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端午节习俗

作者&投稿:黄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香港人怎样过端午节~

在端午节,香港的假期只有当天,市民当然要充分利用。在假期一大早,一家大小就会陆续到港式茶楼“饮茶”,来个“一盅两件”,喝上一壶茶,配上两件点心,共聚天伦。若出门晚了,茶楼外面必定挤满了人,如果不想在外面排队等候,浪费假期,也可以在家看电视、喝杯茶、吃粽子。
除了吃粽子,观看龙舟竞赛是香港人过端午节的重头戏。今年全港最大型的“香港龙舟嘉年华”连续三天在维多利亚港举行。比赛首次移师到中环海滨,观赛者可以为龙舟竞赛的健儿呐喊打气,也可以到赛场附近的“生力啤酒节”,来杯冰冻啤酒降暑,跟随人气歌手劲歌起舞。


扩展资料:
香港人过端午节的其它介绍:
香港民间流传着“游过龙舟水,百病衰气除”的说法。端午节正值夏天,烈日炎炎,市民都会趁假日在“龙舟水”里游泳,希望洗去霉气,祛除邪气、衰气,带来好运,祈求身体健康。
香港四面环海,水清沙细的海滩比比皆是,从市区到海滩交通便利,多数坐巴士就可到达海滩。有些年长的市民就会趁清晨时,先拔头筹下水游。而多数市民在家吃完粽子或饮茶后,观赏完精彩的龙舟竞赛,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享受阳光与海滩。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香港人过“端午”

新历新年(1月1日) 2. 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 3. 农历年初一 4. 农历年初三 5. 清明节(4月5日) 6. 劳动节(5月1日) 7. 端午节 8.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7月1日) 9. 中秋节翌日 10. 国庆日(10月1日) 11. 重阳节12. 冬至(12月22日)或圣诞节(12月25日)(由雇主选择) 任何雇员都可享有上述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适逢雇员的休息日,应于翌日补假。该补假须并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如雇员已按连续性合约受雇满三个月,便可享有相等于雇员该日正常工资的假日薪酬

  香港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西洋或中国传统节日之外,还有如太平清醮、谭公诞、车公诞等特色节庆活动。  同时香港政府亦增加了很多盛事以及特别节日,最出名的就是“购物节”,其他还有“电脑节”等一类,而这类基本上都是针对购物的节日,因此在该类节日前去购物将会很有大幅度的优惠,甚至是让人惊喜,因此要去香港血拼的朋友是必看的了。  香港特色传统节日  太平清醮(每年农历四月初八)  太平清醮,又称包山节,这个节日是香港的一个别具道地色彩的传统节日,每年在长洲岛上,居民都大肆庆祝。  在这传统的节日上北帝庙前有三个用竹棚搭成、挂满平安包的包山。  会景巡游是节庆的高潮,飘色、醒狮及麒麟队在岛上巡游,小孩装扮成古今人物或传说中的角色,站在支架上,穿梭大小街道。因为包山的缘故,故太平清醮又名包山节。太平清醮的庆典会长达一星期,当所有祭祀都完成后,最后一个项目就是“抢包山”活动。一声号令后,参赛者就会爬上包山,尽他们的所能抢夺包子,而抢到的包子会分派给其他居民。  谭公诞(农历四月初八)  谭公诞是香港本地的节日之一,这起节日起源于一人名“谭公”。谭公是另一位海上的守护神,为渔民带来平安与喜乐。  谭公诞主要的庆祝活动都在筲箕湾和跑马地举行;筲箕湾位于香港岛东面,昔日原为一个渔港。从前,每逢谭公诞,许多市民善信都会参与巡游、烧香膜拜,以纪念当年谭公为居民驱除瘟疫的事迹,场面十分热闹。这项饶有特色的巡游活动,曾因城市建设而停办,如今再度卷土重来,令舞龙舞狮、飘色巡游等节日盛况,沿大街上演,精彩可期!  车公诞(农历年初三)  每年农历年初三,位于沙田马场附近的车公庙就会人头涌涌、香火鼎盛,各男女善信上香朝拜后多会转动坛前的铜风车,祈求新一年转出好运新机。位于西页蚝涌的车公庙则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是香港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据说明末崇祯年间,新界各地突然疫症流行,死亡者众,尤以沙田为甚,后来有人翻查史书及县志,发现宋朝有位车大元帅,平乱有功之外,更能遏止疫症,沙田的村民乃请人塑造车大元帅的造像,在沙田建立一间车公庙,庙成之日据说疫症即不流行,村民感激之余,就定于每年车公诞拜祭车公了。

