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怎样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作者&投稿:学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共怎样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和指南。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业、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执政能力就是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从狭义上来说,应当是党自身素质、自身本领、自身水平提高。从广义上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应当从党的自身内在的执政素质、执政本领、执政水平、执政意识、理念、方略等等这些党的自身主观要素的提高,提升、扩大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于执政能力建设,应该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认识和把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把握执政规律,从而提高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一、执政素质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一个党的自身素质问题。一个党的自身素实母叩停�龆�艘桓龅车闹凑�芰Φ母叩汀5匙陨淼乃刂拾�ǖ匙魑�鲜逗褪导�魈宓恼�逅刂剩�舶�ǖ车淖槌沙煞值拿扛龅吃钡母鎏逅刂省L岣呷�车闹凑�芰�丶�谟谔岣呷�车淖陨硭刂省L岣呷�车淖陨硭刂使丶�谟谔岣呷�宓吃碧乇鹗橇斓几刹康母鋈怂刂屎驼�逅刂省V凑�刂剩�梢源拥吃备鋈恕⒘斓几鋈说乃刂世纯悸牵�挂�拥车恼�逅刂省⒘斓几刹慷游榈恼�逅刂世纯悸恰>��甘�旮锩�⒔ㄉ韬透母锟�诺目佳楹湍チ叮�颐堑车恼�逅刂屎透鎏逅刂适潜冉细叩摹U馐侨�持凑�刂实睦�坊� 5�牵�谛碌睦�诽跫�拢�娑孕滦问菩氯挝竦囊�螅��阌谝酝�牡车淖陨硭刂室�笫遣还坏摹U饩托枰�欢系靥岣呷�车闹凑�刂剩�乇鹗橇斓几刹康闹凑�刂剩徽饩托枰��谷�车难�霸硕��ü�ㄉ柩�靶驼�常�欢咸岣呷�车淖陨硭刂省?br />
第二、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针、方略、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思路的理性概括。主要应当包括执政意识、执政宗旨、执政理论、执政路线。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要牢固树立四个执政意识:一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二是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三是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四是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树立执政意识,最终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责任意识问题,即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问题;还要解决一个忧患意识问题,即危机感问题。时刻要想着作为执政党,如果不解决好执政能力问题,时刻有丢掉执政地位的危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有这样紧迫的危机感。

其次,要使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记住党的执政宗旨。执政宗旨就是执政的目的、目标。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执政的目的、任务决定了执政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是执政的本质所在。全党上下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牢牢记住这个最高的价值取向。

最后,一定要制定和落实正确的执政理论和路线。执政理念,还应包括执政的理论、纲领和路线。理论对不对,纲领对不对,路线对不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决定一切的。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面,在治国理念方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都是保证党在现阶段执政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离开了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就无法指导正确的执政实践。

第三、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面性作用。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党。我们党今天的执政方式,同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不同了,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方式也不同了。必须要依据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的目的而采取的执掌政权的形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执政和领导不同。执政是针对执掌国家政权而言,领导就宽泛多了。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方式的内涵要比执政方式宽泛。在执政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把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全看作一回事。党的执政方式决定执政功能。《决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明确下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科学执政,就是要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实行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依法执政,就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在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我们党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党同法、党同国家、党同人民意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把切实代表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法律条文进入程序,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第四、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角度看,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是指工人阶级及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但是,工人阶级没有本阶级的私利,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密切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的根本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真正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权力的腐败,反对党内腐败,让人民通过法律对执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监督。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问题。权力太大,缺少制约,人民还不能完全通过有效的法律程序制约权力,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当然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还要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根本的是要解决人民怎么来监督,怎么样来制约权力的问题。

党的执政基础,从自身建设角度看,还应当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必须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

共产党要执好政、掌好权,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把党的自身组织建设好。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建立怎样的组织才能有力量?如何解决党内民主?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执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的症结点。健全党内民主是加强党自身组织建设的关键。党内权力过于集中是党的自身组织建设的总病根。只有加强和健全党内民主,党才更有活力。党没有活力,能力也就谈不上。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本质是执政党政治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当前,一是进一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代表提案制度,解决好代表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三是建立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四是为政之要在用人,进一步推进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执政体制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党的有效的执政体制首先要有制度作保障。党的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在党内建设健全有效的制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合法执政、依法执政。执好政和掌好权,必须从制度上有效地把执政体制固定下来。这是保持党长期执政、有效执政的关键。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制度,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制度可以具体化为体制和机制。制度决定体制,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保证有效的体制。用什么样有效的体制来实施有效的执政,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执政的体制关系到执政的机制,关系到能不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能不能密切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执政的效率、效果,关系到能不能长期执政。执政体制,实际上就是怎么样执政,运用什么样形式和机制执政。党执政不能包揽一切,不能让所有的意见都集中在党的身上,不能让党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解决执政体制问题,就需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党社关系,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政协的关系、党和群众团体的关系、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党群关系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党不能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不能代替一切。这是党在执政体制、机制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制定和决断国家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改进和完善党对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政治领导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人民通过法律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

