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的由来

作者&投稿:祖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湖的由来?~

金湖”这个名称,是在寸树声主委离开个旧时,市委邀请他对个旧市的工作提出意见的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锡都有这样一个人工湖就更加美丽了,但叫“个旧湖”是否太俗了点,建议叫“金湖”好些。为什么要叫“金湖”呢?寸主委作了许多论证和比较。他指出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湖”,扬州的“瘦西湖”都各有来历,最后他又说昆明的“翠湖”是因为它昆明市区内有这样一片水就象翡翠一样,镶在春城上,所以才命名为“翠湖”的。个旧是祖国的锡都,是个工矿工业城市,又是个缺水的地区,水贵如金,有水就变成金,所以把“个旧湖”改名为“金湖”更符合它的内涵。在会议结束时,林亮同志当场表示采纳寸树声主委的建议,后来在政府的文件里就把“个旧湖”改名为“金湖”了。与此同时,把新建的红旗路原宾馆也命名为“金湖宾馆”了。这就是我知道的“金湖”的由来。

 金湖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山脉南端泰宁县境内,是金溪新湖的简称。名胜区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现有景点180多处,分为南会、城西、金湖、弋口、坝区等景观区。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一大支流,迂回穿行于闽西北万山丛中。1980年夏,金溪芦庵兴建池潭水电站,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一个全长60余公里、湖面26平方公里的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金溪新湖。湖周原是千姿百态、千岩万壑的丹霞地貌,高峡出平湖后更显得钟灵毓秀。湖面浩瀚坦荡,碧波潋滟。湖中绿岛罗列,湖畔峰岩竞秀,洞壑幽深。金湖融湖光山色于一体,流泉飞瀑、山环水绕,衬以翠绿蓊郁的浩浩林海,镶以久负盛名的古刹、府第、山寨等人文景观,形成“碧水丹山、人文相映,绚丽多姿,幽秀奇绝”的独具一格的风景。

  十里金湖浩浩瀚瀚,水天一色,湖中岛绿水也绿,湖岸丹岩千奇百怪,北岸双乳峰生机勃勃;东岸金龟入海、雄柱峰等活灵活现;南岸“妙龄女郎”仰卧湖间;西岸虎头寨幽谷迷津,景象万千。湖中大赤壁巍然耸立,明人说:“黄州赤壁,浪得名尔!”,该赤壁倒映如画,与黄州赤壁相比又是一种风韵。大赤壁为大山中裂一隙,两边悬崖,犹如神工一斧劈就,石色赤红如霞,气势浩然。大赤壁右有一小湖,湖水漫漫,冬春时节有大群鸳鸯来此,故名“鸳鸯湖”;入口处一悬岩如慈祥老人,人称“月老石”。湖中悬崖如一对情人,名“情侣峰”,崖边有块小石如娃娃,构成一幸福的“三口之家”。

  金湖胜景多不胜数,已发现的180多处名胜古迹,尽置于碧水丹山之中。其中有16处被称为“金湖十六佳”——水天一线、幽谷问津、盘斜云径、梵宇独支、金猫浴日、虎踞雄寨、鸳鸯情绵、尚书府第、水漈悬瀑、醴泉清风、剑峰夕照、赤壁映辉、珠洒花涧、十里平湖、天台灵境、擎天一柱;前八景又称为“金湖八绝”。

  1.水天一线

  此景为悬崖峭壁间开裂出的一条高百余米、宽不足两米、长半公里左右的狭窄水道,只容小船擦壁缓行驶入,称水上一线天。仰望悬岩顶端双壁拱合,仅留一缝,上有蓝天一线;下视水中一脉开光。岩壁上有兰花、翠竹、古藤等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2.幽谷问津

  这是一条弯弯二十四曲、长达2公里的水上峭壁窄缝。划船左曲右弯至水上二线天,此处一峰突兀,水道两分;俯视水中,天亦分为两线。谷中老树古藤倒挂水面,棕榈修竹成林。在此游览清幽雅绝,凡尘顿清。

