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

作者&投稿:肥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位于介休市东南,距市区20公里,是晋国名臣介子推殉难的地方,也是一处融自然山水和佛道文化为一体的景区。
  绵山主要风景点有龙头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龙头寺位于绵山入口处,寺分上下两层,这里地势险要,绿树如茵。抱腹寺是绵山一处不可不去的险绝之地,整个寺庙的 20多间大殿都深藏在抱腹岩下,风雨雪都无法侵入,这种建寺环境实属罕见。寺内还有许多唐、宋、金、明等朝的碑刻,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唐汾洲抱腹寺碑”。
  介子推殉难的地方就在抱腹岩上的铁索岭顶部,这里峰峦叠翠,绿意盎然。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于外,介子推跟随他漂泊了 19年,并在他饥不能食之时“割股奉君”,是当时有名的忠臣孝子。后来重耳复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介子推却没有邀功请封,而是带着老母亲隐居在绵山。晋文公得知此事后,随即赶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奈何他高低不肯出来,于是晋文公就放火烧山,以为这下介子推一定会出来。大火连烧三日,整座山都烧完了,仍不见他的人影,派人进去一看,原来介子推真是宁死不肯出山,已经和老母亲抱着一棵树烧死了。晋文公懊悔不已,于是用这块残木作了一双木屐,以此提醒自已不忘介子推,“介休”之名亦是从这件事而来。