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健全执政体制和机制,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巩固执政地位,保证执政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大计;解决好党的执政理念,增加党的执政权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由实践来评价,由人民来评价。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同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风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除此之外,党的优良作风还包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风等。这些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特有的作风。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工作,搞好调查研究。

第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解放思想,反对一切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反对形式主义。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种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一切胜利的力量源泉和基本保证。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明确三个基本点:

第一,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具备这些基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有自觉性。

第二,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即“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

第三,必须纠正一切脱离群众的倾向。脱离群众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搞特殊化。这种倾向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根本对立的,不纠正和反对这种倾向,密切联系群众就是一句空话。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风格,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锐利武器。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主观武断”的原则;“批评要注重政治组织方面的大问题,防止集中于生活琐事,把批评庸俗化”的原则;“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允许申辩”的原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讲真理,不讲情面”的原则;“严肃性、尖锐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决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人身攻击和整人的作法。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批评注重事实,讲话要有证据,不能轻信道听途说,更不允许捏造材料,诬陷同志。批评时对问题的性质和错误的程度,要进行认真地合乎情理的分析,并注意留有余地,不能随便上纲,乱扣帽子,把一般问题说成严重问题,把认识问题说成政治问题,把偶然、个别的错误说成一贯的错误,更不能混淆敌我界限,把同志当作敌对分子。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对别人,自我批评是对自己。这就存在一个对别人与对自己的关系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实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只有正确地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党和个人才能兴旺、发展。

第四,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和风细雨,以理服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内团结。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规律的办法,即用温和的方式,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让受批评者感受到大家的诚意,鼓起承认缺点、改正错误的勇气。

(四)艰苦奋斗的作风

所谓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指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吃苦、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作风。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养起来的优良作风,是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具体表现为:一是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二是购买小轿车和通信器材过多过滥。三是超标准修建办公楼,用巨额公款购买或装修领导干部住宅等。四是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滥发纪念品、礼品。五是违反规定,滥发各种补贴、津贴,数额之大也是惊人的。因此,反对和制止以上这些奢侈享乐之风,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前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社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在国际环境中,我们还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占优势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必须自觉地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二,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失革命之志,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发扬自己的优势。

第二,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第三,能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

第四,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也要十分注意有没有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和品德。

第五,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挥霍之风,还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三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正在召开的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精神,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务求实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只有引导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学真信真用,进一步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才能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执政成效、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决于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只有通过有效的党内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工作有新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精神,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穿始终,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要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利益。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要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抓好第一批至关重要。作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主体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肩负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任。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集中,党员比例高,党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也都比较高。他们能否保持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更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为后两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表率。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面贯彻中央的精神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务求实效。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http://www.bjdj.gov.cn/Book/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85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风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除此之外,党的优良作风还包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风等。这些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特有的作风。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工作,搞好调查研究。

第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解放思想,反对一切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反对形式主义。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种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一切胜利的力量源泉和基本保证。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明确三个基本点:

第一,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具备这些基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有自觉性。

第二,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即“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

第三,必须纠正一切脱离群众的倾向。脱离群众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搞特殊化。这种倾向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根本对立的,不纠正和反对这种倾向,密切联系群众就是一句空话。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风格,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锐利武器。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主观武断”的原则;“批评要注重政治组织方面的大问题,防止集中于生活琐事,把批评庸俗化”的原则;“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允许申辩”的原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讲真理,不讲情面”的原则;“严肃性、尖锐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决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人身攻击和整人的作法。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批评注重事实,讲话要有证据,不能轻信道听途说,更不允许捏造材料,诬陷同志。批评时对问题的性质和错误的程度,要进行认真地合乎情理的分析,并注意留有余地,不能随便上纲,乱扣帽子,把一般问题说成严重问题,把认识问题说成政治问题,把偶然、个别的错误说成一贯的错误,更不能混淆敌我界限,把同志当作敌对分子。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对别人,自我批评是对自己。这就存在一个对别人与对自己的关系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实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只有正确地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党和个人才能兴旺、发展。

