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伏臧在佛教中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尉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伏臧在佛教中怎么解释

这是密宗里的说发,是在意念中的伏藏,是属于特定的人才可以取到的伏藏。
也是有当年的祖师授记,说某某某在若干年什么时候,可以取到我这个伏藏,而往往取这个伏藏就很可能是这位祖师的后来身,也有可能是佛菩萨的一些示现,一般人心境达不到,缘分不够就没有办法得到这个伏藏。
吉祥如意,准提心脉善嘉幢唐圣杰合十。

梦游在佛教中怎么解释?

梦境,大部分梦是独影境,有些梦是带质境,不一定。所以有时候做梦眼睛动啊,那时眼神经、眼识、眼根已经有一点醒了,滴溜溜在转;那个转、眼睛没有完全张开,但是眼睛开了一点缝,已经看到某一个东西有一点影子,那么,配合意识的独影境形成梦,是其一。第二有些病,比如说人生有一种病:夜游症、梦游症,梦游症的人夜里睡着了他还会起来做事。乃至梦游症严重的还会起来开车子的,自己可以把汽车开启,还到外面兜风一圈,回来以后车子停在车库,然后关门睡觉,第二天早上他自己不知道,这种属于梦游症。梦游症的人更是属于带质境的非量境界,因为它不是比量,(是)非量境界,带质境,可它也是独影境,有些是属于独影境。因为他在梦中有个幻想,另外一个幻想。
可为什么一醒来就忘了呢?所以要晓得,每一个人,没有人没有梦,人人都有梦,因为几乎你醒起来以后你已经忘记了。所以修行修得好的,醒梦一如,那不是带质境也不是独影境,第六意识现量境永远清明、明了。那么自己在梦中能够作主,作主的成分看有多少,这个里头有差别了。这所谓三境。现在了解了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前五识是性境——南怀瑾《唯识与中观》

幻想在佛教中怎么解释

幻想在佛教中是个综合的心理特征,是第六识意识的特征,叫心所有法,比如人出现在你面前,必然有他的体态特征。
意识的烦恼有根本烦恼特征贪、嗔、痴、慢、疑、恶见,随烦恼-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举无惭、无愧,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等。
那个幻想或者是因为贪(比如欲望),嗔(愤怒),疑(疑因果,不信)或者恶见(就是邪见,比如邪教)也可能是慢(自大)或者掉举(在一个事情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幻想就是由这些林林种种的心理特征综合产生的。

吾字在佛教怎么解释

本义:中立的。
引申义:在你、我、他三种单数人称中介于“你”和“他”之间的人,即“我”。
同引申义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常清静经》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吾其为民佣者乎。——《民佣石瑶臣》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同列为缩项。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
特书以志吾愧——明 王时敏《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袁可立子)》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我们〖we〗。如: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36门在佛教怎么解释

三十六门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即由金门、魂门、殷门、箕门、冲门、液门、风门、肓门、哑门、命门、幽门、梁门、关门、滑肉门、章门、京门、神门、郄门、云门穴组成,共计36穴。主治风邪。[1]

佛教中尘缘怎么解释

尘缘(佛教大词典)
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乃心之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
尘缘(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尘之境,色声香味触法也。以是为心之所缘而污心性故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梵”佛教怎么解释

您可以搜搜佛教大词典。

  • 我节录一部分

  • (二)梵具有清净之义,从事清净之行,尤其指断淫欲之事,称为梵行;行淫欲者,称为非梵行。清净之十戒,称为梵净十戒。佛、菩萨美妙之音声,称作梵音声、梵声、梵音;其响称为梵响。梵音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清净法身,称为梵身。佛堂伽蓝又称梵刹、梵宇、梵阁,寺院之吊钟一称梵钟。佛学又称梵学,印度又称梵土。梵行先生为僧之异称,梵仪指僧侣之威仪。

  • (三)意指梵语。例如,以梵语撰写之典籍,称作梵本。梵夹指以贝叶书写成之梵字经典。

  • (四)意指梵天之略称。 *** 诸天离欲清净,总名梵天。大智度论卷三十五(大二五·三一五下):‘ *** 都名为梵,(中略)又梵为 *** 初门。’

佛教怎么解释悲?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抑郁症在佛教中怎么解释呢?

原因是遇到某些事情,没有及时的调节,任由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导致认知发生改变。其实就是钻了牛角尖,关键问题是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用佛教的理论来讲,你的世界象一湖水,就是你的心,看似平静,实际上惊涛骇浪,所以你看水面的倒影,看这看那亮闪闪都是错的,你根本无法正确认识水中倒影,但当你看的时侯你还认为自己看到是真实的,这个时侯需要一个力,一个点,让水面平静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想一件事,就跟把心端著一样。等他平静下来你才看到,原来水中的倒影是个月亮。就跟大家一样了。 可能这个时期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很痛苦,还到处找原因,但是我给你说,别找了,这个时候找到的原因都是错的,因为你的角度就是错的,所以会越找越想的多越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管他为什么,一心一意念佛也好,自我暗示也好,让自己的心尽量静下来。当你走出来后你再去找原因。那个时侯会完全不一样的

在佛教中怎么解 *** 这东西?

