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不贪钱财,重佛家教规的寺院和高僧吗?

作者&投稿:真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寺院可以给师傅钱吗?~

用钱供养出家师傅是很好的,佛教中称为财供养,功德无量。
注意两点:
1、态度要恭敬。供养僧人是为自己培福报,不能以施舍的态度。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福田,供养僧人,是为自己种福。
2、有的出家僧人持金钱戒,不受财供养,可以将钱放入功德箱,并发愿以此供养佛、法、僧三宝,一样功德无量的。

在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内心及其的复杂,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我好多年,虽然以前在佛教论坛上曾经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就此事在网上也和教友们探讨过多次,也和本地区的比丘以及佛教徒交流探讨过。慢慢的也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原委。同时也考察了其他宗教也是不是在这样搞,结果发现向信众出售门票的基本上都是佛教。当然这里说的佛教仅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台湾、香港、韩国、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佛教寺院都没有这样的事情。
  
   很多从国外来大陆的佛教徒对于这样的事情总是非常的惊讶,怎么还要买票?在台湾佛教徒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教徒的供养,所以寺院学风的好坏和弘法的力度就直接影响着供养的程度。精进修行、弘扬佛法的寺院自然会得到较多的供养,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精进修行+传教力度+教区服务——得供养——再精进修行+传教力度+教区服务。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但非常的合乎佛教的基本教义,而且也使的寺院和信众建立了和谐的信仰基础。依这样的基础使得台湾、香港佛教的人员素质和综合势力远远超过了大陆,人才济济,高僧辈出。东南亚佛教之所以发展的稳固而健全也是和严持戒律与佛教徒长期而又坚定的供养分不开的。
  
   反观大陆的很多大寺院,已经将门票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样做不但严重违背佛教教义和精神,而且也使得佛教徒和佛寺产生了距离。佛寺是谁修建的?佛寺是为谁而修建的?是为游客修的吗?是为赚钱修的吗?多少佛教徒为了建寺倾尽一生的财富,多少信士在寺里长年累月的不计报酬的劳作,才有了一座座弘扬正法的寺院。可现在都出售门票了,有多少佛教徒被无情的挡在了门外,有多少人含泪离去。即便是买了门票进了寺门,也觉得象是吃了苍蝇一般,回自己的家还要买票?中国大陆佛教寺院向佛教徒出售门票一事,真乃古今中外之奇闻。此事导致的结果是佛法寥落,不见师父讲法领众,但见拦门收钱。虽然有些寺院已经开始作讲法工作,但是似乎还只是点缀而已,躲在深山老林,偏殿之内,一个月讲一两次,听法之人,也大都是老居士,没有想办法向新生代普及致使正信佛教徒逐年萎缩,青黄不接。说句很难听的话,寺院如果只收门票不传法,就是养了一堆“神棍”,“神棍”这个词虽觉得虽然不好听,但这就是大乘佛教在中国大陆的现状。因为寺院有门票的支持,一切用度不用担心来源,寺院里的师父如果不具有大悲心、大责任心,就懒以弘法度众,甚至争权夺利,即便有这个心,要弘法度众,但是如果一遇到困难,就烟消云散、心灰意冷,而没有克服困难勇猛精进的精神。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大陆佛教的怪现象:寺院宏伟,佛法凋零。更有甚者,因为现在寺院有门票供养,吃穿不愁,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寺院,经济状况非常可观,结果吸引了一批好吃懒做的人出家作了和尚,这批人在寺院里不修行,不弘法,只是混混日子,闲来嘻笑玩耍,还要和来礼佛学习的信众漫骂争吵,真正是魔做沙门啊。
  
