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义?具体点啊?

作者&投稿:步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释是什么?~


1、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例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例如:“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例如: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后汉书·隗嚣传》
5、代词,这,那。
例如:“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往,到。
例如: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之后 [zhī hòu]
紧接着某人或某事以后。
例如: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
例如: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zhī liú]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例如: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
之前 [zhī qián]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zhī zì lù]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http://zd.diyifanwen.com/zidian/Z/093181121537268041.htm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她、它
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
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3>表近指 今译为:这
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 1>表结构 今译为:的
例释: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
2>主谓之间取独 今译为:来、用来
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3>宾前标志 不译 例释:宋何罪之有?《公输》
4>定后标志 不译 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调整音节 不译
例释:①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②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到、往 例释:
①吾欲之南海《为学》②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

部首笔画
部首:丶 部外笔画:2 总笔画:3
五笔86:PPPP 五笔98:PPPP 仓颉:INO
笔顺编号:454 四角号码:303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4B

基本字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1.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1.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2.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3.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4.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5.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到、去、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不同。"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1、“之”作代词用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虚用,无所指:久而久,往,到:吾欲;南海。之的用法 代词他,她,它(们)。例:1.人皆吊之。(之...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二、出,生出,滋长。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出处:东汉·许慎《说文》三、去,到,前往。例句:吾欲之...

之字在文言文中一般可以表示什么?
在汉代,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被确定为官方教材,文言文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必须掌握的语言。文言文的特点主要表现言简意赅:文言文注重简洁明了,往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意思。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短短几个字就表达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结构...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之往[zhī wǎng]去;到。2、假之[jiǎ zhī]假若。3、劳之[láo zhī]慰问他们。4、为之[wéi zhī]经穴别名。即长强。5、之官[...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之”字的意思1lt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lt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lt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

“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释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例如: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之流[zhī liú]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例如: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 qián]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之字路[zhī zì lù]山区...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有什么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二、“之”作动词用 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吾欲之南海”、“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面有...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
单平地诺:[答案]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字在古文中的含义有哪些?之字在古文中的含义有拿下那些啊? -
单平地诺:[答案] 1.到···去 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3.指示代词.这,此.4.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有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单平地诺: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单平地诺:[答案]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义?具体点啊? -
单平地诺: 之 (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她、它 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 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3>表近指 今译为:这 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 在文言文里有多少种意思?? -
单平地诺: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初中文言文中“之”的一词多义 -
单平地诺: 1、代词——他,她,它(们). 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在文言文解释是什么意思 -
单平地诺: 1. 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之”的用法“之”字词性多样,用于虚词就不只一种词性,而且还有作实词的用法.(一) 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代人、代事和代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例如:《师说》: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之字在文言文里有什么意思呢? -
单平地诺:[答案] 1代词(学而时习之:它,指学到的东西) 2到(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 3音节助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4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主谓之间,此主谓短语做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多为主语或宾语)时(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5宾...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8097322878: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之这个字在文言文里作“取独”和作“的”两种用法怎么区分 -
单平地诺:[答案]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