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一些问题

作者&投稿:恽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鲁迅的<药>的一些问题~

1、环境描写 衬托小说的环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另外映射当时社会仅有饿一点光亮——月光也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尤其是这太阳还没有出这一句,说明中国的光明可定会到来就像每天会升起的太阳一样。终究会到来 只不过是时候未到而已!睡着表示当时的国民麻木昏沉没有觉醒的状态~
2、只是为了表现所谓的一贯的吃人的社会 人吃人的社会!
3、中国人对事件事情的麻木 对牺牲革命者的漠然 以及中国人的从众心理!
4、微风映射当时革命者的活动,草虽枯了但是如同中国人的脊梁一样 直立着!周围死一般的寂静 表示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光明之后就会到来。此时安静 随后的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即将到来!

逐一解答了,希望能帮到您


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所以弃医从文,为改变人们的思想而努力奋斗。

2、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童年的时候在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突出了旧的教育方式束缚人的思想。 我还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3、 鲁迅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人的灵魂。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②所谓写出人物的灵魂,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闰土的落后麻木,杨二嫂势利、尖刻,祥林嫂无告的痛苦,涓生的追求和失望,狂人内心如焚的恐惧和忧愤,阿Q的质朴和愚蠢加上游手之徒的狡猾,特别是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都使他们一个个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切生动,活灵活现。


4、:鲁迅的作品具有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是中国文学的精品.大量地使用虚词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凭这一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顺口不通畅.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大量使用虚词恰恰是力求准确力求简洁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得文脉不被打断,有节奏有缓急地顺畅而下的重要手段. 例如: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并且一句里有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后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而已集·当陶无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这句话的末尾,连用三个"的"字,使得句子变得笨拙并且滑稽,是鲁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话里用许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话中就安排了嘲讽,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练的原因.这是鲁迅对虚词运用自如的一个结果.


5、《孔乙己》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屡遭不幸,走投无路,最后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阶级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与封建地主阶级杀鸡宰鹅,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赐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做事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6、下层人民普遍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病态 社会的迫害,许多国人自己就普遍存在着或目睹着别人这种病态,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 常,并且浑然不觉了。而鲁迅先生站在更高的思想观察点理性地审视他们。那些在当时世 俗国人眼光中被视为病态的,在鲁迅先生的眼中恰恰被视为常态。

1.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幻灯片事件”,他在日本学医时看到一段“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中间有一个画面是一个中国人被绑在中间遭砍头,许多中国人围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从那之后,鲁迅先生“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2.我个人认为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后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持的态度是“真正的、人文的终极关怀的”,而且终其一生也如是。他用深刻的剖析和犀利的文笔将他的这种关怀从那前后的许多作品中反映出来,如:《狂人日记》(1918年)、《孔乙己》(1919年)、《药》(1919年)、《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头发的故事》》(1920年)、《阿Q正传》(1921年)、《故乡》(1921年)、《祝福》(1924年),还有收录在他《随感录》中的一些杂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希望以上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他在仙台学医的时候(详见《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和同学看杀害中国人的电影,一些中国学生还和日本人一起喊“万岁”,因为鲁迅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于是他十分气愤,决定放弃学医,要从精神上拯救国民。所以鲁迅把手中的手术刀换成笔,开始进行写作。就这样,鲁迅踏上了拯救国民思想的道路。。。

1、他学医本是要普济从生,可后来他发现其实中国老百姓是要从精神上来医治的,所以要弃医从文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读鲁迅作品时,有哪些问题?
梁实秋就问过,鲁迅到底自己有什么见解呢?他说:“没有人能说清楚‘鲁迅思想’是什么……鲁迅思想,其实只是以尖酸刻薄的笔调表示他之‘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而已。而单单的‘不满于现状’却不能构成为一种思想。”施蛰存也说,鲁迅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他说:“鲁迅者,实在是一个思想家,独惜其思想...

鲁迅《呐喊》中的几个问题
个人问题 鲁迅1881年9月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大户家庭,祖父考中进士,曾在京城做官,父亲也曾考中秀才。但在鲁迅13岁时,家里遭到一场很大的变故,鲁迅的祖父因贿赂乡试主考官,案发被捕入狱,鲁迅家从此败落下来。而且祸不单行,鲁迅的父亲又得了肺病,经常吐血。因为当时医疗水平比较低,始终也不能确诊...

