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作者&投稿:边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古建筑要保护开发利用


安庆作为一座有着800多年建城历史且在清朝、民国一百多年间一直为皖省首府的城市,拥有不少历史遗存的古建筑。如何保护及开发利用好这些具有历史标记和文明内涵载体作用的古建筑,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则更是如此。
有关专家认为,保护和利用好我市的古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古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标记性的建筑,人们借此将获得对某个城市的深刻记忆,如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的振风塔就几乎是我市的一大标志,其“过了安庆不说塔”使得塔因城而存、城因塔而名;其次,古建筑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每一座古建筑都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尤其是我市这样一个曾经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有过显赫和辉煌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都蕴涵其中。如太平天国英王府,凡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和知道安庆保卫战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有一种仿佛穿过时间隧道回归历史的感觉。难怪有许多研究皖江文化的学者至今仍在感叹:如果保留下安庆老城的一个城门或一段城墙,它们立在那里,安庆的古老就写在上面;再者,古建筑还富含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历史、传承文明。
正因为如此,我市近十年来已投入超过1500万元经费对全市文物进行保护,重点对迎江寺振风塔、熊范二烈士专祠、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中共安徽省党部旧址、省图书馆、探花第、明伦堂、古城墙、古谯楼等进行了保护或抢救性修缮,并积极进行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与此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使这些古建筑重新绽放光彩。
然而虽然我市在古建筑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市范围看现状却不容乐观,如太平天国英王府、江西会馆、张恨水旧居等等古建筑至今仍或被占用或被荒置,自然和人为损坏非常严重,甚至成为危房,令人不忍目睹,还有一些古建筑仍未被纳入保护范畴,而在几年前记者还有幸看到的陈独秀故居和西门真正的老城墙则因保护不善更是永远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使许多慕名而来的学者、游人及我市的一些有识之士扼腕叹息!
有关学者和有识之士认为,我市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古建筑保护意义的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古建筑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要对我市的古建筑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将一切有价值的古建筑全部纳入视野,并进行登记、建档;二是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古建筑保护的地方法规及修订有关专项保护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对我市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老城改造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不要再做因眼前一点小利而留下让不可再生的古建筑被毁的永久遗憾;三是保护古建筑离不开经费投入,根据国外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是政府投入为主,因此,我市不仅要把古建筑保护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有所提高。此外,还要千方百计动员社会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如对一些古建筑可采取领养的方式,对目前还隶属于一些单位的则实行谁使用谁投资保护的原则,安庆一中投资修缮古谯楼、省图书馆旧址就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再就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古建筑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此吸引投资商投资保护

1、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古建筑,因为古建筑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拆一座少一座。
2、楼上说的也是个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对古建筑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被毁。
3、我国的文物保护法的法律约束力有待提高
4、综上,古建筑如果没有占在重要街道的规划上,应尽量予以保留,如遇楼盘开发,也应尽量避让,将其所在区域做成小型的公园、绿化带等,这样不但保护了古建筑,也增加了该区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氛围,并且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成为主管领导的政绩工程,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古建筑的意义
上世纪中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慧茵,以唐吉柯德的勇气,单枪匹马,怒战群雄,试图保护北京的古迹。但是,当时极少有人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曾经希望保留的京都城郭早已沧海桑田,面目全非了。但是,为什么梁教授会如此煞费苦心地说服政府官员采纳他的城市规划蓝图呢?保护北京古迹到底有何意义呢?

