陕州。

不得不说这个吐蕃军队占领唐朝国都长安之后,一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计划掠夺城中的女人,百工等,使整国归于吐蕃。当时甚至还拥立了广武王作为傀儡。当时在家的郭子仪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带领身边的随从,随即向长安城出发。然而等到郭子仪到达咸阳的时候,外地军队早已渡过渭水,而唐代宗也逃离了长安。

郭子仪一路收集,游兵散将,一路与其他军队进行会合。在郭子仪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大唐虽然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减,但是人民之间的凝聚力还是有的,所以在吐蕃军队肆虐长安之后,大唐就在回鹘等的帮助下,及时稳定了局势并解除了长安的危机。除此之外,吐蕃人并不擅长治理长安等地的事务,退出长安是早晚的事。

唐朝大乱时,吐蕃军队打到了长安,却在15天后就撤回家了。这是因为唐朝的军事力量还是挺强大的,吐蕃没有必胜的把握,其次吐蕃人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自然一时间受不了平原的气候等,而要想适应下来,也得几个月的时间。

吐蕃和唐朝的关系也是多年不和,与宋朝和金国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两国之间的相爱相杀持续了许久许久。而吐蕃攻占长安的次数也不少,最长的一次长达15天。事情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这时唐朝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平定叛乱,而且本应该驻守边疆的那些兵力也都被调来平定叛乱。
这就给了吐蕃军队一个很大的机会,于是他们一举进攻长安城,这时的唐朝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再加上新皇登基的问题,根基还没有稳定下来,自然对抗吐蕃是节节败退,很快吐蕃就占领了长安城,开始半月游之旅。

这吐蕃占领长安之后,烧杀抢掠,甚至还拥护了广武王作为所谓的傀儡皇帝。这时的皇帝干着急啊,赶紧随便任命了一些将领,其中就有闲置在家的郭子仪,这个郭子仪可不简单,能力了得。一路收集散兵。

他知道这时的吐蕃已经放松了警惕,而且再加上吐蕃人的低原反应这时也该出现了,所以郭子仪以民众扰乱吐蕃军心,声东击西,这让吐蕃人慌了,被打的措手不及,很快逃回吐蕃去了。

天宝十四年(755),原本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外族,发起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的叛乱,奉密诏铲除奸臣,号称"忧国之危"。

由于时值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之下,边境以外的战争已经是很少发生了,更别说是发生在国内的叛乱了。内陆唐军疏于训练,压根没什么战斗力,以至于安禄山的军队没有碰上多大的障碍,就占据了大部分地区。


安史之乱虽然最后以唐朝的胜利而告终,却让诺大的唐朝的国势渐渐盛极而衰,可以说,安史之乱虽然规模看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声势浩大,但是其对唐朝的破坏却是十分恐怖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

在安史之乱中,比起那些反叛军还有着更加危险的情形发生,那就是原本就在西方盘踞,对唐朝的土地垂涎欲滴的吐蕃,趁着这个机会一度长驱直入,甚至攻入了大唐首都长安。可为什么唐朝没有因此直接走向终结,而是以吐蕃驻军长安十五天后就匆匆撤军收尾,这又该从何说起?


首先来客观分析一下为何吐蕃能够做到直取都城长安,唐朝军队真的已经抵御不了吐蕃的军队吗?史料记载,在宝应二年(763)吐蕃大军攻陷了奉天(今陕西乾县),直逼都城长安,吓得刚刚即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逃到了陕州避难。吐蕃可以说是没有遭到多少阻拦,很轻易地就攻下了都城长安,不仅如此,吐蕃还顺势立了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做他们的傀儡皇帝。

就算后来吐蕃很快就退兵了,但是毕竟国家都城被占领,还建立了伪政权,绝对可以说是唐朝最耻辱的一段时间。为何唐朝这么容易就将长安拱手让人了呢?原因其实还在安史之乱上。


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755)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宝应二年(763)才算是平反,其中经过了八年的时间。而在安史之乱中,吐蕃在唐朝的西南方不断作乱,逐渐侵占了唐朝西南方,几乎五分之一大小的领土。而在安史之乱彻底平定,终于能抽调出力量去对抗吐蕃时,吐蕃做出了奇袭的决策。