  3.盘斜云径

  登曲径而上,但见一峰高耸入云,中间呈斜曲面切开,沿此微裂的岩隙俯身贴壁摸索着往上攀登,又有“岩隙天梯”之称。

  4.梵宇独支

  甘露岩隐于形似神仙的钟山、鼓山中间。岩中依坎坎岩石顺势架造甘露寺,始筑于南宋初年。该寺重檐歇山式,重楼叠阁,木质结构,建造多处且奇特,仅靠一大木柱支撑,殿阁倚势呈“品”字形,且不假片瓦,凌空而起,气势雄伟,酷似山西悬空寺。

  5.金猫浴日

  “金猫”昂首倦伏于十里平湖畔猫儿山巅,从湖中望去,它正竖起“双耳”虎视东方,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旭日东升时,金猫倒影湖中,沐浴于灿烂阳光、粼粼碧波之中,构成一幅绝妙的“金猫浴日”图画。

  6.虎踞雄寨

  虎头岩酷似雄踞湖畔、俯视沧波的老虎,形势险要。相传宋元年间即有人于此占山筑寨,有巾帼寨主统寨的传说。附近有仙女池、石臼、古井、水牢等古迹。

  7.鸳鸯情绵

  鸳鸯湖为金湖的一部分。游船拐进鸳鸯湖时,即见湖口立一巨岩,形似手牵红线的月下老人,湖内的情侣峰更酷似一对情侣带一稚子亲密无间地依偎在一起。每年冬春之际,常有大批鸳鸯结伴栖居于此。

  8.尚书府第

  穿过泰宁尚书坊,沿具有明代风格的尚书巷东行,随路进入以条石铺砌的府第甬道,北为仪仗厅,“大司马”额匾高悬;府第并列五幢,一字排列,幢间以雕花门楼相隔;每幢门楼分别悬“四世一品”、“柱国少保”等匾。府第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尚书府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历史沿革
  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

  夏商周时期

  市境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既有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著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楚州区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赵孟兆页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清江浦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轴心的两淮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两淮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著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建国后

  几经调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属淮阴专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1987年,辖县淮安、宿迁改为县级市。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四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建国以来,淮安人民发扬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民国《辞海》中有关淮安地区地名的若干注释
  淮安:
  (一)府名。明置,清仍之,今属江苏省,治山阳,辖山阳、阜宁、盐城、清河、安东、桃源六县,民国废。
  (二)县名:
  (1)旧县名。南齐置,即今江苏省淮阴县地。
  (2)今县名。属江苏省。在宝应县西北;地濒运河东岸。旧名山阳县,明清并为淮安府治;民国废府,改改山阳县曰淮安。

  淮阴:
  (一)今县名。属江苏省。在淮安县西北。始置于秦,汉仍之,高祖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故城在今治东南。今治本为清江浦镇,旧为清河县治;民国改淮阴为清河,仍治此。
  (二)郡名。梁曰北兖州淮阴郡,东魏仍之,北齐废。隋初复置,又废,故治在今江苏省淮阴县东南。

  楚州:
  唐于山阳置东楚州,改曰楚州,又改为淮阴郡;宋曰楚州山阳郡,改为淮安州。故治在今江苏省淮安县。

  清河:
  旧县名。宋置清河军,兼置清河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清河县东;清乾隆间移今治,属淮安府。民国改曰淮阴。

  但我从以上史料到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某些人总说“淮阴”之名是盗用淮安的,“淮阴”是淮安的别名,后被淮阴所盗用,但史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是先有的淮阴之称,后有的淮安之名(淮安古名射阳,后改山阳)。
  ——详情请参见《汉书》至《南齐书》,淮安为射阳,《魏书》以后淮安为山阳。
  而且,不但不是淮阴盗用淮安之名,相反则是淮安曾经盗用了“淮阴”之名:
  《旧唐书》
  “楚州中 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

