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红线女)介绍

作者&投稿:抄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广东顺德县龙谭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在1944年与红线女结婚,其子马鼎盛是凤凰卫视著名的军事与时事评论员。

少年时代

祖父马肇梅于广州经营茶庄,马师曾幼年与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一同在广州居住。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由此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
1911年武汉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马师曾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对戏剧开始发生兴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明戏”的演出活动,有时还偷偷跑去观看著名演员新华、朱次伯等人演出的粤剧。中学未毕业奉父母之命到香港一间铜铁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店东和其他伙计的欺凌,跑回广州进入陈圹南的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与老艺人师傅佳建立师徒关系,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

青年时代

1917年马师曾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便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其间,他不满班主失信,不让他当丑生而当马旦,愤而离班。后转投当地尧天彩戏班任第三小生,改艺名为风华子,演戏期间巧遇机缘得与著名演员新华同台演出《苏武牧羊》,其表现甚为新华赞赏。不久又到庆难新戏班演出《杜十娘怒沈百宝箱》等剧目,终因当地艺人排挤而失业,流浪戏班之间及卖膏药、做矿工、当掌柜谋生。
1919年马师曾被平天彩班聘为第三小生,发奋勤学苦练,又得男花旦小湘凤(靓少凤)的支持帮助,小湘凤邀他合演自己编写的时装新戏《癫、嘲、废、戆》,演出引起轰动,马师曾崭露头角,被擢升为第二小生。后来小湘凤与他另组新班,他在演出《白蛇传》时扮许仙,唱做功夫别致,大受欢迎,戏班中人都说:“风华子第二小生一炮便打响了!”恰在此时,他遇见从国内前去演出的著名演员靓元亨,两人同台演出《海盗名流》等剧,马拜靓元亨为师,随靓元亨参加普长春剧团演出,自此开始起用本名马师曾。其问虽然出现编排新剧和表演传统的一些挫折,马师曾却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加虚心和勤奋钻研粤剧的编剧和表演艺术。
1923年马师曾回港发展,于人寿年班任正印丑生,代替刚离开该班的正印丑生薛觉先,在千里驹、白驹荣等前辈的扶掖下,发挥其演戏诙谐、机变、通俗的特长,以及从师傅靓元亨处学到的小武行当演唱艺术,成功演出《玉楼春怨》、《一个女学生》以及他在南洋编演的几个新戏,无论夜场、日场都大受观众欢迎。马师曾反覆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并在丑角上多番研究,于《苦凤莺怜》中演风尘侠丐“余侠魂”,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大受欢迎,在广州西关、南关四间戏剧轮流公演,历时接近半年,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
1925年夏,他离开人寿年班与陈非侬等人另组大罗天剧团,在剧团特设编剧部,聘请陈天纵、冯显洲、黄金台、麦啸霞等人为专业编剧,他自己也亲自撰写剧本或与人合作编剧。大罗天剧团编演了一批古今中外题材的新剧,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呆佬拜寿》、《红玫瑰》等,在剧本内容和表演艺术两方面都大胆革新创造。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马师曾分别以生、丑、旦、净的行当扮演这些新剧中的人物角色,因而剧团演出非常旺台,在粤剧舞台可与人寿班并驾齐驱,马师曾的声名也日益显赫。

中年时代

1931年春,马师曾的艺术生涯出现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便是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一年(因戏院院主欺诈被迫逗留两年)。行前他精心编印了《千里壮游集》带往美国,向美国观众宣扬优美的粤剧艺术,书中也透露了他逐步形成的“新剧”观。他一方面强调戏剧艺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人亦孰不爱国,凡爱国者必思自葆其国有之道德文化”,因而提出借戏剧“以宣传我国特有之道德文化”;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戏剧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创新,认为“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便,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我们的伶人,依然死守著什么场口步武的成法,什么靶子演唱的老例,纯粹用图案做脊椎,决不能站起来自称艺术,在此电影戏和舞台戏竞争激烈当中,哪有不一败涂地的道理呢!”因此他提出要变革粤剧,“一方固须效他方之长,一方仍须保存粤剧之精华,从而发扬之,斯始有效也。”
1933年马师曾从美国回到香港与女伶谭兰卿组成第一个男女合班的粤剧团“太平歌剧社”(后改名“太平剧团”),当时报纸标榜马师曾是“新派粤剧泰斗导演兼主演艺术巨子”,顾名思义可知他是要大展拳脚对粤剧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时粤剧极盛,他与当时由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在艺术表演上分庭抗礼,形成“薛马争雄”的时期,好戏连场,各有戏迷。
1944年马师曾与红线女结婚。其子马鼎盛(1949)是著名的军事与时事评论员。

晚年时代

1955年12月14日,马师曾、红线女回到广州定居并参加广东的粤剧工作,受到党政部门、粤剧同行和热爱他们的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马师曾被任命为广东粤剧团团长,与红线女合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新编剧目《昭君出塞》,不久两人又合演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的《搜书院》,并到北京汇报演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56年5月17日召开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在讲话中表扬马师曾对粤剧工作的贡献说:“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更不同了,更提高了。”并且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称。这一年,马师曾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广州分会副主席,还光荣当选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
1958年11月广东粤剧院成立,马师曾被任命为院长,演出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于年底到武汉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专场演出。
1959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以马师曾为团长的中国粤剧团带了《关汉卿》等戏赴朝访问演出。同年10月,马师曾率领剧团参加首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的演出活动,演出了《关汉卿》和《搜书院》。
1960年上半年,马师曾赴京担任由梅兰芳当主任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班教师,教学期间与红线女等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关汉卿》。
1961年,以马师曾、红线女担任艺术总指导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了《关汉卿》、《刘胡兰》等剧。
1962年夏,他为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聂荣臻副总理等演出《屈原》一剧的“天问”一场,这是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1963年马师曾被确诊罹患气管癌,入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
1964年转往北京同仁医院治疗,4月21日终因不治逝世。

