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真的不好吗

作者&投稿:戈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两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琐事和社会时事不听不问,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然而事实上,这两句出自明朝的《增广贤文》,其本来的含义是读书人要潜下心来钻研学问,不要将精力花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世俗纷扰当中。

《增广贤文》是明朝民间自编的蒙学读物,其性质和功能类似于清朝的《弟子规》,都是对启蒙时期的孩童进行三观教育的著作。与《弟子规》教育孩童知礼仪,懂进退不同,《增广贤文》则是从荀子的“性恶论”出发,用冷峻的目光来发现和揭露人性,洞察社会人生。

读过《增广贤文》的人,可能会觉得内容太过消极,比如“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这样的内容对于人性的识别,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就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两句来说,在当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实条件下,其对于人们,尤其是做学问的人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闻的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加上网络发达,信息资讯爆炸,使人心变得浮躁起来,追名逐利,做什么事情都是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样的结果就是陷入一个焦虑且狂躁的氛围不能自拔,不能专心致志,久久为功。这对于读书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来说是大忌。真正读书求学,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是需要潜下心来,耐住寂寞,拿出“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勇气和毅力来。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从对物质的不断追求与索取中脱离出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境界、改善自身气质的圣贤之书,不也是提升“个人幸福感”的良方吗?

“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闻的是家长里短,闲言碎语。现代社会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带来的是无休止的欲望和相互攀比,谁家升职当了领导,谁家年薪百万,谁家的座驾昨天换了...如果每天纠缠于这些琐碎当中,又如何能够安心读书,静心治学,潜心科研?所以,对于读书、治学、科研的人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把自己从权力争斗、利益纠葛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当中,未尝不是好的方法。而对于其他普通人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拒绝内卷,闲暇时光“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平静,让我们的灵魂

在纷乱喧嚣的现代社会,当人们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钱钟书、杨绛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始终保持大家学者谦逊低调的风骨,家里甚至没有电视,书籍却汗牛充栋,闲暇之余“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埋首书海,专心治学,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而在鱼龙混杂的演艺圈,当戏子们忙着刷流量,编人设,博上镜,搞代言、搞商演的时候,也有像陈道明、李保田、王志文、张颂文、富大龙这样的清流,他们不拍戏的时候“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不代言产品,不参加应酬和商演,也鲜少接受媒体采访,闲暇时光就宅家读书,写书法,陪家人,不断钻研提升演技,成为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有口皆碑的老戏骨,成就了“收视保障”“票房收割机”的美誉。

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并非不好,尤其在现代社会环境下。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处:唐代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什么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是: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具体解释如下: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外界的事情不在意,不关注周围的新闻或者发生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对外部环境的屏蔽,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不受外界信息的打扰。一心...

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不观世人态的意思
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关注和干涉他人的生活和态度。“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不观世人态”这句话的含义是鼓励人们专心致志地学习,提升自我,不受外界干扰。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不观世人态的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双眼不观世人态”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含义是鼓励人们专心致志地学习,提升自我,不受外界干扰。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关注和干涉他人的生活和态度。《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

充耳不闻窗外事下一句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一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诗出自明代佚名的《增广贤文》,意思是:指书生只用心于自己的学问,而对书本以外的任何事不闻不问。就是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这首诗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表示对家庭琐事及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一心...

李渊让位李世民后,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到妃嫔身上吗?_百度...
从始到终,李渊总活在李世民的阴影下,直到玄武门之变,面对儿子们自相残杀,李渊也只能委曲求全,被迫让位放权。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真的是什么都不管,只顾着生孩子吗?李世民逼李渊放权,自然不会再令其掌权 玄武门之变是由李世民和其幕僚,经过缜密计划的一场政变,在史书中李世民将其形象...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半句是什么?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下半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出处:明代佚名《增广贤文》意思是:指书生只用心于自己的学问,而对书本以外的任何事不闻不问。就是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这句话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表示对家庭琐事及国家大事不管不顾,只一心栽在书中,讽刺人死读书。也有一...

双耳不闻窗外事是什么意思
不过问社会上的事。双耳不闻窗外事原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出自《增广贤文》,其后一句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与专心致志相照应,意思是专心致志做某事,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两耳不闻窗外事 什么意思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是,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全诗?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诗并非来自某一首完整的诗,而是后人从《增广贤文》中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唯书有华,唯书有实,得春者百谷生,得士者万事兴”这句话中提炼并简化而来的。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不关心外界的事物,只专注于阅读和学习圣贤的...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好呢还是好呢还是好呢..
霜樊妇炎: 不好 亲爱的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否提倡?有什么害处 -
霜樊妇炎: 不值得提倡. 因为这样会导致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脱节,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无用的书呆子.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好吗?
霜樊妇炎: 有好也有不好的.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如果对身边的任何事都莫不关心好不好? -
霜樊妇炎: 按理说应该是不太好的!但也没什么``事不关己,不要太鸡婆对其他人或许可以莫不关心,但不可以对自己的家人、要好的朋友莫不关心!那样很伤感情!!!如果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莫不关心那样自己很孤立,虽然避免被人伤害... 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行为好不好,说出理由 -
霜樊妇炎: 在学习时,如果能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境界,当然是被啧啧称赞的,因为这是对学习静心尽力. 但这并不是说要做个之后读书的书呆子,我们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掌握了一定量的文化知识后,我们还要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让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死读书”的层面上.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好不好? -
霜樊妇炎: 现在的学生应该博览群书,吸取经验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是古代的思想了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同志们有没有觉得社会很乱很不干净啊,我这种女士只想洁身自好, 除了上班就两耳不闻窗外事, -
霜樊妇炎: 社会上的事很复杂,怎么说呢,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个要看个人的意识和社会经验,.如果像楼主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是不好的.最起码你要知道每天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不管好的坏的,这样才能使你更好的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意义? -
霜樊妇炎: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就是说,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奶奶耳朵不好,却常说“耳不闻,心不烦”,听不见没啥不好!是这样吗? -
霜樊妇炎: 科学证明:耳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导致孤僻、性情古怪及提前进入老年性痴呆等.老年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有时舍不得花钱,会这么说也是劝慰自己的话.

大武口区13330608193: 人 怎么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
霜樊妇炎: 1 如果你是真心地想读书,就一定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2 目前有你这样的想法,就非同一般,因为现在很多人并不想真正地去认真读书了,你很难得了. 3 另外,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只要你认真去做就行了,不一定要完全陷在里面,不然读成了书呆子也不好,所谓“过”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