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契丹文化,有没有以契丹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景点

作者&投稿:傅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契丹文化是什么~

唐末辽初,中国北方契丹族迅速崛起在长达219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杰出的契丹文化。
契丹族是北方鲜卑族的后裔,祖居今天辽宁西部的大凌河及辽河上游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潢河)一带。晋书载:东晋十六国时,前燕慕容皝七年(343年),慕容皝从燕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攻宇文鲜卑首领宇文归,“尽俘其众,归远遁漠北。皝开地千余里,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①。如果每落人数按五至十人计算,当有三五十万人以上。这里所说的“昌黎”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和锦州市义县一带;“漠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克什克腾和巴林左旗一带。中国历史的前南北朝时期,北朝东北部的宇文鲜卑(也应包括亡国后没归附北魏的部分慕容鲜卑)已演化为契丹族,主要聚集于松漠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土河)流域。流传久远的“白马青牛”故事,形象地表述了契丹人的民族起源。故事的大意为:居住于辽宁西部的宇文鲜卑及部分慕容鲜卑以“白马”为象征,沿老哈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下,居住于内蒙古东南部及河北省围场一带的宇文鲜卑以青牛为象征,沿西拉木伦河自大兴安岭南端而来,两个同族的南北部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从史籍资料里可以看到当时辽西地区大量关于“白马”的记载,而松漠草原关于“青牛”的习俗也极为久远。至隋唐,前南北朝结束,契丹主动归附。大唐在有效管理下建立起了契丹人的地方政权,唐王朝的主要办法是设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为羁縻州,契丹领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契丹人对中原文化极为仰慕,政治、经济、文化深受影响。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契丹人中成了“明星”,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因崇拜白居易(字乐天),竟然给自己起名“黄居难,字乐地”。唐朝晚期,经过长期的熏陶,契丹已经部分脱离游牧生活,基本适应了半畜牧半农业的生产方式,同时已经成为蕃汉杂居的唐王朝肌体的一部分,汉化程度很深了。一些死盯住契丹早期的异族特征,甚或不把很多契丹居地视同唐朝国土的观点是说不通的。有的辽宋陶瓷论者把契丹逐渐南移当做突然闯入中原的草原异族,实际上是把早期内附的契丹和经过二三百年的洗礼,接受了汉文化并同是大唐子民的契丹相混淆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契丹人并不是纯粹的草原游牧民族,它生活的中心区域基本上是在中原和草原的结合部,这一广大的文化板块随着东西或南北的强弱而漂移,或者吸收中原的一部分,或者草原元素增加。
唐末辽初,华夏大地四分五裂,中原藩镇割据,互相争夺,人民灾难深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仅以人口为例,唐王朝最盛时的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国有906万户,唐武宗(841-846年)时剩496万户。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开始,中国进入后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后周世宗(955-960年)仅120万户,到宋初才恢复为200万户。在中原陷入动乱的时候,祖居辽西、松漠的北朝契丹政权所辖人口超过南朝,势力日渐强大,雄踞北方,中原各藩镇为拉拢竞相趋附。这时的契丹政权其实为中国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其领地逐渐扩大、南移,并进入中原。从唐初开始,契丹民族长期浸淫于汉文化,唐会昌法难后,一直到后周世宗毁佛,1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势力在中原几乎陷入灭顶之灾,但却以各种方式向契丹领地转移,契丹领地成了佛教的东方乐土,大批佛教徒的进入势必加剧中原文化在辽地的滥觞。另外从唐末开始,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大批汉人迁居契丹政权领地,契丹统治者将大量的汉族人口视作财富和国力的来源,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更进一步加剧了汉民的北迁。许多汉族名士加入契丹政权,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藩汉共事局面,政权日益强大。于是,比唐朝(618-907年)正式灭亡早三个月,耶律阿保机登位,公元907年(辽太祖初年),契丹(辽)王朝建立。契丹王朝有时称“大辽”,有时称“契丹”,也有时并用。通过对契丹文字的新研究成果,我们知道辽代实行的是双国号制。人们一般认为辽太祖于公元907年建国称“契丹”,是以民族的名字为国号。会同元年,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割入,为了笼络燕云地区的汉人,辽太宗把国号改为民族色彩不太浓厚的“辽”。辽朝曾经两次称“契丹”,两次称“辽”,什么时候称“契丹”,什么时候该称“辽”,汉字资料是严格遵守了的。但是,契丹文字却是“辽”和“契丹”同时出现。只不过在应当称“契丹”的时期,在契丹文字资料中把双国号的“契丹”一词置于“辽”之前。在应当称“辽”的时期,在契丹文字资料中把双国号中的“辽”一词置于“契丹”之前。从而推出,契丹人有时改国号为“辽”,是改给说汉语、用汉字的汉人用的。至于说契丹语、用契丹字的契丹人则在称其国号为“辽”的时期,仍在国号中加上“契丹”。在其称国号为“契丹”的时期,仍在契丹语的国号中加上“辽”,以不忘照顾汉人的民族情绪。契丹语这种一国双号的统治策略,是契丹王朝统治者“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一国两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契丹(辽)领地区域广阔,北部为草原大漠,南部是丘陵山地,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南部。与北部纵深之地不同,南部山地尤其是辽西及赤峰地区的历史进程与中原大体相同,某些时点有崛起之势。辽王朝领地南北发展的不平衡,常常造成一些史学家的迷惑,判断易出误差。
唐以后从公元907年始,中国进入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如果把魏晋后的南北朝(420-589年)视为“前南北朝”,唐以后至元统一则为“后南北朝”(907-1279年)。后南北朝疆界初期偏北,后期偏南。南为五代两宋,北为辽金元王朝,最后,元实现了中国统一。契丹北朝比赵宋南朝早建立了53年,中间隔着史称五代的中原政权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这五个朝代均由唐末藩镇节度使而成,政权走马灯般轮换,互相连年征战,却又都在中原小范围内,南方自有割据的十个王国迭替。北方契丹王朝曾把中原的朝廷作为附属自己的“藩辅”,公元947年(辽太宗会同十一年),曾一度短暂地入主中原,在中原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宣布南北统一,天下大同。

