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君主投降后,为何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有何讲究?

作者&投稿:一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君主投降之后,为何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

在司马懿设计清除曹爽之后,曹魏的大权尽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传给司马师,司马师病死之后又传位给他的弟弟司马昭。
这时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只做一个傀儡,凭借自己一个少年的热血就想杀掉司马昭,但最后却被司马昭反杀。
司马昭在死后司马炎继承,而后顺理其章的曹魏皇帝曹奂禅让皇位,司马炎称为皇帝,也就是晋朝。
而之所以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因为这曾经是曹魏的天下,自己不过是篡夺者,对于曹魏始终有亏欠更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所以才封曹奂为陈留王,各种各样的待遇,田多少倾之类的,入朝不拜之类的礼仪,但说到底痛快吗?不过是始终被司马家族监视的亡国之君罢了。
而吴主孙皓被称为侯爵是因为在当时天下只剩下东吴而已罢了,司马炎并不需要再宣示威德,而且司马炎对吴主孙皓在东吴的暴政很是厌恶,又在与司马炎的对话之中不懂得称臣,不懂得尊卑之分,更不懂得低调做人,于是司马炎只封了孙皓一个侯爵,而且土地也是最少的,可以说是最差的一个。
而蜀汉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就灭亡国家,可以说刘禅的无能软弱,但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软弱无能,所以司马昭才对刘禅没有任何戒心。
在当时一个宴会之上,有舞蹈还是蜀汉的舞蹈,在当时蜀汉大臣们纷纷流泪哀悼,只有刘禅乐此不疲,司马昭便问刘禅是否思念故土,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念”。
于是一个著名的成语“乐不思蜀”就这样的出来了。也恰恰向司马昭证明了自己是多么一个毫无智商,毫无心肺的人。
所以司马昭才封刘禅为“安乐公”,让他衣食无忧的度过了余生。

三国归晋时,为何魏国称王,吴国称侯,蜀国称公?这究竟是为何?

这还真有讲究,“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司马炎受魏帝曹奂禅让入承大统建立西晋王朝,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是一种优待,而蜀汉后主刘禅,则是曹魏权臣晋公司马昭发起的灭蜀之战而降于曹魏,依照汉献帝被降为山阳公之事,刘禅迁居洛阳后降封安乐公也合乎礼制。

至于吴主孙皓,是降于西晋,且昏聩无德,比之刘禅还不如,司马炎深恶之,仅仅给他封了个归命侯。

三家归晋,天下一统。曹魏皇帝曹奂是被逼禅让而非投降。司马炎不同于他的父祖狠辣无情,他的父亲司马昭可以指使贾充杀了魏帝曹髦,背负杀君恶名,那是因为他想效仿曹操,为子孙后代改朝换代扫清障碍。

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长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之位,同年十一月,司马炎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改元泰始。十一月,曹奂被降封陈留王,迁居金墉城。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下场都好不到哪去,但曹奂绝对算是下场最好的亡国之君。不仅被封为陈留王,还赐食邑万户,将宫室安排在曹魏旧都邺城,准允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他在封国一直活到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才寿终正寝,活了五十八岁,陈留国一直存在到十六国时期,才被后赵石勒灭国。可以说,曹奂的地位、待遇、结局在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当中算是最好的。

司马炎这样安排,一来是显示自己作为新朝皇帝的宽厚仁慈,对前朝皇帝优待,而且是大大的优待,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稳定时局,堵住天下人汹汹众口的作用,为自己承魏之正朔提供法统上的正当性,更何况当年魏文帝曹丕仅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今晋武帝司马炎好歹封了曹奂陈留王,允许使用天子旌旗,两相比较,他人自明矣。

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三路大军兵发成都。邓艾偷渡阴平成功直逼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灭亡。与魏帝曹奂禅让于晋不同,刘禅降时,曹魏未亡,因此刘禅降的是魏而非后来的西晋。

依照汉献帝禅让后被封山阳公之事,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在洛阳府邸安度晚年,不过他的待遇根本没法跟后面的魏帝曹奂可比。

