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天:真的与太子皇后诀别泪如雨下吗?

作者&投稿:苌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崇祯皇帝的最后一天,是怎么渡过的~

令太监敲响入宫钟商议。诸大臣无人理他!于是逼死皇后以及嫔妃,在砍死自己女儿。在带着太监左突右冲妄图破门而去。却被守军赶了回来。没办法写下绝笔遗书,怒斥诸臣误他!然后跑到故宫后面的景山上吊自杀!

提起长平公主,很多人会想起金庸同道的《鹿鼎记》中那位武功高强,身怀绝技的独臂神尼,但那是小说中诬捏的,而历史上实在的长平公主,没有那末侥幸和洒脱,而是运气多舛。
崇祯十七年(1644),原本应该是年仅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最侥幸的一年,因为她正值豆蔻华年,又“喜诗文,善针饪”,对生存充满期望和热忱。崇祯天子已为她选定了快意郎君都尉周世显为驸马,但因为不时和平婚礼一推再推。
事先,李自成带领的农人军攻占北京的速率超出了崇祯天子的设想,更让后宫的嫔妃、公主们毫无思想预备,当内城紫禁城要沦陷时,崇祯命周皇后自缢,亲生的女儿长平公主听闻后敏捷赶来,跪在本人母亲的尸身旁声泪俱下,崇祯见后说出了一句中国历史上凄惨的名言:“汝何以生我家”,因而举起刀就向长平公主砍去,公主抬起左臂一搪,手臂被间接砍断,公主昏倒在地,崇祯悲哀非常,回身离开了宫殿,这一举措在历史上很著名,实际情况却比许多人设想中庞大得多,但无论如何,缘由很复杂,他不期望本人最疼爱的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蒙受更大的凌辱,这不是残暴,是慈祥。断臂以后,一切人都以为公主会因流血过多而死,事先的寺人和宫女怕公主的尸身在受凌辱,因而将公主送到他的外祖父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他们把公主安排在一间荫蔽的空房,直等公主死去,岂料公主生命力固执,五天后居然清醒,因而周奎派人抓紧医治,公主活了上去。
没过多久,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清军打败了李自成的农人军,占领了北京,因而周奎又投诚了清庭,事先清代摄政王多尔衮制定的政治战略是地下赏格寻觅崇祯帝的男性后世,并声明:“有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恩养,其来告之人亦给封赏”,而实在的目标是要鸡犬不留,而崇祯的女眷们因为不成能被拥立,以是成了清政府“虐待”的东西,因而命周奎好好善待公主,并赏给少量银两,作为宣扬清代仁德全国的东西,但事先长平公主每天以泪洗面,经常说:“父皇已赐死,本人不克不及苟活于世上”,逐日以诵经礼佛过活,独一的期望是本人逃出的两个弟弟可以克复大明。
但是世事难料,崇祯太子朱慈?R没能南下,而是在乱军中逃返来,因不知去哪,以是离开外祖父周奎家,待见到太子,姐弟俩抱头痛哭,周奎更是行膜拜之礼以酒食招待,但是周奎是个彻完全底的投诚派,他深知太子在手上迟早会被清军晓得,没有不通风的墙,因而没过两天就上奏给多尔衮,多尔衮既诧异又镇静,没想到这么快就就逮了,但考虑到之前的虐待崇祯皇室的号令,又不克不及轻易地把太子处决,因而,多尔衮命周奎、公主等人指认太子是假的,并地下上奏供认,周奎二话不说就赞同了,但公主不愿意,瞥见太子就泪如雨下,但被周奎打了耳光后,就不再出声,以后,多尔衮又让十几名大臣寺人去识别,大多数人都说太子是假的,而保持说太子是真的人就被疾速处决,因而太子就这么被无情的杀掉了。
经过这件事给公主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她痛澈心脾,万念俱灰,上奏清庭说要落发为尼,多尔衮立刻否定了她的奏请,清庭还指望着公主来宣扬大清的“仁德”,怎样或许赞同她的恳求,因而,为了进一步宣扬大清虐待崇祯的后代,命人四处去寻觅昔时要和公主成婚的驸马周世显,果真,在多尔衮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这位驸马。多尔衮立刻号令公主成婚,局面浩大,大排筵席,并赐公主“土田府邸,款项牛车,赐赉有加,称备物焉”,因而满朝大臣无不称誉大清的“深仁厚德”。
运气真是让人难以揣摩,这场婚礼是公主两年前朝思暮想的,却让两年后的本人倍感苦楚和羞耻,她对大清已咬牙切齿,在她成婚的几个月后,清军攻下了南京,弘光朝廷沦亡,被押送到北京的南明天子、文武大臣等都在进京后不久就被杀戮。长平公主传闻后,完全失望,逐日闷闷不乐,加上昼夜怀念怙恃,哀痛过分,烦闷成疾,于顺治三年仲春逝世,年仅十八岁,这时候她成婚才方才一年,另有五个月的身孕,直到此时,清庭也没放过这个布施“暴政”的时机,为长平公主举行了浩大的葬礼,厚葬于广宁门外周氏宅旁。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皇帝朱由检心中的惶恐和绝望无法用文字描述。