第四,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和风细雨,以理服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内团结。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规律的办法,即用温和的方式,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让受批评者感受到大家的诚意,鼓起承认缺点、改正错误的勇气。

(四)艰苦奋斗的作风

所谓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指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吃苦、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作风。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养起来的优良作风,是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具体表现为:一是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二是购买小轿车和通信器材过多过滥。三是超标准修建办公楼,用巨额公款购买或装修领导干部住宅等。四是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滥发纪念品、礼品。五是违反规定,滥发各种补贴、津贴,数额之大也是惊人的。因此,反对和制止以上这些奢侈享乐之风,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前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社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在国际环境中,我们还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占优势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必须自觉地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二,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失革命之志,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发扬自己的优势。

第二,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第三,能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

第四,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也要十分注意有没有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精神和品德。

第五,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挥霍之风,还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三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正在召开的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精神,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务求实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只有引导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学真信真用,进一步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才能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执政成效、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决于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只有通过有效的党内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工作有新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精神,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穿始终,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要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利益。

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要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抓好第一批至关重要。作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主体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肩负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任。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集中,党员比例高,党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也都比较高。他们能否保持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更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为后两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表率。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面贯彻中央的精神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务求实效。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历史上党的几次重要的思想建设工作
(1)陈独秀“左”倾错误到八七会议的召开。
(2)八七会议所存在的“左”倾倾向,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危害及遵义会议的纠正。
(3)抗战时期,延安整风。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4)七届二中全会提出防止糖衣炮弹进攻,保持一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5)1957年整风运动到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
(6)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作用。
(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党.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和指南。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业、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执政能力就是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权力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从狭义上来说,应当是党自身素质、自身本领、自身水平提高。从广义上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应当从党的自身内在的执政素质、执政本领、执政水平、执政意识、理念、方略等等这些党的自身主观要素的提高,提升、扩大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于执政能力建设,应该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认识和把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把握执政规律,从而提高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一、执政素质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一个党的自身素质问题。一个党的自身素实母叩停�龆�艘桓龅车闹凑�芰Φ母叩汀5匙陨淼乃刂拾�ǖ匙魑�鲜逗褪导�魈宓恼�逅刂剩�舶�ǖ车淖槌沙煞值拿扛龅吃钡母鎏逅刂省L岣呷�车闹凑�芰�丶�谟谔岣呷�车淖陨硭刂省L岣呷�车淖陨硭刂使丶�谟谔岣呷�宓吃碧乇鹗橇斓几刹康母鋈怂刂屎驼�逅刂省V凑�刂剩�梢源拥吃备鋈恕⒘斓几鋈说乃刂世纯悸牵�挂�拥车恼�逅刂省⒘斓几刹慷游榈恼�逅刂世纯悸恰>��甘�旮锩�⒔ㄉ韬透母锟�诺目佳楹湍チ叮�颐堑车恼�逅刂屎透鎏逅刂适潜冉细叩摹U馐侨�持凑�刂实睦�坊� 5�牵�谛碌睦�诽跫�拢�娑孕滦问菩氯挝竦囊�螅��阌谝酝�牡车淖陨硭刂室�笫遣还坏摹U饩托枰�欢系靥岣呷�车闹凑�刂剩�乇鹗橇斓几刹康闹凑�刂剩徽饩托枰��谷�车难�霸硕��ü�ㄉ柩�靶驼�常�欢咸岣呷�车淖陨硭刂省?br />
第二、执政理念

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针、方略、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思路的理性概括。主要应当包括执政意识、执政宗旨、执政理论、执政路线。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要牢固树立四个执政意识:一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二是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三是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四是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树立执政意识,最终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责任意识问题,即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问题;还要解决一个忧患意识问题,即危机感问题。时刻要想着作为执政党,如果不解决好执政能力问题,时刻有丢掉执政地位的危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有这样紧迫的危机感。

其次,要使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记住党的执政宗旨。执政宗旨就是执政的目的、目标。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执政的目的、任务决定了执政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是执政的本质所在。全党上下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牢牢记住这个最高的价值取向。

最后,一定要制定和落实正确的执政理论和路线。执政理念,还应包括执政的理论、纲领和路线。理论对不对,纲领对不对,路线对不对,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决定一切的。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面,在治国理念方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些都是保证党在现阶段执政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离开了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就无法指导正确的执政实践。

