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战国时代 那时就有枪炮了么

作者&投稿:桑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战国有枪炮了吗~

有枪。但是那时候的枪是属于比较原始的,有杀伤力不强,攻击间隔长,装填困难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贵,据估计一把铁炮可以发射100次(然后报废),要30贯,一个农民1贯钱,也就是说打三四枪就可以买个农民了.....所以一般还是用刀等冷兵器。
不过有几场著名的战役长筱之战,织田德川军用3000柄铁炮打败了战国最强的骑兵武田军。
还有大阪之阵时德川家康用新式大同国崩使丰臣停战。
不过一般还是用刀枪,枪炮用来威慑为主。

如果真打,美国炮弹掉到中国的更多,掉原子弹也肯定是美国品牌的。你为什么不抵制美国?

是的..

在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三、 日军铁炮的装填与射击:

1.首先,将“胴乱”别在腰的右面(如果是右撇子的话),火药袋别在右胸上。“胴乱”是个小金属筒,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和弹丸的,它名字来源于表面精致的涂绘。还有制作非常精美的弹筒带(尤如今天装弹匣的背心),上面大多写上使用者的姓名。

2.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火药袋向巢口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不能绝对盯着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

3.接下来就是装填弹丸。火绳枪用的是铅弹。

4.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使用枪通条时不要用力过猛,力量适中的话一次就可以把弹丸送到位。

5.拿下火盖(火皿的盖子,纯铜的。后来被延伸为导火线的意思),打开火皿(枪上的小洞,纯铜的,和枪的内部有联系),为了引燃最初放入的火药,只在里面放一点火药。关上火盖的时候注意不要让火药溢出来。

6.点火,夹起火绳。实战中要注意火种千万不能熄灭。

7.决定了射击姿势之后,就三点成一线瞄准焦点。尽量等敌人逼近了再扣扳机射击。后坐力相当大,用右脸颊固定的枪托后退的时候,注意脸颊要有意识的避开。
四、日本战国时代的火枪阵法:

织田信长的“三段射击法”——将士兵分为三组,一组射击时,另两组填弹引火。每一击之间有7、8秒的间隔,如此轮番射击,再配合防马栅,这种战法充分体现了信长超前创新的能力,欧洲出现类似的战法是在十七世纪后。

铃木重秀的“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4、5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另外还有伊达政宗的“骑铁”战术,以装备火枪的骑兵冲前,冷兵器骑兵次后,步兵在最后的一种进攻战术。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作者:zfans 2007-2-8 11:1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战国的转折--火枪
战国的转折--火枪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一、日本铁炮(火枪)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三、 日军铁炮的装填与射击:

1.首先,将“胴乱”别在腰的右面(如果是右撇子的话),火药袋别在右胸上。“胴乱”是个小金属筒,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和弹丸的,它名字来源于表面精致的涂绘。还有制作非常精美的弹筒带(尤如今天装弹匣的背心),上面大多写上使用者的姓名。

2.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火药袋向巢口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不能绝对盯着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

3.接下来就是装填弹丸。火绳枪用的是铅弹。

4.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使用枪通条时不要用力过猛,力量适中的话一次就可以把弹丸送到位。

5.拿下火盖(火皿的盖子,纯铜的。后来被延伸为导火线的意思),打开火皿(枪上的小洞,纯铜的,和枪的内部有联系),为了引燃最初放入的火药,只在里面放一点火药。关上火盖的时候注意不要让火药溢出来。

6.点火,夹起火绳。实战中要注意火种千万不能熄灭。

7.决定了射击姿势之后,就三点成一线瞄准焦点。尽量等敌人逼近了再扣扳机射击。后坐力相当大,用右脸颊固定的枪托后退的时候,注意脸颊要有意识的避开。
四、日本战国时代的火枪阵法:

织田信长的“三段射击法”——将士兵分为三组,一组射击时,另两组填弹引火。每一击之间有7、8秒的间隔,如此轮番射击,再配合防马栅,这种战法充分体现了信长超前创新的能力,欧洲出现类似的战法是在十七世纪后。

铃木重秀的“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4、5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另外还有伊达政宗的“骑铁”战术,以装备火枪的骑兵冲前,冷兵器骑兵次后,步兵在最后的一种进攻战术。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有了,枪叫铁炮,炮叫大筒(炮不流行,忽略),属于第2代枪,第3代统称来复枪,第4代就是你现在看到的(3.4两代枪支日本未发展,不提)

