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讲的什么故事谁能帮我概括一下 谢谢!

作者&投稿:钱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讲的是什么事?这一回中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结果如何?~

贾母设宴时,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文句(这两本书在当时封建传统属于邪书,是被禁止看的),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劝谏黛玉要注意,免得被别有用心之人抓住话柄。这使得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使得二者的关系形如姐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宝钗劝黛玉不看杂书一事,黛玉不过是说了两句“杂书”中的诗句,她便像发现大明星丑闻似的窃喜不已,“你跪下,我要审你”洋洋自得的心理表现无疑。识字的青春少女看点这样的书很正常,除非她没有机会,有机会不想看那才是不正常、假淑女。宝钗自己不也看过了吗,而且还看得多,背的熟,记的牢,黛玉一说出来她就知道出自何处,在看杂书这方面,她绝对算是黛玉的老师,作为喜爱琴棋书画、情商极高的才女,黛玉为什么就不能看?
警劝芳心
凤姐说过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黛玉看杂书与你何干?看杂书变坏又与你何干?为什么宝钗还要郑重其事的去规劝黛玉呢?如果宝钗真的关心与自己对立的看杂书会变坏的黛玉,那王熙凤还算识人吗?
可以断定的是,宝钗肯定知道这些书是宝玉传递给颦儿的,对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自己追求的高富帅正在西厢牡丹亭中和另一位美女相亲相爱。这是事关金玉良缘的重大威胁,因此她必须有所行动。如果她公开散布黛玉的“丑闻”,也会严重损毁自己的淑女形象,成为咬舌小人,更会让宝玉恨之远之,损失最大的还是她自己,黛玉不过被贾母当成不懂事的小冤家责怪几句。与黛玉产生直接冲突,宝玉肯定会站在黛玉一边,这会让二玉站的更近、贴的更紧。
于是,宝钗只能采取这种私下警告的方式,一是告诉黛玉:你看的那些书我也看过,不要因为看了几本杂书你就要胡思乱想;二是提醒黛玉:那些书怎么来的我清楚,你和宝玉的那些破事我也知道,你们小心着点。三是一本正经的告诉黛玉:看杂书不好,要看就看正经书。背后的谐意就是:你玩的儿女私情是杂耍,是行不通的,我走的可是金玉良缘的正经路子。

讲述的是:贾母设宴,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文句(这两本书在当时封建传统属于邪书,是被禁止看的),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劝谏黛玉要注意,免得被恶心之心抓住话柄。这使得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使得二者的关系形如姐妹。

这是《红楼梦》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扩展资料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



贾母设宴,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文句(这两本书在当时封建传统属于邪书,是被禁止看的),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劝谏黛玉要注意,免得被恶心之心抓住话柄。这使得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使得二者的关系形如姐妹。

扩展资料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说的是刘姥姥大观园之后,宝钗审问黛玉的事。之所以审黛玉,是因为黛玉在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失于检点”,说出了《西湘记》、《牡丹亭》中的艳句,这于千金小姐、闺中女儿来说是很不好的,也是大忌讳。所以,宝钗善意警醒黛玉。

黛玉对宝钗的“审问”是分三个阶段认识的。

一、是起“疑”。文中描绘到,黛玉先称宝钗为“宝丫头”,先是心里“不解”何意,“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这是黛玉的病又犯了。

二、是生“疑”。文中描绘到,黛玉意识到不对,“不觉红了脸”,连叫宝钗两次“好姐姐”,央告宝钗不要说与别人,并保证再也不说了,这是黛玉于前一“疑”上又生一“疑”,疑宝钗以己之错拿捏,恐后生是非,故此疑更重。

三、是暗“伏”。文中描绘到,宝钗对黛玉的警醒的确是“诚于中形于外”的,宝钗先是看黛玉“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就“不肯”再往下追问,这个“不肯”是个关键,是不再主动为难的意思。

然后是拉黛玉坐下“吃茶”,茶为君子,这就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然后宝钗向黛玉“款款”道来,这就是不肯逼迫兴师问罪的意思。