  第二,“楚州”之名也是先为淮阴所有,后才被淮安(山阳)所用。
  详见《隋书》:
  “山阳旧置山阳郡,开皇初郡废。十二年置楚州,大业初州废。有后魏淮阴郡,东魏改为淮州,后齐并鲁、富陵立怀恩县,后周改曰寿张,又侨立东平郡。开皇元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州废,县并入焉。”
  ——“开皇元年(注:公元581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
  ——“山阳旧置山阳郡,开皇初郡废。十二年(注:公元592年)置楚州,大业初州废。”

  第三,淮阴、淮安地区先有的淮阴做地区首府,后才有的淮安(山阳)后来居上。
  《魏书》
  “淮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淮阴城。
  领郡四 县九
  山阳郡治山阳城。
  领县二
  山阳郡治。 左乡
  淮阴郡
  领县三
  富陵 怀恩州、郡治。 鲁
  《旧唐书》
  楚州中 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山阳 汉射阳县地,属临淮郡。晋置山阳郡,改为山阳县。武德四年,置东楚州。八年,去“东”字,治于此县。县东南有射阳湖
  淮阴 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

  第四,历史上淮阴曾有短暂的被淮安(山阳)吞并的历史,但不久就又恢复了。
  《隋书》
  “有后魏淮阴郡,东魏改为淮州,后齐并鲁、富陵立怀恩县,后周改曰寿张,又侨立东平郡。开皇元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州废,县并入焉。”
  《旧唐书》
  “淮阴 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新唐书》
  “淮阴。中。武德七年省,乾封二年析山阳复置。”

  二十五史地理志中的淮安与淮阴
  汉书
  临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
  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徐,故国,盈姓。至春秋时徐子章禹为楚所灭。
  莽曰徐调。取虑,淮浦,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盱眙,都尉治。莽曰武匡。B422
  犹,莽曰秉义。僮,莽曰成信。射阳。莽曰监淮亭。开阳,赘其,高山,睢陵,莽曰睢陆。盐渎,有铁官。淮阴,莽曰嘉信。淮陵,莽曰淮陆。下相,莽曰从德。富陵,莽曰B122虏。东阳,播旌,莽曰著信。西平,莽曰永聚。高平,侯国。莽曰成丘。开陵,侯国。莽曰成乡。昌阳。侯国。广平,侯国。莽曰平宁。兰阳,侯国。莽曰建节。襄平,侯国。莽曰相平。海陵,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莽曰美德。堂邑,有铁官。乐陵。侯国。

  后汉书
  广陵郡,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一]有东陵亭。[二]江都,有江水祠。高邮,平安,凌,故属泗水。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三]射阳,故属临淮。[四]盐渎,故属临淮。舆,侯国,故属临淮。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海西,故属东海。
  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一]葛峄山,本峄阳山。[二]有铁。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三]僮,侯国。睢陵,下相,淮阴[四]淮浦,盱台,高山,潘旌,淮陵,取虑,有蒲姑陂。[五]东成,曲阳,侯国,故属东海。司吾,侯国,故属东海。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六〕夏丘,故属沛。

  晋书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射阳。舆。海陵,有江海会祠。广陵。盐渎。淮浦。江都,有江水祠。

  宋书
  临淮太守,汉武帝元狩六年立,光武以并东海。明帝永平十五年,复分临淮之故地为下邳郡。晋武帝太康元年,复分下邳之淮南为临淮郡,治盱眙。江左侨立。《永初郡国》又有盱眙县,何、徐无。领县七,户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二万二千八百八十六。
  海西令,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广陵。
  射阳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
  凌令,前汉属泗水,后汉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二年又立,属广陵。
  淮浦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广陵。
  淮阴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广陵。
  东阳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广陵,《晋太康地志》属临淮。
  长乐令,本长乐郡(别见),并合为县。

  南齐书
  临淮郡自此以下,郡无实土。
  海西 射阳 凌 淮阴 东阳 淮浦建武二年省。

  魏书
  淮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淮阴城。
  领郡四 县九
  山阳郡治山阳城。
  领县二
  山阳郡治。 左乡
  淮阴郡
  领县三
  富陵 怀恩州、郡治。 鲁

