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的由来

作者&投稿:却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木鱼的由来~

木鱼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 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闭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朝、中二时粥饭击之,禅僧呼之为“梆”。 关于木鱼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经。有一天遇到洪水,无法渡过大河。正当他无计可施时,一条大鱼游到他身前,说:“我修行多年,因犯错被罚在河里生活,今日您遇难我相助,也算我做一件好事,以赎我的罪过。您见到释迦牟尼,请代询我何时才能变为菩萨。” 那信徒急于过河,便满口答应了大鱼的要求。他在印度整整过了17年,便带着许多经书返回中国。一天,他又来到达河边,又遇到洪水。正在发愁,大鱼又游到他的面前助他渡河。大鱼游到河中心问道:“您在印度多年,是否帮我问了?我何时可变成菩萨?”信徒说:“对不起,我忘了问。”大鱼十分生气,一抖鱼身,那人连人带书都掉到河里去了。幸巧有位打鱼的人,把人救起,可经书却被洪水冲走了。 信徒回到家后,非常生气,自言自语道:“就是这条鱼,使我在印度17年所得的佛经全付之东流了。”于是他命人仿做一个鱼头雕像,当他回忆此事时,便用木锤敲鱼头。可喜的是,他每敲一下鱼头,鱼就张一次嘴,还吐出一个字来。信徒转怒为喜,他有空时便敲,没几年功夫,他所学到的东西又从木鱼的嘴里全部得到了。

【木鱼传说】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结果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 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因不入宫廷音乐,故历代正史不载。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明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应用。目前,木鱼除在佛教、道教音乐使用外,还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

  木鱼的由来:
  一般认为,木鱼是由佛门伴侣所创制,然马承玉《木鱼源于道教考》指出,其真实来源实为道教。
  木鱼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制鱼形法器,有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木鱼多用于召集信徒,圆形木鱼一般在念经时使用。学者多认为木鱼起初是佛教的法器,并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自印度传入我国。但这一传统看法并没有明确的文献依据。黄兆汉先生在《木鱼考》一文中据晋代释法显《佛国记》关于"三千僧共犍槌食"的记载,推测如果"犍槌"是木鱼的话,则木鱼在晋代已出现于于阗国,至于中国本土的寺院使用木鱼,黄先生据唐司空图(837-908)《上陌梯寺怀旧僧》诗指出至迟是在唐代1。黄先生认为"唐以前甚至五代以前的木鱼都是用来召集僧众的或警众的",至于诵经使用木鱼最迟是在南宋。黄先生的大作,引起了笔者对木鱼的极大兴趣,并对道教使用木鱼的情况有所留意。可是笔者却发现木鱼实际上起源于道教,与印度佛教没有丝毫的关联,这是颇出人意料的。

木鱼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

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闭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朝、中二时粥饭击之,禅僧呼之为“梆”。

关于木鱼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经。有一天遇到洪水,无法渡过大河。正当他无计可施时,一条大鱼游到他身前,说:“我修行多年,因犯错被罚在河里生活,今日您遇难我相助,也算我做一件好事,以赎我的罪过。您见到释迦牟尼,请代询我何时才能变为菩萨。”

那信徒急于过河,便满口答应了大鱼的要求。他在印度整整过了17年,便带着许多经书返回中国。一天,他又来到达河边,又遇到洪水。正在发愁,大鱼又游到他的面前助他渡河。大鱼游到河中心问道:“您在印度多年,是否帮我问了?我何时可变成菩萨?”信徒说:“对不起,我忘了问。”大鱼十分生气,一抖鱼身,那人连人带书都掉到河里去了。幸巧有位打鱼的人,把人救起,可经书却被洪水冲走了。

信徒回到家后,非常生气,自言自语道:“就是这条鱼,使我在印度17年所得的佛经全付之东流了。”于是他命人仿做一个鱼头雕像,当他回忆此事时,便用木锤敲鱼头。可喜的是,他每敲一下鱼头,鱼就张一次嘴,还吐出一个字来。信徒转怒为喜,他有空时便敲,没几年功夫,他所学到的东西又从木鱼的嘴里全部得到了。

因为这里有个典故:典出自《淮南子》。

据《淮南子·道应训》载:“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
公仪休嗜鱼如命,无鱼不吃饭。在其上任相国时,亲宾姻戚,甚至素不相识者都买鱼送他。公仪休崇尚名节,一概予以谢绝,送鱼的人都有所望而来,扫其兴而归。有一学生闻其老师当了相国,特地买了几尾时鲜大鱼登门恭贺,公仪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纳。学生深感奇怪,问道:“老师素来喜食鱼,却因何不受?”公仪休回答说:“时人投我所好,送鱼者纷至沓来,我身为相国,居于群臣之首,理应以廉为宗,故虽嗜鱼而始终不敢受人一鱼。”学生想了想,复劝道:“我送鱼是尽师生之谊,别无所求,请老师通融一次。”公仪休连连摇头说:“入仕为官,贵在不贪,受礼纳贿,败坏吏治,污浊官场,此戒万不可开。如今我居相位,有俸禄可买鱼吃,若因贪赃枉法而丢了官职,自己无钱买鱼,别人也不会再送鱼来,到时倒真吃不到鱼了。你是我的学生。既是爱师,还是爱我以德为好。”学生终于被说服,便持鱼而归。