绵山道教音乐,伴随着绵山道教的发展而成长,其内涵极为丰富,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具地方特征的道乐,又称之“土乐”,另一部分是结合了宫廷风格的道乐,亦称“法乐”。道乐作为宣道、礼神及道士修为的形态,存在于道教科仪之中,其作用为:祈福迎祥,解厄除秽,施食度亡。分为阳事、阴事两大类。
过去的道士迫于生计,常与本宫观外其他道士合作,在信众家中建醮,故一些固定俗成的曲目得以流传,如:阳事中的《普庵咒》(四股)、《要帐》(二股)、《水红花》(一般)、《大走马》(三股)、《驻马亭》(四股)、《骂渔郎》曲目,称为“六十套曲”曲中填上经文,为信众解除灾厄,祈祷祥瑞。阴事中国的曲目有:《一盏灯》、《十灭罪》、《十报恩》、《永皈依》、《种种无名》、《一柱道德》、《五音赞》等,目的是超度亡魂、安宅镇土,令亡者早离地狱得道成真。这些曲目大都是口传心授,好多曲目已经失传。
唐时,因道祖李聃与皇家均为李姓,特别是李世民在绵山附近的雀鼠谷击败突厥可汗刘武周部将宋金刚,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为宣扬君权神授,在绵山兴建了诸多宫观。唐贞观年间,太宗驾幸绵山,修斋建醮,祭拜神灵,使绵山道教的发展大放异彩。而极具宫廷风格的“法乐”,亦成为绵山道乐特色流传至今。
1995年,山西省著名企业家,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善士阎吉英,投巨资修复绵山,修复宫观殿80余座,道教神像2000余尊;介休市道教协会在绵山大罗宫挂牌;并且成立了绵山宗教乐团,搜集整理绵山道教音乐,规范道教道场科仪,博大精深的绵山文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绵山道教文化得以恢复;2001年5月21日,绵山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指导下,成功启建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罗天大醮”法会,婉转悠扬、庄重典雅的绵山道乐,得到了国内外道教同仁及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荷兰行等地友人的一致好评,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面对复修后的绵山感慨万千,欣然挥毫,写下了“人间仙境,道教名山”的题词。绵山经团的管理模式被誉为“绵山模式”,中国道协曾发出“向绵山经团学习”的号召。
绵山道教音乐,世人称之为“绵山仙乐”。其风格清幽典雅,重声韵而不沿华彩,旋律动感丰富,韵腔修扬,一唱三叹,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绵山道乐有明显的重宫音的调式特点;显示了其庄严肃穆与恬静稳重的特色,倾听绵山道乐,犹如置身于清虚仙境,令人身心清静,气脉调和。绵山道乐的法器有:铛、镲、鱼、铃、铙、钹、鼓、磬;演奏乐器有:笙、萧、管、笛、陶埙、唢呐、云锣、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大阮、月琴、三弦、二胡、高胡、中胡、低胡、西洋乐器。绵山道乐曲调丰富,阳韵庄严、明朗、肃穆,阴韵则婉转、悲凄、哀伤,按其用途可分为“法事道乐”和“民间道乐”:法事道乐是指举行道场科仪时所用的道乐,它包括前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道乐则称之为“牌子”或“耍曲”,类似于民间音乐的“器乐曲牌”,是融合地方民间音乐,用于法事道场开坛前后焚香礼拜或法事道场中高功拜表飞升等场合,这类道乐经松、活泼,很受信众喜欢;绵山宗教乐团不断完善努力进取,创作、改编了大量的具有绵山道乐特色的曲目,如:《混元赞》《送花赞》《大罗献乐》《绵山秋月》《绵山情韵》《介公赞》《飞仙曲》等,受到了道教界及有关专家的赞赏。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绵山之神为介之推。西汉刘向《列仙传》载:“介之推者,姓王 名光,晋人也。隐而无名,悦赵成子,与游。旦有黄雀在门上,晋文公重耳异之,与出居外十余年,劳苦不辞。及返,介山伯子常晨来呼推曰:‘可去矣’推辞母入山中,从伯子常游。后文公遣数千人,以玉帛礼之,不出。后三十年,见东海边为王俗卖扇。后数十年,莫知所在。”后赵皇帝石勒敕建“介神庙”,称其为“威烈天神”,专事兴云布雨,视察民间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绵山另一位神为尉迟恭。恭隋末从军,以功授朝散大夫。后为突厥所封定扬可汗的偏将,曾留守介州(今介休市)。当时为非常时期,留守即相当于县令。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与突厥所封定杨可汗刘武周部宋金刚,在绵山雀鼠谷、度索原之战,战败归唐。为辅佐李世民成就“贞观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其间在绵山一带活动颇多,留有“点将台”、“听令巷”、“马跑泉”、“马劈石”等遣迹和传说。晚年笃信道教方术,被奉为“门神”。
绵山之佛为北魏高僧昙鸾,为佛教净土宗先驱。在洛阳受天竺高僧菩提留支真传后,魏主“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元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徒蒸业,今号鸾公岩是也。”(见《唐高僧传》)“大寺”《汾州府志》、《山西通志》称“大岩寺”。据绵山五龙躔明隆庆“大岩寺岩主明古镜”的记载,大岩寺即抱腹寺(现名云峰寺)。绵山黄土坡原有“昙鸾和尚墓”。(见《净土古刹玄中寺》一书)。鸾公被梁萧王尊称为“菩萨”,在世人心目中早已是佛。绵山的另一位佛为隋唐高僧志超。僧俗姓田,为反抗地痞官府盘剥为民请命而离家出走。唐武德五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岩名抱腹……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光岩寺”,后终成正果。据传,他是过去世之一佛——空王古佛的应化身,是一位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乐善好施,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禅林大德”,世称“绵山活佛”。圆寂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封其为“空王古佛”,为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一位。
