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书所中我们可以从飘落的什么,潇潇的什么,灯下的什么,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作者&投稿:钱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您好。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从《夜书所见》中我们可以从飘落的梧叶,潇潇的秋风,灯下的儿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什么等景物愈发了自己在秋夜里思乡之情的情感...
宋朝的叶绍翁的诗夜书所见,作者通过对秋天里梧桐树,江上的秋风以及知了,夜里的昏暗的灯光,这些事物的描写,抒发了在秋夜里的思乡之情的真挚情感

《夜书所见》中的“知”是什么意思?
从标题《夜书所见》可知,作者此刻正在庭内,想到的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听到是庭外的“知有儿童挑促织”,望到的是“夜深篱落一灯明”.所以 此处的“知”是动词,即“感知、得知”,也就是“听到”.《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古诗《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什么?
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 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 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

《夜书所见》中诗人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是南宁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中的“书”是意思是写,记录.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梧桐、灯、儿童、篱笆,听见的秋风、促织、风吹梧桐树叶声和感受到的寒意、郁闷、孤独、意趣,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

《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设计两篇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夜书所现教学设计
以及朗读方式缺乏层次感。陈老师的建议是增加情感递进,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小学三年级语文《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注重实践与体验,旨在通过丰富的活动和互动,挖掘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学习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那个季节
《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写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这首诗是宋代叶绍翁所作,全诗原文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白话文意思是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

《夜书所见》 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书:动词,“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文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夜书所见的题目包含了两个元素——夜书和题目。阅读过程中的夜书可以理解为一种阅读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具体的时间段,比如晚上11点后的阅读时间。而题目则是指文本中所呈现的思想和观点。从这个角度看,夜书所见的题目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可以唤起我们的思考和想象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修改病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拓展这个话题。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经历了流离失所的痛苦。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内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叶绍翁作为一个南宋诗人的...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从飘落的什么江上的什么灯下的什么感受到诗人对家乡 -
武嘉捷适: 《夜书所见》,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从飘落的梧桐叶、江上的秋风、灯下的儿童寻找蟋蟀中,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即墨市14770568848: 山行和夜书所见都是描写秋季的景色分别可以成霜叶红于二月花什么可以看出? -
武嘉捷适: 《山行》和《夜书所见》都是描写秋季的景色. 《山行》中,从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可以看出; 《夜书所见》中,从 “ 萧萧梧叶 ”“ 秋风 ” 可以看出.

即墨市14770568848: 小学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意思是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
武嘉捷适: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文中“书”字意思为“记,写”诗词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诗人见到的事物有“梧叶”、秋江、“秋风”、灯、篱落.

即墨市14770568848: 诗歌鉴赏《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诗歌鉴赏
武嘉捷适: (1)萧萧枫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有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景,让客观事物染上了主观色彩(2)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心境.(2)(2)儿童挑灯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愉悦的心情(1)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突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的凄苦心情(1).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
武嘉捷适: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里萧萧是什么意思 -
武嘉捷适: 2016/10/18整理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按题按文都应该是记叙 萧萧 萧条的意思 不整齐有空缺 这首诗的寒声可以判断为蝉声 寒声 天上为雁 树上为蝉 地下为虫 促织 综合难以判断 促织在多古诗里出现 有的是织布 有的是蟋蟀 前提是都有声音 都可以挑战 如果是田地的是蟋蟀 如果有丝或梭的织布 提示壁下的都很难判断 按年代也无法判断 唐朝就有两种说法 篱落综合一下就是太阳落下的意思 我的夜书所见译文 落掉许多叶子的梧桐树上传来蝉的鸣叫声 远来的客人迎着秋风深情的望着江面 懂事的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着纺织技术 篱笆影子没了天已经黑了这时候点亮一盏明灯 第二句二种译法 江面上秋风吹起了水波客船传来游客的歌声 第三句有争议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什么?从"萧萧梧叶″可以看出这道诗所写的季节 -
武嘉捷适: 书:书信,书写夜 :夜晚 夜书所见:夜里书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 从"萧萧梧叶″可以看出这道诗所写的季节 秋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由什么的情感变化 -
武嘉捷适: 《夜书所见》是南宁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中的“书”是意思是写,记录.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梧桐、灯、儿童、篱笆,听见的秋风、促织、风吹梧桐树叶声和感受到的寒意、郁闷、孤独、意趣,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武嘉捷适: 1.风吹梧桐,叶子发出萧萧声.一个送字,把叶子写活了,仿佛声音是树叶送进耳朵里来的.江上起风,勾起旅客心中情愫.“送”“...

即墨市14770568848: 夜书所见这首诗中“萧萧”指? -
武嘉捷适: 风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