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做到录取公平?

作者&投稿:范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就存在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那么古代科举如何保证录取公平?~

中国每一年的高考时期,都会引来网路上许多人因为按分数录取,还是按地区平均分来录取的争议。这种争议从中国的古代就一直存在着,在宋朝这个争论特别的明显,因为南北士人的科举录取的差异,导致了选拔制度被南方学子垄断,引发了北方士人的怒火,让朝廷政权受到威胁。后来经过不变的改革,最后实行分省定额的方法来起到相对公平的录取方法。

一、南北两地的文化差异从中国的隋唐时期就已经实施了科举制度,当时南方的发展还不成熟,北方是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心,也是中国人才的主要发源地。但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让北方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引起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并且在北宋时期一直受到外界的侵犯,文人的学习环境十分的差,而因为南方一直是持续稳定的发展中,渐渐的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学上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北方学子擅长经术,不擅长诗赋,于是在科举当中失去了考试的优势,逐渐南方学子在科举考试当中脱颖而出。

二、为保录取公平设定分省定额制度伴随着南方学子们逐渐比北方学子在科举上更加的突出,在朝堂上也大多是南方举子加入。于是南北方士子们的矛盾也越来越加深。到后来朝廷不得不采取边境学子单独考试、在科考中加入经术的学科等等举措,都没有办法改变南强北弱的情况。到了宋英宗时期,因为南北学子科举制度录取不平衡的矛盾引起了爆发。但是宋英宗因为怕违反祖宗定下的规定,于是仍然维持科举的现状。科举南强北弱的情况直到明朝仁宗时期才将南北的科举分为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于是南北卷分设制度正式确定下来。到了明朝康熙年间,为了更加的公平,于是实行分省定额的方法,并一直影响至今。

中国的科举制度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全国统一考卷,到南北分卷,再到分省定额,逐渐的完善了起来。而考试也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做到公平公正,但是每个人对于公平的标准是不同的,所以只能做到相对的公平,也最适合的方法。当考试成为整个社会上升的道路,那么不但要考虑如何选拔人才,也要考虑如何照顾到整个社会群体。

一说到考试,有的学生就毛骨悚然,一听到考试就头疼,凡是考试,怎么能缺少了考试作弊这一环节呢,别说现在的学生考试作弊了,在古代科举考试也有作弊的现象。
自隋文帝始,科举制在中国实施了一千多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我们都知道,科举其实就是考试,与今大同小异,所以……我国古人在作弊方面,也是渊源深厚的。

第一就是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偷偷的夹带小纸条,用非常小的字写在小纸条上,这么说来,这是古往今来考生作弊的惯例。第二就是小纸条的进化者,夹带,像夹带袜之类的,在清朝中后期才有。第三就是找人代考,古代替考分两种,一种就是冒名进场考试,另外一种就是两人同时入场,但互换姓名。第四就是买题了,就是通过渠道买考试题。

作弊的严重,直接让朝廷定制了许多制度。第一是搜身,防止学生搞夹带,之后,因如此检查有辱斯文,于是改成了考试之前必须在指定地方沐浴更衣,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第二就是武则天亲自创立了“糊名法” ,即遮掩考生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但是,真正推广是在宋代。第三就是明清考生每人都有一张票据跟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不允许进入,并且准考证描述了考试本人的长相。
除了这些措施,还有一些,都是为了以免作弊,以示考试的公正公平,毕竟是=选拔人才为朝廷效力,可不能马虎。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科举制想要力求公平的话,那么在考试过程之中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在考试的过程之中对试卷的批判其实就有着很多的规定,比如说当时的康熙皇帝就曾经亲自对于这件事情做出了批示。

他认为在考试的过程之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官员的子弟,而真正的寒门子弟的学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去保证科学考试的公平,那么他就希望在科举考试之后将官员子弟他们另外的编号,然后划分到另外的一个考试区域之内,并且按照人数的多少来进行评判,到底要录取多少人。



其实这样的一个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在当时的考试之中,其实贫寒的学子他们就是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出头,想要进入到上层的社会之中,而在当时科学考试之中,也是存在着贿赂等等这样情况的,那么当时的皇帝为了能够尽力的去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就会专门的将这些官员子弟划分出来。

