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是出自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五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英语:literature),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任何单一的书面作品。更严格地说,文学写作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被认为具有艺术或智力价值的任何单一作品,通常是由于以不同于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语言。它的拉丁词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于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来指代所有的书面记录,尽管当代定义将术语扩展到包括口头或唱歌的文本(口头文学)。
文学可以根据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是韵文还是散文进行分类;可以根据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主要形式进一步区分;作品往往根据历史时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学特征或期望(艺术类型)进行分类。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包括韵文、散文、剧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意义:现在它可以扩大到非书面的口头艺术形式,可以与语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难就其起源达成一致。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书面作品的分布和扩散成为可能,最终导致了网络文学。
文学并不一定是客观的,一名成功的文学家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自己对于文学的主观看法,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感触,但借由尝试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有时对能帮助作家了解“读者的感受”以求将内心之情感与艺术表现完整的体现在读者心中。有时也能藉作家主观想法带给社会不同面相去省思现况,例如女性文学的兴起。

扩展资料:
文学分类
不同语言或国家的文学:
亚洲文学:中国文学、马新文学、日本文学
欧洲文学: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希腊文学、俄罗斯文学
美洲文学:美国文学、拉丁文学
(文学同样是分民族的)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新韵文、戏剧、歌剧、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与动漫等。
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文学理论
按地域分为西方文学理论与东方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
按研究方向分为文艺美学、文学艺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文学思想史、文学批评、文学史等。
按时间分为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
按单一研究方向分比较文学、舞蹈文学、红学等。
文学体裁中文体裁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

出自典故《资治通鉴·卷一百》:“融好文学,明辩过人,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力敌百夫,善骑射击刺,少有令誉。”

译文:苻融爱好文献经典,分辨能力过人,耳闻成诵,过目不忘。力量之大,能敌百人,善于骑马射箭刺击,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

苻坚非常喜欢并看重他,经常和他共商国家大事。苻融谋划治理天下,刑罚政令,规范清明,荐举贤才,拔擢沉沦之士,对苻坚有很大帮助。苻丕也有文才武略,但治理民众、决断刑狱,全都逊于苻融。

苻融(?-383年),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人,前秦王苻坚之弟,封阳平公。

公元383年,苻坚大举攻晋,苻融统兵二十五万为先锋,攻陷寿阳(今安徽寿县)。淝水决战时,马倒被杀。

苻融少时,聪明颖悟,一次一个老妇人傍晚时遇强盗,过路人替老妇人抓住强盗,盗贼反咬一口。老妇人因为天黑看不清楚,分辨不出,只好找苻融决断。苻融对他们二人说:“你二人一块走,先出凤阳门者不是强盗。”等他们回来,苻融厉声对后出门者说:“你是强盗,为何要诬诌好人。”

苻融记忆力极强,听一遍就能把所听的东西背诵下来,看过一遍的东西,就永远不会忘记。汉魏时王粲博闻强记,所以人们都把苻融比作王粲。

扩展资料

词目:过目不忘

发音:guò mù bù wàng

释义: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

示例: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惊人的记忆力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古今中外,类似张松这样过目不忘的大有人在。我国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

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唐朝还有个崔涓,刚到杭州做刺史时,为了熟悉衙门中的书吏、差役等人的姓名,便命每人以纸一幅,用大字写上自己的姓名,缚于襟上。他看过一遍后,好几百个书吏、差役,便都能直呼其名。

1983年,我国首届民间文学一等奖的获得者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就是《玛纳斯》的歌手朱素甫·玛玛依。《玛纳斯》是我国柯尔克孜族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有25万行诗句。可是,朱素甫·玛玛依却能完整地背诵出来。

欧洲核研究中心一位荷兰的程序设计专家克莱因,也是个记忆高手。他能记住100×100以下的乘法表,1000×1000以下的平方根,150以下数字的对数值,而且能记到小数点后面第十四位。此人还能记住历史上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记忆超人

前苏联的尤里·诺维科夫,被人们称为“记忆超人”。他的记忆力表演是十精采的:舞台上有5块黑板,每一块黑板上有30个小格子,这些格子里填满了数字。诺维科夫只不过朝这些数字看了几秒钟,就轻松自如地从左到右把黑板上写的150个数字都背了出来。接着,他又从右到左,由上而下,自下而上,甚至按斜角线方向分别流利地说出所有的数字。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脑平均每次只能记住7个数字。诺维科夫竟然过目不忘这么多的数字信息,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拉詹·马哈德万,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这位来自印度的青年人,早在孩提时期就已经显示出非凡的背诵天赋。比如,他能背出加尔各答车站的整套火车时刻表,使小伙伴们大为惊讶。

