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辕黄之争?

作者&投稿:路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辕黄之争的本质~

“辕黄之争”是西汉初期朝堂上一次有名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是儒家学者辕固生和黄老学者黄生。争论的内容是汤武是否“受命”,即商汤灭夏和周灭商有没有合理性。

代表儒家的辕固生认为,汤武的革命是正确的,是受命于天。皆是因为前朝腐败堕落,民不聊生所致。正如荀子所说的:“从道不从君,恒言君之恶者谓之忠。”这话的意思就是我是顺应天道,不顺应君王。君王干得不好,就可以顺应天命解决他。孟子有云:君君臣臣,君不君,则臣不臣。
代表黄老学说的黄生则极力反对,认为顺从时局才是正确的。汤武革命不是受命于天,而是一种僭越,是对统治阶级的僭越,实属大逆不道,应当予以否定。
争论正是不可开交之时,辕固生拍案而起,问道:如果汤武革命是僭越,那么我们汉高祖呢?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旁边的汉景帝感到为难了起来。事实上两派的学说他都不能明确表明态度。如果他支持辕,那么可以解释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行为是合理的,是受命于天。刘家政权具有正当性。但是,这就意味着给天下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我刘家干不好这个江山,那你们也可以推翻我。换句话说,反革命就不是罪了。但是这样一来,刘家怎么统治天下呢?
支持黄老之学,固然可以告诫天下必须顺应刘家,而任何革命都是僭越,都是反革命,是重罪,这样当然可以起到维稳的目的。但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行为还有正当性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刘邦在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那也是秦朝的公务员。吃着秦朝的饭,不想着忠君报国,还想着砸秦朝的锅?
为了避免争论继续化,汉景帝连忙说:“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这意思就是说你吃肉不吃马肝,人家不会觉得你不懂吃,搞学问不搞汤武受命,人家不会觉得你没学问。从此,关于汤武是否受命的问题就被搁置,不再谈起。
但是,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发却是巨大的。任何一个政权的上台都要处理好汤武受命的问题,否则其政权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但是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究竟是接受儒家的,还是接受黄老之学呢?
作者:从道不从君