第三、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面性作用。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政党。我们党今天的执政方式,同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不同了,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方式也不同了。必须要依据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实现执政的目的而采取的执掌政权的形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执政和领导不同。执政是针对执掌国家政权而言,领导就宽泛多了。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方式的内涵要比执政方式宽泛。在执政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不能把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全看作一回事。党的执政方式决定执政功能。《决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明确下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科学执政,就是要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实行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依法执政,就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

在掌握政权的条件下,我们党执政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党同法、党同国家、党同人民意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把切实代表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法律条文进入程序,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第四、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角度看,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是指工人阶级及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定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但是,工人阶级没有本阶级的私利,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密切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的根本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真正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权力的腐败,反对党内腐败,让人民通过法律对执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监督。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问题。权力太大,缺少制约,人民还不能完全通过有效的法律程序制约权力,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当然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还要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根本的是要解决人民怎么来监督,怎么样来制约权力的问题。

党的执政基础,从自身建设角度看,还应当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必须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

共产党要执好政、掌好权,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把党的自身组织建设好。党在执政条件下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建立怎样的组织才能有力量?如何解决党内民主?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执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的症结点。健全党内民主是加强党自身组织建设的关键。党内权力过于集中是党的自身组织建设的总病根。只有加强和健全党内民主,党才更有活力。党没有活力,能力也就谈不上。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本质是执政党政治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当前,一是进一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代表提案制度,解决好代表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三是建立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四是为政之要在用人,进一步推进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执政体制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党的有效的执政体制首先要有制度作保障。党的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在党内建设健全有效的制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合法执政、依法执政。执好政和掌好权,必须从制度上有效地把执政体制固定下来。这是保持党长期执政、有效执政的关键。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制度,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制度可以具体化为体制和机制。制度决定体制,有了好的制度,就可以保证有效的体制。用什么样有效的体制来实施有效的执政,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执政的体制关系到执政的机制,关系到能不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到能不能密切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执政的效率、效果,关系到能不能长期执政。执政体制,实际上就是怎么样执政,运用什么样形式和机制执政。党执政不能包揽一切,不能让所有的意见都集中在党的身上,不能让党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解决执政体制问题,就需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企关系、党社关系,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政协的关系、党和群众团体的关系、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党群关系等等。概括起来就是党不能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不能代替一切。这是党在执政体制、机制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制定和决断国家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改进和完善党对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政治领导体制、机制和方式;改进和完善人民通过法律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

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健全执政体制和机制,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巩固执政地位,保证执政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大计;解决好党的执政理念,增加党的执政权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加强执政理论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的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由实践来评价,由人民来评价。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同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通过教科书,以及控制新闻媒体加强思想建设

在基层,通过开展党员座谈会,宣传党的

理论、方针、政策。凝聚党员的向心力。

在高层,通过高级干部的党校轮训,接受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及再教育。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们应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优势,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使我们党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更好地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统一协调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

在成为积极分子以来,对党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提高
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思想来要求自己,争取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有思想的“四有”新人。 其次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分析当前世界和国家问题。在努力学习党的章程的同时还需认真思考,我们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是时刻代表人民利益的党,...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思想上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强调党员要接受无产阶级世界观,其他阶级成员加入共产党,要放弃原来的非无产阶级世界观。列宁在创建俄国新型...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急急急急!!!
第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为此,就要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第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充分发挥...

大学生入党思想上如何与时俱进?
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目前,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研究生党员,但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党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因为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却要一生一世。研究生党员应该首先是共产党员,然后才是研究生...

为什么党建工作需要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
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党章总纲规定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五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党章总纲规定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五项基本要求分别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五项基本要求内容介绍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什么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要选好党委(党组)书记和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正,热爱党务工作,具有较高思想理论素养的同志,选派到机关、国有企业、科研单位、街道和农村党的组织中,从事党的思想理论工作。二要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党的思想理论干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后备队伍建设。三要关心党的思想理论干部队伍的成长与进步,加强...

要抓好用党的什么武装全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科学理论所蕴含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代表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塑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党的科学理论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纯粹性和信仰统一性问题,解决了精神世界的“总开关”问题,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也是党员干部工作制胜的理论法宝。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加强马克思...

江山市13267305923: 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
游官裕力: 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

江山市13267305923: 如何理解全面加强党的五个建设?
游官裕力: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由于世情、国情、党情所决定.第一...

江山市13267305923: 如何在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发展?
游官裕力: 我们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既要建构起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党的 思想理论侵蚀和渗透的坚固屏障,又要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党的思想理论 创新的平台和生长点. ...

江山市1326730592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着眼于哪四个方面?
游官裕力: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精神,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 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 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江山市13267305923: 我们是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通过探索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
游官裕力: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2、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6、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