如此安排,其实含义颇深,后主刘禅与献帝同封公爵,一是承认蜀汉是汉朝的一部分,授以与献帝一样等级的爵位,可迅速安定蜀地人心,便于顺利接管蜀地。

二来,蜀汉既亡,剩下的东吴虽然已不足为虑,但好歹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还能封个公爵,在洛阳还有自己的私邸,封赏恩赐该有的都有,这无疑也能给东吴上下以心理攻势,便于之后的灭吴之战可以迅速收拾人心。

天纪三年(279年)冬十一月,早已做足准备的晋武帝尽起六路大军伐吴。晋军大军压境,而东吴长年不修边备,吴军很快兵败如山倒,灭吴之战一直打到次年五月,逼入绝境的孙皓,听从胡充的建议,效仿刘禅做法,以亡国之君行臣服之礼。孙皓及家人全部被护送往洛阳,孙吴至此灭亡,三国归晋。

奇怪的是,投降西晋的吴后主孙皓,最后仅封了个归命侯,且各种待遇和刘禅都有差距,孙皓在洛阳生活了仅仅四年后就病故。个人分析,孙皓投降后的待遇为何如此一般,一来是孙皓比起刘禅汉室后裔的身份,显然是不够高贵,孙皓的祖上不过是汉末的一个地方割据诸侯。

其次,孙皓暴虐无道,天怒人怨不得人心,晋武帝深恶之,坚决不给他封公。最后一点,是三国已经归晋,大可不必再做表面文章收买人心,孙皓随便安置下来便可。



三国归晋时,为何魏国称王,吴国称侯,蜀国称公?这究竟是为何?




于禁投降了关羽后,为何没有受到重用?
于禁来说,本来向汉末三国投降是比较普遍的事情,比如蜀汉阵营中,姜维、王平、夏侯霸等大将,都是降将出身。 但是,于禁的情况比较特殊,应对于禁是在庞德伦不屈不挠,最终被关羽斩杀之后。 如果庞德没有对比和衬托,回到曹魏被禁赛后,自然会坐在冰冷的长椅上,但不会被羞辱而死。关羽为什么投降后仍受...

为什么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投降却被封为归命侯?
而孙皓在当政期间则做了很多坏事,根本没有一个君王该有的风范。所以司马家族也就不可能给孙皓太高的待遇了。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禅和孙皓对司马家族的威胁程度不一样,所以最终两个人的结果也不一样。不管是从当时刘禅的投降情况来看,还是从乐不思蜀这件事情来看,刘禅投降后算是一个...

历史上,唯一投降过两个国家的亡国君是哪个,为何能安享晚年而终?_百 ...
历史上唯一投降过两个国家的亡国君就是张天锡,这位亡国君在新的朝代屡次担任高官,并且安享晚年终老,也是一个令人比较好奇的事情。张天锡是前凉的王国君主,前后投降过两个国家,在王国君主的群体中堪称是一个典范和传奇。在一段时间内前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要遭受着前秦的进攻,而内部还有一些...

秦始皇灭六国俘虏六国国君后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他们的
最终,当五国灭亡以后,齐国也最终被秦吞并。齐王建投降后,被秦始皇流放到山区里,最终,因为实在过不了艰苦的生活,在忧愤中去世。秦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到秦朝灭亡,前后累计十五年时间,但是,秦灭亡的时候,六国君主悉数不见踪影,从这可以估计出,他们当时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三国的三个君主都投降了司马昭,为什么只有刘禅善终?
刘禅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是因为还有利用价值。司马昭需要刘禅来劝降大将和安抚人心。《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蜀汉虽然灭国了,但仍然有很多大臣、军队和民众没有归顺。蜀汉大将军姜维还率领主力部队坚守剑阁。因此,当刘禅投降后,...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是怎么对待六国君主的?最后一个下场最惨!_百度知 ...
在秦始皇嬴政的征服过程中,对待六国君主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抵抗程度以及被征服后的态度。对于那些较早投降或者抵抗不激烈的君主,嬴政通常会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可能会将他们软禁在咸阳,剥夺其政治权力,但仍保留一定的生活待遇。这种方式旨在减少统一过程中的阻力,并通过示范效应促使其他诸侯国归顺。然...