  隋书
  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后齐改为东广州,陈复曰南兖,后周改为吴州。开皇九年改为扬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十六,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四。
  江阳旧曰广陵,后齐置广陵、江阳二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为邗江,大业初。更名江阳。有江都宫、扬子宫。有陵湖。江都自梁及隋,或废或置。海陵梁置海陵郡。开皇初郡废,又并建陵县入,寻析置江浦县,大业初省入。宁海开皇初并如皋县入。高邮梁析置竹塘、三归二县,及置广业郡,寻以有嘉禾,为神农郡。开皇初郡废,又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焉。安宜梁置阳平郡及东莞郡。开皇初郡废,又废石鳖县入焉。有白马湖。山阳旧置山阳郡,开皇初郡废。十二年置楚州,大业初州废。有后魏淮阴郡,东魏改为淮州,后齐并鲁、富陵立怀恩县,后周改曰寿张,又侨立东平郡。开皇元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州废,县并入焉。盱眙旧魏置盱眙郡。陈置北谯州,寻省。开皇初郡废,又并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入。有都梁山。盐城后齐置射阳郡,陈改曰盐城,开皇初郡废。清流旧曰顿丘,置新昌郡及南谯州。开皇初改为滁州,郡废。又废乐钜、高塘二县入顿丘,改曰新昌。十八年又改为清流。大业初州废。有白禅山、曲亭山。全椒梁曰北谯,置北谯郡。后齐改郡为临滁,后周又曰北谯。开皇初郡废,改县为滁水。大业初改名焉。有铜官山、九斗山。六合旧曰尉氏,置秦郡。后齐置秦州。后周改州曰方州,改郡曰六合。开皇初郡废,四年改尉氏曰六合,省堂邑、方山二县入焉。大业初州废。又后齐置瓦梁郡,陈废。有瓜步山、六合山。永福旧曰沛,梁置泾城、东阳二郡,陈废州,并二郡为梁郡。后周改梁郡为石梁郡,改沛县曰石梁县,省横山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曰永福。有香山、永福山。句容有茅山、浮山、四平山。延陵旧置南徐州、南东海郡,梁改曰兰陵郡,陈又改为东海。开皇九年州郡并废,又废丹徒县入焉。十五年置润州,大业初州废。有句骊山、黄鹄山、蒜山、长塘湖。曲阿有武进县,梁改为兰陵,开皇九年并入。

  旧唐书
  楚州中 隋江都郡之山阳县。武德四年,臧君相归附,立为东楚州,领山阳、安且、盐城三县。八年,废西楚州,以盱眙来属,仍去“东”字。天宝元年,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三百五十七。口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二。天宝领县五,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一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六十里。
  山阳 汉射阳县地,属临淮郡。晋置山阳郡,改为山阳县。武德四年,置东楚州。八年,去“东”字,治于此县。县东南有射阳湖
  淮阴 乾封二年,分山阳县置于隋旧废县。

  新唐书
  楚州淮阴郡,紧。本江都郡之山阳、安宜县地,臧君相据之,号东楚州。武德四年,君相降,因之,八年更名。土贡:赀布、纻布。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县四:山阳,上。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盐城,上。本故汉盐渎县地。隋末,盗韦彻据其地,置射州及射阳、安乐、新安三县。武德四年来归,因之。七年州废,省射阳、安乐、新安,置盐城县。有盐亭百二十三,有监。宝应,望。本安宜。武德四年以县置仓州,七年州废,来属。上元三年以获定国宝更名。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羡塘,证圣中开,置屯田;西南四十里有徐州泾、青州泾,西南五十里有大府泾,长庆中兴白水塘屯田,发青、徐、扬州之民以凿之,大府即扬州;北四里有竹子泾,亦长庆中开。淮阴。中。武德七年省,乾封二年析山阳复置。南九十五里有棠梨泾,长庆二年开。

