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政治人物

作者&投稿:友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讲几个关于政治人物的笑话!~

 洪秀柱说,某天党内聚会,有人问他为何年纪不小仍小姑独处?应该找个人嫁了吧。她还来不及回话,一旁的吴伯雄竟说:“去哪找这么十恶不赦的男人?他犯了什么错要受这种折磨?”
  由此可知,“鞋猴”(许纯美发音:学佛)的吴伯雄之所以说,洪秀柱骂他就当作“消业障”,其实是“一报还一报”的“现世报”。
  晚上,乖乖不得了,马英九没喝醉也跟着“逗”起来了,而且笑话有点“那个”。
  马英九说,他刚到党中央当副秘书长时,吴伯雄是秘书长。他常常在男厕见到吴伯雄“亏”部会首长:“某某公,您日理万机,这种小事还要自己处理啊?真不容易”,被亏者大都会心一笑,高兴离去。
  有一天,小马哥如厕巧遇吴伯雄,心血来潮,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马英九对吴伯雄说:“伯公您日理万机,还自己处理这种小事啊?”不料伯公急智回道:“我日理万机,也不差这一ㄐㄧ啊!”,小马哥狂笑不已、扬长而去。够“圈、叉”吧~!这是马英九清醒时说的笑话喔!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学习进步!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奥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卡斯蒂利亚语: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在任内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根据近年美国CIA的解密资料,皮诺切特的行为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援。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参议员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就医。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攫取个人利益,经济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政府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镇压,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政府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军衔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政府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政府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博·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政策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政府。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大陆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经济政策

皮诺切特上台后,立即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措施。他表示自己希望“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皮诺切特起用“芝加哥小伙”(指一群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的经济学家,货币政策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影响)来贯彻他的政策。

皮诺切特开创了智利经济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的纪元。他先后废除了最低工资,取消了工会权利,将养老金体系,国有工业和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革,降低了部分税收。这些政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弗里德曼)认为“智利奇迹”是因此产生的(1960-1980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35%)。反对者则指出,智利失业率从1973年的4.3%上升至1983年的22%,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40%。在皮诺切特当政的最后几年,情况略有改善。1990年失业率降至7.8%。阿连德时期出现的物资短缺现象也得到了补救。

由于受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80年代被其他拉美国家普遍称为“失去的十年”。相反,在皮诺切特治下的智利经济保持了强劲且持久的增长。皮诺切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三个主要目标:经济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稳定通货膨胀。1985年,智利政府开始了第二轮的私有化改革,它修改了之前的提高关税政策,并赋予了中央银行更大的权力。80年代中叶,智利的45%的人口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而到了1992年,智利的失业率下降到5%以下,每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了6.2%。[1] 皮诺切特下台后,他的的市场自由化政策由他的继任者Patricio Aylwin所继续使用。[2]

皮诺切特的私有化政策,公共开支的削减和工会权利的废除都对智利工人阶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对富有阶层有利。

镇压异己

掌权后,皮诺切特对前政府的残余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军政权立即取缔了所有左翼政党。对被视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情者则采用暴力镇压,一些公开反对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皮诺切特当政17年间遇难人士的具体数目至今不详。智利“真相与和解”国家委员会1991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踪。

严刑拷打也是军政府镇压异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国外。2004年,“政治犯与酷刑”国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大约有35,000人声称遭到了军政权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证词被认为是合法的。该报告同时认为,超过半数的逮捕行动发生于军人建政数月内(大约有18,000人称他们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间遭到拘禁的)。

任内,智利频繁发生骚乱与暴力袭击,政局不稳。另有数次未遂暗杀,深化了政府的妄想症,加剧了迫害的恶性循环。

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政治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

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政府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刺身亡。

对外关系

军政权在建立之初便立即与古巴断绝了自阿连德时期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当时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均先后进入军事独裁。六国制定了“秃鹰计划”,旨在打击同盟国中的马克思主义“颠覆分子”、游击队和他们的同情者。随着这些独裁政权的相继垮台,更多细节泄露出来。该计划遂被广泛批评为国家恐怖主义。但军政府仍辩称是为了应对各自国家内游击队的武装颠覆行动。

智利是马岛战争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拉丁美洲国家。

美国政府默许了皮诺切特政权,并提供了物资支持。但美国在政变前后的介入程度众说纷纭。

政权终结

1983年5月,反对派和劳工运动组织了示威和罢工。政府对此进行了武装镇压。1986年,安全部门发现了被取缔的智利共产党的武装分支曼纽尔·罗德里格斯爱国前线(FPMR)走私的80吨武器,这一行动被古巴情报部门暗中监视,民主德国和苏联也介入其中。9月,其中一些武器被用于FPMR发动的一起针对皮诺切特的未遂暗杀。皮诺切特在暗杀中仅受轻伤,但他的5名保镖身亡。

