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二部经卷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樊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指的是哪些书?~

三藏十二部经
“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
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凡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佛陀教法,都属经藏。

律藏:梵语音译“毗奈耶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心性,对治众生恶习所制定的教团生活规则。

论藏:梵语音译“阿毗达磨藏”,意译“对法藏”,是佛弟子将经典教义加以论议、解释、整理,而成组织化、体系化的典籍。

“十二部经”是将佛陀教法,依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又称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

契经:又称长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经典,也包含律和杂藏。

应颂:又称重颂,和契经相应,而以偈颂重覆阐述契经所说的教法。

记别:又称授记,本为教义的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弟子们的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证。

讽颂:又称孤起颂,全部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长行,故称孤起颂。

自说:是佛陀不待他人请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如《阿弥陀经》。

因缘:是记载佛陀说法教化的因缘。

譬喻:以譬喻来宣说法义,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是叙述佛陀及佛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事迹。

本生:记载佛陀过去世种种大悲行。

方广:宣说广大深奥的教义。

希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等希有殊胜之事。

论议:记述佛陀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

你问的是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书?
十二部经,不是12本经书,而是指如来所说之法,依其叙述之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别,又称为十二部经。
1.契经——(梵文音译,修多罗)又作长行,为以散文直接记载佛之教法。
2.应颂——(梵文,音译祗夜),又称重颂,为与契经相应,即是以偈颂重复阐释长行所说之教法。
3.记别——(梵文,音译和伽罗那),又作授记,为佛对众生之未来所作的证言。
4.讽颂——(梵文,音译伽陀),又作孤起颂。全部经文皆以偈颂体来记载佛之教说。此与“应颂”不同,应颂是重述长行的经文之义,而孤起颂则无长行,为偈颂单独存在之经文。
5.自说——(梵文,音译优陀那),为佛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之教说。
6.因缘——(梵文,音译尼陀那),记载佛说法教化之因缘。
7.譬喻——(梵文,音译阿波陀那),以譬喻宣说法义。
8.本事——(梵文,音译伊帝曰多伽),载“本生”以外之佛与弟子过去生之行证。
9.本生——(梵文,音译奢陀伽),载佛过去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
10.方广——(梵文,音译毘佛略),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
11.希法——(梵文,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载佛及诸弟子稀有之事。
12.论议——(梵文,音译优波提舍),载佛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义。

十二部经是将佛陀教法 依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并不是12本,而是12类的意思
契经:又称长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经典,也包含律和杂藏。

应颂:又称重颂,和契经相应,而以偈颂重覆阐述契经所说的教法。

记别:又称授记,本为教义的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弟子们的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证。

讽颂:又称孤起颂,全部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长行,故称孤起颂。

自说:是佛陀不待他人请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如《阿弥陀经》。

因缘:是记载佛陀说法教化的因缘。

譬喻:以譬喻来宣说法义,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本事:是叙述佛陀及佛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事迹。

本生:记载佛陀过去世种种大悲行。

方广:宣说广大深奥的教义。

希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等希有殊胜之事。

论议:记述佛陀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
三藏十二部的总合,称之为《大藏经》,简单讲,就是把所有的佛经,所有的戒律,所有的论著,都合起来,有序的编辑,整合成大藏经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 大正藏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 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总字数,达数亿。一部长的经书,文字可达上百万字,短的佛书只有200余字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汉魏之际,佛教虽已传入中原,可在史料中,关于佛像的记载却极为鲜见。在出土的佛教文物中,有四川乐山崖墓的佛雕像、彭山崖墓内发现的陶制佛像,这些据考证都是汉代的作品。但是这时的佛教文物遗留下来的为数极少。东汉末年,下邳相笮融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据说可容三千余人,其中还安置了身穿锦彩衣物、铜质涂金的佛像,这是中国的造像立寺首次见于正史记载。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戴逵的创作态度认真,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制作一尊佛像,曾潜藏在帐中,倾听众人的褒贬议论,然后加以详细研究,积思三年,才得以完成。因此他所作的佛像,使“道俗瞻仰,忽若亲遇”。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佛教寺院的各种塑像以及画像,现在大多都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传世或出土的一些金铜佛像以及当时开凿的一些石窟寺中,来了解和研究当时佛教造像的一些情况。
  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338)造的释迦佛铜像。此像现藏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像通高 39.4厘米,身着通肩大衣,衣纹以身体胸部为中心,向左右对称雕出作平行下垂状、两手在腹前作禅定印,肉髻较大,脸部轮廓清楚。佛座为四足方座,这是大多数早期金铜佛像所采取的形式。整个佛像身体略向前倾,衣纹形式化,左右对称,略显呆滞,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
  南朝佛像,传世遗物较少。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例如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所造的佛坐像,其衣纹、手印、背饰等基本上还保留着较早的传统手法,但其面部表情则安详柔和,与其他一些显得强有力而充满感情色彩的佛像相比,尤为幽雅静温,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色彩。
  北魏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政府的保护和提倡,佛教有了迅速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留传下来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此外,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石窟,都是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凿的,所以规模巨大。空前绝后,显示了非同凡响的宏伟气势、大同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被称为“平城模式”的艺术风格(大同古称平城),对当时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大佛像,历来被视作云冈石窟的代表、由于这一洞窟的顶部和前壁已揭,佛像成为露天,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瞻仰这一大佛的雄姿。佛像高13.7米,面部丰满,高肉髻,鼻梁挺直,嘴部轮廓清楚,嘴角处略带微笑、眉眼修长,眼睛瞳孔部镶着黑釉陶器,看来炯炯有神。双耳垂肩颈部肥短,两肩宽阔厚实、双手作禅定印,手肘外张,显示出力量和威严。造像整体看上去端庄凝重。身披袈裟,偏袒右肩,衣纹成阶梯状排列,线条简洁,显示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当时生活于北方寒冷气候中的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也具有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某些特点。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并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因此,标志着这一时期艺术水平的龙门石窟,具有更加浓厚的中国风味、其中如古阳洞、冥阳洞、莲华洞等,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隋唐的佛教艺术,有了明显的转变,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教造像,在风格上已摆脱了以前的那种呆滞、平板的表清和神秘气氛的宠罩。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显得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以及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画和塑像等等。
  五代宋以后的佛教造像,以四川和云南各处的石窟中保留得较多。这时的像有许多是密宗的造像,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密宗的流传情况。元代盛行藏传密教,藏密寺院中,也塑有不少密宗的造像。此外,杭州飞来峰的摩崖石刻造像,也多为佛教造像,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其中又以笑口弥勒(布袋和尚)的像最为著名。它那憨厚质朴、纯真无邪的笑容,看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吸引着一群群的游人和朝拜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代宋以后,还出现了许多罗汉像以及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有些完全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这些像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佛教艺术的表现内容。从造像的风格上看,则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也更浓,这样也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多从唐以前的面部留有蝌蚪形小髭的男相,转变成风姿绰约、美丽端庄的女性形相,而且更具有世俗的风韵。这时的佛教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上来看,都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