“五月里,端阳到,香江河畔好热闹。鼓儿咚咚,旗儿摇,龙船比赛开始了!锵咚锵,锵咚锵……”我作为一个在的香港长大的香港仔,从小就受到香港地域文化的熏陶,对于端午节,我们可是从来都不马虎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香港端午节习俗有:划龙舟、饮茶吃粽子、撞鸡蛋、洗“龙舟水”、转风车等。其实香港端午节和全国春节习俗春节都差不多,香港端午节习俗值得一提有3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香港端午节习俗之一:划龙舟🌷

划龙舟在香港被称为“扒龙舟”,习俗由来已久。除了吃粽子,观看龙舟竞赛是香港人过端午节的重头戏。香港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于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香港于1976年首次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龙舟比赛。

今年全港最大型的“香港龙舟嘉年华”连续三天在维多利亚港举行。比赛首次移师到中环海滨,观赛者可以为龙舟竞赛的健儿呐喊打气,也可以到赛场附近的“生力啤酒节”,来杯冰冻啤酒降暑,跟随人气歌手劲歌起舞。当天早晨的赤柱正滩被龙舟所包围,多支龙舟队伍蓄势待发。赛事于早晨8时正式开始,每隔10分钟就有一场比赛,参赛选手有节奏的呐喊声和市民的欢呼声汇成一片。香港仔的龙舟竞技也毫不逊色,当天共有33场比赛,10支大木龙舟出动参赛。出身渔民家族的市民李小姐前来支持亲戚所在龙舟队。她说,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固定项目。

大多数香港人提起龙舟比赛,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在维多利亚港的赛事,而是在沙田城门河畔的龙舟竞赛。沙田城门河龙舟赛自1996年举行,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赛事会在翠榕桥至沙燕桥之间的河段举行。市民可以沿岸欣赏赛事,近距离看鼓手奋臂大呼,挥动鼓棒指挥队员,参赛者奋力划桨。龙舟划得“快”,必须要有最大的“合力”,上下齐心,每位成员的基本技巧、动作一致性、配速以及默契的配合都很重要。

此外,香港沙田、屯门、大埔等多个海滩也于当日举办龙舟比赛。,香港维多利亚港及中环海滨还将举行2018年香港龙舟嘉年华,预计将有160支龙舟队前来参赛。参赛队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4500名。吃完了粽子,香港人喜欢去沙田河畔看龙舟竞赛。


🌷香港端午节习俗之二:吃粽子🌷

在端午节,香港的假期只有当天,市民当然要充分利用。在假期一大早,一家大小就会陆续到港式茶楼“饮茶”,来个“一盅两件”,喝上一壶茶,配上两件点心,共聚天伦。若出门晚了,茶楼外面必定挤满了人,如果不想在外面排队等候,浪费假期,也可以在家看电视、喝杯茶、吃粽子。

讲起粽子,香港的粽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最基本分为咸肉粽和甜粽。传统咸肉粽,糯米包着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和蛋黄,简单而美味。而甜粽亦称为碱水粽,吃的时候要沾糖,美味可口。

端午节早上,我妈妈就会准备好热乎乎的咸肉粽子。她轻轻地解开包裹着粽子的绳子和荷叶,再用绳子把粽子切成一块块。我和母亲以粽子配上一杯茶,开始“家庭日”的一天。

近年来,香港的茶楼或是酒店都推出更多款式的粽子,以满足香港人爱吃的特性。有的粽子讲求健康,会用富有纤维的紫米及原粒粟米;有的粽子讲求豪华,用瑶柱蚝豉制成,是送礼的佳品。


🌷香港端午节习俗之三:洗“龙舟水”🌷

“洗龙舟水”,有的人在农历五月初一日进行,有的在五月初五日进行,这是各地习惯不同。但细究起来应该是“五月五日午时”,大多数人都遵循五月初五“洗龙舟水”的习俗,“端午洗龙舟水”嘛,我们要注意“端午”两个字。