1985年,3名共产主义者遭军警杀害,导致军政府成员门多萨(Mendoza)将军辞职。

1980年,在一场被严格控制的公民投票中,过渡宪法条款获得75%的支持率而通过。条文规定,1988年10月5日将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给予皮诺切特新一届8年任期。宪法法庭裁定,这场公民投票必须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相关规定包括:所有选项(这场投票中是“同意”和“反对”两项)将获得同等的不间断的电视宣传时段,所有电视频道都将同时转播这些宣传内容。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政治宣传。反对派领导人里卡多·拉各斯(Ricardo Lagos)鲜明而乐观地呼吁选民投反对票,并要求皮诺切特对所有“失踪”人口负责。宣传“同意”的时段相对而言基调阴沉,他们称投反对票就意味着回到人民团结联盟执政的混乱中,试图向选民灌输恐惧心理。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5%,赞成票42%。总统大选于1989年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

按照1980年宪法的规定,皮诺切特于1998年3月前仍保有陆军总司令职务。同时宪法还规定,在任6年以上的总统可以获任终身参议员。皮诺切特因这一职位获得司法豁免权。

软禁经历

皮诺切特在1998年10月出国治病期间于英国伦敦被捕,并被当局实施软禁,该国际逮捕令是由西班牙法庭发出的。软禁开始在他动手术的诊所,以后在一个租来的豪华房子。

司法行动

2005年12月,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彻特的健康适合接受1975年哥伦布行动中六名政治反对者失踪案件的审讯。

海外账户

2004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的调查委员会经过长达一年的发表了关于里格斯银行(Riggs Bank)的报告,该银行协助皮诺切特,掌管其财产中的4至8百万美元。根据这份报告,里格斯银行为皮诺切特洗钱,设置离岸空壳公司。

去世

2006年12月3日,皮诺切特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和肺气肿被送往圣地亚哥军医院接受治疗。10日14点15分,皮诺切特在该医院去世,终年91岁。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全名:奥古斯都·霍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西班牙语: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 ),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任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时任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接受治疗。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攫取个人利益,经济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政府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镇压,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政府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军衔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政府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政府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夫·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政策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政府。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大陆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经济政策

皮诺切特上台后,立即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措施。他表示自己希望“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皮诺切特起用“芝加哥小伙”(指一群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的经济学家,货币政策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影响)来贯彻他的政策。

皮诺切特开创了智利经济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的纪元。他先后废除了最低工资,取消了工会权利,将养老金体系,国有工业和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革,降低了部分税收。这些政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弗里德曼)认为“智利奇迹”是因此产生的(1960-1980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35%)。反对者则指出,智利失业率从1973年的4.3%上升至1983年的22%,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40%。在皮诺切特当政的最后几年,情况略有改善。1990年失业率降至7.8%。阿连德时期出现的物资短缺现象也得到了补救。

皮诺切特的私有化政策,公共开支的削减和工会权利的废除都对智利工人阶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对富有阶层有利。

镇压异己

掌权后,皮诺切特对前政府的残馀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军政权立即取缔了所有左翼政党。对被视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情者则采用暴力镇压,一些公开反对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皮诺切特当政17年间遇难人士的具体数目至今不详。智利“真相与和解”国家委员会1991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踪。

严刑拷打也是军政府镇压异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国外。2004年,”政治犯与酷刑”国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大约有35,000人声称遭到了军政权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证词被认为是合法的。该报告同时认为,超过半数的逮捕行动发生于军人建政数月内(大约有18,000人称他们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间遭到拘禁的)。

任内,智利频繁发生骚乱与暴力袭击,政局不稳。另有数次未遂暗杀,深化了政府的妄想症,加剧了迫害的恶性循环。

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政治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

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政府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刺身亡。

对外关系

军政权在建立之初便立即与古巴断绝了自阿连德时期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当时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均先后进入军事独裁。六国制定了“秃鹰计划”,旨在打击同盟国中的马克思主义“颠复分子”,游击队和他们的同情者。随着这些独裁政权的相继垮台,更多细节泄露出来。该计划遂被广泛批评为国家恐怖主义。但军政府仍辩称是为了应对各自国家内游击队的武装颠复行动。