唐灭辽兴的一段时间里,不同于中原的连年战争,契丹人统治的地区(今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没有受到战火的蹂躏,人口增加,经济得到了发展,势力渐强。此地区的南部本来蕃汉杂居,又有大批的汉人因躲避战火而流入;同时,辽太祖屡次出兵中原,将许多州县的中原民众全部整体迁至本土。

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秋,辽太祖“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今山西)、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公元903年(唐昭宗天复三年)冬,辽太祖“引军略至冀北(今河北省北部),俘获以还。”

公元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辽太祖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盟于云州(今山西省大同),易袍马,约为兄弟,进兵时为河北卢龙节度使的刘仁恭,“拔数州,尽徙其民以归。”

唐末中原地区大批的汉民迁入辽西和松漠,进一步加速了这个地区的汉化程度,契丹民族和汉族的杂居、融合,也为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大规模地涌入契丹领地,使契丹领地在原有陶瓷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吸纳了先进的生产元素,陶瓷业迅猛发展。同时,各类生产生活陶瓷无不带着唐文化的深深烙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契丹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凡事大多以唐为楷模,包括官职制度、器物风格自不例外。

有各种迹象表明,辽代的陶瓷生产在辽早期已经颇具规模,这是由于辽的领地是盛唐的一部分,生产力水平与中原同步为基础的。比如,辽白瓷就是继承唐“南青北白”的传统而滥觞,辽三彩则以唐三彩为渊源,把三彩器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与辽王朝相对应,南朝的五代和北宋仍然以青瓷为主要发展脉络,到北宋中晚期,有了宋辽“澶渊之盟”对和平的保障,北宋人口迅速增加,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的451万户增长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的1090万户,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陶瓷业也空前繁荣,一些名窑如耀州窑、临汝窑、龙泉窑等层出不穷,北部定窑等白瓷具有重要地位。宋辽两朝瓷器比较,宋瓷纤巧、华丽,单色釉瓷成就最高,工艺也较成熟。辽瓷粗犷、拙朴。与唐代相比,辽瓷则更多地带有唐人的遗风, 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低温釉陶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三彩陶器亦称“辽三彩”,远胜北宋三彩器。此外有黑瓷及绿釉器等。器形具有北方民族特色,如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注壶等。辽代白瓷和彩色釉陶(即“辽三彩”)具有很高的成就。
关于辽宋两朝的历史叙述经常发生时空错乱,不少时候人们是不小心将金宋时的南宋和辽做比较,其实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习惯上把北宋和南宋混为一谈,但南宋其实连半壁江山也不到了,日常关于宋瓷名窑的一些说法,因跨度太大,不能全面地认识当时全国的陶瓷发展史。如四川省遂宁出土的窖藏宋瓷,有龙泉青瓷和景德镇湖田窑瓷器,湖田窑瓷器确实有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但是其生产年代为南宋晚期,南宋和北宋相比是两个不同的时期,既不是一个时间,也不是一个空间。单拿北宋和辽相比,此宋非彼宋,北宋之瓷和辽瓷比起来,应该说是各有千秋。
契丹文化就是辽文化,辽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但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辽王朝是契丹族与汉族为主的联合政权。