李自成的大顺军已将北京团团围住,崇祯帝没兵没钱,急得团团转但计无所出。他无力保住大明江山了,他要做亡国之君了。

三月十九日子时,在位17年的朱由检登上煤山,以发覆面,上吊自杀,时年34岁。国君死社稷,令人唏嘘。

影视剧里的崇祯帝。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是怎么度过的呢?相关记述颇为丰富,我们不妨爬梳史料,替他写下这一天的日记。

375年之后,我们能否感受他那份江山载不动的悲哀?

一、最后的挣扎

三月十八日,阴风呼啸,黄沙漫飞,继而雷、雨、冰雹交作。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大顺军向北京城发起总攻。

守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太监参杂其中),人数既少,装备又差,且个个挨饿。他们没有战斗力,更没有战斗意志。

大顺军的炮声一响,明军不是溃散,就是出城投降。《国榷》记载了双方攻守情形:

“寇攻城,炮声不绝,流矢雨集。仰语守兵曰:‘急开门,否且屠矣!’守者惧,空炮向外,不实铅子,徒以硝焰震之,犹挥手示贼,贼退,炮乃发。”

紫禁城内的崇祯帝已经无能为力。前一天他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相对而泣,彼此都明白回天乏术了。

到今天,大臣们不知所往,只有内阁首辅魏藻德尚在身边。

当此之时,李自成不知出于何意,派出叛降太监杜勋进城议和。

崇祯帝和魏藻德接见了杜勋。杜勋带来李自成的条件:“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军银百万,退守河南。”

“分国而王”,李自成意在与崇祯帝平起平坐。如果接受,或许能为大明迎来苟延残喘的一线生机。从垂死挣扎的角度考虑,不妨试试,成功与否事后再论。

关键时刻,崇祯帝失去了一言九鼎的能力。他把皮球踢出去了,他对魏藻德说:“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

魏藻德是个老滑头,这么大的事他当然不会做出决断,更不愿意将来背黑锅。他“默然不答,鞠躬俯首而已”。

崇祯帝坐立不安,再三再四催促魏藻德定议,魏终究一言不发。皇帝气急败坏,一脚踹翻了龙椅,甩手离去。

杜勋无功而返。

李自成画像。

既然谈判不成,将领又不足侍,崇祯帝还有最后一条路可选:御驾亲征。除了顽抗,别无他法。

他御笔写下一道“亲征诏”:

“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俱诣军前听用,以歼丑逆,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六师”在哪里呢?他召大臣的家丁,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说:“法令素严,臣等何敢私蓄家丁?”