智利是马岛战争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拉丁美洲国家。

美国政府默许了皮诺切特政权,并提供了物资支持。但美国在政变前后的介入程度众说纷纭。

政权终结

1983年5月,反对派和劳工运动组织了示威和罢工。政府对此进行了武装镇压。1986年,安全部门发现了被取缔的智利共产党的武装分支曼纽尔·罗德里格斯爱国前线(FPMR)走私的80吨武器,这一行动被古巴情报部门暗中监视,民主德国和苏联也介入其中。9月,其中一些武器被用于FPMR发动的一起针对皮诺切特的未遂暗杀。皮诺切特在暗杀中仅受轻伤,但他的5名保镖身亡。

1985年,3名共产主义者遭军警杀害,导致军政府成员门多萨(Mendoza)将军辞职。

1980年,在一场被严格控制的公民投票中,过渡宪法条款获得75%的支持率而通过。条文规定,1988年10月5日将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给予皮诺切特新一届8年任期。宪法法庭裁定,这场公民投票必须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相关规定包括:所有选项(这场投票中是“同意”和“反对”两项)将获得同等的不间断的电视宣传时段,所有电视频道都将同时转播这些宣传内容。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政治宣传。反对派领导人里卡多·拉各斯(Ricardo Lagos)鲜明而乐观地呼吁选民投反对票,并要求皮诺切特对所有“失踪”人口负责。宣传“同意”的时段相对而言基调阴沉,他们称投反对票就意味着回到人民团结联盟执政的混乱中,试图向选民灌输恐惧心理。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5%,赞成票42%。总统大选于1989年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

按照1980年宪法的规定,皮诺切特于1998年3月前仍保有陆军总司令职务。同时宪法还规定,在任6年以上的总统可以获任终身参议员。皮诺切特因这一职位获得司法豁免权。

后期经历

1998年,皮诺切特赴英国伦敦治病。但当时西班牙法官以侵犯人权为由向英国方面发出引渡,皮氏因此被扣留在英国一年多,于2000年3月因身体原因被英国释放回国。

回国后,关于皮诺切特在执政时期组织绑架、谋杀等一系列刑事指控接踵而至,不过他因健康原因躲过了多桩官司。

2004年,美国参议院一个调查委员会发现皮氏在华盛顿一家银行藏匿数百万美元资金,他和妻子、孩子因此受到逃税指控。

2005年3月,皮诺切特执政时期的秘密警察部门负责人向智利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皮氏执政期间500多个被捕后失踪的人员名单,成为他侵犯人权指控的最有力证据。

皮诺切特始终拒绝就执政期间发生的事件承担责任。直到今年11月25日度过自己91岁生日时,皮诺切特才通过妻子宣读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在执政17年中所发生事件的政治责任。

评价:

生前,有“智利第一强人”之称的皮诺切特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声称,他发动政变和执政期间有数千名反对派人士被杀害或失踪,以“军事独裁者”的身份统治智利17年,下台后遭国际人权组织和受害者亲属的调查和起诉;支持者表示,他成功阻止智利“变成古巴”,引领智利经济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是智利的“恩人和大救星”。而对于他的功过是非,智利政坛各界褒贬不一。

功绩:发展经济

皮诺切特上台时,智利的经济濒临崩溃,失业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皮诺切特虽行武出身,并非经济里手,但他知人善任,特意找来了一百位经济专家,组成了顾问班子,并接受了“货币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将其与当时智利的国情相结合。据了解,智利是一个铜矿王国,当时其他国有企业已基本上实现私有化,而铜矿业依旧国有。

这些年轻人上台后,鼓励外来投资,推进私有化进程,制定经济复兴计划。同时,皮诺切特大举外债,还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尽管这一政策最初引发金融危机和高失业率,但从1984年以后,智利经济实现每年5%至7%的高速增长,很快扭转了困难局面。

近20年来,智利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拉美一枝独秀,被国际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皮诺切特在政治上虽是一个独裁者,但有专家认为,皮诺切特在任时的铁腕政治是符合当时政治形势的。1989年,皮诺切特在告别政坛前夕发表国情咨文时,感慨而又骄傲地向世界宣布:我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而移交的则是一个具有坚实基础、旺盛未来的国家。

对于他对智利的经济贡献,皮诺切特基金会主席赫农·吉诺夫称:“皮诺切特拯救了这个国家,把智利建设成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祖国。我坚信,尘埃落定后,历史会承认他国父地位的。”