   佛教寺院是传承佛祖清净法脉,清净戒脉,以戒定慧三学培育继承法脉僧才的场所,是宏法、修戒、修禅的场所,是远离红尘物欲的人间净土。佛陀释迦牟尼放弃皇太子的尊贵地位,出离皇宫,隐居山林,衣尸布,食乞食,卧草铺,建立乞食者(比丘)僧团,制定四众弟子清净戒律。律中规定僧人吃乞食,一日一餐,不准存储隔夜粮,穿粗布坏色打上补丁的百衲衣,不准存储多余的衣裙,不准手触金银,不准听歌观舞,不准戴金银珠宝首饰,不准戴花涂香,不准坐高垫大床,不准住超过一方丈的大房(一方丈约9平方米)等等。上述佛陀的生活方式和对出家僧人的要求都充分体现了一个离贪离欲的高尚道德原则。而今由于寺院出售门票而已延伸到出现了一炷高香要数千元,甚至10万元。四川宝光寺的头炷香拍卖到99万元。
  
   佛教中的供养,重心不重物。若动机不正,出于贪心,虽供养金山银山,施舍亿万财富,也形同放债牟利,施米捉鸟,无善功德可言。若出于诚心,供一把土,其功德等于供养大地。(事出《佛本生记》)佛具大慈大悲心和平等性,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更关心弱小贫苦众生。现在佛教寺庙圣地反而成了富人游玩之地,贪僧敛钱之所。以高额的门票,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俗话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得不到今世的幸福安乐时,还有个求来世安乐,以减轻痛苦的去处。现在却变成了“天下寺门朝南开,有信无钱难进来”了,把穷苦人进寺烧香拜佛的这点权利也给剥夺了。这种做法符合佛教的教义吗? “三武灭佛”和“文革”毁佛撤寺,毁坏的只是佛教的外部形式,现在在形式上是建寺造佛,而且建的佛寺越来越豪华,造的佛越来越大,但大多数都是以“招财进宝”为目的的商业行为。这种与佛教离欲精神反其道而行之的作法,貌似“兴佛”,实际上是消灭佛教精神的灭佛。其危害远胜于历史上的历次灭佛运动。“佛”和“魔”只是一字之差,外形上佛魔没有什么差别,甚至在无明笼罩的俗人眼里魔更像“佛”。
  
   世尊在临终遗教中说:(《阿含经》)“我已为汝等说法制戒,我走之后汝等当以法以戒为师。观修合于《经》,言论合于《论》,行为合于《律》者是我弟子,若不符合经论律者,非我弟子。” 戒行是佛教的标志。佛说:“戒行存在,佛教存在;戒行不存在,佛教不存在”。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贪财奴,假扮僧;寺不像寺,成了卖佛卖法的交易所。佛像和寺庙在外形上除了增加商业时代的豪华性、超大性而外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佛像和寺庙所象征的精神内涵却越来越少了。坐落在闹市中心和旅游景点上的寺庙在钟声和梵呗声中源源不断流进钞票,与此同时暗暗流失的却是无法用金钱计价的佛陀精神!坐在寺庙入口处的大腹便便的笑佛弥勒,似乎笑得更开心。是以慈悲笑容迎接给寺庙送钱的八方来客呢?还是把泪水吞进大腹,无可奈何地对着众生以笑代哭呢?凭大家的理智去分辨吧。
  
   当然,精进修行、弘扬佛教的佛寺在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头脑清醒、奔走呼吁的佛教徒也不乏其人。但麻木不仁、听之任之、甚至赞成门票制度和佛寺进一步商业化的信士也是很多。如何摆脱如今大陆佛教的这种现状?是所有正信佛教徒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我们必须要看到假繁荣后的真衰败。当然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的佛教徒仍然固执的认为“念好阿弥佗佛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有些教友说“有些寺是国家修的现在国家收点钱也是正常的。”这一点我必须说明,别的我不清楚,我家乡的146座佛寺,最早的建于隋朝,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全部砸毁,寺产被全部没收。现在只恢复了6座,而且每座的规模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被赶到了山上。修建的所有资金都是当地佛教徒的奉献。即便是国家在某些景点掏腰包重修了新寺,那也是应该的补偿,怎能乘机占有?有些教友对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反复探讨,反复辩论做无用功。有的直奔终极目标,而忽略了作为一个佛教徒首先应该参与到佛教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来,作实实在在的实践。
  