相传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有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它面临大海,上面有参天大树,满山遍野奇花异草,四季常青,每当旭日东升,山坳中常常漂浮着片片云雾。山腰间有座寺院,住着一位老僧,仙风道骨,谁也说不准他有多少岁数。山脚下散落着几户人家。
有一天,村里有一个姓张的小伙子,肩上扛着一大捆削得很尖的竹竿,到地里给豆角搭架子。他发现崖下面的巨石下有个大洞穴,一条巨蟒正在洞口张着嘴,舌头向着海面初升的红日正在吐纳朝珠晨雾。小伙子心中顿生恶念,扛着竹竿绕到巨石顶上,将削尖的竹竿使尽全力向巨蟒头上要害处扎去,想一下子将它扎死。巨蟒遭到突然袭击,迅速从洞内跃出,直追小伙子,撵得小伙子满山遍野乱跑,情急之下向寺院跑去。跑到寺门口,之间老僧好像未卜先知似的站在那等他,见小伙子来了,念了一声“阿米托佛”,拉着小伙子急忙向寺院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我救不了你的命,只能将你留具全尸,这是劫数。”说着将他带到后殿,指着一口倒置的大缸,让他钻进缸内。老僧将缸扣好,巨蟒救赶到了,它围着大缸一圈圈地缠绕着,直到缠结实为止。
过了半个多月,人、蟒都死了,老僧把蟒的尸体埋到南山顶上,把小伙子的尸体埋到北山顶上,两山之间隔条山谷,两坟遥遥相对。
过了一段时间,人的坟上长出来一棵树,蟒的坟上长出一株藤,它日夜增长,既粗壮又挺拔,在山谷上空直向北山延伸,最后将树死死缠住,老僧见此情况,忙将树砍掉,做成木鱼,然后又将藤砍掉做成木槌,每天用木槌敲打木鱼,寺庙从此不断传出阵阵清亮超脱的木鱼声。


鱼的由来
子鱼逃回宋国,组织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不久宋、楚两国又在泓水交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同意。等楚军一切准备就绪,弱小的宋军就吃了败仗。战后子鱼批评襄公说:"打仗就应当尽一切办法战胜敌人。假如你在作战时要讲仁义,那只有投降了。"子鱼的后世子孙有...

金鱼的由来起源及颜色浅谈
红白兰寿 会变色的鱼类特别多,金鱼是其中一种,变色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大多数对颜色的感应主要依靠头部神经系统。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环境色彩,同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电光照射后,就会把一定的颜色和斑纹显示出来。当鱼受伤、生病或水中缺氧、水质变差时,鱼的体色会变暗,失去光泽。

为什么每年过年都有“鱼”,年年有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过春节吃鱼的寓意是啥“年年有余”吃鱼的讲究许多 过春节吃鱼的讲究挺多,在其中吃鱼的次序也是有注重,约定成俗的习惯性便是鱼是酒席上最终一道菜,端上菜通常是不吃留有它,作为吉祥物设计,代表着“年年有余”。乃至在有的地区团圆饭吃鱼时,要留有剁椒鱼头和鱼身到来年,便是大年初一来吃...

银鱼名称的由来
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瓦埠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银鱼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

鲤鱼名字的由来?
鲤 lǐ 形声。字从鱼从里,里亦声。“里”本指“里边”、“内里”,引申指“水底”(与“水面”相对)。“鱼”和“里”联合起来表示“生活在水底的鱼”。本义:栖息在水底的鱼。英文名:carp (Cyprinus carpio, Cyprinidae)。说明:“鲤鱼跳龙门”是中国民间传统吉祥话。形容普通人家的男孩子通过...

鲈鱼名字的由来
鲈鱼的学名是日本真鲈。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鲈鲛等,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还可以可入药,是一种较为珍贵的补品。中国特有的鱼类品种---中国鲈鱼,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从...

三文鱼的由来
据考证,中文三文鱼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这是因为 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而salmon标准的中文译名应是大马哈鱼或者是鲑鱼。三文鱼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作为三文鱼,他的肌肉必须坚实而富有弹性,且白色纹理清晰,色泽还要呈现深红色或桔红色...