劣迹:独裁、17年迫害数千反对派;偷税漏税

1973年,刚刚当了19天武装部队陆军司令的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阿连德。皮诺切特上台时曾表示,智利正在走向自我灭亡,必须清除一些东西。然而他首先清除的就是人权。在他执政期间,由于他的铁腕统治,导致全国数千人失踪或被杀害,10多万人被迫流亡国外。根据智利政府提供的数据,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共有41359人遭逮捕,至少3197人因政治原因而遭到杀害,超过1000人失踪,10余万人被迫流亡国外。

皮诺切特下台后被指控长期偷税漏税。经法院调查发现,皮诺切特在纽约里格斯银行里有上千万美元的存款,而随后的调查又发现皮诺切特在其他海外银行里的存款超过2700万美元。2005年,皮诺切特的妻子被指控协助其进行税务欺诈。另外,在长达17年的执政期间,皮诺切特中饱私囊,所掳掠的家私骇人听闻。今年稍早前,美国媒体还惊曝,皮诺切特可能在香港的一家银行里存有数吨的黄金。尽管这一消息被各方所否认,但皮诺切特当政期间所掳取的财产总额应该不在小数。

如今,皮诺切特走了,但皮诺切特时期的独裁统治至今还影响着智利的社会和经济,智利一位驻美大使在谈及皮诺切特时就表示,他破坏了这个国家的民主,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这就是他最大的“遗产”。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全名:奥古斯都·霍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西班牙语: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 ),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任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时任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接受治疗。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攫取个人利益,经济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政府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镇压,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政府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军衔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政府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政府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夫·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政策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政府。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大陆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经济政策

皮诺切特上台后,立即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措施。他表示自己希望“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皮诺切特起用“芝加哥小伙”(指一群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的经济学家,货币政策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影响)来贯彻他的政策。

皮诺切特开创了智利经济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的纪元。他先后废除了最低工资,取消了工会权利,将养老金体系,国有工业和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革,降低了部分税收。这些政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弗里德曼)认为“智利奇迹”是因此产生的(1960-1980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35%)。反对者则指出,智利失业率从1973年的4.3%上升至1983年的22%,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40%。在皮诺切特当政的最后几年,情况略有改善。1990年失业率降至7.8%。阿连德时期出现的物资短缺现象也得到了补救。

皮诺切特的私有化政策,公共开支的削减和工会权利的废除都对智利工人阶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对富有阶层有利。

镇压异己

掌权后,皮诺切特对前政府的残馀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军政权立即取缔了所有左翼政党。对被视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情者则采用暴力镇压,一些公开反对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皮诺切特当政17年间遇难人士的具体数目至今不详。智利“真相与和解”国家委员会1991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踪。

严刑拷打也是军政府镇压异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国外。2004年,”政治犯与酷刑”国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大约有35,000人声称遭到了军政权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证词被认为是合法的。该报告同时认为,超过半数的逮捕行动发生于军人建政数月内(大约有18,000人称他们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间遭到拘禁的)。

任内,智利频繁发生骚乱与暴力袭击,政局不稳。另有数次未遂暗杀,深化了政府的妄想症,加剧了迫害的恶性循环。

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政治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

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政府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刺身亡。

对外关系

军政权在建立之初便立即与古巴断绝了自阿连德时期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当时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均先后进入军事独裁。六国制定了“秃鹰计划”,旨在打击同盟国中的马克思主义“颠复分子”,游击队和他们的同情者。随着这些独裁政权的相继垮台,更多细节泄露出来。该计划遂被广泛批评为国家恐怖主义。但军政府仍辩称是为了应对各自国家内游击队的武装颠复行动。

智利是马岛战争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拉丁美洲国家。

美国政府默许了皮诺切特政权,并提供了物资支持。但美国在政变前后的介入程度众说纷纭。

政权终结

1983年5月,反对派和劳工运动组织了示威和罢工。政府对此进行了武装镇压。1986年,安全部门发现了被取缔的智利共产党的武装分支曼纽尔·罗德里格斯爱国前线(FPMR)走私的80吨武器,这一行动被古巴情报部门暗中监视,民主德国和苏联也介入其中。9月,其中一些武器被用于FPMR发动的一起针对皮诺切特的未遂暗杀。皮诺切特在暗杀中仅受轻伤,但他的5名保镖身亡。