人们为什么钟情于五月五日午时“洗龙舟水”,因为此时的水有神奇的功效,人们洗了“端午龙舟水”,一年〈至翌年五月五日,一周年)时间不会长疮、生癖、生癫,对治皮肤病很有好处。洗端午龙舟水”有这等好处,何乐而不为。

在端午节,香港的假期只有当天,市民当然要充分利用。在假期一大早,一家大小就会陆续到港式茶楼“饮茶”,来个“一盅两件”,喝上一壶茶,配上两件点心,共聚天伦。若出门晚了,茶楼外面必定挤满了人,如果不想在外面排队等候,浪费假期,也可以在家看电视、喝杯茶、吃粽子。透过直播,我隔着电视屏幕,清楚看见参赛者的汗水和河水混在一起,也感受到他们的热血,真想立马洗一下“龙舟水”。

香港民间流传着“游过龙舟水,百病衰气除”的说法。端午节正值夏天,烈日炎炎,市民都会趁假日在“龙舟水”里游泳,希望洗去霉气,祛除邪气、衰气,带来好运,祈求身体健康。

香港四面环海,水清沙细的海滩比比皆是,从市区到海滩交通便利,多数坐巴士就可到达海滩。有些年长的市民就会趁清晨时,先拔头筹下水游。而多数市民在家吃完粽子或饮茶后,观赏完精彩的龙舟竞赛,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享受阳光与海滩。在一望无际的沙滩晒太阳,浸泡在“龙舟水”里,看着水天一色的大海,懒洋洋地过端午,真是个不错之选。

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这些例行习俗,香港居民还在这一天洗“龙舟水”、转风车,把端午节过得热热闹闹、别具特色。



也是吃粽子,赛龙舟,和中国的差不多

食粽, 游龙舟水, 看龙舟比赛.

食粽, 游龙舟水, 看龙舟比赛.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避五毒风俗
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端午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据河姆渡遗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或更早前,就有了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据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

石狮蚶江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石狮蚶江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首先,如果当年没有台风影响,石狮蚶江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闽台对渡文化节,其中包括了蚶江海上泼水节。自2009年开始,两岸开始组织团体互访,共同庆祝端午节,这一活动体现了两岸同胞的亲情。蚶江的“海上泼水节”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并在清代达到鼎盛。当时,蚶江...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东北...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
福建各地的端午习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黄烟、送鱼、唆啰嗹舞蹈、赛龙舟、拴五色丝线、兰草水洗浴、采草药作为午时茶、祭祖、水上捉鸭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

端午节福建赛龙舟信息汇总
三明沙县“淘金山杯”龙舟赛沙县第三届淘金山杯龙舟赛将在沙县沙溪河南桥索桥段水域举行。来自13支队伍的300多名选手将展开激烈角逐。时间:6月9日地点:沙县沙溪河南桥索桥段水域泉州沙格龙舟赛泉州的端午节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它以泉港沙戈龙舟赛而闻名,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端午节习俗的村庄之一。时间:6...

统计一下端午节熏黄烟是哪些地方的习俗?
送白节是向节前失去大人(做父母了的)亲戚赠送粽子,收粽者回以切面,按当地风俗,上年端午节后至本年端午节前失去亲人的家庭,端午节不能包粽子,否则会不顺利,送“白节”的时间必须在初二之前,现时送“红节”、“白节”很多人都用现金代替了。 闽侯-“讨夏衣”习俗 甘蔗端午节有“讨夏衣”习俗,上年端午节后...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的由来是相传战国时。

石狮蚶江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石狮蚶江是国家级重点渔港,每年端午节如果无台风,一般会举行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从2009年起,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期间,两岸开始组团互访,共同欢度端午,体现两岸一家亲。蚶江“海上泼水节”始于明代,盛行于清。当时,蚶江与台湾鹿港通商对渡,生活在两岸的同胞为了传递乡音,于...

端午节温州的风俗有哪些
草药沐浴 温州城区在端午时有釆百药沐浴克毒之俗,俗称“草头汤”,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尚存,中午时小孩皆沐浴更衣。据说端午时节洗了,可消毒去秽,使人不染痢疾。明《歧海琐谈》也载:“煎百草为汤,老幼毕浴。”打端午水 端午时,温州人有打重午水的习俗,凌晨或午时到河边及水井中打水...

端午节的变化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钟馗像 瘦身指数:★★★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