法国数学家费托在16世纪证明,圆周率是个永无终结的“无尽数”。于是,背诵它便成了人们检测记忆力的一种方法。1957年,一个英国人在背诵圆周率的数值时,一直背到小数点后面5050位;1978年,加拿大一位17岁的学生一口气背到了小数点后面8750位,打破了英国人的纪录。

1981年7月5日,马哈德万在芒加罗耳一个挤满人的会议厅里,开始背诵圆周率的数值。他轻松地背完了前面的768个数字,喝了几口饮料,又滔滔不绝地背了下去。结果,他用3小时49分钟,准确无误地背到了小数点后面31811位,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宝座,被誉为“过目不忘的天才”。如今,马哈德万正在奋力攻克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万位。

过目不忘之谜

人脑的记忆容量是相当惊人的,据研究相当于5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人脑把这么多信息存放在哪里呢? 1951年,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特在给一个癫痫病人做手术时,偶然刺激到病人右脑半球的颞叶。突然,病人回忆起过去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一幕。彭菲尔特又重复刺激时,病人再一次听到了同样的音乐。后来这位神经外科医生在给11岁的病儿做手术时,刺激了他的右脑半球的颞叶,这个孩子一下子回忆起过去跟小伙伴们玩耍的情景。事实表明,大脑颞叶是重要的记忆中枢。此后,科学家相继发现,大脑边缘系统的许多区域,也与记忆有关。

谁都希望自己具有出色的记忆能力,但是有超常记忆力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为什么这些人会过目不忘呢?诺维科夫曾经说过:“讲得确切些,与其说我是记忆超人,还不如说我发掘了自己的记忆潜力。”作为记忆物质基础的大脑,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不大的。人们的记忆力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记忆潜力的发掘程度各不相同。

要把记忆的潜力变成现实的记忆能力,需要长期锻炼,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我国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记忆力并不好。一起念书的同学都把课文背熟,高兴地去玩了,他还没有记住。遇到这种情况,司马光就插上门栓,放下窗帘,一遍一遍地读下去,直到背熟为止。

此外,掌握记忆的秘诀也很重要。马哈德万善于在记忆中产生联想。有一次,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汤普森教授对他进行记忆检测。教授任意选36个数字,把它们按横六竖六的排法写在黑板上。马哈德万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数字。他发现里面有“312”这一组,马上联想到这是芝加哥电话分区的代号。见到“1745”这组数字,他把它当“39”来记,因为富兰克林1745年正好39岁。就这样,马哈德万巧妙地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把这36个数字一排一排地背了出来。

过目不忘
发 音 guò mù bù wàng
释 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 处 《晋书·苻融载记》:苻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另外有几个地方有此词:
《喻世明言》卷三○:“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高云览《小城春秋》一二章:“许多人都说他是‘奇人’,说他看书的速率比普通人快八倍,说他过目不忘。”

古往今来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有人在。三国魏时的王粲,据说有一次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晋书》里记载,苻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南宋楼钥《攻愧集》中记姚颖“五岁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能属文,试乡校占前列。郡博士疑之,别命题使试于前,应手成章,时号神童。”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记著名史学家万斯同“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八岁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据说现代史学家郭沫若与陈寅恪都过目不忘,陈老直到晚年十三经还“大部成诵”。不单是男人呢,还有女子:《象山先生全集》中之《孺人吴氏墓志》云:“孺人讳爱卿,吴公茂荣讳渐之长女也。幼有异质,女工不学而能诗书,过目不忘,公大奇之!”

三国魏时的王粲,据说有一次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晋书》里记载,苻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南宋楼钥《攻愧集》中记姚颖“五岁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能属文,试乡校占前列。郡博士疑之,别命题使试于前,应手成章,时号神童。”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记著名史学家万斯同“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八岁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据说现代史学家郭沫若与陈寅恪都过目不忘,陈老直到晚年十三经还“大部成诵”。不单是男人呢,还有女子:《象山先生全集》中之《孺人吴氏墓志》云:“孺人讳爱卿,吴公茂荣讳渐之长女也。幼有异质,女工不学而能诗书,过目不忘,公大奇之!”

