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只能有一个吗

作者&投稿:宰父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的名字为什么只有一个字~

- -呃,楼上的回复让叫王羲之、李世民、朱元璋的情何以堪……以一字名多的也就东汉三国时期,
这个说法是因为王莽当时造成的,案例如下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像三国时期这样广泛的单名现象,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读《汉书·王莽传》之后,就会知道此一时期单名之盛,却原来确实是基于王莽的托古改制。据《王莽传》,王莽执掌政权后,想到国家已经平治,只是四方外族还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便派遣使者携带金银财宝赠给匈奴单于,冀其归服来朝。单于囊知牙斯出于感激之情,向汉朝报告说,听说你们讥诮二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现在改名知,以效法你们的制度。后来囊知牙斯与汉朝不和,起兵造反,王莽平息后就将其名改称降奴单于,且恢复原名。王莽篡政后,对宗族戚室也是这样,他的长孙王宗私自刻铜印三枚,又画有穿着天子服饰、戴着天子冠冕的画像,与其舅合谋,有觊觎祖父大位的企图。事情败露之后,王宗自杀。王莽在宣布对王宗的处理结果中说到:王宗本来名叫王会宗,因为制度规定要取消双名,现在恢复原名。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双名改单名,可显示朝廷的恩宠;而恢复双名,则又表示了一种惩罚。皇家官府对单双名态度分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莽政权垮台后虽再也没有哪一个帝王明令禁止双名,但由此却造成了后汉及三国时期长达300年之久的单名之盛。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8656131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字可以改,但是像名字一样,不会同时使用一个以上的字。

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

5个,你 事 达 朱 投

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


古代人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字(如谁谁谁名什么字什么),后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

人说话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是的,朋友,人说话的时候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说,不然的话说的太快了,别人听不懂的,听不明白的,表达不清楚这样子就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们说话要慢一点比较好,不要紧张,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出来,样子才是最好的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对吗?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对吗? 不太对,一个人的性格和他所写的字没有必然的联络,但是有一定关系,因为我们常说字如其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通过书写行为可以投射出人的性格、心理、情绪、能力等方面资讯,如今,笔迹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才选拔、心理卫生、教育司法等领域。 苏...

现代人都没有字了,只有名。我可以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字吗?
可以,字在古代很重要通常长辈,师父取得。等到加冠成年的时候才会取。但也有例外,很多人自取字也是有的,名和字也常有更改。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

中国需不需要造一个字来表示未知性别时的 TA?
2. 从字形上,「他」的偏旁已经是人字旁。而「她」为女字旁。这样的表意并不对称。用「他」来指代本应足够。3. 在指代男女都存在的人群时,我们使用「他们」。而在「她」的存在下,「他」的直觉印象变成了男性。用男性的人称代词指代一个群体,我认为不妥。现在我还记得,小学语文老师告诉我们,...

看一个人的字就能看出他的学历吗
不能,这样不能看出某人的身份,只能表面上觉得他可能文化很高,但是人就是心里不一,所以万事多考虑一下总是好的。

一个人的字迹会变吗
会,字如其人,字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变得苍劲和沉稳,一个人的心态变了,字也会跟着心态改变的!

一个人的字能看出样子吗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字行...

一个人写同样一个字的笔画好几十年都没有变化,会突然改变吗
一个人写同样一个字的笔画好几十年都没有变化,也有可能会突然改变。这可能和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比如当一个人受到压力或者情绪有所波动的时候,笔迹可能会有所改变。又或者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比如长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笔迹也可能会发生...

德云社的徒弟为何要排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都是一个辈分,用一个字不...
由来:区分学员入门的时间 说起“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八个字用在德云社郭德纲徒弟名字中也有一定的时间了,说起这事还得回顾到当年德云社的创立之初。在1995年,郭德纲北漂,在小剧场演唱时遇到几位热爱相声者,他们一起组合创立了当时的“北京相声大会”,当时的创始人有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人,其中...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字有单字的吗不是名字,是字,为什么都是双字的,有单字的吗 -
闭乳硝酸: 屈平,字原 姬欣,字臧 陈胜,字涉 项籍,字羽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 你可以在百度或者维基上搜索“表字”(以上回复来自百度百科)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字只能有一个吗 -
闭乳硝酸: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字号有一个字的吗? -
闭乳硝酸: 字是古人的另一个名字,大多都是和第一个名字同意思的,也就是用字来解释他原来的名字.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就和飞同意.古人起字多是两个字,并且在一定年龄后才起.号是古人自己取的,根据自己的生平喜好,志向报负随意取的,并没有字数的限制.如陆游号放翁,李商隐号玉溪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另外还有字数更多的.字号可以起很多个,都是可以改的!

乌什县13435767994: 为什么古代人有两个名字?大神们帮帮忙 -
闭乳硝酸: 其实古人不止有两个名字,除了一个名字外,还有字、号.古人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是小时候在家供长辈称呼用的.成年之后进入社会,就得起另一个名,也就是字,字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号起源很早,唐宋以后,读书人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逐渐感到字还不够用,于是用上了比字更表示恭敬的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 -
闭乳硝酸: 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不过三国乱世...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名字是如何使用的,为何有时用名,有时用字,二者有何区别? -
闭乳硝酸: 虽然我也不知道古人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字,就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鲁迅一会叫周树人,一会叫周豫才是为了什么. 但是我想,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我们没法评价,但是可以知道古人的这么多名字是什么场合使用的. 古人的名字和我们现...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字”是怎么来的?我也能有字吗? -
闭乳硝酸: 古人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代人的“字”与“号”有什么区别? -
闭乳硝酸: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字”是大名还是小名? -
闭乳硝酸: 古人的“字”与名是不同的.具体说明如下: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

乌什县13435767994: 古人的字是什么意思? -
闭乳硝酸: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