在讨论对于古城的保护问题上,大多评论文章都未涉及问题的实质。保护文物和古迹似乎一直是一种口号和宣言,没有人从理论上揭示保护文物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老的建筑呢?这些上了年代的老宅子对于今天有什么价值呢?查阅文章,仅仅看到这样的评论:“这些古迹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那么,对于这种所谓的价值,它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价值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从理论出发,我们很难从字面上认识保护古迹和文物的真正目的。从实际出发,似乎这些文物的真正价值仅仅在于它们的市场价格和历史研究上的资料价值。

我们先来观察西方文化对古代建筑的态度。欧洲所有城市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们的古老和现代。那里有中世纪时期保留至今的城堡和最为前卫的当代建筑群。这样,记载历史和文化就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文字历史,一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建筑。它们相辅相成,时空对仗,雄辩清晰,浑然一体。于是,抽象的文字和直观的建筑就构成即可以思维想象也可以直接触摸的“文明史。” 在欧洲,人们最强烈感觉到的是由那些古代和现代建筑群而折射出来的文化与历史。通过这些直接的感官刺激,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西方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但是,为什么欧洲人如此注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和都市古迹呢?它有何理论的依据吗?

我们知道,人类是文化的产物。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类和文明。既然,文化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键性的内在联系吗?从科学的分析方法出发,我们首先假设:人类依托文化而生存。我们然后来证明这个假设。

在讨论这个假设的同时,我们必须定义“文化。”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Edward Tylor (1832-1917) 在他187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中这样定义“文化” :“文化是一系列可学(可模仿)的人类行为模式。”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法律,道德,传统等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 文化是一种十分“脆弱” 的现象,因为文化时刻在变化,而且很容易消失。比如,一种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很容易在历史的进程中消亡。

事实上,文化即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合,它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技术。”人类的产生,发展,生存完全依赖于各自的文化。因而,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是可以学习和传播的。文化最为醒目的标志是语言,比如意大利语,华语,阿拉伯语。这些文化的明显标志可以用来清楚的区分文化之间的不同。除此之外,还有传统,习俗,宗教,和服饰。其中习俗是行为,宗教属于思维,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既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依赖文化而生存,那么文化对于人类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文化对于人来说直接关系到精神的支柱和内在的自尊。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需要的工具和技术,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民族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感。每一个人都必须强烈地认同于自己的文化,从而获得足够的心理强度和安全感。

所以,人的心理坚韧程度正比于他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 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就会精神失落,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和自尊。从而也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式因为此,文化对于人类至关重要。

前面已经指出,文化甚为脆弱,尤其在飞速发展的当代。许多文化很容易在强势文化的压抑和排斥下失去自己的传统和信仰。比如北美的印第安人在欧洲文化的入侵下全方位的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传统,和信仰。而失去母文化的结果导致精神与自信的失落。所以,人类活动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创造,发展,强化,丰富自己的文化。

文化易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仅仅存在于人的意识里。而建筑,知识,语言,和所有人工的东西不过是文化的产物罢了。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只能由人类掌握 (有学者认为动物也有文化) 。所以,考古学无法直接挖掘出文化。那些文明古迹不过是文化模式的一种反映。

人类创造,发展,巩固自己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的建筑。因为建筑可以生动的表征文化,证明文化的存在(意识里的文化是看不见的) 。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实体形像十分直接的感知和认同于自己的文化。而早期文明的出现也完全是基于城市的建立。正是由于文化的易于流失性,人类通过建造比人类寿命长很多的建筑和地标来记载曾经发生过的文明与文化。这种记载文化的方式比文字具有更加生动的意义。因为人们可以在古建筑的环境中体会,理解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但是建筑却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所以,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比如,到圣地的朝圣者必须依赖于建筑实体,而不是文字。犹太人去耶路撒冷,佛教徒去寺庙都是典型的例子。因为这些地方是他们所寻求的灵魂,精神的所在地。把这些圣地毁了,人们就失去了感知灵魂的地方。人类的建筑正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文化灵魂的栖身之地。毁了它,人们会从此失去自己的灵魂,从而感到不安,焦躁,疑虑,并丧失信心,自豪,甚至自己的理念和道德。所以。人类懂得文化的意义,视任何盛载自己文化的建筑体为生命。他们深深知道,古典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甚至还可以用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中的一砖一瓦。