孔子以及后来的孟子,都生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发生最剧烈变化的“周秦之际”,对于这个时代的变化,他们都觉得是礼坏乐崩、山谷陵夷、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因此他们感时伤怀,积郁难平,愤世嫉俗,疾首痛心。
孔子在整理典籍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抨击和对他所想象的“三代”黄金时代的憧憬,并表达了他要“兴灭继绝”、“克己复礼”、挽狂澜于既倒、复兴周公之道、重振“三代”文明的希望。然而这些希望不断破灭,满腔悲愤的孔子在“乘桴浮海”、“居九夷”的感叹中,怀着“吾道穷矣”、“哲人其萎”的愤懑,赍志以终。
显然,孔子不是个趋炎附势、歌功颂德的人。他对当时社会和统治者,夸奖不多,指斥不少,尤其是对活着的统治者几乎没好话——死去的“先王”可以是完人,孔子也没少对之歌功颂德,然而他们已经死了,不能给孔子以恩宠,而活着的统治者对这样的“哭庙骂殿”则是很不待见的。
对孔子,不管是褒还是贬,都得从这点出发。过去反孔批孔的,说孔子对现实不满是“历史倒退论”、“今不如昔论”,是“九斤老太”,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狂”。
几十年批儒,孔子最大的罪状就是这个。而褒孔扬孔的,则说孔子的这种不满是“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精神”,是“独立人格”与“社会良知”的体现。总之,复古倒退也罢,批判精神也罢,相反的评价针对的是同一个事实:就是孔子对现实不满。
那么孔子对什么样的现实不满?当然就是对“周秦之变”不满。在当时的剧变中,孔子是维护周制,主张复古,宣传“王道”,反对最终导致秦制的“霸道”的。而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另一股潮流,即法家,则是推动秦制的。周秦之变背后的思想冲突,主要就是所谓的儒法斗争。
今天人们一方面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奴隶社会”,另一方面也知道所谓的“封建”即封邦建国诸侯林,这样一种西周宗法贵族政治与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帝国“专制主义”是差异很大的两回事。在这个意义上,孔孟时代的古儒确对秦政式“专制主义”十分拒斥。
当然这并非像一些以现代观念拔高儒家的人讲的那样是因为古儒中有什么“自由民主”因素,而就是因为孔孟弘扬的是以宗族认同、小共同体本位、大宗封建小宗、封臣依附于封主、封主保护封臣为基础的周制,他们是以“封建”反“专制”、以贵族政治抵制皇权-官僚政治的。
正是在西周社会结构及其价值体系已经“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以“吾从周”为志的孔子及其学派才应运而生。而整理“六经”既是对“周制”(或“三代之制”)的系统化叙述,更是弘扬“周公之道”的一整套价值宣示。
然而孔孟的努力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孔、孟两人当时都是到处碰壁、倍感孤独的“丧家狗”。但是他们的学生也有很得意的,因为在那时的大潮中儒门后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化。
在“礼坏乐崩”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有影响的主要就是思孟与荀子两支。荀子“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再“从周”而改行“法后王”,汇合于李悝、商鞅代表的法家潮流。而思孟一支则历经坎坷,与法家和秦制激烈冲突,以至发生“焚书坑儒”。
虽然“焚坑之祸”实际上是全面压制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并非只对孔门(首当其冲的那些方士还并非儒家),后来儒者只讲坑“儒”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烈士形象。但是应该承认,在“周秦之变”中最鲜明地“从周”的儒家是这场镇压的重点。
所谓“燔诗书,明法令”的说法和“以古非今”的罪名,都明显地体现了“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儒法冲突在这场事变中的重要性。而这也导致了儒门分化加剧。有些人,例如后来号称汉代“儒宗”的叔孙通,靠曲学阿世、谄媚“暴秦”仍然混得不错,而且秦亡后还有奶便是娘,“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而另一些人,如以孔子七世孙孔鲋为代表的“鲁诸儒”则相反,他们对**忍无可忍,从“异见人士”真正变成了革命党。最后孔鲋带领“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即陈胜)”,投身反秦起义。在兵败陈下的悲壮一幕中,孔鲋这个“缙绅先生”居然与农民造反领袖陈胜一同死难。
于是孔鲋与叔孙通,上继孟子与荀子,代表了大分化中儒者的两种主要选择:是像孔鲋那样继续做“丧家狗”,甚至不仅“丧家”还丧身,成为反抗**的“烈士”呢,还是像叔孙通那样改换门庭做“看家狗”?应当说多数儒者还是依违两者间,既不能像孔鲋那样杀身成仁,也不愿像叔孙通那样寡廉鲜耻。