1985年,3名共产主义者遭军警杀害,导致军政府成员门多萨(Mendoza)将军辞职。

1980年,在一场被严格控制的公民投票中,过渡宪法条款获得75%的支持率而通过。条文规定,1988年10月5日将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给予皮诺切特新一届8年任期。宪法法庭裁定,这场公民投票必须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相关规定包括:所有选项(这场投票中是“同意”和“反对”两项)将获得同等的不间断的电视宣传时段,所有电视频道都将同时转播这些宣传内容。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政治宣传。反对派领导人里卡多·拉各斯(Ricardo Lagos)鲜明而乐观地呼吁选民投反对票,并要求皮诺切特对所有“失踪”人口负责。宣传“同意”的时段相对而言基调阴沉,他们称投反对票就意味着回到人民团结联盟执政的混乱中,试图向选民灌输恐惧心理。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5%,赞成票42%。总统大选于1989年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

按照1980年宪法的规定,皮诺切特于1998年3月前仍保有陆军总司令职务。同时宪法还规定,在任6年以上的总统可以获任终身参议员。皮诺切特因这一职位获得司法豁免权。

后期经历

1998年,皮诺切特赴英国伦敦治病。但当时西班牙法官以侵犯人权为由向英国方面发出引渡,皮氏因此被扣留在英国一年多,于2000年3月因身体原因被英国释放回国。

回国后,关于皮诺切特在执政时期组织绑架、谋杀等一系列刑事指控接踵而至,不过他因健康原因躲过了多桩官司。

2004年,美国参议院一个调查委员会发现皮氏在华盛顿一家银行藏匿数百万美元资金,他和妻子、孩子因此受到逃税指控。

2005年3月,皮诺切特执政时期的秘密警察部门负责人向智利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皮氏执政期间500多个被捕后失踪的人员名单,成为他侵犯人权指控的最有力证据。

皮诺切特始终拒绝就执政期间发生的事件承担责任。直到今年11月25日度过自己91岁生日时,皮诺切特才通过妻子宣读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在执政17年中所发生事件的政治责任。
评价:生前,有“智利第一强人”之称的皮诺切特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声称,他发动政变和执政期间有数千名反对派人士被杀害或失踪,以“军事独裁者”的身份统治智利17年,下台后遭国际人权组织和受害者亲属的调查和起诉;支持者表示,他成功阻止智利“变成古巴”,引领智利经济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是智利的“恩人和大救星”。而对于他的功过是非,智利政坛各界褒贬不一。 功绩:发展经济 皮诺切特上台时,智利的经济濒临崩溃,失业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皮诺切特虽行武出身,并非经济里手,但他知人善任,特意找来了一百位经济专家,组成了顾问班子,并接受了“货币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将其与当时智利的国情相结合。据了解,智利是一个铜矿王国,当时其他国有企业已基本上实现私有化,而铜矿业依旧国有。 这些年轻人上台后,鼓励外来投资,推进私有化进程,制定经济复兴计划。同时,皮诺切特大举外债,还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尽管这一政策最初引发金融危机和高失业率,但从1984年以后,智利经济实现每年5%至7%的高速增长,很快扭转了困难局面。 近20年来,智利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拉美一枝独秀,被国际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皮诺切特在政治上虽是一个独裁者,但有专家认为,皮诺切特在任时的铁腕政治是符合当时政治形势的。1989年,皮诺切特在告别政坛前夕发表国情咨文时,感慨而又骄傲地向世界宣布:我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而移交的则是一个具有坚实基础、旺盛未来的国家。 对于他对智利的经济贡献,皮诺切特基金会主席赫农·吉诺夫称:“皮诺切特拯救了这个国家,把智利建设成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祖国。我坚信,尘埃落定后,历史会承认他国父地位的。” 劣迹:独裁、17年迫害数千反对派;偷税漏税 1973年,刚刚当了19天武装部队陆军司令的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阿连德。皮诺切特上台时曾表示,智利正在走向自我灭亡,必须清除一些东西。然而他首先清除的就是人权。在他执政期间,由于他的铁腕统治,导致全国数千人失踪或被杀害,10多万人被迫流亡国外。根据智利政府提供的数据,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共有41359人遭逮捕,至少3197人因政治原因而遭到杀害,超过1000人失踪,10余万人被迫流亡国外。皮诺切特下台后被指控长期偷税漏税。经法院调查发现,皮诺切特在纽约里格斯银行里有上千万美元的存款,而随后的调查又发现皮诺切特在其他海外银行里的存款超过2700万美元。2005年,皮诺切特的妻子被指控协助其进行税务欺诈。另外,在长达17年的执政期间,皮诺切特中饱私囊,所掳掠的家私骇人听闻。今年稍早前,美国媒体还惊曝,皮诺切特可能在香港的一家银行里存有数吨的黄金。尽管这一消息被各方所否认,但皮诺切特当政期间所掳取的财产总额应该不在小数。 如今,皮诺切特走了,但皮诺切特时期的独裁统治至今还影响着智利的社会和经济,智利一位驻美大使在谈及皮诺切特时就表示,他破坏了这个国家的民主,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这就是他最大的“遗产”。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全名:奥古斯都·霍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西班牙语: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 ),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任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时任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接受治疗。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攫取个人利益,经济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政府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镇压,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政府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军衔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政府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政府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夫·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政策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政府。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大陆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经济政策

