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牧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

主要成就

姚燧的作品相当丰富,其弟子刘致曾经将姚燧作品加以蒐集、整理,编成《牧庵文集》五十卷,诗词文赋共689篇。当时的胡震亨曾颇费周折地四处搜寻,但是却一无所获。今存《牧庵集》三十六卷,系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元刊本篇目为少。

姚燧词有47阙,也成就不菲。〔石州慢〕(失题)和〔贺新郎〕(失题)是他词风偏于豪放的代表。此外,他也有委婉别致的作品,如〔虞美人〕《玉梳赠内子》等。

人物轶事

生平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洛西(今属河南洛阳)人,祖籍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他的祖先在辽金两代做过高官,伯父姚枢,金亡后仕蒙,后来加入忽必烈幕府,是元初著名的汉族儒臣。姚燧三岁那年父亲姚格亡故,伯父姚枢收养了他,并对幼年的他非常关切,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为姚枢撰写的碑文中,姚燧曾云:“燧三岁而孤,公卵翼之,不知其蒙暗,教督而急。”这引起了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河南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奂的关注。杨奂卒前,将其次女许醮与姚燧。这一段时期,在姚枢指导下,他主要学习了《国小》、《四书》。

十三岁,姚燧在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境内)认识了前来拜访姚枢的元代大儒、著名理学家许衡。十八岁时,他在长安正式拜许衡为老师,学习理学。史称许衡善教,“其言煦煦,虽与童子语,如恐伤之”,又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姚燧从许衡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再加上他学习刻苦,长进很快。可以说在许衡等的影响下,姚燧前期主要以理学者的面目出现,这对他后来成长为一个文学家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姚燧文学思想中的理学因素和许衡有很大关系,这也影响到他的创作。

二十四岁,姚燧“始取韩文读之”,深为其古奥硬朗、雄刚昂仰的风格所吸引,这使他对当时文坛承袭金文,宗宋尚苏而流于滑易骫骳的文风更加不满,决心通过自己的实践走出一条变革文风的路子来。

至元八年(1271),许衡因与权臣阿合马不合,辞去中书左丞,转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开国子学,择蒙古弟子以教。他奏召十二弟子为伴读,分置各斋,为斋长。姚燧为其中一人,遂应征至大都。十二年,姚燧被任命为秦王府文学,从此走上了仕途。此后的五年中,他随元军到地方去安辑人民,兴办学校,致力于抚平元宋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这五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年三人蜀,十病九归秦。”诗句中流露出无限怀念之情。至元十七年,姚燧除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对无罪误人和连累关押在狱者,“皆纵释之”,“人服其明决”。后三年,转任山南湖北道按察副使,于次年按部澧州,赈灾济民,兴利除弊,“孜孜如弗及”。仕途经历使他看到当时官僚的腐败黑暗,也使他认识到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百业凋零、满目疮痍的巨大破坏,他深深体味到当时民众所处的苦难境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夏,朝廷以翰林直学士征召他。此后他又断断续续地任过大司农丞、翰林学士、江东廉访使和江西行省参政,都以尽职尽责著称。大德十一年(1307)冬,姚燧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转机:元廷仿汉征四皓故事起用姚燧为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久于文坛,又至此高位,使当时的文人对他的修史为文多推崇有加,奉之为文坛盟主。姚氏馆内名人出入(如阎复、胡祗遹、尚野、吴澄、袁桷、邓文原、元明善等),跟随他学习古文的也云集影从(如张养浩、贯云石、孛术鲁翀、李泂、谢端、李之绍、刘自谦等),真可谓是门庭若市,象笏满床,国内域外都以求得姚燧文章作为荣耀。至大四年(1311),武宗、成宗《实录》终于修成,进之后不久,姚燧得告南归。皇庆二年(1313)九月十六日,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六岁,元廷谥之曰文。

