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人交谈要谦雅适当?

作者&投稿:裘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与人交谈要谦雅适当?~

人人都懂得与人交谈时要有礼貌,但是,在交谈时怎样才算是有礼貌呢?仅仅是在交谈时脸上面带笑容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交流时除了面带笑容外,还应该谈吐谦雅适当。在交谈时如能做到以下几点才算得上是有礼貌了。
1.谦辞
谦辞,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礼貌用语。
谦词,除前面所述的“家大”、“舍小”所包含的内容外,尚有:
鄙——鄙陋之人,谦称自己。如鄙人、鄙意、鄙见等。
愚——愚笨之人,谦称自己。如愚兄、愚意、愚见等。
敝——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敝姓、敝处、敝校、敝舍等。
不佞——没有才智,谦称自己,又称不才、不肖。
拙——多用于谦称自己的论著、见解。如拙作、拙笔、拙刊、拙译、拙见等。
此外,文人雅士在长者面前谦称“晚生”、“小生”、“晚学”、“后学”、“末学”;老年人有时则谦称“老夫”、“老身”等。
2.雅语
雅语,是同粗俗言语相对的一种文雅言辞,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当今的雅语首先表现在称谓上,如把手脚残疾者称为“手脚不健全者”,把痴呆、低能人称为“智力障碍者”,把为病人服务的人称为“陪护人员”或“卫生员”,把捡破烂的称为“拾荒者”,把扫大街清理垃圾的称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作者”,把保姆称为“家政服务员”等等。
雅语。还表现在对某些行为举动说法的文雅上。如把吃饭称为“用餐”、“用膳”;把倒酒称为“满酒”、“斟酒”;把喝茶叫“用茶”、“品茶”;把上厕所称为“净手”、“方便”、“去卫生间”;等等。
这些谦辞雅语是传统礼仪的一部分。适当地使用谦辞雅语,是谦逊有礼的表现,无疑会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出言不逊,开口自称“老子”、“老娘”,骂他人为“老不死的”、“小兔崽子”的人只会令人侧目。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称呼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
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个故事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礼貌呢?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用: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立二十多岁的女士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更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因此,在称呼上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了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用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最好称“同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会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一位大学生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老师的爱人开门迎接,这位大学生当时不知怎样称呼好,脱口叫了声。师母”。结果使老师的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不妥,顿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这位“师母”比大学生大不了几岁。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这就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但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习俗各异。在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各地的语言习惯,违背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就可能碰钉子。
有人在承德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鸡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叫了声:“小师傅!”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别人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伙子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的说话礼仪》

  2009年07月01日 10:34:06 作者: 沙林胡杨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

  我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说话的礼仪。人与人相处,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能够当面说话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也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如何说话、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说话礼仪。

  一、说话要用敬语

  从我们懂事起,就在接受着早期的说话礼仪教育。“请”、“谢谢”、“对不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礼仪短语。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忘了说“谢谢”这两个字,你可能就会听到这样的批评:“我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可他连声谢谢都不说!”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则要求你如何道谢,但是有些时间和场合你最好还是不要忘了说声谢谢。道谢时并不需要你做得太过分。绝大多数情形下,真诚地说声谢谢就足以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还有一点需要记住,如果有人提议要给你东西,如果你想要,就说声:“好吧,谢谢。”如果你想拒绝,就说声:“不要了,谢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别人造成麻烦,这是非常正常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能及时地说一声“对不起”或是“请原谅”,通常来说,你的冒失和粗心都会得到谅解。如果你真的能这样做,你的歉意绝对可以缓和别人对你的“怒气”。

  二、说话要分场合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三、说话要有善意。

  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四、谢绝要委婉

  当我们要谢绝别人给我们的提议时,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2)语气要自谦。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3)称赞对方。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五、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吭;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六、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有些人虽然财大气粗,可为什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七、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同级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八、说话礼仪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说话不可主观武断、强词夺理。

  谈话中,即使自己所言为对方所接受,亦不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以免防碍他人发言的机会;如与对方意见相左,要机智的转变话题,幽默地弥补争端与气氛。

  要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内容,不要光是发表个人的意见。

  言谈举止太过做作,故弄玄虚,或言词抽象,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故讲话表达

  与人交谈时,对方在表达意见,不可边听边做事或边看报纸,可缩短讲话时间,但不可显得不耐烦。

  与多数人在一起,不可专与一、二人谈话,并避免以方言交谈。

  寻求他人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给予适当而诚恳的赞美。

  应避免谈及他人的隐私,或攻讦他人的私生活。

  谈话中,避免有倦怠的神情,如"打呵欠"、"屡屡看表"等。

  盛怒之时不轻易发言,以免伤害别人,造成摩擦。

  已听过的事,又听别人谈起,仍应耐心听,不可显出不耐烦之态。

  谈话时,不宜拉住对方的衣袖或手臂,或附耳讲话。 谈话切忌以讽刺、取笑、毁谤或打击别人为乐。

  本人在做素质提升培训中,有一个课程叫《说话的温度》分享给大家,共勉之: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清楚地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小心的说;

  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人人都懂得与人交谈时要有礼貌,但是,在交谈时怎样才算是有礼貌呢?仅仅是在交谈时脸上面带笑容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交流时除了面带笑容外,还应该谈吐谦雅适当。在交谈时如能做到以下几点才算得上是有礼貌了。