看过老电影“鬼魂西行” 的人都记得,老宅子会显灵的。时间久了,历史长了,故事多了,就会有灵魂存在于古建筑的阁楼和墙砖里。即使把它全部装船远行,只要房子的主体在,灵魂将永远附着其中。你走进这座古老的房子就会有心灵的感触以及对它历史的想象。如果按照原样建造一座仿制的别墅,无论如何不会有这种感觉。这与古董的意义是一样的。把老宅子毁了,或者把古董砸碎了,那个多年附于建筑的“魂” 也就飞走了。这就是为什么赝品和仿制的东西没有价值。美国文化机构曾经看上中国南方的一座老宅子。他们花费巨资把它连砖带瓦全部运到美国。而且钉钉卯卯,在他乡异土原封不变的建立起来。

许多中国人不会理解,为什么不建造一个仿制的。如果是在中国,这实在是无法思议的。于是乎,推倒老旧,仿制新宅,就在中国泛滥起来。相比于欧美,比如威尼斯,那里由政府和国际文化组织拨款,一年四季从东到西,周而复始,永不休止,修复千年老宅。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保护附藏在这些古建筑中意大利文化的灵魂。这个概念,我们为何不懂?

值得主意的是,老宅和古迹有一定的区别。宅子一般是民居,规模较小,古迹大多包括那些宫殿,圣地,庙宇,教堂,墓地,古堡,城墙。在诸多世界名城中,对于文化的保护绝对不仅仅是针对于古迹,比如罗马角斗场和卢浮宫。更大规模的保护在于民居老宅。它们在每一个城市中心一片片连接有序,比邻相望,构成都市的建筑群体。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城市民众居住的主体建筑。那里的居民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并受到这些建筑群在文化上的深刻影响。建筑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学术论文。比如当人们从四合院里搬进高层公寓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和行为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属于一种文化的变化。

中国建筑界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留传的原因在于建筑材料。因为中国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是人造砖和木材,而西洋建筑则为自然岩石。由于前者易风化,而后者坚实,所以西洋建筑远远比中国保留完好。这种说法,完全是为了自圆其说,毫无道理。古建筑的保护完全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不是材料。美国麻州老宅大多为砖木结构,但是由于注意长期维修与保护,两百多年,至今完好。北京的城门楼,牌搂,和城墙,绝对不是由于风化老化而成为危险建筑,它们完全是人为拆除的。拆除之时,依然坚固完好,如果保护,完全可以挺立千载。

笔者幼时,家居北京东城,离东直门很近。那座城楼,古朴悠然,青砖黄瓦,潇洒自如,墙头荒草,随风漂摆,夕阳西下,鸽哨声声,至今令人难忘。谁说她材料不佳将会倒塌?没有现代推土机,怎会一夜倾城?材料说法,一派胡言!

笔者认为,中国学术界缺乏对古建筑在理论上的认识。文物保护的目的仅仅限于它们由于稀有而具备的市场价值和国家从属性。没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没有古建筑,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不是吗,你现在回到北京,已经感觉不到深厚的中国文化了。这和法国人回到巴黎的感觉完全不同。

古建筑就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只有在这些圣殿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


中国风水文化: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现代应用
通过剖析古代城市规划,如城市布局的巧妙设计,陵墓建设的选址原则,以及园林和民居的布局艺术,本书揭示了风水之美,并阐述了其为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在现代社会,风水文化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及家居与办公环境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本...

南宋御街遗址发掘: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两难抉择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完整保存的南宋御街,它明确了临安城的中轴线,御街桥堍与河道遗迹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南方城市河路并行的布局特色,对于理解都城制度的演变具有深远价值。2004年,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荣誉背后,是杭州市政府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谨慎权衡的艰辛历程。...

中世纪的城市与古典时期城市的异同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突出战略与整体性,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严格的等级秩序。这些理念在都城建设中尤为显著,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和成就。2. 相较之下,欧洲古代城市规划展现出多样性和历史性。西方城市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各个阶段的城市形态反映了...

