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六世”指的是哪些秦国国君?

作者&投稿:脂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呢?~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公元前247年,13岁时便即王位。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就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对此,汉代才子贾谊的《过秦论》曾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贾谊贾谊看来,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剪灭六国,建立秦朝,是因为“奋六世之余烈”,也即离不开之前几位君主的打下的君主。那么,问题来了,这六世是指哪六位秦国国君呢?



首先,这一位君主就是“秦孝公”。《过秦论》开篇便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在成为秦国的君主之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对于商鞅变法来说,成为秦国由弱变强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不能称之为强国,比如被魏国夺取了大片土地。但是,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凡此种种,首要功劳无疑要算在秦孝公身上。



第二位君主就是“秦惠文王”,根据史料记载,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虽然秦惠文王杀了商鞅,但是,商鞅变法的大部分内容却被秦国君主坚定地执行下去了。对于当时的秦国士兵,因为奖励耕战的策略,所以拥有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在此基础上,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促使秦国成为战国的霸主。



第三位君主是“秦武王”,第四位君主是“秦昭襄王”。值得注意的是,秦武王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依然有“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等功绩。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之后极为。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任用白起等将领削弱了赵国、楚国等强国,为秦始皇灭六国扫清了障碍。



最后,第五位君主是“秦孝文王”,第六位君主是“秦庄襄王”。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至于秦庄襄王来说,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值得注意的是,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只有三年。不过,因为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君主打下的基础,最后的秦始皇嬴政在位时,依然对六国拥有巨大的优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派遣王翦、王贲等将领先后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结束于了战国时代。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分别是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秦孝公,秦孝公在位期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但是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执行变法活动以来,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为齐、楚、秦三强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来说一下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根据各种史料材料来看秦惠文王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不但打败义渠,还占据了巴蜀作为战略大后方,采取连横的策略积极东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武王,虽然秦武王在位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他在位时期的功绩也是很不错的。秦武王在位的期间内,平定了蜀乱,设立了丞相,还修改了田律,扩大了疆土,疏通了重要的河道,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再来看看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在位的前四十年完全都是宣太后和魏冉专权,等到宣太后和魏冉都逐渐老了之后,秦昭襄王才有了真正的实权,之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驱逐了宣太后和魏冉的势力。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与山东六国势力不相上下,先削弱强大的楚国,然后联合五国讨伐齐国,最终使这两个国家一蹶不振,形成了秦国在战国中后期超级强国的地位,后来还发动长平之战打败了对秦国最有威胁的赵国。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他们虽然没有特别的发展秦国,但是也保留了秦国强大的实力。

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朝。秦朝的建立,背后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祖的励精图治。所以在《过秦论》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呢?

既然说嬴政是继承六世的"余烈",那么这六世自然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这六人对秦国的发展并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他们一代代积累,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先看看秦孝公,可能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但他在位期间提拔的改革家商鞅就称得上妇孺皆知了。秦献公四年(前381),秦孝公嬴渠梁出生,秦献公去世后,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继位,成为了秦国国君。

秦孝公深知变法需要人才,便颁布了《求贤令》,重金网罗天下贤士。商鞅便是响应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到秦国。秦孝公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商鞅的变法,从而大大改善了秦国积贫积弱的颓靡姿态。商鞅的变法涉及范围极广,其影响也非常巨大。

年仅十九岁的秦惠文王继位后不久,便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将商鞅处死,但商鞅去世后,他并没有废除其变法,而是依旧依照法令治理国家。秦惠王十三年(前325),嬴驷正式称王,这反映了秦国随着实力提升,其地位也在各国中不落下风。

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没有自己的父亲及祖父高,原因在于他并不喜爱治理国家,只醉心于追求力量。他先是驱逐了张仪,又出兵攻打韩国。不过,他在位仅四年,便因为与大力士比赛举鼎时膝盖骨断裂,不久去世。

因为秦武王年仅二十三岁便意外逝世,还来不及留下儿子,众臣便拥立他的弟弟嬴稷继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时,文臣范雎、武将白起共同辅佐,并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后来,昭襄王更是直接进入洛邑,灭亡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子楚继位后,先是彻底铲除了东周政权,又继续积极地对外扩张。在位三年后,庄襄王也去世,其子嬴政继位,开启了崭新的时代。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指的便是嬴政继承这六位国君留下的基业,从而建立了流传千古的秦朝。



前两年推出的大型先秦历史题材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真的是好评不断,纵横一向对历史剧没有感觉,大家也知道我们写历史的最喜欢挑毛病,吐槽是必须的。这一系列剧说真的还真不错,目前拍了三部,第一部相对来说剧情有些拖沓,给商鞅的内心戏太多,所幸的是,这系列剧是一部比一部强,尤其是第二部里面饰演秦惠文王的演员,演的是真不错啊。

想要了解秦国统一六国前是如何发展的,把《大秦帝国》看一遍,应该能够有一个较为大概的了解。

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哪些国君呢?