以上神佛,介之推为晋人(一说夏县裴介,一说介休小宋曲,一说沁州铜鞮);尉迟恭为溯州善阳(今溯州)人;昙鸾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志超为榆次源涡人。都是曾经生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活生生的神、佛。这种“真神真佛”集于一山的现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文公宴
文公宴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三年,文公率群臣到绵山祭祀介之推,曾是介之推邻居的解张,看到晋文公连续三年祭祀介公,心中十分感动,特地从城中请来一位叫王春发的名厨,为晋文公备下一桌盛宴。此宴气味芬香,别具风味。文公看到满心喜欢,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称道是平生从未尝过的美食。这时狐偃、赵衰等人也连声叫好,众人公议此宴定名为“文公宴”。从此,此宴一举成名,成为晋宴名宴,历经2600余年不衰。
介公宴
介公宴始于西晋末年,朝纲腐朽,诸侯割据,石勒遂在绵山建寨起义。石勒立志解民倒悬,广招天下英雄豪杰,恰逢名士张宾前来投奔。二人志同道合,一同瞻拜介神,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护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后同入寨中饮酒进食,席宴丰盛,口味清鲜,营养丰富,颇有特色。张宾用餐后极为赞赏,便问石勒何名?石勒哈哈大笑,说:“我兄弟二人刚祈祷完介神,愿介神护佑咱拯救百姓,统一华夏早日成功,就定名为介公宴吧。”从此该宴便成为绵山佳肴。据说,石勒称帝后常常用此宴宴请大臣,成为众臣常食的美味佳肴。
彭祖养生药膳
彭祖,即彭铿。据考彭祖年轻时曾在绵山龙脊岭修行多年,期间常食绵黄芪、黄精、党参、柏籽等,因而活了八百岁,成为中国历代最长寿的人。彭祖倡导美食、养生、药膳,是气功导引第一人,创出了天下名宴彭祖养生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烹饪先师。彭祖养生宴历经4千多年演变、发展、充实,最终成为绵山的著名风味宴席之一,是国内历史悠久、品种较丰富的特色养生宴,也是琼崖宾馆养元斋名厨倾力打造的品牌宴席。此宴重在养生、滋补,在菜肴配制过程中,参阅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饮食正要》、《调鼎集》、《中药大辞典》等大量典籍,并以选料丰富、烹调方法多样、菜肴口味多变、滋补养生功效显著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
朱家宴
朱家宴源自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朱权字癯仙,号涵虚子。朱元璋封其宁王。洪武年间,朱元璋想到父亲朱世珍在绵山上祷天下祷地,自己才当上皇帝,便派朱权至绵山祭祖。事毕,来到了绵山一家小饭馆。听游人说,有一位田厨师烹饪技术相当了得,特地前往品尝他的手艺。田厨师用当地肉菜制作了一桌山珍美味佳肴。朱权品尝后,大为赞赏,将此宴起名为“朱家宴”,并从此传入宫中叫“朱明王朝宴”。
晋王宴
晋王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李治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封晋王。当时他目睹李承乾与李泰激烈争夺王位,于是上绵山祈祷神灵护佑自己,结果登基继位。后感神恩,亲临绵山下诏复修洞真宫。傍晚时在绵山一家饭庄就餐,店家为其备下一桌丰盛宴席。高宗观其色、闻其味,拍手叫绝,一尝,果然香鲜味美,称其“绵山佳肴”。此事传至后世,历代达官贵人上绵山,都要品尝晋王宴。
潞公宴
潞公宴源自北宋名相文彦博。彦博,字宽夫,介休文家庄人。曾出将入相五十年。因平叛有功,宋神宗封其潞国公。元丰年间,宋神宗诰封介之推为洁惠侯,文彦博奉旨至绵山修建封侯亭。竣工后,县令设宴款待,并请文彦博点菜,文彦博不好拒绝,就按照自己的口味点了十几个。之后潞公宴逐渐传开,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宴。
开元御宴
“开元御宴”是闻名三晋的绵山名宴,它始于唐代。相传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上绵山朝拜,县令要在绵山一家饭庄接待,并要求菜肴鲜美,风味独特。店家便按当地口味做了一桌宴席。唐玄宗食后赞其“香鲜味美”,张悦、宋璟也从未品尝过这种山中风味,齐夸“好吃”。店家看皇帝、大臣吃得满意,遂斗胆请求圣上赐名,唐玄宗脱口而出,“就叫开元御宴吧”。之后,凡上绵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要品吃此宴,此宴逐渐出名,流传至今。
青主宴
明末清初大学者、医学家傅山一生喜名山大川,曾数次入绵山修道。尤擅医道和养生。他主张“学仙先学医,医道通仙道。”他发现绵山中药材品种达一千多种,其中珍贵药材就有几十种,遂四处采集,令人将药材、野菜、野果、蔬菜、肉类制成一宴,味道清新爽口,风味独特,后人称之为“青主宴”。青主宴主要特色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诸味合而服之,调和阴阳,补精益气。