   对于借佛生财这样的“新闻”已几乎成了一种见多不怪的普遍现象。但佛教界对此类严重损害佛教形象的各种行为是否因其普遍而见多不怪,就可以置若罔闻,听之任之,甚至犯戒违法,随波逐流,随喜赞叹呢?还是坚持佛门清规,维护佛教的形象呢?我想对这样的问题,不仅佛教学术界和佛教上层需要认真思考,凡爱护佛法,具正信的佛教僧俗弟子都应该认真、严肃的思考与对待。
  
   ,是佛啊!需知如来示现涅盘,皆是为令众生折伏慢心,于佛及正法生希有难逢之心,以佛难值遇故,起大精进勇猛,方能战胜坚固烦恼,渐趋解脱。《法华经》云“众生既调伏,其心生渴仰,时我与众僧,俱出灵鹫山”须知众生的希有难舍之心,正是佛陀教育的成果啊。所以,如果是我,会把这门票钱看作对佛的供养(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大乘无量经典,处处可见诸菩萨大人为亲近如来及善知识,不惜身命钱供养。常啼菩萨为了让人指路见大善知识,可以割出身肉,释尊当年作为一最下愚人之时,曾参加古佛的涅盘大会,当时苦于见佛时穷无供养,有一富者心起不善,言我可提供给你供养,只需你每日割一两肉给我作药引子。释尊慨然允诺,日日如此,换取供养之财物,再忍痛参加大会听法,然因愚痴,三月仅听闻一偈。(详见大涅盘经)。《华严经》中,五十三参有一位释迦波矍童女,自言往昔世与毗卢遮那菩萨结缘时,曾要求菩萨娶她为妻,代价是她将告诉菩萨,有位如来刚刚成道,居于何方。当时菩萨为转轮王子,而童女是乞女,王子立即允诺!因为在见佛闻法之种大事之前,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难以相比的......古德无量难行之事,历历在目,下劣如我等,怎可不起大勇猛心,大希有心,大欢喜心,于佛正法熏染修习."
  
  从降服自心烦恼来说,一个修行人,面对不如意之对境时,首先要深信因果,先要反省自己往昔必定造下种种不如意因如今才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果,从而内心深生惭愧,自省是自己没有修福报,而不是抱怨外境如何世风日下,他人不作为。慧律法师曾经就南普陀佛学院院长给他们吃冷饭导致腹泻而抱怨,广钦老和尚呵斥:“住口!不要讲别人用冷饭给你吃,你要说你没有福报吃热饭!”法师从此抱怨烦恼顿歇。日常法师所在的风山寺,各种法事,活动,办学,一遇到障碍,日常法师就教育大众,是我们福报不够了,我们要好好修福报!于是带领大众一起共修发愿回向,消除违缘。
  
  是啊,一切一切的自以为不合理的逆境都是自己福报不够,想到这些就会心平气和了,就能作到逆来顺受,真能够顺受了,逆就不来了,这是本老恩师的谆谆教导啊。如果不能从这个方面反省自己,一味的斥责外境的种种不合理,就是不信因果,这就是"以身谤法"啊!
  
  深信因果,逆来顺受,好好修福报,这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与楼主共勉!
  