贾母设宴,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文句(这两本书在当时封建传统属于邪书,是被禁止看的),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劝谏黛玉要注意,免得被恶心之心抓住话柄。这使得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使得二者的关系形如姐妹。

这是《红楼梦》第42回的事: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大概是林黛玉所说的行酒令出自《牡丹亭》《西厢记》,薛宝钗便对她一些所谓的教导。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讲的是什么事?这一回中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结果如何? -
迪武力诺:[答案] 贾母设宴时,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文句(这两本书在当时封建传统属于邪书,是被禁止看的),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劝谏黛玉要注意,免得被别有用心之人抓住话柄.这使得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使得二者...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赏析 -
迪武力诺:[答案]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蘅芜君,指宝钗.兰言,古书(待查)上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话.臭,嗅,是气味的意思.兰言,知心话.解疑癖,为人解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黛玉一直把宝钗用当情敌看待.这一次,宝钗用了知...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概括 -
迪武力诺: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方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只一回主要说:王太医给贾母诊脉看病.鸳鸯叫刘姥姥看贾母送的一包袱东西.宝玉送了妙玉不要的成窑钟子,更使她受宠若惊.鸳鸯送衣服.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说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惜春告假一年画大观园.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宝钗夸黛玉取笑儿淡而有味.

清镇市13150491568: 赏析红楼梦从红楼梦中选出一个章节来赏析.要求:要有章节名称,写出是第几回;要有主要内容;赏析最好不要少于100字 -
迪武力诺:[答案]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蘅芜君,指宝钗.兰言,古书(待查)上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话.臭,嗅,是气味的意思.兰言,知心话.解疑癖,为人解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黛玉一直把宝钗用当情敌看待.这一次,宝钗用了知...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第四十回 -
迪武力诺: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 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 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 "你跪下,我要审你....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中杂书这一情节 -
迪武力诺: 红楼梦中杂书情节出自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潇湘子雅谑补馀香.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薛宝钗拉住林黛玉询问昨天行酒令的事.林黛玉才想起自己不小心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诗句. 宝钗认为:“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第四十回讲述了什么故事? -
迪武力诺: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设宴招待刘姥姥,刘姥姥看什么都新鲜,闹出不少笑话,鸳鸯更施小计捉弄.众人行酒令,所说词句颇有寓意,黛玉不经意说了几句《西厢记》中的句子,引起宝钗的注意,刘姥姥的令词又引发哄堂大笑.

清镇市13150491568: 红楼梦第四十回至五十回概括 -
迪武力诺: 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刘姥姥求换木杯,凤姐命取竹根套杯,鸳鸯唤拿黄杨大套杯.众人赏乐.贾母带刘姥姥山前树下盘桓半晌.用点心,贾母不喜油腻.大姐儿板儿互换柚子佛手.至栊翠庵,妙玉...

清镇市13150491568: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是书中钗黛关系转折的重要一回,黛玉原本在家宴上不慎漏口说出了一句禁书里的词曲,这个细节被宝钗注意到了,但她不但没有当众揭穿反而还借此机会冰释了两人之间的嫌隙,请问这部禁书的名字是( -
迪武力诺: 牡丹亭啦 良辰美景奈何天 《游园.惊梦〉那出的

清镇市13150491568: 赏析红楼梦 -
迪武力诺: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蘅芜君,指宝钗.兰言,古书(待查)上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话.臭,嗅,是气味的意思.兰言,知心话.解疑癖,为人解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黛玉一直把宝钗用当情敌看待.这一次,宝钗用了知心美言,来帮助黛玉,指导她要多读正经书,从而使黛玉解了对宝钗的疑惑,.潇湘子,即黛玉.雅谑,雅致的玩笑.指回中黛玉笑宝钗“把嫁妆单子也写上”,宝钗要拧她,她又在求饶中嘲笑(善意)宝钗教训她的事,即补余音也. 这几回写刘老老,流露了作者的某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合作的思想.这和俄国的托尔斯太为谋求贵族阶级出路到农民那里找合作的观念颇相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