在官员子弟的录取之中确定一个比例,也就是说能够更好的去保证寒门学子他们的录取比例,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考试也是按照区域来进行划分的。比如说在某一个区域之中可能会录取30个人,那么在另外一个区域则会录取60个人。其实这样的一个比例和我们现在是有着很多的相似的,都是根据人口数来进行判定的,这样的方式其实能够更好的去保证公平。



会有人是专门监考的,并且每个人拿到的题都不是一样的。

会用那种公正公平的考官去监考,而且题也会严密保存好。

不仅仅试题会比较严密,而且都是单人单桌,还有考官监督。

我认为可能和现在差不多找公正的人员来监考,可以做到公平。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称号有哪些啊
1、县试(由知县主持);2、府试(由知府主持);3、院试(由朝廷委派学政主持);4、乡试(一省范围内,参加者必须为“秀才”,考试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5、会试(全国范围内,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贡院即如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几个等级?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1. 会试:作为科举考试的第一级,由各省举行,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会试通常在省城或道府级城市的礼部试场举行。2. 乡试:作为科举考试的第二级,由会试合格者到省城或道府级城市参加,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下列...
【答案】:B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科举制,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B项错误,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同时也增设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C项正确,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利弊是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利弊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优点在于会稳定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流通的利器,会影响到后代。但同样也会有一些隐患,比如,这是一种比较僵化的科举制度,导致所有人都有了一种读书做官的想法,这种想法会深入骨髓。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优点在于会稳定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流通的利器,会影响到后代。但...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名次
1、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2、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名次
2、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3、解元,生员参加乡试;4、会元,举人参加会试;5、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被称为连中三元,考上为贡士;6、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录取三百名为贡士,会元、三甲第一...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常以“蟾宫折桂”比喻取得进士及第的荣耀。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影响远播至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3. 科举制度自开创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次进士考试结束,历时超过一千二百年。4. 科举考试定期举行,唐代每年一次,宋初亦然...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哪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也称“小考”或“小试”,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知府主持的府试组成,合格者成为秀才。乡试,又称乡闱,是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合格者称为举人,具备做官的资格。会试,即部级考试,是在京城举行的,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古代的人为什么金榜题名之后就敲锣打鼓,回家光宗耀祖,就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都非常难,要经过层层关卡,层层考验。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源网络 扩展·科举考试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积极性:科举考试制度面向于所处时代的所有人,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官场,...

乡试会试殿试院试的区别
乡试会试殿试院试的区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不同级别的考试。1、乡试:乡试是科举制度的第一阶段考试。在乡试中,考生需经过由县级官员主持的考试,通过文、武科目的笔试,以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考生进入下一轮会试。乡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是选拔政治人才和官员的重要方式。2、会试:...

上饶市13627702319: 汉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
松爱营心: 汉朝的选管制度主要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参考资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

上饶市13627702319: 科举制产生以前 我国古代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
松爱营心: 世袭制

上饶市13627702319: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越详细越好. -
松爱营心: 一、 中国古代人才选举机制的发展历程 1. 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

上饶市13627702319: 中国古代政治选官制度 -
松爱营心: 选官制度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期门第望族成...

上饶市13627702319: 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叫什么最早在什么朝代这种考试有什?
松爱营心: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上饶市13627702319: 中国古代科场上都如何作弊?有吗?
松爱营心: 科场关节作弊,始自两宋,盛于明清.这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是在科场采取弥封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后出现的作弊新招,其花样繁多,危害极大. 火柴...

上饶市13627702319: 唐朝科举制度的录用程序!!!!!!! -
松爱营心: 武则天对中国科举制的发展有三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第二大贡献,是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第三个贡献,是开创了武举的先河.武则天为了广揽人才,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

上饶市13627702319: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我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 -
松爱营心: 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

上饶市13627702319: 我国古代的连中三元是指的哪三元? -
松爱营心: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第一步,书生要参加院试,录取的被称为“秀才”. 第二步,秀才要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第三步:举人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 第四步:贡士要参加殿试,明清时要来北京赶考,其清朝雍正以后,殿试的地点在保和殿,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的被称为“进士”.其中:鼎甲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一名称为“状元”.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皇帝会重用为“大学士”及“殿前行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