然而在不断碰壁之后,还是叔孙通的道路显得越来越有优势。到了汉景帝时代,一些儒家还宣传推翻暴君有理,宣传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结果在如今可以被称为“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那次“辕黄之争”中,碰了一鼻子灰,汉景帝宣布革命理论不能再讲,“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正好西汉前期几十年间由道家演变而来的黄老之学是主流思想,而汉初黄老继承庄子的犬儒主义,提倡顺其自然、恢诡谲怪、因是因非、无可无不可,像孔老夫子那样死脑筋想不开一定要“吾从周”,那不是犯傻吗?于是在“上好申韩,下必佛老”,在上者指鹿为马、在下者难得糊涂的氛围中,后来之儒越来越学乖了,懂得“圆融通透”了。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先生把韩非发明的“三纲”弄过来,完成了“儒表法里”的改造,于是武帝龙颜大悦,儒家据说也就得到了“独尊”的地位。尽管董先生在放弃“革命”的同时还把那装神弄鬼的谶纬之学弄来,想对皇上保留一点“上天示警”的约束,但后来在曹魏到隋唐间皇上们又感不爽,下辣手杀了许多人,把谶纬禁绝,于是“上天示警”也不灵了。
这样,儒者便完成了从“丧家狗”到“看家狗”的演变。“百代都行秦政制”,体现“周公之道”的“五经”自然显得太虚了些,经典尽管还是经典,但不能过于当真:“霸道”既然惹不起,“外王”既然搞不成,我们就玩“内圣”吧!
今天理学家讲滥了的“内圣外王”其实本来源于《庄子·天下篇》,是道家之言,并非儒家祖传。孔子那时只讲“远圣”(尧舜等远古圣王)而从不言今圣。所谓“远圣”也只是通过行仁政安天下,而不是通过修身养性体现出来的。那时的儒学只讲“外王”,而不讲什么“内圣”。只是在外王无可挽回地变成“外霸”后,儒学才逐渐变成“向内用功”的心性之学。
有种自由主义,我把它叫做日本式自由主义,它的特点是强调个性,强调个人的权利,但是它针对小共同体、针对家庭、针对周边的人。日本在明治时代特别提倡这些,就是六亲不认只认天皇,福泽谕吉就是这么主张的,他一方面认为自由是人最可贵的品质,同时又认为自由是要效忠天皇的。
这个自由只是从你周围那个熟人社会摆脱出来,你要敢于反抗爹妈,反抗家族,敢于六亲不认。但你必须知道“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你必须歌唱“我把党来比母亲”。这种人虽然是从大家庭中叛逆出来的,但他身上已经不具有儒家文化了,什么孝啊,基本上抛开了,等于传统的叛逆者。
还有一种,简单点说就是不满现实,追求一种理想,当然这种理想可能是近代理想和儒家理想兼而有之的,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种和家庭、和传统决裂的自觉。
中国自秦制代替了周制以来,儒家士大夫中就潜藏着很大的不满,有一种“从周仇秦”的情绪,这是毛泽东最不满意儒家的一点。“文革”中他一直讲“儒法斗争”就是这个意思,以为儒家喜欢贵族制不喜欢官僚制,喜欢分邦建国,不喜欢中央极权的大一统。
讲得简单点,喜欢那种道德社会所谓的“三代之治”,不喜欢秦以后的那一套东西,实际上西方进来的思潮在中国受到欢迎就是这一帮人,他们是基于对秦制的仇恨来欢迎西方的,他们认为西方的那套就是仁义道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三代本来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秦以后就堕落了,他们从来没有认为中国堕落是西方的原因,要恢复三代的理想只有学习那些新的东西,才能颠覆家天下,才能恢复天下为公。在他们看来,民主选举就是天下为公,就是推举制,“几欲天下为公,亲亲不得三代之遗也”,一开始这个东西就是和民主共和接轨的。
说实在的,我们现在很多声称是儒家的人实际上是伪儒,因为他们都赞扬秦制,今天你衡量什么人是儒家很难说,但是什么人不是儒家还是比较容易说的。
什么人不是儒家呢?第一,欣赏秦始皇的人肯定不是;第二,欣赏毛泽东的人也不是。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把孔子的祖坟都刨了,一个就是直接焚书坑儒的。孔子的九世孙孔鲋就是投奔陈胜吴广造反的,他投奔陈胜吴广是为了抵抗秦制,伐无道、诛暴秦。
传统儒家精神怎么适应近代以来的潮流?总体上我有一个看法,近代西学东渐早先就是受到反法之儒的欢迎,认为西方的那套就像三代的推举之法,“己欲以天下为公”,而从秦以后就不行了。那么我们之所以搞民主共和就是因为这和我们以前的理想是一样的。
晚清最早引进西学的时候,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民主共和,对个人主义、个人权利这些东西很长时间是没有人注意的,真正注意到个人主义是从日本传来的。
现在的我们,仍然是要为一百多年前的理想奋斗。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有人认为儒家的传统资源也是可以起到作用的,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从传统以及近代历史看,的确是这样。
今天有人提倡新儒家,如果这个新儒家是和秦制妥协的,那我只能说这不是新儒家,是伪儒家。因为不管新儒家还是老儒家,儒家的特点就是和秦制不妥协。
怎样算是儒家?对现实不满,对秦制不妥协。