没错,长安的沦陷完全是吐蕃二十万奇兵,出其不意杀到长安的,而这时的长安几乎是一座空城,有生力量还集结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场之上,也难怪长安这么容易就落入了敌手。


而这些草率的突袭,也是吐蕃之所以快速退兵的原因之一。虽然是极为成功的达到了自己所期望的目的,但是对于占领了长安后该如何扩大利益,如何应对其余对长安垂涎的势力,吐蕃人却是没有考虑到这些的。加之唐代宗很是果断地逃离了长安,导致傀儡皇帝的计划也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收效。

所以,缺乏准备的突袭战以及多方给予的压力,是吐蕃之所以草草退兵的根本原因。


但要说起迫使吐蕃主动退兵的主要原因,则不得不提及一位大将,他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乃是唐中第一名将,原本在守孝期间的他因为安史之乱为唐朝强行启用,后来在多场战役大败敌军。

最出名的一战乃是他率兵与史思明对战,在面对史思明率领的数万大军,他手中不过千余骑,然而他却说:"敌人仗着增加了兵力,必定轻视我,只要一轻视我,他们内心就不坚定,我方一战就能攻克敌军。"而后他更是在交战中率先斩杀敌将以示必胜之决心。在郭子仪的鼓舞下,他的手下将士全都浴血拼杀,一举打败史思明军队,斩敌首两千余人,大获全胜。

而他刚平定安史之乱,接到诏书时手中甚至只剩二十骑,返程中汇拢军队也才四千人,与吐蕃二十万大军接战属实是不太明智。




唐朝时期的吐蕃为什么会如此强大?原因是什么?
吐蕃对唐朝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是在安史之乱后的攻陷唐都长安之战。天宝十四年,唐朝将朔方、河西、陇右边军大量内调,用以对付安史叛军。西部边防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先后占领陇右十几个州郡,唐朝无力反击。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大军20万人气势汹汹直扑唐都长安,唐军面对吐蕃大军连战连败,唐代...

吐蕃究竟有多少人,为何能占领大唐的国都?
这就可以当看出当时的吐蕃帝国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实力。其实吐蕃可以占领大唐国都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还有就是他们赶上了中原地区的安史之乱,导致了整个天下在那个时候都非常的动荡混乱,所以给了吐蕃一个可以趁虚而入的机会,也就可以占据长安。

都攻入长安了,为何吐蕃抢完就跑,真的是因为醉氧了吗?
除了醉氧,还有盟军临阵叛逃。盘踞青藏高原的吐蕃作为唐朝强敌,曾经在公元763年一度攻陷长安,却在拥立傀儡15天后匆匆撤离。除了高原地区军队低海拔长期作战不适应之外,还有吐蕃军队面临盟军临阵叛逃,随时可能被唐朝军队围剿的尴尬境地,因此只能放弃长安这一战略地位重要的城池,匆匆撤离保留实力。安史之乱之后...

唐军兵力在安史之乱中比叛军多,为什么还用了八年平叛?
其次,安史之乱使大唐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吐蕃军队趁虚而入,侵占陇右及河西走廊一带,从此大唐王朝时刻面临边疆不稳的隐患。最后,安史之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随着战乱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口减少,朝廷不得不将繁重的赋税强加在仅剩的百姓身上,这迫使许多无力缴纳赋税的百姓揭竿而起,形成了唐中叶后...

吐蕃鼎盛期有多强,曾攻破长安扶植傀儡皇帝
当时唐朝陷入混乱,根本无力抵抗,都城长安被攻破。吐蕃军队在城内肆意劫掠,长达十五天的时间,期间还拥立了一个傀儡皇帝。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而吐蕃的统治则达到了顶峰阶段,尽据象雄、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等州,南临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

杜甫秋兴八首中“兴”怎么读?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

有人说盛唐与吐蕃势均力敌,晚唐却可以吊打吐蕃,这是为什么?
安史之乱进行的第二年,吐蕃遣使要求帮助唐肃宗平叛,但是唐肃宗却接受了回纥的援军。大唐天子将河陇地区的边镇军调回来平叛,结果给了吐蕃入侵的机会,吐蕃向东攻占河陇的大部分地区,更是在763年长安兵力空虚的时期长驱直入,进入长安进行掠夺,而唐代宗只能狼狈的跑到陕州避难。虽然郭子仪在半个月后将...