皮诺切特上台后,立即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措施。他表示自己希望“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皮诺切特起用“芝加哥小伙”(指一群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的经济学家,货币政策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影响)来贯彻他的政策。

皮诺切特开创了智利经济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的纪元。他先后废除了最低工资,取消了工会权利,将养老金体系,国有工业和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革,降低了部分税收。这些政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弗里德曼)认为“智利奇迹”是因此产生的(1960-1980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35%)。反对者则指出,智利失业率从1973年的4.3%上升至1983年的22%,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40%。在皮诺切特当政的最后几年,情况略有改善。1990年失业率降至7.8%。阿连德时期出现的物资短缺现象也得到了补救。

皮诺切特的私有化政策,公共开支的削减和工会权利的废除都对智利工人阶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对富有阶层有利。

镇压异己

掌权后,皮诺切特对前政府的残馀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军政权立即取缔了所有左翼政党。对被视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情者则采用暴力镇压,一些公开反对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皮诺切特当政17年间遇难人士的具体数目至今不详。智利“真相与和解”国家委员会1991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踪。

严刑拷打也是军政府镇压异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国外。2004年,”政治犯与酷刑”国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大约有35,000人声称遭到了军政权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证词被认为是合法的。该报告同时认为,超过半数的逮捕行动发生于军人建政数月内(大约有18,000人称他们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间遭到拘禁的)。

任内,智利频繁发生骚乱与暴力袭击,政局不稳。另有数次未遂暗杀,深化了政府的妄想症,加剧了迫害的恶性循环。

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政治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

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政府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刺身亡。

对外关系

军政权在建立之初便立即与古巴断绝了自阿连德时期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当时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均先后进入军事独裁。六国制定了“秃鹰计划”,旨在打击同盟国中的马克思主义“颠复分子”,游击队和他们的同情者。随着这些独裁政权的相继垮台,更多细节泄露出来。该计划遂被广泛批评为国家恐怖主义。但军政府仍辩称是为了应对各自国家内游击队的武装颠复行动。

智利是马岛战争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拉丁美洲国家。

美国政府默许了皮诺切特政权,并提供了物资支持。但美国在政变前后的介入程度众说纷纭。

政权终结

1983年5月,反对派和劳工运动组织了示威和罢工。政府对此进行了武装镇压。1986年,安全部门发现了被取缔的智利共产党的武装分支曼纽尔·罗德里格斯爱国前线(FPMR)走私的80吨武器,这一行动被古巴情报部门暗中监视,民主德国和苏联也介入其中。9月,其中一些武器被用于FPMR发动的一起针对皮诺切特的未遂暗杀。皮诺切特在暗杀中仅受轻伤,但他的5名保镖身亡。

1985年,3名共产主义者遭军警杀害,导致军政府成员门多萨(Mendoza)将军辞职。

1980年,在一场被严格控制的公民投票中,过渡宪法条款获得75%的支持率而通过。条文规定,1988年10月5日将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给予皮诺切特新一届8年任期。宪法法庭裁定,这场公民投票必须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相关规定包括:所有选项(这场投票中是“同意”和“反对”两项)将获得同等的不间断的电视宣传时段,所有电视频道都将同时转播这些宣传内容。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政治宣传。反对派领导人里卡多·拉各斯(Ricardo Lagos)鲜明而乐观地呼吁选民投反对票,并要求皮诺切特对所有“失踪”人口负责。宣传“同意”的时段相对而言基调阴沉,他们称投反对票就意味着回到人民团结联盟执政的混乱中,试图向选民灌输恐惧心理。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5%,赞成票42%。总统大选于1989年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

按照1980年宪法的规定,皮诺切特于1998年3月前仍保有陆军总司令职务。同时宪法还规定,在任6年以上的总统可以获任终身参议员。皮诺切特因这一职位获得司法豁免权。

