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随大流”——读《社会心理学》

作者&投稿:苍梧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阿唐胞苷

年轻人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和迷茫:

别人都结婚了,我也应该抓紧去相亲吧?别人在做微商,我是否也要考虑加入呢?别人在健身呢,我也应该去办买张健身卡吧?别人在创业,我也想,就是没有好的项目,怎么办?

这就是“随大流”!

可见, 我们的“随大流”就是从众行为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容易“随大流”呢?

社会心理学家给了我们两方面的预测:

一、外在因素——群体的特征

如果群体由3个或更多个体组成、凝聚力强、意见一致和地位较高的话,那么从众的程度最高。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做出行为反应,并且事先没有任何承诺,那么从众的比率也很高,

(1)群体规模

一项现场实验:让1、2、3、5、10或15个人组成的群体停留在纽约市繁忙的人行道上,并抬头仰望。最后发现,随着群体规模逐渐增加到5个人,路人模仿群体抬头仰望的百分比也随之增加。比如,你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有超过5人开始创业了,你参与进去的比率就很大。

(2)一致性

从众实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即如果你能找到某个人和你立场一致的话,那么你为某件事站出来就容易得多。群体里成为少数派非常不容易。

(3)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就越大。例如,在大学的女生社团里,朋友们有在一起大吃大喝的倾向,特别在她们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时更是如此。

同一种族群里的人会感到一种共同的“归属群体的从众压力”——言谈、举止和穿着都应该像“我们”。

(4)地位

我们应该能够猜到,地位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一项在24000个过路行人无意识地参与帮助下,对乱穿马路行为的研究显示,乱穿马路的基线比例为25%,当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助手出现时,行人乱穿马路的比例下降了17%,而当另一个乱穿马路者出现时,该比例一下子上升到了44%。当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人衣着整洁高雅时,他对乱穿马路的人示范作用最佳。

(5)公开的反应

人们在公众场合中要比在私底下更可能从众,同时,人们在私底下更可能犹豫不决而在公众场合上更果断独立,免得自己看上去软弱胆小。例如,当大学教师提出某项有争议的问题时,如果让学生匿名回答,他们给出的答案会比举手时更多样化。

(6)事前承诺

个体一旦在公众面前作出承诺,就会坚持到底。最多,也是在以后的情景中改变自己的判断。例如,跳水或体操比赛的裁判在看到其他裁判的评分比自己的评价差距较大后,也很少改变自己的分数,尽管在稍后的成绩评定中会加以调整。

(7)社会影响

思考下面真实的情境:我是美国人,在德国一所大学进行长期访问时,有次去听演讲。演讲结束时,我举起手加入了鼓掌行列。然后没有听到掌声,却听到其他人用指关节敲桌子的声音。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对演讲不满意吗?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演讲者公然表现得如此粗鲁。而且他们的面部表情也没有丝毫不快。不,我断定这必然是一种德国式的喝彩方式。于是,我也加入了敲桌子的大合唱。

那么是什么因素引发了这种从众行为呢?为什么其他人敲桌子时,我开始没有这么做?

个体屈服于群体可能是因为 1)想获得群体的接纳和免遭拒绝 ,或者 2)获得重要信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把这两种引发从众的因素命名为 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 。

规范影响指个体要“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言:“我进入国会时就有人告诫我,与人相处的方法就是随大流”。而信息影响也会导致人们接纳。就像人们在自己没有判断信息是否正确或存在时,会常说“他应该知道的”。

有时,我们会受到规范和信息的双重影响。如果朋友买了一辆特别的车,并且带我们去一个特别的餐馆,我们就会受到信息影响,使我们喜欢朋友之所好,即使我们并不是十分在意朋友喜欢什么。朋友会影响我们的经历,而这种经历会改变我们的态度。

二、内在因素——个体的差异

通常某些人更容易受到社会影响,和他们的人格、文化和社会角色相关。你可以观察身边的人,看看哪些人是“从众者”,哪些人是“独立者”。

(1)人格

通常情况下,我们想知道某个人从众的可能性,更多地是去先了解具体的情境,很少关注个人的人格特征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两者之间仅有的微弱关联。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发现, 当我们关注不同个体对同一情境的行为反应时,人格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 。例如,坐过山车时有人感到恐惧,有人感到兴奋。