很多人对这个六世国君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是秦国崛起过程中对秦国有贡献的六位国君,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将秦始皇放到了里面,有人认为秦孝文王在位仅仅三天没有什么功劳因此给排除了,也有比较了解秦朝的认为,秦武王和和秦昭襄王都是一辈,所以他们算一世。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道历史题,不如说是一道语文阅读理解题,这句话出自汉代贾谊的政论文章《过秦论》,只要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看看就明白了。

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奋六世之余烈”的前一句是“及至始皇”,也就是不包括秦始皇的。

至于包不包括秦献公,还是要看看贾谊在《过秦论》中是怎么写的。

很明显,贾谊的第一句话就是从秦孝公有吞八荒之心开始写的,在商鞅的辅佐之下,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而逐渐强大。

秦孝公死后,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个君主的努力,不断巩固秦国的内政,然后开始向东扩张,而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因为“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只是捎带一提。

所以“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位君主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具体来说,这六位君主都有哪些功劳呢?

秦孝公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远远达不到战国七雄的水平,当时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实力变得强大,吴起曾经率领魏武卒大败秦国,夺得秦国最富庶的河西之地。

当时的魏国并没有看上秦国的土地,在战略上进行了转移,更希望向东方的中原之地发展,这让秦国有了喘息之机。

秦孝公重用从魏国前来的商鞅主持变法,让秦国逐渐强大,当时虽然无法直接与魏国叫板,但是俨然已经为齐、楚、秦三强并立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一直以来人们对秦惠文王都有一定的误解,商鞅因为变法成为备受推崇的人物,然而秦惠文王即位的时候就杀了商鞅,成为一大历史污点。其实我们看待历史应该有一个更加宏观一点的视野,秦惠文王杀商鞅应该有他的理由。

当然,无论秦惠文王杀不杀商鞅,都不能忽略秦惠文王对秦国崛起奠定的贡献,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不但打败义渠,还占据了巴蜀作为战略大后方,采取连横的策略积极东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秦武王

秦武王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四年,23岁就死了,而且还是举鼎“绝膑而亡”,成为一大历史笑谈。

实际上秦武王并非是一个脑残,“武”字倒是符合他在位时期的功绩,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总体来说,就是死的太早了。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估计也是傀儡最长的君主,在位前四十年都没有亲政,完全是宣太后和魏冉专权,等到宣太后和魏冉都老了之后,秦昭襄王才亲政,任用范雎驱逐了宣太后和魏冉。

我对秦昭襄王是挺看不上的,尽管其在位期间是秦国快速发展,并且与山东六国此消彼长,先后削弱强楚,联合五国伐齐,最终使二强一蹶不振,形成秦国在战国中后期超级强国的地位,最后更是发动长平之战将对秦国最有威胁的赵国打败。

但是前四十年的政绩大部分都是魏冉做出来的,秦昭襄王在完璧归赵,绳池相会等外交事件中被蔺相如威胁和捉弄。执政晚年更是有点昏庸无道的感觉。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正是因为秦昭襄王晚年没有安排好后事,也使得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这段时间,异常混乱,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都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就去了,如果秦国后来不是秦始皇继承皇位,再出现几个昏君,也够秦国喝一壶的了。

所以真正要说到对秦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六个太多,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这四位差不多,其他的都有些差强人意。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秦国经历了在他之前六位君主的励精图治,为他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也就有了“奋六世之余烈”的说法,这六世国君分别是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秦国的统一离不开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但是更离不开秦始皇先前六位君主的努力。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日渐强大,当王位传至秦始皇时刚好历经六代。这六代君王并非每一个君王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对秦国影响最大的还是要数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三位君主。剩下的三个君主都在位时间较短,没有太多的功绩,他们也只是来凑个数而已。

秦孝公继位之处的秦国,是一个西方小国,那时候的秦国领土狭小,国力衰微,不仅经常受到北方戎狄的骚扰,还受到中原诸侯的欺负。秦孝公大胆启用商鞅,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国家面貌。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如火如荼的在秦国开展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国开启了为统一六国而努力的步伐。

商鞭变法让秦国上下焕然一新,秦惠文王继位后依旧延续商鞅变法的政策政令,并且他重用张仪,公孙衍等人,让秦国在内政外交上都更上一层楼。他积极向南攻克巴蜀,向东抗击魏国。在雄才大略的魏惠文王的带领下,秦国竖其了东出扫六合的大旗。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他的智慧让常人无所比拟,知人善用,唯才是举,培养了白起,范睢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彻底击溃了赵国,也让东方六国从才再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他为秦始皇后来的统一,吹响了号角。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分别是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秦孝公,秦孝公在位期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但是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执行变法活动以来,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为齐、楚、秦三强并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来说一下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根据各种史料材料来看秦惠文王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不但打败义渠,还占据了巴蜀作为战略大后方,采取连横的策略积极东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武王,虽然秦武王在位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他在位时期的功绩也是很不错的。秦武王在位的期间内,平定了蜀乱,设立了丞相,还修改了田律,扩大了疆土,疏通了重要的河道,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再来看看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在位的前四十年完全都是宣太后和魏冉专权,等到宣太后和魏冉都逐渐老了之后,秦昭襄王才有了真正的实权,之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驱逐了宣太后和魏冉的势力。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与山东六国势力不相上下,先削弱强大的楚国,然后联合五国讨伐齐国,最终使这两个国家一蹶不振,形成了秦国在战国中后期超级强国的地位,后来还发动长平之战打败了对秦国最有威胁的赵国。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他们虽然没有特别的发展秦国,但是也保留了秦国强大的实力。