中国古代建筑对当今建筑设计有哪些意义
定位自己的建筑文化,是建立在对本国的传统建筑,社会心理学等等深入的研究之上的,定位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古建,中国古代营造典籍,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代历史,立足于中国现代经济社会等等状况,是一项复杂而内容繁多的工作。2. 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 传统建筑空间的空间特征和...

在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对古建筑和园林、特色街区等采取的措施应...
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城市街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城市街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1、促进城市交通和商业发展:良好的城市街道设计和建设可以促进城市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使城市更加繁荣。2、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好的城市街道设计和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来到城市。3、增强城市的文化...

我们怎么对待文物古迹保护和城市建设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做到不破坏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要合理发展城市建设。补充:这个应该是七八年级的史社综合实践吧,就是说要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同时与什么方面有冲突,等等,例如城市建设、旅游观光、资源开发都会有冲突。问到怎样对待这些冲突的时候,只要合理解释就可以了...

从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是如何的?
先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于1899年修至奉天,1903年正式通车。接着,英国投资的京奉铁路于1907年通至奉天的皇姑屯,1911年通至小西边门外新站。日本人强行改筑的安奉铁路亦于1911年全线开通。 随着沈阳经济的发展和逐步近代化,沈阳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开始了,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变,城市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道路与...

我们应该怎样怎样防止古建筑遭受破坏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和乡镇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得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意大利的做法是“让出古城,另建新城”,很值我们借鉴。在法国里昂,至今...

在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对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我们应当( ) A...
选项中大部分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古建筑园林特色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使得北京健康有序的发展.故选:D.

珲春市15257607247: 关于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盈荆消炎: 回答一: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底蕴的缩影.我们该不能忘记过去. 回答二:古建筑是象征是我们的标尺,没有历史何来今朝?它应该永远指引我们激励我们向前. 回答三:这些让人痛心的历史建筑消失了很多.因为保护这些认识到要保护他们的太少了,太少了.他们是历史的背叛者.唉,不说了.寒心呐.

珲春市15257607247: 谈谈应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
盈荆消炎: 以保护为前提,以科学地管理模式进行建设.

珲春市15257607247: 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
盈荆消炎: http://wenku.baidu.com/view/091b82f69e3143323968936e.html 仅供参考!!!

珲春市15257607247: 如何处理城市建设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关系? -
盈荆消炎: 古建筑要保护开发利用安庆作为一座有着800多年建城历史且在清朝、民国一百多年间一直为皖省首府的城市,拥有不少历史遗存的古建筑.如何保护及开发利用好这些具有历史标记和文明内涵载体作用的古建筑,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

珲春市15257607247: 我们怎么对待文物古迹保护和城市建设 -
盈荆消炎: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做到不破坏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要合理发展城市建设.补充:这个应该是七八年级的史社综合实践吧,就是说要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同时与什么方面有冲突,等等,例如城市建设、旅游观光、资源开发都会有冲突.问到怎样对待这些冲突的时候,只要合理解释就可以了.

珲春市15257607247: 地理小case:如何处理好 古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 -
盈荆消炎: 在古建筑内,运用现代化建设,既保留了外观的古色古香,也遵循了现代化建设.

珲春市15257607247: 作为规划工作者如何解决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麻烦说的详细些,这是一道扩展题, -
盈荆消炎:[答案] 可以把原始的历史街完全可以把作为一个单独的区域规划看,新发展的建筑做成古建筑的一样的风格,不破坏历史建筑就可以了.让新建筑和历史的建筑成为一样的样条曲线.比如都江堰的幸福街.就是这么做的.在原有的历史街道上...

珲春市15257607247: 城市要发展,古建筑物不用保护辩论赛 -
盈荆消炎: 城市的发展往往是迅速增长,建设用地也随之紧张起来,城市用地不足,一些古建筑便被拆除.我个人认为,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古建筑却是仅有的,所以国家应该在保护重点文物及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加大保护力度,一些不必要的可以拆除.但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将古典气息与城市现代时尚感相互结合,既达到保护古建筑的要求,有又不阻碍城市的发展.例如~北京~西安在这一方面做得都挺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