契丹 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部,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契丹文化:契丹人为鲜卑族宇文部的一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地区是契丹民族的发祥之地。契丹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过长达200多年的辽王朝,辽朝灭亡后又在我国西域和中亚地区建立过长达80多年西辽王朝,西辽灭亡后,又有部分契丹族在今伊朗建立过长达80多年的起儿漫王朝。契丹人建立横跨草原和中原的辽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贡献多、影响大的古代民族。契丹人创造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的历史文化主要记录在《辽史》、《金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正史和《契丹国志》、《金辽史》、《资治通鉴》等其它重要史籍中。契丹人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和中原地区留下大量的有形文化,其中辽代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尤为突出,保留下的建筑很多,例如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山西大同华严寺,辽宁义县奉国寺,河北蓟县独乐寺等契丹寺庙;又如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以及风格独特的辽代八角砖塔遍布河北、北京、山西和内蒙古。契丹的寺庙和契丹的佛塔,都有距今900多年的历史了,个个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吸引着现代旅游者,内蒙古是辽王朝的龙兴之地,辽朝的首都临潢府遗址和辽大明塔、材西县白塔,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塔等三个辽塔,尤其从内蒙古境内出土了很多辽代文物,成为省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契丹陈国公主墓和吐尔基山辽墓震惊国内外。内蒙古有着丰富的契丹文化资源,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展示契丹文化的旅游景区,因此加强对契丹文化和开发研究,是摆在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事业的迫切任务。

作为辽文化发祥地,大辽帝国为赤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赤峰市旅游局局长闫辉用“震撼性”形容赤峰的辽文化资源:“终辽一世,统治中心始终在赤峰地区,因此赤峰境内辽代遗存丰富,出土文物甚多,使得赤峰的历史文化土壤特别厚实。”
契丹辽文化之所以近年如此引人关注,与其和“盛唐文化”的承继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大辽王朝建立后,历经209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辽境内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现存于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都城遗址、辽祖州祖陵遗址、后召庙、辽代真寂之寺等遗址,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辽三彩”传世瓷器,以及考古发现的“一国两制”政治创举,都是辽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

好像没有

主的文化旅


求《十香词》作者..最好有气生平简介
如果中间不出个大奸臣耶律乙辛,萧观音和辽道宗夫妻欢好,伉俪情深,又有聪慧贤明的太子耶律浚,虽然辽道宗有沉迷打猎的嗜好,辽国皇家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故。耶律乙辛是辽朝八部之一的五院部人,到他爸耶律迭剌那辈,家里一贫如洗,部落里都叫耶律迭剌为“穷迭剌”。《辽史》很有意思,汉族史料...

关于隋朝有哪些介绍?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并不是没有优点,都是缺点,比如在其统治时期兴修大运河,大运河的兴修利在千秋。此人的问题在于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干一番大事业,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对内大兴土木,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统治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北京创典文化 高粉答主 ...

中国历史上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有几个
大一统的朝代有两个:元朝和清朝。1、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2、清朝 清朝(1636年...

2022中秋节唐山夜游好去处有哪些清明节唐山周边游
古城建筑风格采用复古风,街边的商铺都是仿古建筑,很有意境,古代气息满满。古城是免费的,晚上去的时候有很多人,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川流不息的人群交相辉映,灯红酒绿的街头,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不过并不影响人们观赏美景。滦州古城是以中国北方契丹文化为主导、滦河地域文化为核心打造的复原千年盛景的...

游四门塔写作文
奉国寺西恻是辽代契丹文化展厅,院内梧桐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结着一串串绿扁豆形状的果实。 走进展厅内,陈列着契丹族的各种文物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展品有瓷器、石器、玉器、生活用具、婚丧习俗用品等,也包含了契丹民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非常稀罕。 看了这些出土文物及相关介绍,颇感古代人民的勤劳与...

