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初二

作者&投稿:锐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 敬畏自然 复习资料~

上http://baike.baidu.com/view/39994.htm

第十一课 敬畏自然
一 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的?
答: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2~5)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了一层(6、7)。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8~9),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2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答: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如果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到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但却互相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4 体会含义: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5 体会含义: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使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 体会含义: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7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什么?
答: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8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其中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2) 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3)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4)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9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敬畏自然”中的“畏”是怎样理解的?
答:畏,即要爱护自然,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而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不该和大自然对立起来,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二 段意
1 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
2 即使拿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3 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做对比(承接第二段)
4 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他们看来人类智慧就是微不足道的
5 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这是人类无法企及的。
6 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1.人类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用来自我认识的工具。2.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它们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7 人应该爱护自然,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8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9 同上
10 同上
11 人应该敬畏自然
第四课 列夫•托尔斯泰
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
问题:
1 理解“因为他与全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答: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同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2 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的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洞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修辞:夸张)
3 理解“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精确无误的频波”
答: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4 理解“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灵魂深处”
答: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5 本文意在表现伟大的托尔斯泰,可却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相貌丑陋普通,作者的用意在何处?
答:既是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真实刻画,也是说明他是俄国人民中的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6 前两段文字的描写顺序及这样写的好处。
须发→面部[整体→局部(上→下)]
7 本文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托尔斯泰?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须发和眼睛。须发多而密,眼睛有神。
8 写托尔斯泰的外貌意在突出其哪方面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一方面突出其平庸甚至丑陋,另一方面突出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都找不出来。以此说明托尔斯泰是俄国人民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相貌的平庸反衬出他杰出的才能。
9 理解“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答: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为深刻而准确的。
10 理解“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他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答:这是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11 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这里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12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答:因为他的眼睛非常犀利蕴含了各种感情,揭示了沙皇的黑暗统治。
1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矛盾么?他的一生究竟有幸还是不幸?
答:不矛盾。因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可以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但是能看清真相的人往往又是最痛苦的。当他看透了社会丑恶 虚伪 苦难却无力改变时,便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造成矛盾,无法享受平凡人的幸福。

2.自不量力,狂妄,喜形于色;3.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只有保护自然,才能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人类智慧只是自然智慧的极普通的一小部分;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突出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差距;5.人是会进步的,不能总想之前的愿望,以前的人类太无知了。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却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肤浅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鹪鹩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智慧也是同样,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有什么资格傲慢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大诗人蒲柏曾经有诗曰:
最近高天层上的人都在看
地上人的行动很离奇
有人发现了自然规律
居然做出这样的事体
他们在看我们的牛顿
好比我们在欣赏猢狲
我们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在他们眼中顶多是个聪明的猴子。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理解文章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文章行文本身也很有特色。其特色有三点: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三是视野开阔。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敬畏自然,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根基的敬重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对自然趋利避害,互惠共生。赞同这一概念的人们所坚守的,不过是人在宇宙间的道德底线。这样一种态度,为什么会受到“严厉批判”?
在我看来,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伪科学害怕它。伪科学,是将科学放在神坛上,当做迷信来供奉。敬畏自然恰恰破除了这种迷信,提醒人类作为自然之子的真实身份,揭示科
学技术的工具性和双刃性,质疑单靠科技来解决灾难,而不是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杜绝和减少灾难的单向度思维;更要命的是,它企图将科学从人造的神坛上赶下来,验证科技工作者的生态伦理和道德伦理,并且让科学技术接受道德的审视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它试图建立心灵的预警系统,以避免生态崩溃、道德沦丧、甚至生化战争和核战争的种种灾难。
资本仇视它。资本的性格就是不断地积累,又不断地扩张,不停地消耗自然资源才能生存。敬畏自然是对于资本的无节制扩张的约束。那些为了牟取暴利随心所欲开山筑坝的人,那些用技术来污染草原和河流的人,那些为了短期效益而不惜向原住民的“神山圣湖”开刀的人,那些要把每一条河流都变成“印钞机”的人,那些不经过环评就敢违法开工的人,当然首先就要搬掉“敬畏自然”这块挡路的大石头。
敬畏自然会威胁他们的胆气,会折磨他们心灵深处的自责,会提醒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
强权害怕它。因为敬畏自然给了人们一个天道的尺度来衡量人事的是非,于是敢于去对那些难以持续的和有失公正的发展模式说不,敢于去诘问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敢于去追求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生命。敬畏自然者多是不畏强权者,他们质疑所有的人类语法和所有的被编辑出来的奇观世界。当年美国的女生物学家卡逊因为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而被当时的科学家们和商业集团门冠上“反文明反科学”的帽子,她没有妥协。
因为敬畏自然是这些弱势而又坚定的人们心中的尺度,这是一种有着生物学常识支撑的道理,也是由自然之子的真实情感生成的崇尚和谐的信念。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他甚至把这句话作为他的墓志铭。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保持着敬畏自然这份不变的信念和清晰的价值,是勇气,也是幸福。
当方舟子在《“敬畏说”是在宣扬天人感应的观念》(1月21日)中细心搜集汪永晨以往作品和讲演中的种种个人性感悟以及某些口误笔误,写下辩论的檄文时,常年奔走于山川僻野和土著乡村的汪永晨正在北京和她的草根伙伴们商量如何配合国家环保局的环评风暴,以对付那些既造成环境灾难又引起社会冲突的违法工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但这并不妨碍她所坚守的敬畏自然的信念和她为此付出的行动。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
2003年9月1日生效的环评法以后,还出现了这么多触目惊心的违法开工事件。环保总局的环评风暴,必然涉及到许多利益集团。我们可以想象这次环评执法行动中的压力和阻力。和谐社会的建立是需要正义来支撑的,而正义是要靠整个社会来伸张的。汪永晨们的努力值得我们敬重。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文章行文本身也很有特色。其特色有三点: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三是视野开阔。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问题研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3.几个难点的探究。
①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生物学家研究得越精细,越觉其精巧。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想想这样小小的生命怎么会长成这样的,苍蝇怎么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够汲血,不能不觉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②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照作者的说法,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级形态,又包括高级形态的概念;一个是小概念,单指低级形态。所谓“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当然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这就容易理解这一串话语了。再则,也说明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公害,破坏宇宙机体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③“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而高级生命形态正是从低级生命形态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

