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考古系的导师介绍

作者&投稿:示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简单介绍一下南开教授陈志强~

陈志强

所 在 系:南开大学历史系

招 生 专 业:世界史

主要研究方向:

拜占廷史、世界中古史

担任主要职务:

历史学院副院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世界中古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拜占廷学学会中国首席代表、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
个 人 简 历:

1952年8月21日出生于天津市,1982年初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94年底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历史考古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历史系。
长期致力于拜占廷历史文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拜占廷帝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生活、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以及历史重大问题,对拜占廷帝国经济生活档案、重要法律文献、出土文物等大量史料进行考证分析;并对世界中古历史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史也有研究。使用中文、英文和希腊文撰写论文和学术文章近百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等国内外历史专业刊物上,撰写和出版《拜占廷学研究》、《拜占廷帝国史》、《盛世余晖 ——拜占廷文明探秘》、《拜占廷文明》、《中文史书中关于罗马希腊世界的资料》、《君士坦丁堡陷落记》、《4-15世纪中国和拜占廷关系史研究》等,主编《后起的中古文明》等著作。曾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晚期罗马帝国的危机和拜占廷帝国的形成与发展”,同一项目还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
开设研究生课程为:拜占廷文明史,世界中古史专题,世界古代文化概论,(拜占廷时代)希腊语,基督教史,拜占廷史料学
【词语】:拜占庭帝国
【注音】:bài zhān/zhàn tíng dì guó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军事上已经与古罗马大相径庭了,在罗马分裂东西之后,西罗马继承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的战斗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尝试着以重骑兵代替步兵作为战斗主力。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思永:
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
1948年与其兄梁思成(建筑学家)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此时尚未成立学部,尚未产生学部委员即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先后负责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李济:
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
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扩展资料:

文化

命名
有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
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
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
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古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但历史学院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其中有很多老师是研究考古的。以下信息从历史学院官网摘录
1.刘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
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
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
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
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
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
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
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
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
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
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
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
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
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
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
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
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2.刘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
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
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
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
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
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3.贾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
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
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6.陈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
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7.黄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
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
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刘凤君是谁
2001年12月1日山东大学隆重举行“刘凤君教授荣获20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庆祝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文史哲》2002年第2期把《美术考古学导论》作为20世纪第一部史学名著介绍给学术界。9、2009年,刘凤君著《昌乐骨刻文》,获2009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2009年9月21—23日,刘凤君应邀在美国洛杉矶亚太...

李济的人物简介
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5年,29岁的李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执教鞭。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29年初,应聘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

安佳瑶人物简介
安佳瑶是一位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她属于中华民族的汉族分支。她的教育历程颇为辉煌,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攻读研究生,并于1982年顺利毕业,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她的导师是北京大学考古系的著名主任宿白教授,这为她后来的研究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学业后,安佳瑶选择留在中国...

上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分别是谁?
王国维从事文学和历史哲学已有几十年。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先驱者。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历史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普通语言学、汉语现代方言、汉语乐谱、汉语声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科学院建立了访问学者制度,以...

中国科技大学 科技考古研究生
我不是科大的学生,但是我知道中国科技大学是一所很牛的学校,我想他的科技考古专业自有它的过人之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要自己喜欢这个方面,就可以去报考,这样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也不会感到厌倦。我在它的官网上看到以下信息供您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考古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临照...

白云翔的学术简历
进修;1995年4月~1997年7月,考古编辑室,任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主持《考古》月刊的编辑工作;1997年8月~2001年8月,考古杂志社,任社长、编审,考古系教授;2001年9月~今,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考古研究、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等。

清朝考古学家罗振玉简介,罗振玉甲骨文书法作品有哪些
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5岁入私塾,跟随乾嘉朴学的传人李岷山读书,15岁学作诗词,16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

考古系大学生有资格参与考古现场吗?
一般最后一年会有实习,可以让老师带着去考古现场看看。

张忠培为何被免去故宫博物院院长
自80年代以来,应邀至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主持讲座和担任客座教授。先后被吉林省政府和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故宫博物院教授,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

我想考考古学的研究生,特别是有关瓷器类的研究方向,希望指点,特别是考...
就具体而言,现在中国开设考古系的著名高校大都是以考古学而非文物学见长的(考古学是以田野考古实践和考古学研究为基础的),目前以文物学为特色研究方向的高校主要是复旦大学文博系 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博系 及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三所学校,这些院系都有文物研究方向,其中都有导师专攻瓷器研究方向...

古交市13146109823: 王立新的人物简介 -
饶秆滋心: 姓名: 王立新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所在系别: 考古学系 是否博导: 是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所在学科专业: 考古学 所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史前考古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青铜器...

古交市13146109823: 国内有考古学的大学,以及排名? -
饶秆滋心: 考古学开设院校主要有 :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考古专业比较公认的实力梯次: 第一阶:北大、吉大 第二阶:山大、川大、西北大 第...

古交市13146109823: 有博物馆专业的大学 -
饶秆滋心: 武汉大学是有考古学的,一般情况下地质大学都设考古系.南开大学可能有博物馆专业

古交市13146109823: 天津南开大学古典文学有哪些导师? -
饶秆滋心: 你最好上我们学校的招生网页看去,会有老师介绍.陈宏老师很牛,应该是博导,副院长.林晨也是个很牛的老师,不过很年轻,大概还带不了研究生.

古交市13146109823: 由南开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的学长学姐么? -
饶秆滋心: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我是文保专业.今年考的是四川大学的考古及博物馆研究生怎么说呢,这个专业,你要是想真正从事它,最好读研,不管是国内国外,毕竟文博这东西,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本身这门学科就是非常庞杂的,交叉性的学科,所以需要不断的学习.不过你要想清楚,这个行业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挖宝贝啊什么的.考古很枯燥,也很累.不过只要你感兴趣,理性的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喜欢就去做,支持你. 国外考古发展比较好的有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的话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不错

古交市13146109823: 南开历史学院的古代史怎么样?
饶秆滋心: 自然是非常好了.你可以去南开的网页上看看那些老师的名单然后百度就明白了.不过提个醒,南开很重视学术底蕴,不是分数多就一定可以上的.有过删初试第一名的例子,似乎还不是一次.而且历史类的报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竞争相对最激烈.

古交市13146109823: 帮忙推荐几位资质较深的山东大学考古系硕士生导师 -
饶秆滋心: 王青、靳桂云(植物考古学方向)、栾丰实、方辉,于海广(偏博物馆学)还有各位副教授授课也十分好,例如王芬、陈淑卿、陈雪香,讲师宋艳波(动物考古学方向)、王强、陈章龙(偏隋唐方向).这些咱都有听过课,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交市13146109823: 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 请介绍一下应用数学或者应用物理的博士专业请给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饶秆滋心: 1.数学学科比较强势的学校有: 北大、复旦、浙大、南开、南大、川大. 据我所知,复旦大学的情况,数学学科的方向有: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几何、方程)、应用...

古交市13146109823: 现在刚刚高二,以后想当一名考古学家,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实现,希望了解的人和我说说~ -
饶秆滋心: 目前考古专业只有十几所高校,而且层次都比较高,大多数是985院校(中国最好的38所大学),招分比较高,基本上是重点、一本.最好的考古专业是北大和吉大.但如果要“下地”,考吉林大学.事实上,吉大考古就田野考古而言比北大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