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高俅的名人故事

作者&投稿:除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太尉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结识了当时为太子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读者诸君大概不清楚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是《水浒》的'作者笔下之误,应该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我们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请外补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变得越来越坏,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点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的犯人了。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被再贬为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

这里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护送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病,不得不返回京城。当时大奸臣童贯、梁师成等人都由于民愤极大而被朝廷诛杀,蔡京被流放。惟独高俅免于此祸,后来病死于家中。这大概是由于他这一生对得起苏学士,阎王老子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


<<宋史 苏轼传>>的部分翻译
珪有难色。神宗曰:“轼不可,姑用曾巩。”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不允,遂手札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轼未至汝,上书自言饥寒,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夕报可。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

谁帮我点评三国或水浒里的四个人物(举三个事例)
李兴:“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故谷风发而驺虞啸,云雷升而潜鳞骧;挚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变於受命,贡感激以回庄,异徐生之摘宝,释卧龙於深藏,伟刘氏之倾盖,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

《宋史 苏轼传》的部分节选翻译 急!
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

苏轼简介有吗?
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

...苏辙等朋友成为朋友的?有什么故事或原因吗??能多就多 速度速度_百 ...
苏轼 和 苏辙 的故事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2、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宋朝名人高俅与苏轼之间有怎么样的故事 -
营生复方: 话说那个时候高俅还是一个破落子弟,在苏府(苏东坡家)当个小官,与苏东坡很是熟识,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大文豪啊,这高俅也是会舞文弄墨的,写好了文章也是会拿给苏东坡看让苏东坡给指正的,于是苏东坡就发现,这高俅文采不错啊,...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关于苏轼,李白,杜甫的小故事要有启示啊 -
营生复方:[答案] 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宋朝的高俅是苏东坡引荐的吗 ? -
营生复方: 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河南开封人,一说是祖籍广东梅县,随祖上迁移.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历史上的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 -
营生复方: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祐陵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舆晋卿善.在殿庐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记带...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高俅是苏东坡推荐给当时的皇帝的吗? -
营生复方: 高俅是苏东坡的小史(也就是书童一类的角色) 苏轼把高俅推荐给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 小王都太尉(即王晋卿)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高俅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 端王就是后来继位的大宋皇帝.所以高俅不是苏东坡推荐给端王的.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高俅是不是太监? -
营生复方: 是的. 高俅是一个真实的人,但历史书对这个人并不清楚.南宋的王明清说:“高俅,本东坡先生的小历史.”东坡由韩元和中山东坡,左至曾文苏,文苏为历史的历史顺序,东坡由王金青. 由此可见,高俅是苏轼的一个小历史(即小秘书的角色,《水浒传》中的书童).他既聪明又聪明,善于抄写.苏轼元八年(1093年)从翰林学士到中山办公室,送高俅到广大的网络,虽然在苏和广大的网络之间属于新旧,其中有两种是袁关的关系,但也有友谊. 据一些学者说,《书》的作者王明清的祖父是一个伟人,曾子的儿子是曾武的儿子,家里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值得信赖的.但曾荫权拒绝了苏轼的提议.因此,苏轼也向他的朋友王益(即王金青)推荐了高俅,所以高俅回到了东京.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高俅擅长什么类型的书法 -
营生复方: 高俅与苏轼有一定的关系,然而高俅的对于苏轼的各种举荐也是比较'投机',才有所发迹.据有所记载,其字体比较活泼,笔画变化大,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随意性. 楼主也可以发挥造就!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水浒传的高俅简介 -
营生复方: 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 (即徽宗).宋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在施耐庵水浒传中对他有深刻刻画.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以北宋...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水浒传》中董将士怕高俅惹出什么祸端,所以写了书简把他推荐给了谁? -
营生复方: 苏轼住了十数日,董将仕思量出一个路数,将出一套衣服,写了一封书简,对高俅说道:“小人家下萤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

张家港市18094394518: 水浒传中的苏学士(东坡先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苏东坡先生,如果是,对高俅后来的罪行,苏东坡负有什么责任? -
营生复方: 应该不是,水浒是根据宋末农民起义创作的,那是宋徽宗(1082~1135)时期的事情,与苏轼(1037~1101)生活的时代不同(到徽宗即位苏轼已经垂垂老矣,而且还被贬在外),所以这个苏学士应该不太可能是苏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