为政之暇,和古代的传统文人一样,姚燧也喜爱游历山水。在《别丁编修序》中,他说:“自历荆宪至今,其间望舒二十四弦晦。居府者三之一,而水陆舟马周历乎澧峡、归、鼎五州七县者反居三之二焉。其于江山之清驶奇峭,人才之标特秀异,实若富于心中。”在《圣元宁国路总管府兴造记》中,他又说:“燧思士生文轨混同之时,亦千载之旷遇,江山之形胜,风土之微恶,民俗之浇淳,必一就观。”姚燧一生南北迁徙数次,足迹几遍中国。今天可以考知的有长沙、武昌、龙兴、九江、彭蠡、铜陵、湖口、岳阳、金陵、杭州、旌德、江州、会稽、吴城、扬州等地,其中武昌、龙兴、吴城等地他都到过多次。秀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不但扩大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也陶冶了他的情操和品格。在游历中,姚燧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使他的散曲小令带上了民间色彩。

姚燧出身名门,师从硕儒,这种环境再加上天性和才气,使得他恃才放旷,颇为自傲,养成了豪迈耿直的个性。他推崇唐代“名满天下,英风豪气人莫能比”的大文学家、书法家李邕,《元史》记他“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

元代前期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用财货结交朝臣,许多大臣都为之所动。至大年间,姚燧做了翰林学士承旨,名倾京师,当时的文人名宦多以求文为事,“其不得者,每为愧耻。”附庸风雅的沈阳王父子于是也向姚燧求为诗文,并赠送财宝。姚燧鄙视当时朝臣的贪婪失志,也看不起沈阳王父子唯事货赂的行径,没有答应。这最终导致朝廷降旨,他才勉强作文应付。沈阳王父子得文后十分高兴,当即赠送币帛、金玉、名画,多至五十筐。姚燧平素非常喜爱蒐集古玩名画,但是这次他却立即将其分给了属官、吏胥和侍从,留下金银送给翰林院做费用,自己丝毫不取。有人不解,他说:“彼藩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充分反映了一个大国朝臣的器识和风度。后世修史者称赞他“器识豪迈过人”。

为了统治需要,蒙古贵族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优礼政策。元初,佛道二教都相当盛行。当时北方的寺院道观鳞次栉比,门派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各个派系都出现了许多名声远播的大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姚燧既负一世之名,自然免不了奉命为佛寺撰写碑记,但是他却往往在文中公开声明自己是儒者,撰写碑文实在是出于迫不得已:“燧学儒者,未尝知为佛氏之言”,“燧性颛蒙,于周孔书,童而习之,白首不知其源,矧于佛书?未尝一望其涂涯,岂敢妄为曰知?然以压于储皇之命,不敢礼辞,故惟即夫赐田以言。”自觉地与佛学划清界限。不仅如此,他还借此机会批评元代佛教泛滥、寺院林立、僧徒众多的状况,如《重建南泉山大慈化寺碑》、《储宫赐龙兴寺永业田记》等,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终于,在他七十四岁那年发生了“磨平淮碑”事件。这一年,他奉元武宗之命撰写了《崇恩福元寺碑》,文中有“祝发与前圣往矣,于佛焉依”等语。当时的一些僧人认为“祝发”是谩骂出家人,“焉”是疑问词,表示否定,他们对这非常恼火,把它诉诸太后。这件事后来经李宗师等据理力争才免于追究,但还是磨平碑文,转由他人别撰。位至光显而依旧个性耿直,刚烈不屈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不见容于朝是必然的。恐怕这也是他每每任职不久就辞职的原因之一。

