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咏怀古迹其三》具体诗句谈谈诗人杜甫怎样在诗中融合自己的情怀?

作者&投稿:辉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怎样在诗中融入自己的情怀?~

古迹其三通过描写王昭君的经历。表达杜甫和气一样怀才不遇。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


读唐诗 学写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明妃:指王昭君。紫台:汉宫。连:通、到。朔漠:北方的沙漠。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省识...

生长明妃自有村 环佩谁见月夜魂 清溪逝尽香犹在 水风渡叶说昭君_百度知...
《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 ��妃。昭君村在归...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整首诗的平仄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咏怀古迹其三》唐代 杜甫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

《咏怀古迹其三》怎么翻译?
译文: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原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是什么?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咏怀古迹其三属于什么体裁 咏怀古迹其三的体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体裁是七律,属于近体诗中的一种。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的要求,全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同时对仗句有定字,每句诗句的韵脚都有固定的位置要求,诗中各字的平仄和声调也是固定。《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和山谷连绵不断,好像要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啥意思
“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意思是“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译文:千山万岭好像...

咏怀古迹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咏怀古迹》表面写昭君的怨恨之情,实际上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诗人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全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

语文古诗 杜甫 永怀古迹(其三) 全诗翻译 (^_^)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

咏怀古迹其三 中意象的意义
原文:《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

宿城区19410105995: 结合《咏怀古迹其三》具体诗句谈谈诗人杜甫怎样在诗中融合自己的情怀? -
韩浦生血: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结合背景和诗句,请简要说明王昭君与杜甫有何想通之处? -
韩浦生血: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宿城区19410105995: 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 -
韩浦生血:[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
韩浦生血: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韩浦生血:[答案]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诗歌的大意? -
韩浦生血: 《咏怀古迹》是杜甫的一组诗,共五首.“其三”就是其中的第三首,这一首是写王昭君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大意:千山万壑奔赴荆门山而去,那里当年养育王昭君的村子还在.王昭君离开汉朝廷进入大漠,最后只留下一座青冢面对着黄昏的落日.汉元帝昏庸糊涂通过画像来甄选美女,王昭君的魂魄只有在夜晚徒然归来.千年以来琵琶声都带有胡地的腔调,那分明是王昭君的怨恨在曲子里的流露.纯粹个人理解,具体内容可以上百度搜索.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
韩浦生血:[答案] 主旨落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的开始,“独留”,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内容:这是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望...

宿城区19410105995: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韩浦生血: LZ我复制的.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宿城区19410105995: 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 -
韩浦生血:[答案] (1)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

宿城区19410105995: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诗歌咏了王昭君的哪些其人其事,寄寓怎?
韩浦生血: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简而言之: 其人其事===昭君出塞的幽怨 寄予的情感: 借昭君之怨,抒自身流离之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