“辕黄之争”是西汉初期朝堂上一次有名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是儒家学者辕固生和黄老学者黄生。争论的内容是汤武是否“受命”,即商汤灭夏和周灭商有没有合理性。

代表儒家的辕固生认为,汤武的革命是正确的,是受命于天。皆是因为前朝腐败堕落,民不聊生所致。正如荀子所说的:“从道不从君,恒言君之恶者谓之忠。”这话的意思就是我是顺应天道,不顺应君王。君王干得不好,就可以顺应天命解决他。孟子有云:君君臣臣,君不君,则臣不臣。

代表黄老学说的黄生则极力反对,认为顺从时局才是正确的。汤武革命不是受命于天,而是一种僭越,是对统治阶级的僭越,实属大逆不道,应当予以否定。

争论正是不可开交之时,辕固生拍案而起,问道:如果汤武革命是僭越,那么我们汉高祖呢?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旁边的汉景帝感到为难了起来。事实上两派的学说他都不能明确表明态度。如果他支持辕,那么可以解释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行为是合理的,是受命于天。刘家政权具有正当性。但是,这就意味着给天下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我刘家干不好这个江山,那你们也可以推翻我。换句话说,反革命就不是罪了。但是这样一来,刘家怎么统治天下呢?

支持黄老之学,固然可以告诫天下必须顺应刘家,而任何革命都是僭越,都是反革命,是重罪,这样当然可以起到维稳的目的。但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行为还有正当性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刘邦在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那也是秦朝的公务员。吃着秦朝的饭,不想着忠君报国,还想着砸秦朝的锅?

为了避免争论继续化,汉景帝连忙说:“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这意思就是说你吃肉不吃马肝,人家不会觉得你不懂吃,搞学问不。搞汤武受命,人家不会觉得你没学问。从此,关于汤武是否受命的问题就被搁置,不再谈起。

但是,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发却是巨大的。任何一个政权的上台都要处理好汤武受命的问题,否则其政权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但是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究竟是接受儒家的,还是接受黄老之学呢?


什么生半什么之四字成语大全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鲁鱼亥豕 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如鱼得水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

晋中市18539693627: 斯摩格、黄辕vS麦哲伦、艾尼路谁历害
融奖老鹳: 既然你问了,那就帮楼主简单分析一下吧.首先四人都是自然系果实,互相不能攻击到实体.所以这一点他们实力基本相当.再说一下他们的果实,烟,光,毒,雷.能力也不是相互克制的,所以这一点他们也差不多.然后说霸气,现在剧情唯一知道的是艾尼路的感知色霸气,另三人暂且不明.所以就这一点的话麦艾优势突出一点.最后就爆发力而讲,也是麦艾更强些,斯摩格是有正义的海军,他目前追求的是权利,爆发力不强.黄辕嘛,看不出有多强的爆发力.艾尼路是坏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那爆发力不讲了.麦的话,爆发力也一般.所以麦艾总体更强些.

晋中市18539693627: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自然条件 主要作物 生产特点 劳动力多少 -
融奖老鹳: 1 、自然条件分析: ( 1 )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

晋中市18539693627: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 -
融奖老鹳: D试题分析:秦朝因暴政而亡,汉初“无为而治”吸取了其教训,但从“无为而治”到“独尊儒术”和秦没有关系,排除A.题干主旨阐述治国思想的变化,B项讨论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和题干没有关系,秦是法家思想,汉代先是老子之学,而后是儒家思想,和秦没有沿袭关系,C不对,统治者从“无为”到“有为”,提倡一家之言,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表现,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秦朝和汉朝主流治国思想充分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

晋中市18539693627: 怎样理解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中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融奖老鹳: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西汉开国百废待兴 2,汉武帝朝的儒道之争 首先,说说百废待兴: 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楚汉之争) 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 高祖提出减轻赋税修养身息(MS:就是一句空话,没...

晋中市18539693627: 1.从现在开始到7月,海贼王能出多少集? 2.新三大将是哪几个?(黄辕为什么不抢元帅?) -
融奖老鹳: 1.20多集2.黄猿,绿牛,藤虎3.至于黄猿为什么不当元帅,没有明确原因吧,战国推荐青雉,世界政府则推荐赤犬,然后就他们两个争了

晋中市18539693627: 请帮忙分析如何鉴赏咏物诗详细分析鉴赏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等?
融奖老鹳: 咏物诗词鉴赏要诀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 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词中所运用的衬托、...

晋中市18539693627: 黄帝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
融奖老鹳: 黄帝和炎帝为人们作出了具大的贡献,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

晋中市18539693627: 通道涨幅油烫伤之后起了水泡怎么处理 -
融奖老鹳: 用消毒剪子剪破泡皮放水后,涂“明初黄公烫伤药”药油,很快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