唐朝统一天下用了十年,是怎么对待投降的割据君主的呢?
割据的君主对于唐朝的发展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威胁,但是也并非都一定要被斩首。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那些分裂割据的君王都已经陆续投降,虽然不可否认,有些人可能在日后会重新燃起称帝的野心,但不能就这样一概而论。王世充为了保证能够活命已经主动投降,但还是没有逃过唐朝官员的斩杀。唐朝盛世的...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而且诸葛亮死了以后,刘禅就把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边缘化起来。然后曹魏那边攻过来的时候,刘禅选择了主动投降。特别是三国演义最后那一段,司马炎问刘禅的时候,你在这边感觉如何?刘禅说了一句乐不思蜀,我觉得这句话很经典。人有的时候就要识时务,这个是没有错的,天下大势靠你一个人是左右不了的,...

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为何孙皓却被封为归命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蜀汉政权与东吴政权的地位不相同,曹魏一方将蜀汉政权看作是正统的汉王朝的延续,而东吴政权只是一个割据的地方性政权;其次,吴蜀两国投降时的境遇天差地别,这就导致了两国的君主的待遇有所差别。在封建时代,一个新王朝建立之后往往会授予前朝的皇家后代比较高的爵位,如...

晋朝建立后,为何分别封魏、蜀、吴三国君主为王、候、公?
当时蜀汉刘禅已经被封为公爵,曹奂还是曹魏的皇帝,所以在退位后当然不能低于刘禅的地位。蜀国的亡国君主是刘禅,他被俘到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县公,他乐不思蜀,整天吃喝玩乐,美女为伴,安逸的度过了一生。吴国的亡国君主是孙皓,吴国的亡国属于大势所趋,即使他不投降,结局也是一样的。他见到司马炎后...

贡井区13488336217: 三国各国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待遇会有差异? -
月保牛黄: 如果说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是因为“旧主”的关系,但历史上有很多都是杀旧主而自立为新王的.所以只用“旧主”未免太片面了.我认为主要还是看当时的社会形势. 当时天下还是“三分”的,司马一家需要做个样子让人看,以免失去人...

贡井区13488336217: 看“三国”中,三国称帝后,为啥吴国称“寡人”,蜀魏称“孤” -
月保牛黄: 没有这回事,按照清代学者赵翼的考证,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并不自称寡人,而称孤,曹操一生没有称帝,只能称孤,而称帝之后的曹丕自称是朕,刘备则在称帝前称孤,称帝后也称朕,只有孙权在称帝前后都称孤,因为他实力最弱,一直对曹魏称臣,所以没有自称朕刺激曹魏.

贡井区13488336217: 为何三国时期孙权开始不称帝而称王,而后来又称帝呢? -
月保牛黄: 当时孙刘联盟,而皇帝姓刘(汉献帝),刘备已大汉皇叔自居,而曹操则称自己为汉丞相,如果孙权率先称帝,必被天下人视为谋反,遭到刘曹讨伐!而后来曹坯轼献帝称魏帝,明年刘备成都称帝,那时孙权称帝也就没什么谋反之说了!于是隔年也称帝了

贡井区13488336217: 什么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月保牛黄: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

贡井区13488336217: 三国时期有哪些王侯将相称帝? -
月保牛黄: 三国前袁术自称皇帝三国时(中原三国成立直到其中一国灭亡)魏:曹丕(开国皇帝),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司马炎(魏废后)蜀:刘备(开国皇帝),刘禅吴:孙权(开国皇帝),孙亮,孙休,孙皓(蜀亡后)

贡井区13488336217: 有关于三国时期的资料 -
月保牛黄: 魏 建国于公元220年 定都洛阳 开国君主曹丕 蜀 建国于公元221年 定都成都 开国君主刘备 吴 建国于公元222年 定都建业(就是今南京) 开国君主孙权

贡井区13488336217: 曹丕怎样创立魏国的? -
月保牛黄: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仍然定都洛阳.自此东汉正式灭亡.

贡井区13488336217: 三国时期称帝顺序 -
月保牛黄: 说公元前的都学过历史没,应该是公元后先后顺序分别是:1.魏 曹丕 魏文帝 公元220年 定都洛阳2.蜀 刘备 汉昭烈帝 公元221年 定都成都3.吴 孙权 吴大帝 公元229年 定都建邺

贡井区13488336217: 【判断正误】公元220年,曹操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 -
月保牛黄: 这个是不正确的,曹操最终没有称帝,最高是魏公.称帝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贡井区13488336217: 三国演义三分天下讲的是什么 概述 -
月保牛黄: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