严格来说应该五世,孝文王在位才三天,对历史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现代文啊
回答:原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翻译
“及至”表示到了某个时间点或某个阶段,“始皇”指的是秦始皇。这句话的开始部分表示,秦始皇继承并发展了前六代君王所积累的基业。2. 奋六世之余烈:“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发扬、继续努力的意思。“六世”指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君主。“余烈”指的是前六世君王所留下的功绩和气势。秦始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奋为什么意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的意思是:到秦始皇奋发图强,继承了前六代君主的遗留下来的猛烈进取精神。以下是 一、对“及至始皇”的理解 “及至始皇”指的是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二、“奋六世之余烈”的...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出自哪里?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意思为:秦始皇大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六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翻译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乃统天下。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继承并发扬了秦六世君主的宏伟基业。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跨越,象征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的体现。详细解释:首先,“及至始皇”意味着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他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秦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指的是哪六世?
这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出自西汉年间贾谊的《过秦论》一文,这一句的大概意思是:等到秦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那么这“六世”,指的是哪“六世” 呢?这“六世”指的是秦国的前任国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

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
奋六世 《过秦论》中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奋六世之余烈”的大意是说,秦始皇在继位秦王后发扬了秦国六代君主在位时遗留的功绩和事业,然后用武力统治了当时的各诸侯国,之后秦始皇登上帝位,其威风...

文言翻译:“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为: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白话释义: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1、奋六世之余烈是哪六世 一、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秦国从此由弱变强,奠定统一六国之基础。二、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六国,任用公孙衍、樗里子和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更进一步。三、举鼎身亡的秦武王,武王身体强壮,...

奋六世之余烈中烈什么意思 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原文及翻译
1、奋六世之余烈的烈释义:功业。2、原文:《过秦论》【作者】贾谊 【朝代】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色达县1859248935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翻译快 -
臧霞恒运:[答案]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发扬先前六代祖辈遗留下来的基业(事业) 六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色达县18592489351: 求比较《六国论》和《过秦论》的文章 -
臧霞恒运:[答案]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铺叙排比,渲染情势,二是多用骈偶.例如文章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铺...

色达县18592489351: 秦始皇怎样统一的六国 100字 -
臧霞恒运: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 前222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兵出关中,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灭赵 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 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

色达县18592489351: 有人说:统一六国并不是秦始皇的功劳,都是由前几个秦王的政策而打下了基础,万事具备了之后,秦始皇才将这个工作收了个尾.这种说法对吗? -
臧霞恒运: 不完全正确 虽然秦始皇是站在先辈的肩膀上统一六国的,但这也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分不开,秦始皇是中国少有的能皇

色达县18592489351: 一统中国:是秦始皇雄才伟略还是仅仅奋六世之余烈 -
臧霞恒运: 二者都有. 如果不够雄才伟略,那就算有六世基业,也没啥用.秦始皇都统一全国了,到他那败家儿子手里,不也才几年就天下大乱了.可见一定得是明君,才能做一番事业. 但是前人留下的基业也很重要.如果没有无数前辈的努力——比如长平之战,光是对付赵国,就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了.

色达县18592489351: 《过秦论》作者写秦始皇的强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臧霞恒运: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色达县18592489351: 是什么让强大的秦国三年灭亡,就真的是赵高的过吗?
臧霞恒运: 秦国的灭亡,表现上看是六国复辟,(项羽 是楚国贵族后代,其它各国也基本是六国贵族后代,只有陈胜是真正的农民),真正的原因则是胡亥与赵高不会治国,失去了天下民心.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列国征伐不断,天下百姓受战乱之...

色达县18592489351: 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
臧霞恒运: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时多方面的原因,政治和军事还有农业上都有关系,首先秦国600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变法,最重要的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他所推行的法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可以说是后期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的...

色达县18592489351: 从秦孝公时代算起,“奋六世之余烈”都是哪几个人? -
臧霞恒运: 六世指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王.很多人都认为之前六代秦王个个都是励精图治之人,但其实并不是.六个人中,有一半人没有什么功绩,而真正有功绩的只有三位,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其他三位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的贡献相比这三位,要少得多.

色达县18592489351: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一定要灭六国统一天下 -
臧霞恒运: 取代周王朝统一天下,是秦国很早就确定了的既定方针.秦国按照这个既定方针制订并实施扩张、兼并计划,历经了很多代人,到秦王嬴政时期得以完成.秦王嬴政亦即后来的秦始皇,是按照秦国的既定方针最终实现了目标,所以贾直称其是“奋六世之余烈”.秦国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不是秦始皇一代人之力,也不是一代人之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