作品:

马师曾一生参加演出的剧目共计429个,它们是:《苦凤莺怜》、《佳偶兵戎》、《贼王子》、《昭君怨》、《洪承畴》、《搜书院》、《关汉卿》、《屈原》、《桂枝告状》、《审死宫》、《西施》、《丐缘》、《乖孙》、《秦桧》、《班超》、《夏姬》、《鬼妻》、《貂蝉》、《欲魔》、《荡寇》、《魔宫》、《蛮爱》等。


红线女是什么人物
红线女饰演过《一代天骄》、《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李香君》、《山乡风云》、《白燕迎春》等剧目,折射出妇女在追求自由、民主、正义道路上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荔枝颂》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红”,寓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如火如荼,与时代主旋律完美契合,脍炙人口、广为...

红线女是谁啊?
红派艺术在现代粤剧花旦行当发展进程中具有初创和里程碑意义,唱腔流派影响深远!红派艺术,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京剧、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电影等技巧,创造出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秀丽、刚柔相济的唱腔风格。红线女饰演过《一代天骄》、《昭君出塞》、《关汉卿》、《...

红线女是谁?
红线女饰演过《一代天骄》、《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李香君》、《山乡风云》、《白燕迎春》等剧目,折射出妇女在追求自由、民主、正义道路上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荔枝颂》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红”,寓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如火如荼,与时代主旋律完美契合,脍炙人口、广为...

红线女是从哪里回来开平碉楼的???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

梅兰芳都演了哪些戏?
《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二度梅》(又名《落花园》)中的陈杏元 《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春秋配》中的姜秋莲 《空谷番》中的姚梦兰《摘缨会》中的许姬《汾河湾》中的柳迎春 ...

《荔枝颂》粤曲的歌词
歌名:荔枝颂 歌手:红线女 作词:陈冠卿 作曲:陈冠卿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 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 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啊 可是弄把戏,请尝个鲜 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 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 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 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 品...

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粤剧名伶?
蒋文端、丁凡、曾慧、曹秀琴、欧凯明、冯刚毅、姚志强、郭凤女、梁耀安、麦玉清、郎筠玉 很多,具体的代表作你可以去百科里有。下面是百科粤剧里摘抄的资料:自20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演员人才辈出。首先有五大流派,包括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白驹荣\/白玉堂和廖侠怀,而“粤剧四大名丑”则指半日安、...

伍永佳唱的粤剧秋江惜别,作词的是谁?
除为粤剧名伶曲艺名家撰曲外,还为广东粤剧院改编大型粤剧《红雪》,获广东省第八届艺术节编剧二等奖。初结曲缘 陈锦荣出生于邮电世家,但她自小喜爱粤曲,经常收听广播电台播放的戏曲节目,尤其喜欢听红线女的《昭君出塞》、《荔枝颂》。听着听着,便成了个红腔迷。全面开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粤剧名曲有哪些好听的粤剧名曲20首推荐
只要点一下他们的名字,名剧就跟着来了,经典的句子,第一个成名。除了名人,我还想到了很多其他的,包括香江,珠三角,广东,羊城,珠江台,《粤韵风华》,《帝女花》,《搜书院》,《梁祝》,《西厢记》,《醉打金枝》,《紫钗记》,《盲公问米》,《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媳妇本地郎》,《...

广东饮食文化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并详细述说如何体现广东饮食文化的特点...
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物。1956年,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

河口区19168241071: 历史上有没有红线女?
冯全思连: 《红线传》出自唐末袁郊所作《甘泽谣》九则故事中最精采的一则.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善弹阮,又通经文,嵩遣掌笺表,号曰内记室.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

河口区19168241071: 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有几岁? -
冯全思连: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1927年生.幼年在广州,澳门读书,13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演出,得马师曾悉力教导和重用,改用红线女艺名,逐渐成名.15岁掌...

河口区19168241071: 昭君出塞的故事梗概 -
冯全思连: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

河口区19168241071: 红线女唱腔特点 -
冯全思连: 粤剧本以柔婉绰约、缠绵悱恻见长,而红线女则能够从表演到唱腔,吸收和融化刚性因素,显示出有刚有柔,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一方面与她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境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她艺术风格形成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及审美风尚有...

河口区19168241071: “红腔”有什麽特点?
冯全思连:它是我国著名演员红线女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广征博采,集诸家之长,又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大胆革新创造,形成自己发声、呼吸、咬字、共鸣、行腔的一整套独特的演唱风格,称为“红腔”(又称“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简单的说就是声音较婉转的,更具有京剧咬字特点的南北结合的一种独特唱腔.

河口区19168241071: 广东粤剧 名人 名曲 -
冯全思连: 红线女 《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 罗家宝 《血溅乌纱》、《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 白雪仙 《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牡丹亭惊梦》 其实百度一搜一大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