关于鲁迅的问题!急用!答得好加分!
关于鲁迅的问题!急用!答得好加分! 为什么说鲁迅用笔做武器,还有每当鲁迅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说对敌人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敌人为什么”害怕”鲁迅),在鲁迅还没发表致命的文章之前,社会是什么情形?发表后的作用.最... 为什么说鲁迅用笔做武器,还有每当鲁迅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说对敌人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敌人为什么”害怕”...

鲁迅《风筝》中的一些问题:
1.“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表达了作者沉重悔恨、悲哀的感情.鲁迅早年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很是鄙薄,以至对小弟于风筝的喜爱也采取了一种粗暴禁止的态度。终于有一天,他当着小弟的面将一个即将完工的风筝折坏踩扁,并...

与《回忆鲁迅先生》有关的问题
文章表现出鲁迅先生动作敏捷,性急以及坚毅的个性,但同时也是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例如:“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关于鲁迅先生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这说明,“我”作为一个具体存在并不重要,鲁迅对于狂人的选择并不在于这个狂人是谁,而是因为选择狂人符合于鲁迅的艺术设置和艺术表述,假如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一般的人,那么鲁迅就无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这一意识。从小说的实际情况来看,“...

关于鲁迅作品的有关问题
比如《死后》(可能是这名字),以写触感取胜。一种真实到让人恐惧的真实。比如《立论》《失去的好地狱》(大致是这名)等将中国人劣根性揭示无余。……总之,无论造景,抒情,议论,叙事,《野草》都几乎臻于完美。正像你所说“不艰深、晦涩但有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套用2011年风靡网络的某发言人...

急!鲁迅的小说伤逝的一些问题分析
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鲁迅还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的开创者,这部分作品收于《野草》集中。《野草》所含内容:1,是对世俗世态的...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一些问题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

有关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的几个问题!!
天哪,第一个问题叫我好找!1、个人认为作者所指的这批学者是清末民初时期编纂历史教科书的人中的一部分人,这样就有线索了。经查证,提及“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等类似观点的著作为《中国历史教科书》(1903-1904年),作者是陈庆年。详情参阅参考资料中的网页。2、个人认为...

东洲区17044625509: 关于鲁迅的一些资料问题 -
班庭消旋: 1.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2.周树人 先生在对友人解释自己这一笔名含义时,曾自说原由有三:“1、...

东洲区17044625509: 关于鲁迅的问题!急!!!
班庭消旋: 就是说他的文采和先进思想很多,而且他写的文章没一点虚假,全都是反映当时黑暗社会的政治腐败和无能.

东洲区17044625509: 社戏 鲁迅 一些问题 急急急!!~~~ -
班庭消旋: 1、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 2、作者写起伏的连山如奔兽,以动写静,烘托乐急迫的心情. 3、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东洲区17044625509: 有关《社戏》(鲁迅) 的一些问题 -
班庭消旋: 你好1.来时的是喜悦,而离开时是依依不舍2.鲁迅在《少年闰土》、《故乡》中对闰土和闰土命运的关注3.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偕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东洲区17044625509: 鲁迅《藤野先生》的一些问题! -
班庭消旋: 1、就如母亲也是平凡人但在我们心目中很伟大的道理一样,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照顾让他在那个备受日本人歧视的国度里感受到温暖. 2、怀念和感激,也有歉疚之情,为自己离开后没有和这样好的老师联系而愧疚,但折射的仍是对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

东洲区17044625509: 一些关于鲁迅作品的问题 -
班庭消旋: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 热风 二心集 而已集 三闲集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准风月谈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论文集:中国小说史略 希望能帮到你 我个人最喜欢鲁迅先生的小说,我感觉鲁迅先生的小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东洲区17044625509: 继续争论之鲁迅篇鲁迅同志究竟是以何立于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人的高度?
班庭消旋: 首先想说,我的回答绝不是和稀泥. 1、鲁迅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人的地位,我以为,是他”有幸“早早离世造成的. 鲁迅先生最重要的价值,我想就在于他强烈的批判精神...

东洲区17044625509: 关于鲁迅《野草》的一些问题 -
班庭消旋: 当时社会黑暗,要反映社会的黑暗,在作者看来,具有批判意义的东西是最合适的.但当时很多名家却认为作者的文章不值一读,毫无意义,应该有更伟大的文学产生.针对这些人的语调,作者在《野草》的题辞中暗喻了这些. “生命的泥委弃...

东洲区17044625509: 鲁迅的一生是怎样艰?鲁迅的一生是怎样艰难
班庭消旋: 先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 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