人物评价

姚燧以散文创作著称,这些创作大致可分为序记文和碑志文两类,二者在总体上有一致的艺术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文章气势的刚劲雄豪,如《卢威仲文集序》中对卢威仲的叙述就很有代表性:“甲辰一疏,夺权臣而褫其气,蚕织而蟹匡,范冠而蝉緌。夸者知往之不可恃,悖者知礼之不可失,其有功于名谊如此。垂绅学馆之际,是非必陈,邪正必辨。阙政无能言而言之者,必威仲也;巨憸无能拒而拒之者。必威仲也。 *** 而猿号,鉴明而尘至,威仲于是不见容于表著之底矣。”这段文字写来语言古奥而简洁,气势刚劲而雄豪,确实代表了他这方面的风格。

姚燧古文创作宗法韩愈、司马迁,主张文气论。在《冯氏三世遗文序》中,他说:“夫人之言为声,声源于气。中顺之气劲,故其辞简洁而峻清;右部之气和,故其辞温厚而优柔;通议之气粹而正,故其言诞布除拜,吟情托物,诛奸彰善者,划戛陈言,一以经史为师,淡丽而不谀,奥雅而雄深,多体而不穷,视金诸作最为高古,信一代文章之宗也。”姚燧这里的气和曹丕的“气”很接近,指人的禀赋,表现为作者的气质、性情和才调等个性因素,由于作者个性的不同而在文章中形成不同风格。正是由于这种文学理论的指导,才使得他在文学创作时,具有自觉或不自觉的个性意识,敢于大胆袒露自己的情怀。

姚燧文章的风格适应了元初文学发展的需要,与当时文坛上占有很大势力的元好问的弟子阎、徐、李、孟等的宗宋尚苏的文风不同,相对于他们滑易骫骳的文风有一定的补偏救弊作用,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时代意义,因此很受时人的喜爱。张养浩、吴善在为他文集写的序中就主要表现了对他这方面的推崇。在《桂隐文集序》中,虞集也赞叹地说:“国朝广大,旷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深之气以为文者,则有姚文公其人,其为言不尽同于古人,而伉健雄伟,何可及也?”对他文章气势的推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元史》本传对他文章的评价也主要是着眼于他的这一方面。

姚燧文章以语言的古雅深邃著称,这和他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他的这种个性使他在宗宋派流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开始文学创作时能顶着周围的压力,面对当时人“不余知”的现实,迎头而上,主张师法古人,为文崇尚高古、格古,致力于文风的改革和创新,用功甚勤,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语言风格,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他的这种创作风格在他晚年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姚燧的诗文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元代·姚燧《普天乐·浙江秋》

普天乐·浙江秋

元代姚燧

离别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代·姚燧《凭栏人》

凭栏人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月不相涉,故改赋,呈雪崖使君青冥风露乘鸾女。似怪我白发如许。问?娥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笑停云老子人豪,过信少陵诗语。更何消斫桂婆娑,早已有吴纲挥斧。——元代·姚燧《黑漆弩 吴子寿席上赋。丁亥中秋,遐观?》

黑漆弩 吴子寿席上赋。丁亥中秋,遐观?

月不相涉,故改赋,呈雪崖使君青冥风露乘鸾女。似怪我白发如许。问?娥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笑停云老子人豪,过信少陵诗语。更何消斫桂婆娑,早已有吴纲挥斧。查看更多姚燧的诗文>>




吴潜原文_翻译及赏析
吴潜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星恩文化 2022-11-14 · TA获得超过20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

留别南溪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洊源流万顷余。魏国君王称象处, 晋家藩邸化龙初。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 自有神灵滋液地,年年云物史官书。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唐代·佚名《中宗祀昊天乐章。太和》 中宗祀昊天...

咏得落花诗三十首(录十七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高常侍适咏途孟渚多悲风,入夜复及朝。 春来渚水绿,爱此颜色娇。 凌晨骑马出,射落云中雕。 自从服官来,身得为下僚。 封丘一作尉,始觉身为劳。 归家视妻子,短发何萧萧。 入官已三日,暗觉秋风摇。 人生贵适意,何不归掷枭。 里中诸年少,安用折简招。 在昔马相如,曾题万里桥。 何如拥文君...