有关资料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

“天人合一”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主张消除一切差别,天人混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以后思想家则多发挥孟子与《中庸》的观点,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合一。明清之际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但强调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天人合一各说,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与一致,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

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后天人关系一直成为哲学上长期争论问题之一。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唐中期,“天人之辨”又出现高潮,柳宗元用元气来解释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对天与人的职能作了区分,并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宋代理学家大都从物我合一论证天人合一。
《敬畏自然》主旨(参考)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一系列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征服自然是错误的观点,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敬畏自然,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根基的敬重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人类干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人,才能适合生存、发展;敬畏自然,就是既敬又畏;既尊敬它,又要害怕它。只有顺着它的规律去办事才行。

实际上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请看参考资料有关内容。

标准答案,考试绝对不会扣分的:
1.敬重畏惧自然。敬是指要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畏是指要爱护自然。
2.人们常常把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地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3.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增强对保护自然的意识。

1.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就保护了人类的家园,就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或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古浪县18337569315: 概括初二下《敬畏自然》各段段意 -
学管天诺:[答案] 《敬畏自然》 段落大意: 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人们提出“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2~5段),把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较,指出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部...

古浪县18337569315: 初二人教版11课敬畏自然的中心思想(全文归纳) -
学管天诺:[答案]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古浪县18337569315: 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
学管天诺: 1.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

古浪县18337569315: 初2下语文课文《敬畏自然》()手法运用使用立论充分.这种文体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 -
学管天诺:[答案] (写作)手法运用使用立论充分.这种文体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古浪县18337569315: 初二作文关于敬畏自然和民俗风情的作文各一篇! -
学管天诺: 《敬畏自然》 在今天的社会,人类不断发展自己,而地球也在不断被破坏. 我打开相册,两张新旧不同的照片跳入眼帘.旧的一张,背景是古朴的小院,隐约可见的葡萄架和盆盆花草,画面恬静、安祥.新的一张,背景是雄伟的厂房和高耸的...

古浪县18337569315: 《敬畏自然》分5段,急..语文初二下11课《敬畏自然》分五段怎么分? -
学管天诺:[答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从自然智慧论述宇宙生命. 第...

古浪县18337569315: 《敬畏自然》初二的课文 其中敬畏自然的的畏字怎么理解啊 -
学管天诺:[答案] 畏(wèi),部首:田,动词,亦可作名词,或是形容词.多用来表示怕、敬服之意.作名词时,通“隈”,指弯曲处.作形容词时,意为险恶的. 个人认为,课文中的敬畏是要让人类对自然有感恩之心,不随意破坏自然、向自然索取,因为自然承载着人...

古浪县18337569315: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如何理解敬畏自然? 快!快!急!急! -
学管天诺: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届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畏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球的和谐的发展.

古浪县18337569315: 初二语文《敬畏自然》的习题 -
学管天诺: 1.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2.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沾沾自喜,在自然看来,不过近在咫尺. 人类的历史仿佛是一个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前人的历史. 没有人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中,一定存在比我们只会高得多的生物. 3.同意作者...这种开放性题没有正确答案喔,只要你说得对,不是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就行. 刚刚上好. 1.因为人类和自然是平等的生命,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2.不是.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 3.第11段

古浪县18337569315: 敬畏自然 作文 600字 -
学管天诺: 敬畏自然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题记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