  元史
  淮安路,上。 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盐城,上。
  桃园,下。
  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明史
  淮安府元淮安路,属淮东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四月为府。领州二,县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山阳倚。北滨淮。高家堰在其西南。南有运河,永乐中浚。西南有永济河,万历九年开,长六十五里,亦谓之新运河。东南有射阳湖。东北有马逻乡、庙湾镇、羊寨乡三巡检司。
  清河府西。县治滨黄河,崇祯末,迁治县东南之甘罗城。南有淮河,东北与黄河合,谓之清口,旧谓之泗口。自徐州至此,皆泗水故道,为黄河所夺者也。南有洪泽湖,有洪泽巡检司。又东有马头镇巡检司。

  清史稿
  淮安府:冲,繁,疲,难。隶淮扬海道。顺治初,因明制,州二,县九。雍正二年,升海、邳为直隶州,赣榆、沭阳属海,宿迁、睢宁属邳。九年,析山阳、盐城地置阜宁。南距省治五百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二分。领县六。山阳冲,繁,疲,难。倚。漕标副将驻。北运河南流,乌沙、涧河诸水注之。东六草荡,南白马湖,汇洪泽湖水,与宝应错,东北会于运河。北黄河故道。咸丰三年徙,今堰存。河所经南北岸,设同知、管河县丞、主簿、巡检,弁官废置不常。咸丰十年裁。板旁镇有钞关巡司一。镇二:北神、庙湾。菱陵、高堰、杨家庙有汛。驿一:淮阴。驿丞裁。。阜宁繁,疲,难。府东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置。东北:大海。有堰曰范公堤。射阳湖上承苔大纵湖水,汇淮水为湖,又东流,会诸水入海。运盐河受射阳湖水,迳城南流,循范公堤入盐城。西有黄河故道。镇三:马逻、北沙、蒙龙。草堰巡司一。盐城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大海。港二:新洋、斗龙。有新兴、五佑盐场,盐课大使驻。运盐河自草堰口环城流,至便仓镇入兴化。苔大纵湖西南与兴化错。县西诸水所汇。有天妃旁,旁官裁。小关、刘庄、新阳、沙沟有汛。镇九:上冈、大冈、沙沟、冈门、新河、安丰、清沟、喻口、新兴。上冈、沙沟巡司二。清河冲,繁,疲,难。淮扬道治所。江北提督、总兵驻。旧置总河,后省入总漕。自府城徙此,光绪三年裁。里河同知及河库道均先后裁。府西北三十五里。北:清江浦。明陈瑄开,宋沙河也。运河西北自桃源入,歧为盐河。又东为中河口,水经谓之中渎水,出山阳白马湖。又东迤南至清口屈而东,迳三旁,与清江浦合,东南入山阳,是为淮南运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东北迳刘家庄入沭阳。盐河东北流,迳西坝,淮安分司运判驻,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东至周庄入安东。西南:洪泽湖,西有黄河故道。镇十:王家营、洪泽、老子、西坝、渔沟、官亭、大河口、涧桥、马头、周桥。王家营、马头、河北、渔沟有汛。一驿:清口。有驿丞,裁。涧桥巡司一。安东繁,疲,难。府东北六十里。西南盐河自清河入,贯县境,入海州,与六塘河合。东北:一帆河自海州入,南至旗杆村。水经,淮水东左右各合一水,至淮浦入海。东北:黄河故道。淮海河务兵备道驻,咸丰十年裁。镇三:太平、长乐、鱼场口。五港、佃湖有汛。佃湖巡司一。桃源冲,繁,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运河自宿迁南来,迳古城驿,入清河,歧为六塘河,一曰北盐河,东北流入沭阳。洪泽湖西南与清河错。西北有黄河故道。镇七:三义、河北、崔镇、众兴、张泗冲、白洋河、赤鲤湖。崔镇、洋河、三义有汛。二驿:桃源、古城。驿丞裁。有巡司。

  明罗洪先《广舆图》中标注的淮阴

  明时无淮阴县,淮阴县已在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山阳县(1914年后改名淮安县)。图中淮阴标注在当时山阳县运河以西部分。《广舆图》转绘自元朱思本《舆地图》,其时距淮阴县存在的时间不远。
  唐宋时淮阴县地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入山阳县,明时为山阳县之西乡。现为洪泽县、淮安市清浦、清河区大部,楚州区运河以西、淮阴区张福河东南部分。其中在今淮阴区的地方极少,尚不足二十分之一。
  现淮安市淮阴区其实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淮北,唐时为泗州清河口,宋立清河军,明时为清河县。语言、人文、风俗都与真正的淮阴——淮南的洪泽县、清浦区等地有较大区别。