洞仙歌(次韵苏子瞻)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午梦醒来盼娇满。扇轻拈又放,浅炷兰薰,微笑处、吹着菸丝散乱。凉亭还独步,曾是凭阑,携手心盟指云汉。碧云斜阳外,信有如今,音书杳、寸肠千转。漫伫立、无言对荷花,看转眼秋风,翠移红换。——宋代·陈著《洞仙歌(次韵苏子瞻)》 洞仙歌(次韵苏子瞻) 冰肌玉骨,...

谢池春·壮岁从戎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词的上片开头几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都可以从他的中得到印证:如《书事》的“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蒸暑思梁州述怀》...

使至塞上 原文及翻译赏析
走着走着,面前突然出现了令人惊奇,令人赞叹的景观:广袤的沙漠上燧烟袅袅地、笔直地升上了天空,又圆又大的夕阳正慢慢地向黄河落去。“大漠”与“孤烟”,“长河”与“落日”,这是多么鲜明而壮观的对照。它构成一个寥阔、旷远、静穆、雄浑的意境。这正是塞上特有的自然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

江南曲八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唐代·佚名《中宗祀昊天乐章。太和》 中宗祀昊天乐章。太和 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 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多谢时...

行香子·述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如果仅从某一作品来评价这位作家,都可能会是片面的。这首《行香子》的确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苏轼从青年时代进...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梦之缘文化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23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归心一夜极,病体九秋轻。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原文及翻译
形影神三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 形赠影 天地长久,永远不会湮灭,山川走形,永远不会变更。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虽...

那坡县13592798273: 姚燧的器度的译文快,明天要交!原文:姚文公先生为中台监御史时,忽御史大夫曰:“我天子以汝贤,故擢居耳目之官.今且岁余,至如兴利除害之事,未... -
易刮血通:[答案] 姚燧先生任御史台监察御史时,有一天,御史大夫忽然问他:“ 我们皇上因为你贤能,所以提拔你为高官、充当皇上的耳目.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还没有听你说过一句兴利除害的话,只是忙着荐举人才,这为什么?”先生回答说:“我已荐举了...

那坡县13592798273: 姚燧[中吕]满庭芳 翻译 -
易刮血通: 作品原文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③,水连天隐隐迢迢④.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1] 作品注释① 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那坡县13592798273: 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译文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译文 -
易刮血通:[答案] 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经营,供给自己生活,剩下的全部补偿官府,以一年为期限,可以吗?(这好像是语文试题的第十三题吧)

那坡县13592798273: 威王之宝的译文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畋于郊.谁会翻译, -
易刮血通:[答案] 会畋(tian):(1)打猎(2)通“佃”.平田;耕种 翻译:二十四年.和魏王在郊外打猎..

那坡县13592798273: 咏针原文及译文 -
易刮血通: 咏针原文: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译文:经过千百般锤炼,才能打造出一根针,上下翻飞地在布匹上穿行.(谁知)针的眼睛却长在屁股上,只认识得衣衫、帽子,却不认得人. 解读: 此诗借物喻人,巧用比喻的手法,用缝衣针来比喻看人只看外表、钱财的肤浅势利之徒.”一颠一倒“这四个字明显地体现出诗人对势利小人横行的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与无奈.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哪类人,但能一眼看明白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那坡县13592798273: 译文! -- 先公四岁而孤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 -
易刮血通:[答案]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

那坡县13592798273: 汪遵原文 - 翻译及赏析 -
易刮血通: 汪遵原文_翻译及赏析(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

那坡县13592798273: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原文 - 翻译及赏析 -
易刮血通: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明代·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花也笑...

那坡县13592798273: 谁有这首诗的译文: -
易刮血通: 这首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在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起首二句写春风轻拂垂柳,语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简单,但却层折...

那坡县13592798273: 牧童 吕岩的译文 -
易刮血通: 《牧童》 作者:[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