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作者&投稿:致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语文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诮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D】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C】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D】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B】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于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采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祢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问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D】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B】
8下列表述符台原文意思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丁打破对称性
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
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个近
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
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C】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A.】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争,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枧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3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监狱.。②箦:竹席:。○3鞠: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C】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
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
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
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B】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
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
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标:☆地$,々月Ⅻ自m口。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谈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厂。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破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争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问。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水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办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退想,你心中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部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特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昧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的第三封信,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
点。(5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答:感受 静趣 裨益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万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6/09/content_8330094.htm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 思忖Cǔn 诮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è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D】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面丰富的知识。
B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C他的散文和小说富有诗情画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笔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听到带有浓郁山野情调的中国民歌,感到别有风味。【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C】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D】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B】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于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采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祢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问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D】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B】
8下列表述符台原文意思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丁打破对称性
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
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个近
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
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C】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A.】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川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川。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争,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枧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3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自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日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川,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监狱.。②箦:竹席:。○3鞠: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C】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
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
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
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B】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人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
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
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标:☆地$,々月Ⅻ自m口。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谈静
朱光潜
(1)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厂。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破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2)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4)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争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问。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水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办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退想,你心中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5)我这番话部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特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6)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昧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的第三封信,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
点。(5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山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答:感受 静趣 裨益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万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作用题是指阅读文章后,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意图以及作用的一种题型。以下是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术语使用:1. 主旨:文章表达的核心思想。2. 作者意图:作者发布文章的目的和希望达到的效果。3. 表达方式: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意图和观点的手段,如描写、抒情、比喻等。4. 特点:文章使用的风格、篇章结构等特点。答题规范:1. 先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图。2. 针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细致地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方式、特点以及作用。3. 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答,不要脱离文章内容,避免答非所问。4. 有理有据地给出分析和判断,对于不明确的问题要说明自己的判断依据。5. 要准确、简洁、通顺,表达清晰明了的观点和理解。

好复杂

你没发完啊,发不下了吗?没下文啊


儿子刚上初一,语文不好,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跪求妙招?谢谢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 知道[语感]么?就是你对于语感的感知能力. 其实现在的现代文阅读测试考得无非就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方法有很多的呃,我初中的时候嘞,是靠看文摘来提高的,自我感觉不错.你不妨试试.建议你看看多种写法的文摘或者文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跟手法,你接触多了就能...

想起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又是高考语文中最能体现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成为了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想起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想起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判断,议论类,文学类,实用类等?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主要考察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本文中,我整理了这三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需要的同学们抓紧时间收藏吧。说明文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板(必考题)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举例子,具体有力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作比较,将XX与XX作比较,突出强...

语文现代文《变》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现代文《变》阅读问题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 。 5、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

课外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共有三个课外语段,对于任何一篇课外阅读,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读一遍,就下结论写答案,那么很容易中途...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008-04-10 16:15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指导同学们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同学们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试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几种方法和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二)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解题技巧(在线等,急)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语文阅读题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什么是内容上的作用
2、结构上的作用:(1)在文首:引出下文。(2)在文中: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照应前文。(3)在文尾:多是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呼应了……,照应了…….,呼应开头……,照应上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三块: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以...

庆城县15828588801: 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中某句话的作用”的答法.老师讲到这类题目时说一般分为两点或三点:结构上、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分为:总... -
田狡鳖甲:[答案] 首先内容上主要是分析文中所讲得事物,情节…而情感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赞扬了什么通常也需要答表示对什么的厌恶鄙视愤懑等等当然结构上大多是承上启下,切记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答上这是给分点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
田狡鳖甲: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庆城县15828588801: 语文现代阅读理解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归纳 -
田狡鳖甲: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中语文阅读题中,"某某句话在文中所起作用"?这种题的答案都可以有哪些作用,及回答套路 -
田狡鳖甲: 文中常见的重要句子及其主要作用有:能揭示中心、提挈全文,具有较强概括力,多居于段首的文眼句和主旨句;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起承转合作用的过渡句;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思想感情的常居于段尾或文尾的总结句;能深...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要怎么做 -
田狡鳖甲: 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常常给同学们难以把握的感觉.其实这部分题目也有相当的技巧和方法.而谈到原则的话,最大的原则就是遵循原文.下面将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几个原则、方法和技巧分别阐述. 1. 最大原则:遵循原文. 现代...

庆城县15828588801: 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中某句话的作用”的答法. -
田狡鳖甲: 首先内容上主要是分析文中所讲得事物,情节…而情感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赞扬了什么通常也需要答表示对什么的厌恶鄙视愤懑等等当然结构上大多是承上启下,切记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答上这是给分点

庆城县15828588801: 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解释句子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的题怎么答? -
田狡鳖甲: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 具体回答格式参照楼上.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
田狡鳖甲: http://www.lnyuwen.com.cn/xdwyd.htm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
田狡鳖甲: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庆城县15828588801: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都有哪些? -
田狡鳖甲: 一、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