黄鸭叫这种鱼的名字由来,有谁知道呢?
由于其能发出鸭子一般的叫声,通体黄色,因此得名黄鸭叫。黄鸭叫,学名黄颡鱼,地方又称黄呀姑、黄鸭牯、黄鸭咕,黄牙角,长约82~229mm,又称黄鸭咕、戈牙、咯鱼、咯咯噎、黄辣丁、黄骨头等。黄颡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淡水经济型养殖品种。

来凤鱼历史由来是什么?
著名书法家杨萱庭欣然题书“鲜鱼美”,盛赞味在来凤。引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芬、游本昌,歌星李丹阳、蔡国庆,书法家范朴,政界要人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原重庆市委书记肖秧等专程到来凤吃鱼。一时间,食客不分远近,身份不论贵贱,云集来凤,共品佳肴。以上就是对于来凤鱼历史由来是什么的相关...

水煮鱼的由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武都县18569567870: 木鱼的名字来源是什么? -
柯荆氯芬: 【木鱼传说】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

武都县18569567870: 木鱼为什么要叫木鱼? -
柯荆氯芬: 木鱼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 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闭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

武都县18569567870: 木鱼的由来有什么典故?
柯荆氯芬: 木鱼,用硬木制道,通常为圆形,外形 似鱼头,也有作长方形的,用小槌敲击而发 音,声音短促,音色空旷,是富有特色的节 奏乐器.木鱼很早传入我国,但见于记载较 晚.最初仅在佛教中伴奏“梵吹”(佛教歌曲),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清时用于宫廷音 乐、昆曲伴奏和民间器乐合奏中,清李斗《扬 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 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曲艺和歌舞伴奏 中应用.

武都县18569567870: 和尚敲木鱼的本意是什么 -
柯荆氯芬: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为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木鱼”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据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因为他违背了师父的教诫,下一世便转生为鱼类.那条鱼在背上生了一棵树,於风涛激荡...

武都县18569567870: 网络用语木鱼是什么意思 -
柯荆氯芬: 网络用语木鱼有两种含义:1. 木鱼是一种木制的敲击乐器,以作为声音共振和扩音之用.网络用语木鱼是指人思想太古板,思维不够灵活.2. “缺得木鱼”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物品缺失某个关键部分而无法正常运作或使用.其中,“木鱼”是一种打击乐器,因为只有打击了才能发出声音,所以如果一只木鱼缺失了关键的打击部分,那么它就无法正常发出声音,也就“缺得木鱼”.这个流行语的来源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有一个和尚制作木鱼时不小心把其中一只打击部分遗失了,但他也不肯反悔,于是就把这只木鱼卖给了一位路过的行人,行人回去试用后发现了问题,于是就把这件事传开了.所以“缺得木鱼”也有一种贬义的含义,表示某人做事不够认真或者是贪图小便宜.

武都县18569567870: 和尚敲打的为什么叫木鱼? -
柯荆氯芬: 木鱼之名称由来,盖取“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于诵经礼忏时,与铜磬相互配合,用以节制经颂.佛、道通用之木鱼,与铜磬(qing)为一对不可分离之通神乐器,皆系仪案上必备之法器.其大小、形式、材质...

武都县18569567870: 和尚为何敲木鱼求解答 -
柯荆氯芬: 木鱼是佛教的一种法器,共有两件.最常见的一种是圆鱼形,大小不等,大者置于佛殿,小者置佛案.二者均使用硬木制成,中心挖空,和尚诵经时用木锤敲击它,便发出清脆的声音.其用途是便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 另一种木鱼,悬挂...

武都县18569567870: 木鱼的来历?图片 -
柯荆氯芬: 因为这里有个典故:典出自《淮南子》.据《淮南子·道应训》载:“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

武都县18569567870: 木鱼的来源读后感想. -
柯荆氯芬: 木鱼的由来:一般认为,木鱼是由佛门伴侣所创制,然马承玉《木鱼源于道教考》指出,其真实来源实为道教.木鱼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制鱼形法器,有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木鱼多用于召集信徒,圆形木鱼一般在念经时使用.学者多认为...

武都县18569567870: 佛教和道教都以木鱼为重要法器之一,木鱼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 -
柯荆氯芬: 起源于中国! 木鱼 古称鱼鼓、鱼板.指鱼形木制之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原系寺院内为召集大众而击鸣之物.今日诵经时所用之木鱼,为二首一身之龙,龙头相向,共衔一珠,作成团圆形.而集合大众时所用者,称之为鱼梆(饭梆、梆),系作成长鱼形,平常悬挂于食堂、库里之长廊,饭食时敲打 之.作鱼形系缘于晋人张华作桐鱼攻石鼓之典故,或说鱼昼夜张目,故木雕其形敲击,以警醒修行者之懈怠心.后世并有改鱼为龙者,此由鱼化龙之说,以表从凡夫成为圣者之意.〔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增修教苑清规卷下法器门木鱼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