后期经历

1998年,皮诺切特赴英国伦敦治病。但当时西班牙法官以侵犯人权为由向英国方面发出引渡,皮氏因此被扣留在英国一年多,于2000年3月因身体原因被英国释放回国。

回国后,关于皮诺切特在执政时期组织绑架、谋杀等一系列刑事指控接踵而至,不过他因健康原因躲过了多桩官司。

2004年,美国参议院一个调查委员会发现皮氏在华盛顿一家银行藏匿数百万美元资金,他和妻子、孩子因此受到逃税指控。

2005年3月,皮诺切特执政时期的秘密警察部门负责人向智利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皮氏执政期间500多个被捕后失踪的人员名单,成为他侵犯人权指控的最有力证据。

皮诺切特始终拒绝就执政期间发生的事件承担责任。直到今年11月25日度过自己91岁生日时,皮诺切特才通过妻子宣读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在执政17年中所发生事件的政治责任。

评价:

生前,有“智利第一强人”之称的皮诺切特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声称,他发动政变和执政期间有数千名反对派人士被杀害或失踪,以“军事独裁者”的身份统治智利17年,下台后遭国际人权组织和受害者亲属的调查和起诉;支持者表示,他成功阻止智利“变成古巴”,引领智利经济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是智利的“恩人和大救星”。而对于他的功过是非,智利政坛各界褒贬不一。

功绩:发展经济

皮诺切特上台时,智利的经济濒临崩溃,失业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皮诺切特虽行武出身,并非经济里手,但他知人善任,特意找来了一百位经济专家,组成了顾问班子,并接受了“货币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将其与当时智利的国情相结合。据了解,智利是一个铜矿王国,当时其他国有企业已基本上实现私有化,而铜矿业依旧国有。

这些年轻人上台后,鼓励外来投资,推进私有化进程,制定经济复兴计划。同时,皮诺切特大举外债,还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尽管这一政策最初引发金融危机和高失业率,但从1984年以后,智利经济实现每年5%至7%的高速增长,很快扭转了困难局面。

近20年来,智利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拉美一枝独秀,被国际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皮诺切特在政治上虽是一个独裁者,但有专家认为,皮诺切特在任时的铁腕政治是符合当时政治形势的。1989年,皮诺切特在告别政坛前夕发表国情咨文时,感慨而又骄傲地向世界宣布:我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而移交的则是一个具有坚实基础、旺盛未来的国家。

对于他对智利的经济贡献,皮诺切特基金会主席赫农·吉诺夫称:“皮诺切特拯救了这个国家,把智利建设成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祖国。我坚信,尘埃落定后,历史会承认他国父地位的。”

劣迹:独裁、17年迫害数千反对派;偷税漏税

1973年,刚刚当了19天武装部队陆军司令的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阿连德。皮诺切特上台时曾表示,智利正在走向自我灭亡,必须清除一些东西。然而他首先清除的就是人权。在他执政期间,由于他的铁腕统治,导致全国数千人失踪或被杀害,10多万人被迫流亡国外。根据智利政府提供的数据,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共有41359人遭逮捕,至少3197人因政治原因而遭到杀害,超过1000人失踪,10余万人被迫流亡国外。

皮诺切特下台后被指控长期偷税漏税。经法院调查发现,皮诺切特在纽约里格斯银行里有上千万美元的存款,而随后的调查又发现皮诺切特在其他海外银行里的存款超过2700万美元。2005年,皮诺切特的妻子被指控协助其进行税务欺诈。另外,在长达17年的执政期间,皮诺切特中饱私囊,所掳掠的家私骇人听闻。今年稍早前,美国媒体还惊曝,皮诺切特可能在香港的一家银行里存有数吨的黄金。尽管这一消息被各方所否认,但皮诺切特当政期间所掳取的财产总额应该不在小数。

如今,皮诺切特走了,但皮诺切特时期的独裁统治至今还影响着智利的社会和经济,智利一位驻美大使在谈及皮诺切特时就表示,他破坏了这个国家的民主,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这就是他最大的“遗产”。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生平简介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任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生参议员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就医。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政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攫取个人利益,经济政策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政府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镇压,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政府践踏人权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政府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军衔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政府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政府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夫・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政策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政府。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独裁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大陆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去世

2006年12月10日14点15分,皮诺切特在圣地亚哥军医院去世,终年91岁。消息在圣地亚哥引发骚乱,多人被捕。


奥巴马是一个怎样的政治人物
淡化肤色是高招 奥巴马并非首个竞选总统的非洲裔美国人,但却是离总统宝座最接近的一个。与其他非洲裔候选人不同,奥巴马不打种族牌。这的确是个高招。突出肤色的确能够争取黑人选民的认同感,然而黑人在美国毕竟是少数,肤色政治的负面效果同样很大。在此次选举中,奥巴马并未将自己定位成“黑人竞选人”,...