在“微弱”的情境中,如两个陌生人坐在会客室里,没有任何线索影响他们的行为,个体的人格就容易发挥出来。但是,尽管情境的影响很强烈,个体也是有差异的。

正如社会心理学家都赞成先驱理论家库尔特·勒温所说:“所有的心理事件都取决于个体的状态,同时也取决于环境,尽管它们的相对影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

(2)文化

文化背景能帮助我们预测人们的从众行为。与个人主义国家的人相比,集体主义国家(珍视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定义自我)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反应。例如,2011年地震和海啸发生后,集体主义文化的日本没有出现抢劫和违法行为,这让西方研究人员大为震惊,而这一情况要归功于社会规范的力量。同时,在同一国家内会出现文化差异,而且文化也发生变化。因此,从众虽然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但是也会出现文化和时代的差异。

(3)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允许扮演它的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解释,但是任何角色都有某些方面必须表现出来。学生至少应该参加考试,上交试卷,并把平均学分维持在最低线之上。因此,角色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许多移民、留学生、维和人员和跨国公司的员工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一个新的国家之后,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环境下得体的谈话和行为,这也是从众。

总之,我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情境的力量,而且取决于我们的人格。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从众行为不是我们期望的善的行为,甚至是恶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很多人赞成个人主义的优点,赞赏不从众,而提倡社群主义的学者提醒我们,我们也是社会动物,拥有归属的基本需要。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文/阿唐胞苷


人人都喜欢随大流,但为什么会随大流呢
首先,人是群体动物,害怕被孤立。人都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都希望有归属感,不想被孤立。所以就产生了从众心理,于是就出现了随大流的行为。认为只有跟别人一样,才能跟别人属于一个群体,才不会被认为是异类,才不会被孤立起来。其次,人人都以为法不责众。当出现违背常理的事情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以...

我们为什么会“随大流”?
这种“随大流”,“与群体保持一致”,是为了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这是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随大流”,也是群体的特征对我们个人行为的影响。2.另外,群体的规模、凝聚力和地位等也会让我们的行为“随大流”。一项有关群体规模对人们行为影响的现场实验:让1、2、3、5、10或...

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会从众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与行为与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情况不熟悉等)必须从其它途径获得对己行为的引导.按照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

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详细??
随大流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 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许多时候,在 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 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得益而没有产生处罚后果的时 候,从众定式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思维,法...

为什么中国人做人喜欢随大流
既然随大流是人们基于策略考量而主动地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那么也可以说,随大流是我们中国人比较普遍的一种策略性处世态度或行为方式,或者说,随大流是我们中国人比较突出的一种处世策略。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通常不会将随大流的外在表现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念、确切想法或真情实感完全等同起来,换言之,...

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带头冒险,喜欢随大流
首先中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接受的思想也是比较保守的,这个你可以去看一下电视,综艺频道播的那些冒险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其次中国人知道随主流,相当于是带头冒险的人就比较少了;最后中国人知道枪打出头鸟,所以就更加加深了随大流的这种思想。

关于“随大流”问题的哲学思考
正文:何所谓“随大流”?这是个宽泛的概念,从小处讲,人们的行为、思想以及认知观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大处讲,万事万物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是非认知观念上讲,“随大流”的现象已几乎占据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无论从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教科书式的是非观念已深入人心。譬如,“对”与“...

做事总爱随大流的孩子,是不是特别没主见的表现?
一丶孩子为什么会随大流?1. 寻找团队,避免孤独。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都喜欢找一个小团体,大家一起干活有福同享,很少有人会游离在团体之外单干。孩子也是这样,尽管他们还没有形成确切的团队感,但是五六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明白朋友的意义了,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孩子会自然地选择和自己聊得来的小伙伴,而...

人们常说的,随大流不入流,这其中的流是什么意思?
当人们的思想或者行为较为落后或者粗俗时,我们会说是“不入流”。可见,“流”在这一句话中扮演的也是大众的想法和某一层次的发展趋势,所以不入流指的就是某一个人的思想或者做法和其他大多数人不同、奇怪以及落后于时代。这和“随大流”是同样的道理。综上所述,...

人为什么会有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的思想!
我觉得还是因为中国人千古以来的一种本性 有的人可以改变’但会被他人看做是怪物 有性格的人毕竟不多 中国人一向以保守著称 不像外国人open 看你的情况应该是受害者吧?没事的啊 什么事看开就好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