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诗鉴赏

作者&投稿:嵇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寻唐诗或宋词一首及其赏析,谢谢!~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一、《枫桥夜泊》
1、作者:唐代张继
2、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二、《离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3、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4、赏析
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三、《赠汪伦》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翻译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4、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四、《咏柳》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五、《回乡偶书》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赏析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翻译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4、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七、《劝酒》
1、作者:唐代于武陵
2、原文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3、翻译
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4、赏析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乐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4、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九、《问刘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赏析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十、《独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翻译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4、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十二、《留别王侍御维》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3、翻译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4、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十三、《终南山》
1、作者:唐代王维
2、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翻译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4、赏析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十四、《赠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译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4、赏析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翻译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4、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十六、《黄鹤楼》
1、作者:唐代崔颢
2、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翻译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翻译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4、赏析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楼》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4、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4、赏析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钱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赏析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4)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明代文学家杨慎评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硬说应当改为“十里”才可听可见,岂不令人哭笑不得?

5)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6)《春望》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8)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9)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愕搅硕杂谡�鋈耸赖娜现�K�健叭松�允怯星槌铡闭撸�湃擞性啤疤�贤�椋�湎虏患扒椋�橹��樱��谖摇薄K�钥鲋芤迷谄洹掇シ绱驶啊分芯驮�倒�拔峁鄯缬辏�崂澜�剑�>醴缬杲�街�猓�鹩卸�嵝恼咴凇薄U庹�侨松��杂星槌眨��还赜诜缭拢��运怠叭松�允怯星槌眨�撕薏还胤缬朐隆薄4硕�渌涫抢砟钌系乃妓骱头词。��率瞪先词峭腹�死砟畈鸥��錾钋橹�呀狻6�酥智槌赵蛴终�胧锥�渌�吹摹伴浊啊薄坝�铩钡氖谷吮�椅匮手�肭榘迪嗪粲ΑK�韵缕��四嗽弧袄敫枨夷��裸祝�磺�芙坛Υ缃帷保�儆衫砟钪械那槌罩匦路祷氐缴掀�拈浊盎氨鸬那槭隆!袄敫琛弊缘敝搁浊八�莩�睦氡鸬母枨���健胺�裸住闭撸��绨拙右住堆盍�Α匪�?“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1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不是首咏梅诗,借梅抒怀,以梅自喻。“争春”,原指春天群花怒放,这里会使人想起社会上献媚取宠的丑行;“妒”,则指嫉妒,也使人想起朝廷上的嫉贤害能。词人以拟人化手法写梅花与群芳,花人合一,寄兴深永,是咏物词中不事多得的佳作。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4)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明代文学家杨慎评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硬说应当改为“十里”才可听可见,岂不令人哭笑不得?

5)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6)《春望》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8)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9)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别洛阳时,和亲友话别,内心凄凉。在离筵上拟说归期,却又未语先咽。“拟把“、“欲语“两词,蕴含了多少不忍说出的惜别之情。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词人,别离之际虽然不免“春容惨咽“,但并没有沉溺于一已的离愁别绪而不能自拨,而是由已及人,将离别一事推向整个人世的共同主题。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因此,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经令人痛断肝肠了。词在抒写离愁别绪这一主题方面不同凡响,有悲情凄凉,更有豪情纵横,寄寓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愕搅硕杂谡�鋈耸赖娜现�K�健叭松�允怯星槌铡闭撸�湃擞性啤疤�贤�椋�湎虏患扒椋�橹��樱��谖摇薄K�钥鲋芤迷谄洹掇シ绱驶啊分芯驮�倒�拔峁鄯缬辏�崂澜�剑�>醴缬杲�街�猓�鹩卸�嵝恼咴凇薄U庹�侨松��杂星槌眨��还赜诜缭拢��运怠叭松�允怯星槌眨�撕薏还胤缬朐隆薄4硕�渌涫抢砟钌系乃妓骱头词。��率瞪先词峭腹�死砟畈鸥��錾钋橹�呀狻6�酥智槌赵蛴终�胧锥�渌�吹摹伴浊啊薄坝�铩钡氖谷吮�椅匮手�肭榘迪嗪粲ΑK�韵缕��四嗽弧袄敫枨夷��裸祝�磺�芙坛Υ缃帷保�儆衫砟钪械那槌罩匦路祷氐缴掀�拈浊盎氨鸬那槭隆!袄敫琛弊缘敝搁浊八�莩�睦氡鸬母枨���健胺�裸住闭撸��绨拙右住堆盍�Α匪�?“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10)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不是首咏梅诗,借梅抒怀,以梅自喻。“争春”,原指春天群花怒放,这里会使人想起社会上献媚取宠的丑行;“妒”,则指嫉妒,也使人想起朝廷上的嫉贤害能。词人以拟人化手法写梅花与群芳,花人合一,寄兴深永,是咏物词中不事多得的佳作。