日本最先有枪支传入是战国初期(中国明朝),最南边的岛津家的领土,种子岛上,漂流来两个葡萄牙人,带去了2支2代火枪,当时还又个翻译,叫王。。(忘记了),明朝最大的走私头头,原本这2支火枪是走私来大明的,结果漂去了日本。。该死

之后火枪在日本有了长足发展,性能超越同时期欧洲火枪,夸张到代替主流兵种骑兵,成为了新的军事力量,铃木重朝家发明的三段击,以及后来被织田信长改进的三段击(3个人炒作一支火枪,来增加击发效率,弥补了先天装弹慢的弊端),以及瓶吊击等新战法的出现,火枪厉害到无话可说

德川,织田对武田家的,长条之战(好像),是一次决战,一方是足轻加火枪,弓箭,一方是武田精锐风林火山的赤备骑兵,此役武田家4天王,3位阵亡,精锐骑兵(赤备)损失殆尽,失去了脚逐天下的力量,楼主可以去了解下,相当之惨烈,是真正的死斗,阵亡率是任何一次战争都无法超越的,即使后来统一的最后一仗,关原会战,人数是长条的数倍,死亡人数都赶超不过长条一役(撤远了,晕)

日本在后期入侵朝鲜(丰臣秀吉时期),2万日军打到平壤(首都汉城丢掉,名义上北上狩猎),特别是其中又位将军学项羽杯水一战,妄图用骑兵击杀对方,结果火枪齐鸣,马惊人死

最后中国大明军队进入朝鲜,驱逐倭寇(这一次战役很有名,代价也大,不提)

铁炮
铁炮其实是枪不是炮
日本战国中期由葡萄牙商人将铁炮传入日本。是一种前镗装的火绳枪,不但射速慢,射程不远,镗爆率也很高。后经名匠种子岛时尧改善并得以批量生产,也逐渐在战国战争中取得主要火器地位,该种火枪其实有很多种,倭人统称之为铁炮。也有人为纪念种子岛大师从而称其为“种子岛枪”。织田信长军十分擅长使用铁炮,曾以铁炮大破战国至强的武田骑兵。丰臣秀吉在侵朝时也曾大规模使用铁炮 ,火力十分强大,给援朝明军造成很大伤亡,但由于射速慢,所以从综合方面来讲要逊于大明鸟铳和西班牙的弗朗机炮

大筒
大筒其实是我们讲的火炮
日本人将枪管称为筒,因而根据枪管的粗细分为大筒,中筒,小筒。所以大筒的本意的确就是大号的枪炮管。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另外两个词汇的出现:石火矢和国崩。在九州,铁炮一般写作“手火矢”。而石火矢其实就是日本人对早期的大炮的称呼。
日本人所著的 [武要辨略]一书中的记载在1551年的时候, [丰萨军记]记载在1576年的时候,南蛮人向大友家献上了石火矢,而大友宗麟将其命名为国崩。关于这段历史,[武要辨略]作出了如下描述:天文二十年(1551),当时在丰后停泊的葡萄牙船向教堂发射礼炮,巨大的爆炸声音传到了府内城的。宗麟主从在大惊之下前往观看。就这样,在离小铳传来的天文十二年八年之后,大炮传到了大友家。宗麟在大喜之下将其称为国崩。而大友家所用的石火矢现在还存留有两门。

根据日文史料,上杉谦信的家臣还开发出了叫做[山口流神器炮]的筒形火器,原物尚且保存至今。不过这就只是类似于火门铳一类的简单火炮了。而日本人还把小型的石火矢被称为“火矢筒”,是一种短身管的抛射武器,口径很大射程较近,装填铁砂,碎石一类的弹药,虽然样子类似于臼炮,却发挥的是杀伤人员的作用,与中国的土炮,松树炮到有几分相似。

这里有对火器比较详细的介绍
http://www.qxwar.com/simple/index.php?t37653.html
这个也值得一看
http://www.sengoku.cn/bbs/read.php?tid=76375

嗯,是这么回事。
1543年,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的。在种子岛,称作“日本第一枪”。现在的岛上还有关于枪的博物馆呢!