他问大营兵安在、京营总督李国桢安在,得到的回答是均已作鸟兽散。

他召太监,但除了几个惊慌失措的心腹还在身边,其他的早逃命去了。

午后,农民军猛攻彰仪门,三时许,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由此,北京城被突破,内城危若累卵。

崇祯帝紧急召见几位内阁大臣,问他们是否知道外城已陷,都说不知道。皇上问:“事急矣,今出何策?”大臣们回答:“皇上之福,自当无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如此说辞,皆为空话套话假话,“巷战”云云,花言巧语而已。崇祯帝没有得到可行性的建议,只得令阁臣退下。

二、后宫的哭声

日落时分,崇祯帝带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四望,但见烽火狼烟,但闻哭号震天。内城失陷,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是时候做最后的安排了。

崇祯帝从煤山回到乾清宫,叫来“主儿”,即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崇祯帝画像。

他命令三人立即出宫逃命,亲自为他们换上旧衣服,叮嘱道:

“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罢!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士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这一番教诲,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他希望儿子们活下来,并光复大明江山。崇祯帝泪如雨下,恨恨地说:“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接着便泣不成声。

送别了儿子,他又叫来后妃,令她们自尽,“莫坏皇祖爷国体”。

此举实属狠心,但是,历来亡国之君的女眷,有几个能善终的?

为了免遭大顺军的侮辱、保存皇家的体面,一死了之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他惨然告诉皇后周氏:“大事去矣!尔宜死!”周皇后深明大义,勤于治家,有贤惠之誉,与皇帝的关系也很和睦。

她哭着说:“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虽有埋怨之意,但大义凛然并不畏死,返回坤宁宫自缢。

贵妃袁氏似乎不愿死,崇祯帝拔剑追上她,说:“尔也宜死!”袁妃被连刺两下,血流满地,晕死过去(未死)。

他又砍死了其他几位嫔妃。

晚上九点左右,崇祯帝来到寿宁宫,见15岁的长公主徽媞,对她怒目而视,说:“胡为生我家?”

他左手掩面,右手持剑砍去。公主以手挡剑,左臂被砍断。崇祯帝欲将其毙命,但因双手战栗不止而不能举剑。徽媞当场不省人事,后来苏醒。

之后,崇祯帝又到昭仁殿杀了坤仪公主。

影视剧里的崇祯帝。

在古代,多少人梦想着生在帝王家,好享受那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以及翻云覆雨的权力。即便现如今,也有人渴望穿越到宫廷,做一个太子或公主。

事情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崇祯帝告诉你,生在帝王家是人间最大的不幸、最深的悲哀!

当他把儿子送上未卜的前程、当他亲手杀了金枝玉叶的女儿,那种锥心之痛,谁能够体会呢?

杀了女儿,崇祯帝提剑至坤宁宫,见周皇后已气绝,连说:“死的好!”

从坤宁宫出来,他让宫女逼迫懿安皇太妃李氏、懿安皇太后张氏自尽。

张太后得令后比较犹豫,直到十九日凌晨才决心悬梁自尽,但被宫女救下。过了几个小时,她再次悬梁,又被大顺军先头部队救下。当天晚上,她第三次自缢,终至殉国。

三、皇帝的末路

处理完后宫之事,已是十八日深夜。

崇祯帝回到乾清宫,写下一道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务,以辅东宫,并放诸狱囚。”

太子去向不明(很快被大顺军抓获)、军队溃散,还有什么军务可以安排呢?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这份谕旨能不能执行,他似乎不怎么关注。他与王承恩喝起了闷酒,连喝好几杯,无奈地哀叹:“苦我满城百姓。”