农家宴
相传,此宴出自东汉永兴年间。东汉后期,郭泰联合三万名太学生抨击朝政黑暗与腐败,成为当时名震天下的“清议”。河南尹李膺称郭泰“身有仙骨,寰观气宇”;汝南太守范滂赞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之后,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崇高品德的猛烈撞击,饱读经典的郭泰从洛阳返回介休从教育人。一日,与郭泰结为莫逆之交李膺、范滂至介休探望老友,郭泰相偕上绵山朝拜游览。为款待老友,郭泰特地在绵山一馆舍备下一桌农家宴,绵山杂食,香气飘逸,乡风山野之趣,令这些见多识广的朝廷大员啧啧称奇。从此,“农家宴”这一佳话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三晋名宴。至今,农家宴更因文化底蕴深厚而名扬天下。 1、历史记载最早,在中国第一部史书《左传》中就曾4次提到,最早的诗集《诗经》、《楚辞》中也都有记述。《诗经》中记载“逝将出汝,适被牙郊,谁之永号。”真实地描写了介推母子的隐居生活 。介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成为历代脍之人口的佳话。
2、抱腹岩的山势奇特为天下绝无仅有。它高60米,宽180米,深50米。可以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其中。惊险壮观的岩下飞空挂铃,更为一绝。
3、《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形成于唐代开元二十年,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它生动地记述了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筹划创建抱腹寺的情况2,并有许多唐 、宋名人题记。内容与书法价值极高。特别是碑与寺相距200余米,可谓千古之谜,中国没有第二例。
4、“贺知章登山道”,是从岩沟直插岩上的一条险道。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登绵山是先由寺僧用布把他拽到50米以上的“棋盘洞”附近,再由棋盘洞攀100米云梯到云峰寺下;然后沿120和60级石阶到铁索岭下手抓70余米的铁索登上铁索岭,并一股作气爬上摩斯塔的。全长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既是一处奇险的自然景观,又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可谓天下奇观。
5、蜂房泉是一处高100余米,宽30余米的抱腹岩。岩的下部大小数十个石乳常年滴水,落入石池时发出叮咚的乐声。历代文人把它称做悬泉。像这样挂在岩壁上的泉,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
6、大罗宫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明四暗七仿古建筑,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堪与布达拉宫媲美,为天下第一道宫。宫内300平方米中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以及300平方米的布画都是中国一绝。
7、天桥栈道全长300余米,全部建在山的顶部,边上装有仿汉白玉栏杆,远远看去犹如白鹤凌空展翅。人从桥上过,泉在脚下涌,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此情此景,即使游遍中国名山大川也难寻难觅。
8、二十公里的水涛沟、苍岩、曲径、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绵山 石桐水千回百转 ,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其中的五龙飞瀑落差80余米,游人可从瀑下通过;水帘洞府瀑流从洞前飞流直下,洞内可容纳三四十人。这样的风光,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
9、绵山之神为介之推,距今2600多年,为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绵山之佛为空王佛,俗名田志超,原是一名唐代高僧,是汉人成佛的第一位。此外初唐大将尉迟公,北魏净土宗先驱昙鸾也都是绵 山 特有的神佛。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这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绵山这神从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到山神、土地,绵山之佛从灯明、妙光、燃灯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神、佛之多之全,也为中国之最。
10、绵山宗教乐团由150人组成,多次为台湾宗教人士表演,尤其是北京白云观举办方丈升座典礼,河北鹿台开光典礼 ,辽宁普庵观开观典礼,乐团表演颇受好评。中国道教协会长闵智亭对绵山宗教乐团给予高度评价。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
多少悲壮惨烈的战斗在钟山展开,多少英雄志士在钟山浴血奋斗。钟山,人文景观众多,历代风物荟萃,琳琅满目,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钟山,是古都南京的骄傲,是古都南京的圣地。钟山风物,当以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为最。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前临平畴万里,后拥苍崖千丈...