  现在介绍淮阴历史的几乎所有资料均把淮阴县和清河县混为一谈,称淮阴县“明改名清河县。民国恢复淮阴县原名” ,包括本行政区划网站地名索引中关于淮阴的介绍也是如此。其实都未经过最基本的考证,以讹传讹,结果就闹出了现在淮阴区却位于淮河以北的笑话来。

  《宋史》、《元史》中的清河县和淮阴县:
  清河县 :
  宋史: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清河军,咸淳九年置。县一:清河。

  元史 志第十一 地理二
  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同期的淮阴县 :

  宋史: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楚州,紧,山阳郡,团练。.......县四:山阳,望。建炎间入于金,绍兴元年收复。绍定元年,升淮安军,改县为淮安。 盐城,上。有九盐场。建炎间入于金,绍兴元年隶涟水,三年,又来属。 淮阴,中。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嘉定七年,徙治八里庄。, 宝应。紧。宝庆三年,升为宝应州,而县如故。

  元史 志第十一 地理二

  淮安路,上。 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从以上史实可见,淮阴县与清河县本即两地。

  淮阴县唐宋时均属楚州,其间数度并入山阳县,最后一次并入山阳是在元至元二十年,其后再未分置。

  而清河县在唐时为泗州清河口,宋立清河军,且均不属淮阴县所在的楚州。直到元时,为统制需要,混一南北,清河、淮阴才同属淮安路管辖。

  淮阴县在淮南,而清河县则在淮北(清河原为河名,即泗水,是位于淮北的一条淮河支流)。本来就不是一家。

  淮阴县在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山阳县(民国后的淮安县)后再未分设,明清时原淮阴县地为山阳县的西乡。所以在明清时淮阴一直作为山阳县的别称,与清河县没有任何关系。比如明清时山阳县的驿站叫淮阴驿,清河县则为清口驿:

  清史稿 志三十三 地理五
  山阳冲,繁,疲,难。倚。漕标副将驻。北运河南流,乌沙、涧河诸水注之。东六草荡,南白马湖,汇洪泽湖水,与宝应错,东北会于运河。北黄河故道。咸丰三年徙,今堰存。河所经南北岸,设同知、管河县丞、主簿、巡检,弁官废置不常。咸丰十年裁。板旁镇有钞关巡司一。镇二:北神、庙湾。菱陵、高堰、杨家庙有汛。驿一:淮阴。驿丞裁。。。。清河冲,繁,疲,难。淮扬道治所。江北提督、总兵驻。旧置总河,后省入总漕。自府城徙此,光绪三年裁。里河同知及河库道均先后裁。府西北三十五里。北:清江浦。明陈瑄开,宋沙河也。运河西北自桃源入,歧为盐河。又东为中河口,水经谓之中渎水,出山阳白马湖。又东迤南至清口屈而东,迳三旁,与清江浦合,东南入山阳,是为淮南运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东北迳刘家庄入沭阳。盐河东北流,迳西坝,淮安分司运判驻,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东至周庄入安东。西南:洪泽湖,西有黄河故道。镇十:王家营、洪泽、老子、西坝、渔沟、官亭、大河口、涧桥、马头、周桥。王家营、马头、河北、渔沟有汛。一驿:清口。有驿丞,裁。

  淮阴县非清河县一直到民国初都是很清楚的事情,明清时直到民国初,淮阴一直是山阳县(1914年后改名淮安县)的别称。

  清的“淮”确实指现在的淮阴市’
  前面已经说过,清代并不存在淮阴这个地名,明清时所指淮当然是淮安,当时的清江浦则叫浦或清。

  ‘当时的淮安仅十几万人口,比清江浦要差的多’
  清时清江驻有河道总督,乾嘉时因河工及南船北马的交通中心的地位而盛极一时,人口有50余万,而明清时淮城则是漕运总督、淮北盐运分司、淮安府驻地,人口有30余万。清江的城市特点是交通中心,水手搬工等食力者众,而淮城则是盐商富贾、学者文人住地,毕竟有条件的都要住在城里。从经济文化上讲,明清时淮城

