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三纲”是为关系双方规定的规则

作者&投稿:郭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三纲是为关系双方规定的准则~

三纲领八条目,此概念是南宋及以后的理学家所尊奉的治国、齐家和修身的总纲以及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遵循的一系列修养方法。它是从为政方面对儒家伦理理想的概括,是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南宋的大思想家朱熹。他注《大学》时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四书集注》)接着他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同上)。朱熹认为这段纲领性的话是《大学》的经,后面各段为传,是对经的解释。三纲领八条目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解释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他把《大学》看作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一切学者进行品德修养首先必须读的书。“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其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浊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人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意即,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也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的心灵纯洁的境界。“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朱熹的意思是说,如果前两者都达到了,那么就能获得心灵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这三者是儒家修养内心境界的根本原则。《大学》中所说的修养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八条目”,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必然社会结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这样就形成了朱熹所说的“八条目”。由于《大学》对“致知”、“格物”语焉不详,便产生了争论。朱熹认为只有通过一物一物的仔细研究,求得其物理,才能“豁然贯通”达到“致知”的境界。陆九渊也认为“此言大学指归。欲明明德于天下是大学标的。格物致知是下手处”(《陆九渊集》)卷二十一《学说》)。但是他说的“格物致知”与朱熹的含义不同,他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对本性的反思,而体悟到至精至灵的“明德”,从而推而广之于天下,实现修身的目的。
  对“三纲领”的解释,王阳明与前人不同。他说:“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即明德是体,亲民是用。他所说的“亲民”是指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本性,只有明明德,才能实现其用途“亲民”。而“明德”、“亲民”相对于“至善”而言又低了一个层次,因为“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同上)。因此王阳明以“良知”做为三纲领的核心,它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内心境界的合一。朱熹所达到的是道德践履的“天人合一,,境界。王夫之把八条目中的五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看作是既相统一又相分离、彼此独立的条目。他说:“合而言之,与学相终始;分而言之,格一物亦须有五者之效方格得,乃至平天下亦然。”(《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就是说修养方法贯穿人生的始终,而每一条目的实现又以其他的条目为条件,不可以孤立地发挥作用。

就算古代也是反对愚忠愚孝的,看看完整版的三纲五常:这里没有纯粹的忠孝,都是相对的,为什么我们看到都是阉割版的,不就是有些人怕吗?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五常为: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出自《韩非子·忠孝》)
三纲五常既有儒家的观念,也有法家观念。东汉马融将“三纲”同“五常”相提并论,合称为“三纲五常”,造成了人们对孔孟之道的误解。
孔子从没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有言:“君待臣以礼,臣事上以忠”。孟子则更进一步阐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第三章)

不是古人愚昧迂腐,实为今人不学无术;不是孔孟之道险恶,实为有人蓄意曲解。


《论语》的中心思想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

2020家风家训格言
23、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纲”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24、为人妻,自要先从 “ 三从 ” 上定...

水浒传读后感
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三纲八目合而为之则为大学之道。这是古人对于大学的理解,而做到三纲八目才算成就大学之道,也就成了圣人。而今对于大学生的理解则是:大学...

何为"禁锢在道德的桎梏之中"?
比如地上有100元钱,你会去捡,还是问是谁掉的一样,道德就是让做出这个判断,禁锢在道德的桎梏之中,意思就是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人类做事和判断是非的,不过这种禁锢时好时坏,不稳定.

何为明德、慎思、博学、济世。
“明德”: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寓意为学者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备的人格。 “慎思”: 出自《礼记·中庸》“...

孔子核心思想?
理论界对此的说法已不下十种,几乎穷尽了孔子思想的全部范畴,如:“礼”说,“仁”说,“忠君”说,“三纲”说,“孝”说,“仁孝”说,“忠恕”说,“中庸”说,“仁恕”说等,其中以“礼”说和“仁”说的影响较大。一、“礼是孔子思想核心”说之商榷“礼是孔子思想核心”说,在现代的主要代表是蔡尚思先生,这里...

“格物致知”的真义(上)
“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文后面是传文,也就是后儒对经文的解释与发挥。朱熹认为传文的作者是曾子。应该说,传文的解释与发挥,未必完全符合经文原义,但对读者理解经文还是大有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水浒传的读后感!!!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历史中的三纲三纲,我知道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我不懂. -
爱新觉罗砍甲磺:[答案] “纲”是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如纲纪、纲常 三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就是说,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三字经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 -
爱新觉罗砍甲磺: 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什么? -
爱新觉罗砍甲磺: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儒教的三纲到底是什么 -
爱新觉罗砍甲磺: 是前面那个.三纲原为法家思想.董仲舒对之进行汲取和改造,本质上已经儒化了,因为董仲舒的三纲是与五常结合在一起,要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去规范和“维护”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用现代眼光看,固然极为反动.但用历史的眼光看,在家天下的历史阶段,在等级社会或曰阶级社会,以五常为核心的三纲无疑属于“善的等级制”,是一种次优选择.”《开明专制的设计建筑大师》 三纲是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三种关系最重要,且为主从关系:君主臣从,父主子从,夫主妻从,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怎么看待夫为妻纲? -
爱新觉罗砍甲磺: 那是男权时代的产物,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男女有别,男人在精力毅力,忍耐力等很多属性上要强于女性,但女性则更为细心,各位谨慎.封建时代女性不能够受教育,不能够为官从政,受到不少限制.故而久时期女性依赖于男性,有夫为妻纲之说.但现在社会,夫为妻纲,妻也为夫纲,三纲五常全都不能够是单向的,而都应是相互的.说一句时髦的话,辩证才是王道!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三纲五常的含义是什么? -
爱新觉罗砍甲磺: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君君臣臣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儒家理论中的三纲五常”各指什么?
爱新觉罗砍甲磺: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三纲五常”学说,是西汉时董...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爱新觉罗砍甲磺: “三纲”,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其比喻义为事物中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关键成分.纲”的提法并非出于儒家,而是...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封建社会的三纲是什么?
爱新觉罗砍甲磺: 三纲是: 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

龙胜各族自治县19760456016: 三纲五常是中国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指三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这种封建... -
爱新觉罗砍甲磺:[选项] A. 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 B. 社会的风俗习惯 C. 人们的文化程度 D. 当时人们的需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