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 *** 。“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佛教规矩
佛教的规矩很多,记录在律藏之中。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

佛教中的三藏是否包含了所有的佛教圣典经卷
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1、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2、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

解释:观世音的六字真言意义是什么?
在藏地,刻有六字大明咒的嘛呢石随处可见。“唵”,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所谓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珍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

佛教十利 ,是什么意思
利行,佛法中的四摄法之一。四摄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慈爱的言语和态度;第三是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第四是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利行:《普贤行愿品》说:“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

偏财运最灵的方法
偏财运比较灵的佛教密咒 第一、雨宝陀罗尼咒,此咒又称《能获一切财宝伏藏陀罗尼》。 1、《雨宝陀罗尼》出自《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为唐代高僧 不空法师所译,一般认为,《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与《佛说持世陀罗尼经》玄奘法师译、《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法天法师 译为同本异译。 2.《雨宝陀罗尼...

藏族文化的集中地,有三个未解之谜,分别是哪三个?
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古老的象雄文明有着极高的人类文明。但不知哪天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2.十大未解之谜之:伏藏之谜;伏藏是指苯教和藏传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难时...

中国十大未解之谜
五,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就 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 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烧毁;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用掉十个,另外...

伏藏黑财神香供养仪轨,
其次中等的是②传承,通过亲耳听闻仁波切念诵修法仪轨的法音而获得。最后,下等的是④开许,指的是在没有条件获得上师①灌顶、②传承、③引导的情况下,获得上师的亲自许可即开许,也就是仁波切亲自准许参加共修。2、如何获得参加“伏藏邬金黑财神共修法会”资质 ⑴、与仁波切见面,当面获得仁波切的①...

佛教中253条戒律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大智度论》“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律”,《分别功德论》: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

藏传佛教有规定信徒一生必须前往布达拉宫朝圣一次吗
无上密续全然是渗入后期佛教中的外道所编造的,根本不是什么“佛菩萨经典”,全都是密宗祖师集体编造出来的,内容荒腔走板;密教化以后的假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又有许多西藏密宗祖师写作了一些密续,先埋藏在岩堆中几年以后,再假称佛菩萨告诉他,某处岩堆中有密续伏藏,然后再找几个人一起去挖出来,...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 五浊恶世 是什么意思 -
邵胃腐植: 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教化的国土,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娑婆”翻译为“堪忍”,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虽然众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 根据《阿弥陀经》云,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五浊分别是...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常说的“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
邵胃腐植: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大乘教佛名.据说阿弥陀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中伏贪是什么意思? -
邵胃腐植: 伏贪,即谓降伏贪著五欲六尘之心也.伏者,降伏也.贪者,贪著五欲六尘之心也. 问:云何是贪著五欲六尘之心?答:人类由於「不明一切身心世界」,都只是「自性清净心」中随染净因缘所变现的「虚幻生灭」的「影像」而已,皆是吾真实...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潜意识在佛法里怎么解释 -
邵胃腐植: 佛教唯识论认为人们的意识所包含的要素有八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上七识末那识(manas)、八识阿赖耶识(alayavijnana).前六识是人们经验的、后天的认识来源.非经验的东西则来源于阿赖耶识,这个思想集中说明了...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中的三学 -
邵胃腐植: 佛教中的三学 ,指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专门对治众生贪嗔痴习气的.《楞严经》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上的“业”是什么意思? -
邵胃腐植: 【业】 梵语karman,巴利语kamma.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六字箴言的意思是什么 -
邵胃腐植: 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六字箴言为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中水路法会几天? -
邵胃腐植: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意义逐句解释如下: 1. [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理常一故,通称法界. 2. [圣凡]是指十法界中的四圣,即...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佛教卍字怎么解释?
邵胃腐植: “卍”这个符号藏语叫做 “雍仲”.雍仲“卍”是佛祖的心印 (“雍”是胜义无生,和谐永恒的象征,就是诸法的空性与真谛;“仲”是世俗无灭的意思).西藏,“卍”字不论作为图案还是符号均随处可见.在汉语中该符号标志读作“万”...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339527049: 什么是虚空臧菩萨 -
邵胃腐植: 虚空藏,梵音名 Ākāśagarbha (音译阿迦舍檗婆),密号:库藏金刚.汉译又作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