嵖岈山名胜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此山后亲书“别是洞天”。明代礼部尚书、诗人许赞曾在此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阙十万峰”的著名诗句。当代大书法家李锋的《登嵖岈山》为:“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峰看欲迷。”嵖岈名胜山风景区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璀璨夺目,为...

云台山历史文化价值
升华为一次又知其所以然的地质科普旅游。云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可以游玩的景点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云台山360极限飞球 位于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小寨沟广场,一场惊险、刺激、震撼的视听盛宴,此项目是云台山2018年度重点推出的高科技娱乐项目。集合...

王屋山风景区基本介绍
王屋山风景区属于济源人文景观的著名旅游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总面积265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汉魏时王屋山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称为"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

关于泰山的历史背景?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

云台山的简介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

介绍一下武夷山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

有关于清源山的资料。
清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的北部,是泉州唯一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清源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历代开发,山上留下大量文物古迹,...

有关武夷山的资料
一般说来,游武夷春夏秋季都宜,但冬季山景萧条,武夷山的自然风光会大打折扣,而夏季虽然气温偏高,却是万物生长最为茂盛、武夷山自然风光最具特色之时。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

泉州市清源山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名胜古迹介绍清源山
复建工程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达摩祖师堂、伽兰祠、西堂、玄女堂、罗汉堂、十三堂、禅堂、观音殿、地藏殿、演武厅和泉州历代名人祠堂及其他配套设施,重现“泉南处处少林风”的历史风貌。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胜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

延川县19380072285: 晋中地区绵山有什么人文历史 -
长孙苏间苯: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

延川县19380072285: 山西介休绵山的具体简介 -
长孙苏间苯: 介休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072米.山光水色,文物古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相传春秋之时...

延川县19380072285: 绵山景区介绍 150字左右 -
长孙苏间苯: 绵山,亦名绵上,又称介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介休城东南20公里,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绵山的景观很多,最高海拔2566.6米.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山上有直径1米的铁锅水,水从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名为“一锅泉”.

延川县19380072285: 有没有关于绵山的资料? -
长孙苏间苯: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

延川县19380072285: 绵山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
长孙苏间苯: 绵山,也称介山,为太行山支脉,位于介休县城东南 20公里处,海拔高度2440米,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绵山山势巍峨,起伏绵亘百余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旅游避暑胜地. 绵山上水源丰富,天然植物茂密,山势陡峭,多悬崖断壁和岩...

延川县19380072285: 山西绵山这个地方旅游如何? -
长孙苏间苯: 绵山,也称介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起伏绵亘百余里,自古为旅游避暑胜地.前往绵山旅游,以一到两天为宜,喜爱人文景观的游客还可以游览介休市的张壁古堡、后土庙、袄神楼. 绵山距太原市约170公里,距运城市约260公里,...

延川县19380072285: 绵山的来历以及古今的变迁 -
长孙苏间苯: 绵山是横贯山西中部太岳山的一条支脉,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绵山总体面积为294.75平方公里,现开发旅游区面积为54余平方公里,它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寺院革命遗址于一山,可谓“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无景不典”,是山西省1987年首批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川县19380072285: 旅游景点绵山 -
长孙苏间苯: 绵山特色文化游推荐 1、寒食清明节发源地——介休绵山 2,皇姑修行地,圣境李姑岩——李姑岩 3、中国古老的养生地――龙脊岭古洞群 4、朱家凹——朱元璋之父“上祷天,下祷地,祷得儿子当皇帝.” 5、空王佛——唐宗朝拜赐甘霖,修行坐化田空王;汉人成佛第一人,有祷必应渡众生. 6、正果寺 7、抱腹寺:昙鸾弘法道场,净土宗祖庭 8、木屐发源地——绵山 9、绵山自然佛像群 10、介子文化发祥地――绵山介公岭 11、龙头寺观日落 12、绵山灯图夜景

延川县19380072285: 山西绵山在哪里 -
长孙苏间苯: 绵山在山西介休市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延川县19380072285: 山西介休绵山风景区 -
长孙苏间苯: 你好,我是介休本地的 盘山公路那会儿我们是包车去的 还是比较危险 特别是下山的时候 得找个靠谱的司机 你要是自己开车去那要小心了 天黑前最好下山 不过绵山不算大 大致玩一下一天就够了 能行的 我们上次也是 上午逛后山看自然风光 下午回前山看庙宇什么的 当然你money足够的话可以坐缆车 那会儿是40一个人 现在不知涨价了没有 5小时啊 那就先去后山的水帘洞 一路自然风光 最后回的时候再顺便看看前山庙就行了 还有就是介子推的墓 不过意义不大 还有就是栖贤谷 其实主要是后山的好玩的多 门票我们本地人不要只要身份证 外地的是100吧好像 还有停车费 最主要是你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主要安全 弯路多 把油加满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绝非复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