对酌的当口,二人一定在谋划着什么。晚上11点,崇祯帝又行动起来,他走到王承恩家中,脱下黄巾,换上王承恩的大帽衣靴,装扮成平民。

他想活着,他想出城。

崇祯帝“九思”手迹,上方有花押。

崇祯帝原本有南下留都的机会,那里有一套现成的六部班底,可以即时运行起来。他对南迁是心动的。

有的大臣赞成南下,有的大臣极力反对,莫衷一是。作为皇帝,本应于众说纷纭之际一锤定音,即便有反对意见,也应力排众议,拿出皇权的威严来。

但是崇祯帝一直顾忌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犹豫不决。争论毫无结果。

这个时候,大顺军将北京围得密不透风,你才决定出城逃难,为时已晚啊。

崇祯帝手持三眼枪,带着数十名骑马持斧的太监,想从齐化门、崇文门出去,二门皆已封死,欲出不能。

他们又前往正阳门,打算夺门而出。还没走到城门下,城头的明军以为这些人是奸细,急用弓箭射击;守门太监也开炮轰击,所幸炮弹无铅子,不伤人。

崇祯帝仓惶折返,断绝了出城的念想。回到宫中,他敲钟召集百官,但无人响应。大臣们已经将他抛弃了。

走投无路,唯有一死而已。他彻底明白了。

他换了一套衣服,继而与王承恩再上煤山,群臣无一相从。他找了一棵大树,悬绫自尽。

王承恩随驾自缢。

死时,崇祯帝身穿蓝袖道袍、红裤,头发散乱,一只脚穿靴、一只脚光着。

崇祯帝在煤山的殉难处。

很多文献都说崇祯帝衣带中夹有御笔血诏,内容记述各不相同。兹从《国榷》录如下:

“朕自登极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

他至死都在责备他的大臣。

三月十九日黎明,大顺军占领内城,李自成昂然走进紫禁城,接受大臣、太监和宫眷的投降。

其时,里里外外都不知道崇祯帝的下落,很多人以为他逃走了。直到三月二十二日,人们才发现崇祯帝和王承恩的尸体。

四、亡国之君

崇祯帝之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他成了亡国之君。

事实上,历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崇祯帝的所作所为,并无亡国之象。

明朝的衰败始于万历年间,一个烂摊子传到朱由检手里。他17岁称帝后,有着振衰起敝的雄心。

《国榷》中说:“(崇祯帝)英断天挺,承熹庙之后,反前弊,斥邪党,励精谋治,勤勤然有中兴之志。”

这一评价很有代表性。清朝初年修撰的《明史》,对他也有肯定之语:“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逼死崇祯帝的李自成。

崇祯帝非常勤政,从未有一日声色犬马,从未有一日纵酒奢靡。他曾自白:“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这是实话。

他坚持每天召见大臣,每天到文华殿处理政事,一切章奏与大臣当面商讨,分辨可行性,务求实效。

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记录,其他皇帝也做不到天天早朝。崇祯帝的勤劳程度,仅次于太祖朱元璋。

崇祯十五年七月初九,他生病了,传谕大臣暂免早朝,结果遭到批评。他听说后幡然悔悟,特地写下敕文自我检讨,表扬批评他的大臣:“言同药石,朕心忻悦,是用褒嘉。”

不仅勤奋,崇祯帝还非常节俭。

他在朝堂上,经常不停地捋袖子,为什么呢?他所穿内衣袖子破损,露出来很不雅观,要不时把它塞进去。

他每天的膳食花费大概是三十六两白银。这一数字相比于民间固然是很高,但跟他的列祖列宗比起来,已经很少。后来因为军费紧张,他主动将膳食开支削减一半,并要求后妃、大臣效法。

他对后宫要求也很严,后妃往往要“亲妇事”,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历朝历代罕有其事。

他的节俭之举不是做秀,而是十余年如一日。

清末杂志上的崇祯帝画像。

应该说,崇祯帝的德行无亏,是个高尚的人。但是,身为皇帝,道德高尚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要有雄才大略、治国魄力。