http://www.shiandci.net/


《秋宿湘江遇雨》唐诗鉴赏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接下来就由我带来《秋宿湘江遇雨》唐诗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秋宿湘江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谭用之。其古诗全文如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

《自遣》罗隐古诗鉴赏
《自遣》罗隐唐诗鉴赏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诗鉴赏 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自遣》。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丧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除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外,尤其...

《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
《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 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下面我带来的《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唐诗鉴赏。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夜雪》古诗鉴赏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1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

《长安春望》卢纶唐诗鉴赏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这首诗体现了“十才子...

《花下醉》李商隐古诗鉴赏
《花下醉》李商隐唐诗鉴赏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

《边思》李益古诗鉴赏
《边思》李益唐诗鉴赏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李益诗鉴赏 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流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第一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

《曲江三章章》杜甫唐诗赏析
《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唐诗鉴赏 ,曲江三章章五句 杜甫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

《关山月》唐诗鉴赏详解
《关山月》唐诗鉴赏详解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张籍《夜到渔家》唐诗原文及鉴赏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张籍《夜到渔家》唐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览。夜到...

五华区17360459637: 求唐诗鉴赏论文2000字一篇 -
霜饶多索: 今天我为大家讲“唐诗赏析”.因为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有非常丰富的唐诗知识,我只想讲一些唐诗方面非常有影响的诗歌,且限于时间关系只选择短的诗歌来讲.我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是唐代以前中国诗歌发展基本线索;第二是唐诗发展的基...

五华区17360459637: 有关"寻"的古诗 10句左右~~跪谢 -
霜饶多索: 含“寻”的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园寻》 自是寻春去叫迟,不须惆怅怨芳时.——杜牧《怅诗》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石头城》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爵《寒夜》 表达“寻”的意思的诗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五华区17360459637: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霜饶多索:[答案] 你的两句诗并非出自同一首诗.我查了唐诗鉴赏辞典.后一句应为“行尽青溪不见人”,出自《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下文略 全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相映成趣.诗的前四句...

五华区17360459637: 寻诗歌鉴赏题!
霜饶多索: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

五华区17360459637: 寻找优秀古诗进行赏析 -
霜饶多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

五华区17360459637: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杜甫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
霜饶多索:[答案] (1)“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一个倚字就写出了诗人与春风相依相伴的情态,也表现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陶醉热爱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

五华区17360459637: 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冈)的诗词鉴赏 -
霜饶多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五华区17360459637: 如何对唐诗《江畔独步寻花》赏析进行?
霜饶多索: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春暖 花开时节,诗人独自沿着江边散步赏花,触景生 情,一连写了七首诗,这是第六首.黄四娘家的 小路上,鲜花开得密密匝匝,把枝条都压弯了, 花朵的芳香更是引来无数的蜂蝶在花间翩翩起 舞,花底不时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啼.

五华区17360459637: 找古诗带注释带赏析赏析少一点 -
霜饶多索: 鸟鸣涧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这首诗是...

五华区17360459637: 帮忙大哥大姐找一下古诗名句11句古诗的鉴赏短一点100字以内, -
霜饶多索:[答案] 古诗词名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