1.谦辞

谦辞,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礼貌用语。

谦词,除前面所述的“家大”、“舍小”所包含的内容外,尚有:

鄙——鄙陋之人,谦称自己。如鄙人、鄙意、鄙见等。

愚——愚笨之人,谦称自己。如愚兄、愚意、愚见等。

敝——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敝姓、敝处、敝校、敝舍等。

不佞——没有才智,谦称自己,又称不才、不肖。

拙——多用于谦称自己的论著、见解。如拙作、拙笔、拙刊、拙译、拙见等。

此外,文人雅士在长者面前谦称“晚生”、“小生”、“晚学”、“后学”、“末学”;老年人有时则谦称“老夫”、“老身”等。

2.雅语

雅语,是同粗俗言语相对的一种文雅言辞,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当今的雅语首先表现在称谓上,如把手脚残疾者称为“手脚不健全者”,把痴呆、低能人称为“智力障碍者”,把为病人服务的人称为“陪护人员”或“卫生员”,把捡破烂的称为“拾荒者”,把扫大街清理垃圾的称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作者”,把保姆称为“家政服务员”等等。

雅语。还表现在对某些行为举动说法的文雅上。如把吃饭称为“用餐”、“用膳”;把倒酒称为“满酒”、“斟酒”;把喝茶叫“用茶”、“品茶”;把上厕所称为“净手”、“方便”、“去卫生间”;等等。

这些谦辞雅语是传统礼仪的一部分。适当地使用谦辞雅语,是谦逊有礼的表现,无疑会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出言不逊,开口自称“老子”、“老娘”,骂他人为“老不死的”、“小兔崽子”的人只会令人侧目。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称呼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

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个故事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礼貌呢?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用: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立二十多岁的女士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更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因此,在称呼上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了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用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最好称“同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会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一位大学生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老师的爱人开门迎接,这位大学生当时不知怎样称呼好,脱口叫了声。师母”。结果使老师的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不妥,顿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这位“师母”比大学生大不了几岁。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这就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但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应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习俗各异。在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各地的语言习惯,违背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就可能碰钉子。

有人在承德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鸡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叫了声:“小师傅!”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别人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伙子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瓯海区14722259356: 如何使自己谈吐、举止得体,表现温文尔雅?? -
伯咱去甲: 礼仪举止:聊天谈吐礼仪:与人交谈,保持聆听,目光注视对方鼻子中间,适当发表极少的意见,表示正在分享别人的述说快乐,不要附合别人过多,不可反驳过多,不管你的观点是否正确,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导致关系恶化,没有了关系和...

瓯海区14722259356: 我不知道该怎么才可以让自己更有礼貌? -
伯咱去甲: 谈吐礼仪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出来....

瓯海区14722259356: 怎样变得谈吐优雅幽默? -
伯咱去甲: 首先是心态,再就是多和各类朋友狂侃,再就是学问要渊博,多看书,多了解国家大事与实事新闻,再就是多参于各种社交活动及乐于助人的活动.

瓯海区14722259356: 在生活中与人说话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
伯咱去甲: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

瓯海区14722259356: 怎么谈吐得体,怎么让别人觉得你温文尔雅 -
伯咱去甲: 多读书,多听音乐,一个增长知识,一个陶冶情操

瓯海区14722259356: 求交谈的学问和交谈的礼仪 -
伯咱去甲: 第一节 交谈的礼貌准则 一、贬己尊人准则 二、适切称呼准则 三、言语文雅准则 四、委婉求同准则 五、德辞行合准则贬己尊人准则,即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举”,要“尊...

瓯海区14722259356: 如何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
伯咱去甲: 交往中尊敬很重要,表现尊敬的技巧: 1.学会倾听. 这样表示你关心人们,人们可以信任你.信任由尊敬开始.你不仅要用耳朵倾听,还要用眼睛“倾听”. 2.不要打断人们的谈话. 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仅不礼貌,而且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并且,被你打断谈话的人听不到你在说什么.要练习专注地倾听. 3.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你对人们感兴趣,而向他们提问题,他们会觉得很荣幸.要花点时间问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倾听 他们的回答. 4.清晰、友好地交谈. 与人交谈时你的语音语调通常比你说的内容更重要,不要太僵硬或者太正式.当你和人们谈话时,要微笑.

瓯海区14722259356: 对很多人来说怎么说话比较有礼貌 -
伯咱去甲: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一)敬语: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1、敬语的运用场合.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第二,与...

瓯海区14722259356: 职场办公室的谈吐礼仪有哪些 -
伯咱去甲: 职场办公室的谈吐礼仪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 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

瓯海区14722259356: 与他人交谈应该注意什么?? -
伯咱去甲: (1)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或枪接别人的话头,打扰人家的思路. (2) 交谈时如对方一时难以领会 你的意图,应适当予以解释. (3) 集中注意力,免得对方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4) 避免像连环炮似的连续发问,让对方难以应付. (5) 对某些问题不要随便解释,轻率地下结论. (6) 对所谈的问题,不能避实就虚,含糊其词,以至让人迷惑不解. (7) 当别人对某话题兴趣正浓时,不要显得不耐烦而转移话题. (8) 不要故作谦虚,把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是错误的和不适当的,这样会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