很显然,崇祯帝缺乏挽狂澜于既倒的才干,缺乏经天纬地的谋略。在位十七年,烂摊子也该裱糊出一个花样来,他却越玩越烂。

他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对大臣缺乏信任,重用太监,未能充分整合大臣的思想和力量,而使阉党和东林党纠纷不已。整个朝廷不团结,离心离德,没有拧成一股绳。

第二,理政缺乏耐心,缺乏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他“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太急于求成以至朝令夕改,“耳目之前,觉有一番变革,向后思之迄无一用”。

他这样的皇帝,守成尚可,在危局中别开生面那就乏善可陈了。

在清朝初年的史官看来,崇祯帝“祚讫运移,身罹祸变”,是“气数使然”。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人们为他感到可惜。

一位明朝遗民写了追怀先帝的诗,曰:

谁将劲弩射天狼,洒泪新亭痛不忘。

一夜长星横帝座,两行血字诏穹苍。

雨铃还自归南苑,鹦鹉犹能说上皇。

怪杀鼎湖龙莫挽,六宫春草断人肠。




乃东县15980819852: 明朝皇帝朱由检是怎么死的? -
贾司诺尔: 农民军攻入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将皇子托付给了外戚周奎,田弘遇,下令周皇后(崇祯皇帝正宫皇后)、张太后(熹宗皇帝皇后,崇祯的皇嫂)自尽,并亲手砍死了袁贵妃,砍伤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匆匆逃到景山,在寿皇庭东侧的一颗歪勃树上自尽身亡,在对面陪伴他上吊的还有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

乃东县15980819852: 崇祯皇帝的死因之谜?
贾司诺尔: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皇帝很平庸,明朝世世代代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不正常”的皇帝,就在明朝快完蛋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头脑清醒的有志气的勤俭的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但这位明朝难得的皇帝没有能力使被他祖宗破坏得差不多的大明王朝“恢复正常”.最后,他上吊自杀了,因为他宁死不作亡国奴.

乃东县15980819852: 崇祯皇帝留有遗书,上面记载了什么秘密 -
贾司诺尔: 崇祯皇帝的遗书中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之后崇祯皇帝将遗书放在自己身上自缢而亡了.

乃东县15980819852: 明崇祯皇帝在哪里自缢?
贾司诺尔: 关于崇祯皇帝自缢的确切地点,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不同,但绝大多数认为明崇祯皇帝确实是在景山自缢,只是具体位置其说不一.有的说是在松树下,有的说是在寿皇...

乃东县15980819852: 是谁给崇祯皇帝出殡的?只知道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了,李自成进了北京,
贾司诺尔: 李自成攻陷昌平之后,火烧了明皇陵的享殿,接着打到北京城下,开始攻城.崇祯皇帝急得面对大臣哭泣.己经投降起义军的太监杜勋和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一起进宫去见...

乃东县15980819852: 崇祯皇帝的三个皇子到底去了哪
贾司诺尔: 崇祯可以把皇后、妃子、公主们杀死或赐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国,但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存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他的三个皇子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种种说法,难辨真伪,不过,这都是皇太子生死之谜的一个环节,给历史增添了不少扑朔迷离的色彩,更显出它的无穷魅力.

乃东县15980819852: 宋徽宗和明思宗,那个皇帝死的更伟大? -
贾司诺尔: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关于宋徽宗跟明思宗中谁更伟大的问题.我认为毫无疑问应该是明思宗,也就是崇祯皇帝.他死的要更伟大一些.因为宋徽宗我们都知道,他是在靖康之变之后,北宋灭亡,又在金国屈辱的生活了一段时间.金国当时还没怎么有文明的开发,对待宋徽宗是非常的差.宋徽宗甚至要和宋钦宗一起披着羊皮在地上爬来供金国人取乐.后来为了活命还被金国人派去开荒种地,可以说是一点皇帝的尊严都没有.相比而言,崇祯皇帝他虽然最后没有能够活下来,但是他死的很悲壮.甘愿跟自己的国都一起牺牲.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说,崇祯皇帝死的很悲壮,他的死更伟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