为什么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作战,而唐军却无法占领吐蕃?
于是,就有了文成公主入西藏和亲,为唐朝与西藏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死之后,吐蕃也因为西域问题发生战争,当时唐王朝也不能彻底打败西藏,也没有完全统一吐蕃。相反,元朝与清朝都轻而易举进入了青藏高原,统一了吐蕃,这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也不是大唐实力不够,气候也是重要原因...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 吐蕃在哪个事件之后趁机出兵?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吐蕃在安史之乱后趁机出兵。电影《长安三万里》历经十年巨制,无疑是一部史诗级的巨作。影片的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数年,大唐西部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出兵。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不出也不守,长安城岌岌可危。朝廷派来程监军询问,高适本以为对方因军事来问责...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真的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吗?
对于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这些地方,他们早就垂涎,一直没有机会夺取罢了。为此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王朝把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兵马都调往中原平叛,导致这些地方完全暴露在了吐蕃大军的眼皮子地下。吐蕃人毫不客气,一路收割,很快占领了安西都护府,西平、武都、合川、怀道等地区,全都落入了吐蕃人手...

三河市13684217787: 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
金婵贝林: 丝绸之路虽然在唐代前期发展至高峰,形成了它的“黄金时期”,但好景不长,至唐代中期便突然衰落.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也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随之出现了这三种力量之间的争夺与混战.

三河市13684217787: 唐朝时期为何吐蕃那么强? -
金婵贝林: 如果比国力以及军事总体实力,唐朝强于吐蕃,唐太宗时代,文成公主和亲前两国曾有过军事较量,吐蕃以失败告终,最终与唐讲和.但到安史之乱后,唐国力日衰,吐蕃就军力则强于唐,并吞并河西走廊,切断唐与西域的道路.

三河市13684217787: 为什么只有唐朝时吐蕃强大? -
金婵贝林: 唐朝对吐蕃的扶持,还有当时的气候因素.吐蕃的强盛,得益于周边文明农业技术的输入.农业的开发使得青藏高原能够支撑大量人口,从而依托农业区整合了牧区,形成了吐蕃帝国.而吐蕃衰落的原因也是农业,可谓成也农业,败也农业....

三河市13684217787: 娱乐有奖智迷竞猜
金婵贝林:

三河市13684217787: 《秋兴其七》的赏析和译文 -
金婵贝林: 赏析: 此首开篇的“昆明池”是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金圣叹说:“诗人之眼上观千年,下观千年”这首诗中不仅有怀古,也有慨今,诗里杜甫在夔府,由曲江想到昆明池,由昆明池又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衰颓...

三河市13684217787: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25分! -
金婵贝林: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正确的语序是(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千家山郭静朝晖, 为山所环绕的城郭,有千户人家正静迎著晨曦, 日日江楼坐翠微. 每天...

三河市13684217787: 张小敬为何不敢攻打石堡城? -
金婵贝林: 张小敬反对进攻石堡城是因为当时吐蕃围绕着石堡城已经经营了许多年,而且地势险要,距离又远,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一旦陷入了持久战只能让唐军徒增伤亡.萧嵩、张忠亮两人也是张小敬这样想法,主张观望形势静待时机.关键时刻,...

三河市13684217787: 古诗军城早秋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
金婵贝林:[答案] 军城早秋 【作者】:严武 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三河市13684217787: 唐朝时期吐蕃为何不属于唐朝的领土?如果不属于唐朝领土,是否属于唐
金婵贝林: 吐蕃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是在公元七世纪初年.那个时期,正是松赞干布(《唐书》上称弃宗弄赞,盖译名之异)在位的年代.吐蕃在此以前,原是一个地方政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