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及特点

作者&投稿:汪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的由来及特点~

端午节: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流行着三种说法
1,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后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他写过忧国忧民的《离骚》。
2,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助吴伐楚,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后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3,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南方多吃咸粽子,北方吃甜粽子,吃粽子主要是人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人们赛龙舟主要是想要驱赶河里想要吃掉尸体的鱼虾,后形成一种民间比赛活动,同时南方要在这天祭海神,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挂艾草与菖蒲:人们将艾叶和菖蒲挂在门上,可以起到驱病、防蚊、辟邪的作用。
栓五色丝线:这天早晨,家家都要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种吉祥的颜色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饮雄黄酒: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正是蚊蝇毒虫多行的时候。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习俗: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端午浴、放纸鸢、佩豆娘、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铸阳燧、画额、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制凉茶、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九狮拜象。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
1、先秦时期
朱宣咸中国画《端阳佳节》先秦时代,南北风俗各异,端午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南方的龙舟竞渡祭祀仪式鲜见于文献记载。北方在战国时代已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
2、秦汉时期
到秦汉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时以北方文化为主导,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沿北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干支历,以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天地纯阳之气极盛的重午日为龙图腾祭祀日。汉代时,由于历法变动,为了便于过节,朝廷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缯”了。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受到上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活动,也必然会在风俗生活中积淀。
因此,本来端午节起源于民间的原始崇拜,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就又被赋予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且节日风俗活动,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5、宋代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宋代,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
6、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不仅节日名称有异宋代,而且民间风俗也有变化。北方无江水之便,也就不存在竞渡。
7、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尤其南方的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
还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标者”。竞渡规模历时经月。对此事“或官府先禁后驰,民情先鼓后罢也。”
在宋代就出现的端午贴天师符风俗,到明清时更为流行。不但有天师符,还有“五雷符”、“纸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8、近现代
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特点:

1、吃粽子与赠送粽子

每到端午,不少人家里总要包上一堆粽子——端午前两天,主妇们往往开始忙碌了,拿酱油、酒、糖将肋条肉腌出一股子酱香来。

要包豆沙粽还须将赤豆煮烂捣成泥,用猪油和糖搅拌着炒得暗红油亮;将糯米一粒一粒涨得白胖;将街上买的棕叶洗净,棕叶一定是新鲜的,新鲜的棕叶包出来的粽子往往有着竹子的清香,而陈年的箬叶却无这股好闻的气息。

2、插菖蒲、艾叶

除了吃,还可以发现这一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节前街上突然会多了卖菖蒲、艾叶和香包的人,而在平时,菖蒲和艾叶这些东西是乏人问津的。

而在端午这一天,早早的,就有附近村落里的乡人挑着担子到城来里卖,小贩们则为五彩缤纷的香囊、香包起劲吆喝,空气中仿佛游走着青草的香味和浓重的药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插在门框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3、喝雄黄酒

其实也就是将雄黄混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黄酒。不过现在喝雄黄酒的人不多,说是有害,其实雄黄酒的味道并不好,太冲,倒是不少人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用菖莆沾着雄黄酒洒个遍,孩子的额上也被大人用雄黄画了个“王”字。

4、系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谓之长命线,用以辟鬼,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台等地的农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说法。这一天,香袋香包也是少不了的,以前女子都会缝香包,用绸布裹苍术、雄黄等香药,也有用丝线织成网袋,内装樟脑丸的,取其驱虫辟邪的意思。

5、赛龙舟

大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了,可以想象那锣鼓喧天、船如箭飞,一定闹猛得很。

扩展资料:

按照民间习俗,端午节这一天,媳妇们都要回娘家过节,这种风俗被称作“躲端午”

1、躲端午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2、端午雨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

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

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节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另外有人却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端午赛龙舟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特点: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之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说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原住着一群古越族先民。专家推测,最早是古越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舟去探亲访友,有时大家遇到一起,便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随着龙神观念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此后渐渐形成为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1、源于纪念屈原 民间传得最多的,端午节的真实来历是,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一、端午节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说 古时候,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为二十八宿,然后把东南西北四方称之为“四象”;在东方的七个方位上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及“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与一年四周期相一致,春季在东方,夏季在南方,秋季在西方,冬季在北方。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风俗特点是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
1、端午节是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风俗特点有,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端午节的来历和气候特点,供大家阅读参考。目录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怎么养生 端午节办婚礼合适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

了解一下端午节的风俗特点和来历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知道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还要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都有所了解。在上面会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的风俗特点和来历的内容,也有其他的节日内容分享。端午节的风俗特点和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端午节发源于什么地方?
端午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糅合了不同地域的风俗,日益丰富。现今民俗在端午节多为祭祀屈原,甚至被称为屈原节、诗人节。其实历史上,各地曾有不同的名人祭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地理标识。 第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后遭子兰等人...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地域宽阔,人们了解到的故事,传说多有不同,但是习俗基本上是统一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本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当然,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史学家都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算是其中的...

详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再度奇洛: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最全
再度奇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菖蒲节(艾节)、女儿节等,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名称最多,由来也最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来历和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再度奇洛: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快到了,一起谈谈端午节的由来?
再度奇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
再度奇洛: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
再度奇洛: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端午节的来历及养生知识,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由来 -
再度奇洛: 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端午佳节.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以祭吊屈原之说流传最广;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统活动
再度奇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再度奇洛: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3459139524: 端午节有什么特点
再度奇洛: 端午节的特点是: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