没有


贵德县13814882710: 清和日本德川一样都禁火器,为什么? 日本经历战国后不知道火器的威力? 满清经历明朝大炮不知道火器的 -
戢昏朴康: 我从日本方面来分析吧 日本战国时期的确已经开始使用了荷兰进口的火器,甚至在战国时代末期,在九州一代的大名都开始使用从欧洲(主要是荷兰)进口的盔甲,称之为舶来品. 并且在长筱之战的时候就已经使用火器来对付骑兵了. 但是...

贵德县13814882710: 日本战国时期大名对铁炮的使用 -
戢昏朴康: 从史料上来看,确定武田信玄在第二次川中岛合战中就使用了铁炮,并且信玄本人十分重视并四处收集铁炮.但那时铁炮在日本出现的时间堪堪过了10年,不论技术方面还是战术方面很不成熟.其次是生产地点,主要是堺港及九州岛周围,也就是日本中西部,你所列举的大名都是在东部东北部,他们获取铁炮是难之又难,加上铁炮费用昂贵,本身娇贵,需要十分的保养,其所需的火药硝石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贵且少.简而言之,一般的大名只能养的起几百人几十人的铁炮部队,对大的战争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东北大名,直到伊达政宗的骑兵铁炮出现才算扬了一口气.但注意,在九州,铁炮是很常见的,但由于大小势力混杂,铁炮部队还不算完全成型.

贵德县13814882710: 犬夜叉里战国时代,真的有这个时代吗?第103集竟然出现了枪,瞎编的吧? -
戢昏朴康: 日本有战国时代哦!枪有火枪的http://baike.baidu.com/view/98596.htm?fr=ala0_1

贵德县13814882710: 想了解日本历史 - 好想了解日本的历史,
戢昏朴康: 一、远古、古代 1、旧石器时代 2、绳纹时代 3、弥生时代 4、古坟时代 5、飞鸟时代...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

贵德县13814882710: 荡寇风云明朝的时候就有火枪了吗 为什么倭寇用的是火枪 -
戢昏朴康: 明初建立三大营中就有包含火枪的火器部队神机营了,另一方面的日本在战国时代(1467—1615年)后期都有较大规模的火枪使用了,而倭寇中有一部分是在日本战国战败出走的武士,所以有使用火枪的人比较正常.

贵德县13814882710: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日本历史上的长兵器,感觉长兵器的 -
戢昏朴康: 枪又名鑓,形制多样,如菊池枪、十文字枪、毗沙门枪、素鑓、泽泻枪等等,是合战的主兵器.在镰仓时代以前的日本历史上,以丸木弓,重藤弓为代表的弓箭是最为常用的武器,作战的主要形式是依靠骑马武士的骑射来打击敌方,或者依靠武...

贵德县13814882710: 日本战国时代最早建立铁炮队的是哪家大名? -
戢昏朴康: 1543年8月25日,一场台风刮过了萨摩以南,大隈诸岛一带,就是这场台风,为战乱中的日本带来了一件不可思忆的礼物. 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种子岛.于是便发生了著名的事件“铁炮的传入”....

贵德县13814882710: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枪炮阵列?
戢昏朴康: 日本战国时期的织田信长的铁炮(火绳铳)三段装填式阵列,消灭了号称战国最强的武田信玄的骑兵团.

贵德县13814882710: 明朝时期日本的火器比中国有的还先进吗
戢昏朴康: 可能有,当时日本是战国时期,火器是有一个叫汪直的走私来的,而他是从明朝和葡萄牙搞来的. 对不起,错了.日本使用的火器,单发,装填需要相当时间,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到二百步.明朝的火器明会典记载为枪管五个,个长一尺五寸,重五斤,有准星,可轮发

贵德县13814882710: 日本战国时期打仗规模只有数百人吗 -
戢昏朴康: 这个不确定,看发动这场战争的大名的具体实力了,动员兵力主要由领地粮食产量石高决定(这个是丰臣秀吉在统一后总结出的具体标准),日本各地的石高/兵力比都不是很统一,大致保持在300-500人/万石,所以某些大名只有一万石的领地,他就只能动员三四百人,而像德川家康这样领地总石高三百万石的超级大名就能动员数万人参战,而且超级大名有能力组建常备军,能够做到随时有兵可用,而小大名们只能在农闲时动员兵力作战,平时能用的兵就只有家臣团和武士队,丰臣秀吉征伐关东和九州的时候就动员过20万人以上的兵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