有一部僵尸片好像是契丹僵尸,电影里面提到什么金童玉女
《捉鬼合家欢1》 (1990)导演: 钱月笙 编剧: 李炯佳 主演: 郑则仕 \/ 利智 \/ 王小凤 \/ 楼南光 \/ 吴君如 \/江欣燕 \/ 张立基 \/ 陈龙 \/ 成奎安 类型: 喜剧 \/ 恐怖 \/ 家庭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0-02-23 片长: Hong Kong: 96 分钟 又名: 五鬼运财 \/ ...

匈奴人与蒙古人有什么联系?
匈奴也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匈奴是蒙古的前身,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的分支蒙兀室韦,而匈奴东部的乌桓、鲜卑部落被称为“东胡”,匈奴以西的西域绿洲民族被称为“西胡”。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后...

跆拳道历史文化的演变
求:有关跆拳道的文化 跆拳道(韩文:태권도,英文:Taekwondo),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 1955年以前,韩国是没有跆拳道一词的,韩国的武术也以空手道、唐手道和民...

赤峰旅游指南赤峰旅游
左林旗位于赤峰市北部,右旗东侧,是府河文化、契丹文化、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国家认定的文物县。有古文物273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现存辽国上京遗址,南北宝塔,赵庙石窟,祖州,祖陵,辽代石屋等名胜古迹!巴友旗有国家级文物、262件国家级文物、8万多枚古钱币、辽文化史前文物、民俗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 7....

满族有那些风俗习惯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

琅琊区13925036960: 推荐几部以契丹辽朝为背景的言情小说! -
蒋戴伟特: 情定契丹王(契丹王妃) 情生契丹王 契丹情殇 契丹王的宠妃 契丹小倔奴 契丹王的时尚小妾

琅琊区13925036960: 美丽的平泉作文200字 -
蒋戴伟特: 你看见过中央台“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宣传语吧?平泉,紧临京津门户,北接内蒙草原,南连冀北山川,孕育着美好河流,滋养着壮美山川——我可爱的家乡.菌文化·神奇 看,纤如细丝的小雨,在微微透光的天空中尽情的挥洒;在茂密的...

琅琊区13925036960: 你对哪些中华文化感兴趣?说明理由 -
蒋戴伟特: 本人对契丹文化感兴趣.同样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契丹人跟蒙古人、女真人相比,民族性格温柔许多.而且民族功绩不凡.今天的俄语、阿拉伯语中“中国”的发音都是“契丹”.

琅琊区13925036960: 为什么把赤峰划分到内蒙古?
蒋戴伟特: 赤峰的文化有两种,契丹文化和红山文化.一个地方归属,文化的归属属于主流,再是从历史来说,赤峰就是远昭乌达盟,本就是内蒙分部.原始居民最能说明问题,赤峰的克什克腾旗牧区绝大部分都是蒙民.你说赤峰属于哪里?如果你说归辽宁比归内蒙好,那我只能劝你直接把国籍改了吧.

琅琊区13925036960: 契丹是什么样的种族?现在还有契丹这个种族吗?
蒋戴伟特: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的...

琅琊区13925036960: 国内有没有好玩一点的特色文化古镇适合旅游啊?谢谢
蒋戴伟特: 有很多啊.石羊古镇、田州古城、彝人古镇等等,彝人古镇充满浓郁的彝族风情,滦州古城可以感受契丹文化,石羊古镇有中国最大的孔子铜像...其实文化旅游古镇运营专家伟光汇通集团打造的古镇都是各有特色,时间充裕的话你可以都去看看哦!

琅琊区13925036960: 契丹 - 契丹是哪里人,后来去了哪里
蒋戴伟特: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

琅琊区13925036960: 我国大一统的朝代共有几个?最好详细点,有朝代时间,按照时间顺序来,皇帝是谁,都说说. -
蒋戴伟特:[答案]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经》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

琅琊区13925036960: 河北廊坊市出了多少名人?
蒋戴伟特: 廊坊市现辖广阳区、安次区两个区,三河市、霸州市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 但汉人、契丹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不同,于是韩延徽提出了分治制度:游牧系统一套...

琅琊区13925036960: 介绍一下契丹族的兴衰始末谢谢!!!很感兴趣!!
蒋戴伟特: 一、契丹的兴起与建国 1.兴起.原住辽和不游一带,以游牧、渔猎为主.唐末发展起来,部分汉人为躲避战争迁至长城以北,与其杂居,使契丹人学会种植庄稼、织布、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