佛教三藏十二部讲的太多,每部经都围绕,四谛,十二因缘开讲的。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佛教中的三藏十二部怎么解释?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根据《君友会大藏经》记载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三藏十二部与《大藏经》有何区别
【三藏十二部】三藏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律、论三个部分,而十二部则是对佛说经的十二种分类,也称作十二分教。这十二部分包括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等。【大藏经】大藏经,也称作一切经、好册一代藏经、大藏、藏经、三藏圣教,是指...

大乘12部经典有哪些?
十二部经,并非指十二本佛经,而是根据佛经的体裁、内容、文法,将其分为十二个种类。这十二部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归结为修多罗、素怛缆、祇夜、和伽罗那、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这十二种。由于一切经...

佛子当知:三藏十二部是什么意思?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在佛门中,我们经常会听人说到「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但很多人不太清楚「三藏十二部」所指的具体内容,下面分别作简要的介绍。三藏 「三藏...

佛经里说的十二部经都是哪些经?
关于十二部经的解释很多,我觉得智者大师在《维摩经玄疏》中的解释非常好:若宜直说者,直说名相,即是修多罗经。四言、五言、七言偈重颂说,即是祇夜经。记世界\/众生未来之事,如记鸽雀成佛,即是和伽罗那经。孤起偈说,不诵长行者,即是伽陀经。无人请问,自称说者,即是优陀那经。为说...

佛陀亲自说法的经典有哪些?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哪些?
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经藏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三藏十二部表解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

阿难写了多少部经
截止于2023年3月16日,这个人写了12部经。据北本涅盘经卷四十载,佛对文殊师利说阿难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经(十二分教),故称阿难为多闻藏。这个人十二部经: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三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心无憍慢、七成就定慧、八从闻生智、九勤修善法、十忆念正法、...

佛经共有几部?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 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经藏,佛陀所说的经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论藏,佛弟子所造的论述 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又叫做十二分教。一、长...

目前的佛经有那些?能介绍一些吗?
律藏:音译毘奈耶藏、毘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心性,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论藏:音译阿毘达磨藏、阿毘昙藏,意译对法藏。是佛弟子们将佛典教义加以论议、解释,整理组织所成的典籍。二、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是将佛陀教法,依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又称为十二分教、...

佛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是什么,谢谢
佛教圣典的分类学以十二分教的方式划分,此十二分教又摄于经、律、论三藏中,统称三藏十二部经。参.原始佛教的圣典一、经藏代表原始佛教的圣典,有经藏、律藏、杂藏三大类。 经藏指四阿含:《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 《杂阿含》:共五十卷,包括一千三百六十二部篇幅短小、广泛而散杂...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陀所讲的12部经文分别是什么啊? -
生吉盐酸: 并非是指只有十二部经,而是指十二种文体.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

会理县13417666345: 三藏十二部经指哪些? -
生吉盐酸: 三藏十二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 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三类.十二部全...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教的十二经是那十二经? -
生吉盐酸: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

会理县13417666345: 如来十二部经是什么?
生吉盐酸: 十二部经,不是12本经书,而是指如来所说之法,依其叙述之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别,又称为十二部经. 1.契经——(梵文音译,修多罗)又作长行,为以散文直接记载佛之教法. 2.应颂——(梵文,音译祗夜),又称重颂,为与契经相...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教的“十二部”到底指啥 -
生吉盐酸: 是十二部经,一切佛经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计有1.长行.2.重颂.3.孤起.4.因缘.5.本事.6.本生.7.未曾有.8.譬喻.9.论议.10.无问自说.11.方广.12.授记.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经一共有什么经 -
生吉盐酸: 三藏十二部经 “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 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凡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佛陀教法,都属经藏. 律藏:梵语音译“毗奈...

会理县13417666345: 藏传佛教的经典是什么? -
生吉盐酸: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的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经藏是经过几次结集(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具体是指哪些书? -
生吉盐酸: 三藏十二部是指经典的体裁不是指特定的经典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会理县13417666345: 佛教的经文都有哪些?能一一罗列给我吗.谢谢. -
生吉盐酸: 阿弥陀佛!师兄,佛教经典,总的来说分为经、律、论三藏.经主要是指记录佛陀所讲说的妙法;律则多指记录佛陀所讲说的种种戒律;论则多指记录祖师大德们对经藏的解读,或自己对于佛法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佛陀的经典可以方便地分为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