个旧湖何以变为“金湖”,“金湖”这美丽动听的名字从何而来,至今仍未为所有的个旧人知道。因此把它命名的经过作一简要介绍,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是1956年底至1957年初的事,为了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寸树声(云大副校长)带领省民盟干部钱伟松、徐冰等来到个旧,他们向中共个旧市委提出要在个旧市发展民盟成员和建立民盟的基层组织。当时,中共个旧市委第一书记林亮、市长兼统战部长姜必德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和省委统战部的指示,立即表示同意在个旧市发展民盟成员和建立组织。并指示具体工作由姜必德和我(当时为市委统战部干部)与他们联系。我们向他们介绍个旧工人生活,锡矿生产情况和各界知识分子的状况,特别汇报了矿山缺水及个旧湖形成的过程等。会后,姜必德和我还陪同寸主委等人游览了宝华公园。

“金湖”这个名称,是在寸树声主委离开个旧时,市委邀请他对个旧市的工作提出意见的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锡都有这样一个人工湖就更加美丽了,但叫“个旧湖”是否太俗了点,建议叫“金湖”好些。为什么要叫“金湖”呢?寸主委作了许多论证和比较。他指出杭州的“西湖”,武汉的“东湖”,扬州的“瘦西湖”都各有来历,最后他又说昆明的“翠湖”是因为它昆明市区内有这样一片水就象翡翠一样,镶在春城上,所以才命名为“翠湖”的。个旧是祖国的锡都,是个工矿工业城市,又是个缺水的地区,水贵如金,有水就变成金,所以把“个旧湖”改名为“金湖”更符合它的内涵。在会议结束时,林亮同志当场表示采纳寸树声主委的建议,后来在政府的文件里就把“个旧湖”改名为“金湖”了。与此同时,把新建的红旗路原宾馆也命名为“金湖宾馆”了。这就是我知道的“金湖”的由来。

1960年4月置县。境内湖泊众多,界首湖古名津湖,且境内有大、小金沟,取名金湖。

金湖县的由来
1960年4月置县。境内湖泊众多,界首湖古名津湖,且境内有大、小金沟,取名金湖。

1960年4月置县。境内湖泊众多,界首湖古名津湖,且境内有大、小金沟,取名金湖。金湖由此而来.

http://feiniaoxunyu.blogchina.com/1979786.html


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原来,湖泊的形成由来有多种。有的湖泊原是海的一部分,后被泥沙同大海隔离而成;有的原是一块洼地,后由于水聚积而成;有的原是河流的上游,后由火山岩浆碎石堵塞河道,与河流隔断而成;也有的是地壳运动形成。杭州西湖,无锡太湖,黑龙江镜泊湖,青海湖的成因便各不相同。泊形成的原因有两种:内力作...

洞庭湖的由来是什么?
洞庭湖的由来 洞庭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

湖的由来是什么意思?
湖的由来有多种解释方式,但总体来说都与人类和大自然的演变密切相关。每一个湖泊背后都有它所属区域的历史沉淀和人类生活的印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湖泊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保护和治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洞庭湖的由来
以前气势恢弘的卿家大院已荡然无存。据说伯母所在的这个小山头,就是方圆八百里水面中的小黑点,也就是现在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君山毛尖就在这片湖水的蕴育下逐渐形成。柳毅给龙女送书的那个地方,也是在这个小山的山脚,出现了一口水井,也就是现在的柳毅井。这个山上还生长着斑竹,那又是一个美丽的...

