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寓意

作者&投稿:艾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意思:“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
出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
原文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扩展资料《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
“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词 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 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释 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出 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事 例】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原 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原文解释】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过,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和:和乐。
具:全,皆。(通假字,同“俱”)
乃:于是。
增:扩大。
旧制: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以:来
夫:那。
一:一个
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连接。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 涯 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阴:到傍晚,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此:这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全面,详细。
矣:语气词“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
南:向南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这里指恍然矢志的诗人
会:聚集。
于:在
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得:能够
览:看。
异: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隐曜:隐藏了光辉。
曜:光辉
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潜藏。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诽谤,害怕讥讽。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极:到极点
而:顺接连词
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一:一片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芷:一种香草。
汀(tīng):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答:应和。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xié)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一并,一作"皆"。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夫:唉。
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分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如果国防不巩固,国民沉醉于和平安宁生活之中,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人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四化”大业,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勤勤恳恳,冲锋在前,为“四化”大厦增砖添瓦,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化”建设,成功在望,振兴中华,前程似锦。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多做贡献,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忧国忧民品质高,自私自利众人抛,若问原因在何处,“先”“后”二字见分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 "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 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幼年丧父,对下层任命的痛苦感受较深。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躬尽瘁。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这种忧乐观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天祥、彭德怀不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人吗?相反,有的人经不起物欲的引诱,享一时之乐,贪一己之利,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顾,鬼迷心窍,灵魂丑恶,行径肮脏,犯下了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罪行。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为了个人多攫取“好处费”,竟然下令压低土地出售价格,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他眼里、心里,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忧、国家之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词 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 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释 义】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出 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事 例】在被贬外逐时,还念念不忘‘~。’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原 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原文解释】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过,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和:和乐。
具:全,皆。(通假字,同“俱”)
乃:于是。
增:扩大。
旧制: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以:来
夫:那。
一:一个
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连接。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 涯 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阴:到傍晚,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此:这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全面,详细。
矣:语气词“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
南:向南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这里指恍然矢志的诗人
会:聚集。
于:在
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得:能够
览:看。
异: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隐曜:隐藏了光辉。
曜:光辉
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潜藏。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诽谤,害怕讥讽。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极:到极点
而:顺接连词
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一:一片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芷:一种香草。
汀(tīng):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答:应和。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xié)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一并,一作"皆"。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夫:唉。
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分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如果国防不巩固,国民沉醉于和平安宁生活之中,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人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四化”大业,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勤勤恳恳,冲锋在前,为“四化”大厦增砖添瓦,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化”建设,成功在望,振兴中华,前程似锦。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多做贡献,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忧国忧民品质高,自私自利众人抛,若问原因在何处,“先”“后”二字见分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 "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 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幼年丧父,对下层任命的痛苦感受较深。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就是忧国忧民得思想

就是舍己为人的思想


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什么意思
意思: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改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文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哪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出自: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 宋 ]原文摘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哪部作品中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柳宗元的《岳阳楼记》。二、简介:《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意思?
、“后天下”,先解释这两个短语。先、后:形容词,表示前、后。这里都用为动词,表示“在……先”、“在……后”。“先天下”意思是“在天下(人)之前”;“后天下”意思是“在天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出处:北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翻译是: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哪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翻译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 - 搜狗百科
鞠苏雷蒙: 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寓意: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心关国家大事.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乐而忧 后天下之忧而乐 是什么意思 -
鞠苏雷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 -
鞠苏雷蒙:[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

淅川县15385912165: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又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
鞠苏雷蒙:[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才对.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哪篇文章?寓意是什么? -
鞠苏雷蒙:[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寓意: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心关国家大事.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鞠苏雷蒙:[答案] 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是? -
鞠苏雷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的最佳答案 -
鞠苏雷蒙:[答案] 比天下百姓先为困苦而忧愁,比天下人民后为幸福感到快乐

淅川县1538591216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含义(100字) -
鞠苏雷蒙:[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