过目不忘
发 音 guò mù bù wàng
释 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 处 《晋书·苻融载记》:苻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另外有几个地方有此词:
《喻世明言》卷三○:“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高云览《小城春秋》一二章:“许多人都说他是‘奇人’,说他看书的速率比普通人快八倍,说他过目不忘。”

古往今来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有人在。三国魏时的王粲,据说有一次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晋书》里记载,苻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南宋楼钥《攻愧集》中记姚颖“五岁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能属文,试乡校占前列。郡博士疑之,别命题使试于前,应手成章,时号神童。” 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记著名史学家万斯同“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八岁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据说现代史学家郭沫若与陈寅恪都过目不忘,陈老直到晚年十三经还“大部成诵”。不单是男人呢,还有女子:《象山先生全集》中之《孺人吴氏墓志》云:“孺人讳爱卿,吴公茂荣讳渐之长女也。幼有异质,女工不学而能诗书,过目不忘,公大奇之!”


三国演义里一目十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后人有诗称赞张松说:“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其貌不扬的张松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的速读本领已经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足见其厉害。出自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

形容看书很快的成语有哪些?
不假思索、汗牛充栋、史不绝书。走马观花、一览无余、倒背如流、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狼吞虎咽、十行俱下、博览群书、过目成诵、蜻蜓点水。

过目成诵是什么意思
过目成诵是什么意思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出自】:房玄龄·唐《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译文】:听完就可以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近义词】:一目十行、目即成诵、过目不忘、一览成诵 【反义词】:熟视无睹、漫不经心、心不在焉 ...

形容文化的词语
1. 过目不忘,读音:{guò mù bú wàng}: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2. 博学多才,读音:{bó xué duō cái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 超群绝伦读音:{chāo qún jué lún}: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4. 学富五车,读音:{xué fù wǔ chē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

四字成语让人深刻
4.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5. 近义词:过目成诵 反义词:视而不见 2. 描写让人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刻骨铭心、镂心刻骨、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心心念念 一、刻骨铭心 [ kè gǔ míng xīn ]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自】...

形容人睿智的成语
大智若愚、足智多谋、聪明睿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一、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译文】:勇敢或怯懦,大智慧与愚蠢 【示例】:执雌守黑,不敢自遂,~,于是...

有过的四字成语?
八仙过海,过眼云烟,雨过天晴,大喜过望,白驹过隙,文过饰非,过犹不及,雁过留声,过河拆桥,闻过则喜,改过自新,过目不忘,将功补过,事不过三,神经过敏,操之过急,招摇过市,蒙混过关,飘洋过海,说不过去,得过且过,瞒天过海,列功覆过,知过必改,闭门思过,窗间过马,救过补阙,过从甚密,驹光过隙,过...

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出自哪里
译文:黄家的孩子履装从小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读私塾时,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黄履装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给记载下来。我记得他做过一个小车有一个...

过齿不忘什么意思是什么?
是“没齿不忘”。没齿不忘,汉语成语,拼音是mò chǐ bù wàng,没:终,尽。齿:年龄。没齿:没世,终身。意思是一辈子也忘不了。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大恩。”。

词语什么目什么什么
白话文:“触目惊心,行动成功作品,平时的积蓄,在这里发生的,秘见者与人同,秘密得到的本来与别人不同了。”四、嗔目切齿 【解释】: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出自】:现代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的意思 -
尔耿复欣: 释 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成语典故 出 处 《晋书·符融载记》:“符融下笔成章,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示 例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 - 搜狗百科
尔耿复欣: 过目不忘 guò mù bù wàng [释义]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语出]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辨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正音] 不;可以读作“bú”.[辨形] 忘;不能写作“妄”.[近义] 过目成诵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永胜县17294694019: 成语过()不(),()手回() -
尔耿复欣: 结果为 过目不忘、 妙手回春 词 目 过目不忘 发 音 guò mù bù wàng 释 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成语典故 出 处 《晋书·符融载记》:“符融下笔成章,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示 例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拼音】 miào shǒu huí chūn 【解释】 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永胜县17294694019: 说成语猜故事..<过目不忘>猜故事.
尔耿复欣: 一只狗狗走“过”独“木”桥 就“不”叫(“汪”)了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是什么意思? -
尔耿复欣: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成语游戏 -
尔耿复欣: 过目不忘 [guò mù bù wà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褒义 出 处 《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谁造这个词出来的.世界上真的有过目不忘的人吗? -
尔耿复欣: 出 处 《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过目不忘形容记忆力非常强,这种强人世界上有很多,但是看过什么就完全不忘记的人应该没有,再怎么说人脑和计算机相比较还有区别的.

永胜县17294694019: 成语故事里最过目不忘的 -
尔耿复欣: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永胜县17294694019: 过目不忘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数字 -
尔耿复欣: 词 目 过目不忘 发 音 guò mù bù wàng 释 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 处 《晋书·苻融载记》:“符融下笔成章,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示 例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用 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记忆力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