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便命名为青海湖。

西湖名字的由来
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青海湖的来历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茂。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拥: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西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

杭州西湖名称由来,有什么典故?
名称的由来:1、湖泊位于杭州城的西部,和西施没有任何关系。2、其实,在唐朝之前,西湖还曾有过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圣湖、潋滟湖、金牛湖、龙川、西陵湖、钱塘湖、上湖等十几个名称,西子湖的雅称是从苏轼的那首诗广为流传之后才出现的。西湖由来的典故:传说天上金童玉女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

美国:美国五大湖的名称及其由来
苏必利尔湖的名称来源于鸟语“sha-pa-luum-ee”(大水),休伦湖的名称来自韦诺兹(Wenro)人的语言“rokya”(湖),密歇根湖的名称来源于麦阿密-伊利诺伊语“mishigami”(伟大的水),伊利湖的名称来自毛希甘(Machigan)人的语言“Illiniwek”(最丰富的土地),安大略湖的名称来源于胡龙达(Hurons...

洞庭湖的来历和相关传说是什么?
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的神话出处是什么?
吁会谷氨: 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下 册载布朗族曼瓦老寨有《金湖》传说云,古昔某 日,寨中男子出猎于山,获一花马鹿.按古规, 全寨之人均分此花马鹿而食之.花马鹿,龙之友 也,龙欲为花马鹿复仇,乃于夜间化为老人来寨 探询分食之人,全寨唯一寡妇及其女未分食.深 夜,有邻寨青年来寡妇家“串”,方与寡妇姑娘 唱情歌,忽闻巨响,地基往下陷落.青年与姑娘 旋呼喊旋奔跑,陷落之地遂留一道路,俟二人跑 出,全寨乃陷落,唯余寡妇家小块地未陷.今曼 瓦老寨东南三里地,有一荷花盛开之弄罕(金 湖),传云即古昔老寨陷落之地,湖旁突出一土 山,云即寡妇之遗址.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是截?河流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湖 -
吁会谷氨: 金湖是截金溪河流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湖 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位于武夷山脉南端泰宁县境内.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的一大支流,因河床沙里含金沙而得名.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60余公里、湖面五万多亩、库容8.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是福建最大的人工湖.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古代指的是什么? -
吁会谷氨: 中文名称 金湖县 外文名称 Jinhu 别 名 尧帝故里、鱼米之乡、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江苏淮安 下辖地区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个镇 政府驻地 金湖县黎城镇建设路300号

历下区19894319780: 个旧金湖是巴金先生几年来到个旧取名的? -
吁会谷氨: 1. 一九六零年 巴金五十六岁 时候到过个旧,之前之后是没有去过的.2. 锡都市中心有一个由著名作家巴金取名的“金湖”. 所以我的推测是1960年. 资料自百度百科

历下区19894319780: 江苏金湖在什么地方
吁会谷氨: 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宝应湖、高邮湖以西地区,1959年10月建县,因境内汜光湖有“金湖”之称,遂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全县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辖11个镇,人口37万. 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拥有水面420平方公...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是在哪个地区? -
吁会谷氨:[答案] 金湖 1.福建省泰宁金湖 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又称池潭水库,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南端泰宁县境内.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因河床沙里含金沙而得名.1980年,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建成投产,而高78米,长253米的电站大坝...

历下区19894319780: 泰宁金湖的故事流传 -
吁会谷氨: 关于甘露岩寺的建造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北宋时期这庙很小,供奉送子观音,香火很旺.北宋时有人特地从城里赶来求子,并许愿道:“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后来这个人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叶祖洽,长...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是哪里的?? -
吁会谷氨: 金湖,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两省(江苏、安徽)三市(扬州市、滁州市、淮安市)交界,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相传是尧的故乡,有苏北“小江南”之美誉. 这里,地杰水灵,物产富饶.金湖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县域以西紧邻我...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属于哪个市? -
吁会谷氨: 金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水为主体,以丹霞地貌为特征,是国内少有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1980年,国家在金溪上游的芦庵滩修建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由于电站大坝的建设,在泰宁县境内形成了一...

历下区19894319780: 金湖是江苏哪个城市的
吁会谷氨: 金湖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因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金湖是美丽的苏北水乡,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尧帝故里”、“荷花之乡”、“鱼米之乡”、“淮上明珠”、“水乡金湖”、“苏北小江南”之美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