政治人物究竟是指什么
政治人物一般指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不包括政治学家。

政治人物,政治家,政客,这三者都有什么区别?
政治人物一般应该是用于有一定历史政治影响力的人,而政治家,政客,前者应该属于一个中性词或褒义词,应是一种夸赞,或表明身份,而后者应该属于一个贬义词,说他用政治手段欺骗或者糊弄他人。

最欣赏的五位政治人物(包括事例)
写五位最欣赏的政治人物.最好有他们的事例.谢谢~... 写五位最欣赏的政治人物.最好有他们的事例.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appledj5845 2010-05-11 · TA获得超过9.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45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0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

走向共和中孙中山的作为政治人物的三个特点
但当追崇的是与执政集团有关的“政治”人物时,常常是和对“权力”的认可有关,也常常透露出对“胜王败寇”丛林法则的推崇。此时不再会有“宽容精神”的民主,而容易产生对“专制”的赞扬。例如对孙中山的推崇,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对国民党“党权至上”的认可。当极端去看待一个政治历史人物时,这个人的真实历史已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生活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有着复杂的个性和矛盾的形象。首先,曹操是一个政治家。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才智,能够准确判断和把握时势。在混乱的东汉末年,曹操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成功地...

吕雉是怎样的一个人?
1. 吕雉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人物,作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2. 她被认为是一个政治上极为有手腕,且手腕狠辣的女性。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将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囚禁并虐待至死,这一行为显示了她极端的权谋和决断力。3. 吕雉在汉朝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

秦始皇是不是一个政治家?
政治家应该是近现代的一个概念,指国家政治政策的主要决策者,通常是职业性的,可以是通过战争,可以是通过选举,通俗讲,政治家就是职业国家政治政权决策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按照现代概念,秦始皇时代应该没有我们所说的政治家、或者某些官吏、仕人等从政以后有现代政治家的雏形。秦始皇则是管理政治家、军事...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的政治家,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的。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 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曾国藩受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官至一品大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但是,作为 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单就这个意义,研究、了解曾国藩也 是非常必要的。2、曾国藩...

华亭县15398622024: 请写出一位你喜欢的古代政治人物,并说明原因(300字以上)诸葛亮 -
独孤变达力: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他也是一个很神的人,他虽身...

华亭县15398622024: 采访政治名人可以问些什么?急急急!!!!!!!!!!!!!!1 -
独孤变达力: 我想采访好一个人,可能是更生动的再现一个人性格,还有他的真实生活.比如说他所喜欢的书、作家、电影等等;其次是他爱好的体育活动这方面,如果爱好运动,他会讲很多.官员应该都喜欢媒体捧一下,说点网上对他的好的评价,当然也说些有争议的东西.还有就是目前的热点问题,对于房价这些民生问题的看法.政治名人?谁?

华亭县15398622024: 举一个历史上与世无争,政治才能高超的人物? -
独孤变达力: 严子陵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同窗,刘秀多次邀请他辅佐,均被拒绝.

华亭县15398622024: 过五关斩六将(猜一个当今政治人物名2个字) -
独孤变达力: 布什(不死)

华亭县15398622024: 得天时,云孙名就(2字清朝政治人物) -
独孤变达力: 文祥

华亭县15398622024: 十一世班禅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人物?他代表什么样的政治背景?
独孤变达力: 班禅不是政治人物,只能算是宗教人物,班禅一般不涉及政治问题 的! 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要获得佛学最高学位的“格西”,必须掌握因明、释量、中观,戒律、俱舍五大论,并淹通经义,在任何僧人的考问下都能对答如流,不为所难.目前,十一世班禅已熟练掌握了可以主持为僧俗信徒灌顶、讲经、传法等佛事活动的经典基础.同时,班禅还可以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技术.

华亭县15398622024: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
独孤变达力: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 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

华亭县15398622024: 古希腊主张官职开放并行公薪制的是哪位民主政治代表人物
独孤变达力: 万国觉醒国士无双活动的的问题:古希腊主张官职开放并行公薪制的是哪位民主政治代表人物?很多的小伙伴都非常的想要知道这一道题目的答案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