作者:jackysos 回复日期:2008-2-15 11:02:43  回复

  我要拜佛祖,却被人拦着要收钱,否则不让进~
  我相信因果报应哈哈~~~


作者:meetfuk 回复日期:2008-2-15 11:07:15  回复

  伊斯兰整个世界都很恐怖,处个极性拿圆月弯刀砍脖子,一刀还看不下来。神经病。这么愚昧的民族。
  
    我看还是算了。

有的,这一类的寺院和高僧还是很多的,只要仔细寻找就可以找到真正弘法利生的师傅们和道场,但是有人寺院看见和尚开车就说贪财是不对的,和尚也是人,凭什么和尚不能开车,这种人不把和尚当人看,自己还理由多。也不是每一家寺院都是清净的,也不是很多寺院都是实际贪财的,建议楼主去小住几日,只是听外面的声音的话,很容易被混淆。

阿弥陀佛,当然有了,真正的寺院都是不贪钱财等物的,只是被国家收了的寺院,要收信众的钱财。
当然信众自发的供养,而为自己积福的除外。

我经常去一些寺院小住,那些寺院的生活,还是很清静的,一般的出家人也不会收钱财。

有,不过不多了。如果耐心寻找,还是可以预见的。判断的依据就看对方是否主动问你索要钱财物件等,如果主动索要,那么就不是你想寻找的


一个人是否能够被尊重,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一、不贪财 被别人尊重的人,他的身上大多具有不贪财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人为了贪一点儿钱财,而落入更为窘迫的困境,能做到不贪钱财的人是寥寥可数的。二、有信用 第二种受人尊重的便是言出必行的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在这个世上和人相交最重要的也是诚信。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不...

为什么命重的人没有命轻的人财多
就是命轻。命轻的人和聪明无关。很多读书人,弱弱的,都是命轻。有些大老板,三大五粗,说话大声,人粗的,都是命重。命重的人,镇得住钱财的煞气,命轻的不行。但是不管命轻重,贪了都是不行的。命轻的人好像小车,拉的少,命重的好像大卡车,拉的多。但是贪多了,大卡车也会爆胎。不贪...

和珅为官时有3不贪 不贪科举钱 不贪赈灾钱 而第三点更显高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坚守不贪办不成的事的钱。这种选择揭示了他对权力的明智运用,他懂得哪些事情无法通过权力达成,因此不会去触及。这种原则虽然在贪腐盛行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高明,但也无法掩盖他后来因贪欲膨胀而走向腐败的事实。尽管和珅在权谋上颇有手腕,但他的贪婪最终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的终结。他...

女人到了四十岁,“不做三爱,不见三人,不贪三财”,这话对吗?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四十岁的女人依然很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上有老人需要照料,下有小孩需要抚养教育,有太多的牵挂,肩膀上担子不轻,可以说责任重如山,远没有歇脚的时候。所以女人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要做到“不做三爱,不见三人,不贪三财”。不做三爱 不做爱慕虚荣的人,不做爱赌博...

和中堂一生从不贪哪三种钱,反映出他高情商跟老奸巨猾?
俗话说得好,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虽然和珅位高权重,但也并不是说无所不能的,有些事情相对而言办起来的话还是比较难办的,虽然钱财比较多,但是和珅也不缺这点儿钱,所以他就会拒绝。因为这些钱贪的没有什么把握,一旦出事的话,那么他会凉的很快的。而第2点的话他也是比较有良心的,他从来不贪...

聪明的女人,从不贪图男人哪些东西,笨女人才会一直“索要”?
01从来不贪图男人的钱财,自己赚钱自己花许多女人都是会依赖于男人,当跟对方在一起时,便会理所当然地觉得,他应该为你花钱。这样的想法是令人害怕的,终究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他愿不愿为你花钱是一回事儿,你要求他为你花钱是另一回事儿。换一个角度看来,当你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你也许会...

大林和小林两个人物的个性有什么不同
想出一个诡计,成为大富翁的儿子;天天好吃懒做,最后为了钱财,留在富翁岛上活活饿死了。这本书是张天翼同志在解放以前写的,张天翼同志在这个故事里,用辛辣的讽刺揭露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耻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同时也写了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光明而顽强不屈的斗争。

男人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一个女人好不好?
人品,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石。有了好的人品,这个女人才会发展成好女人。女人要是人品不好,那么无论长得多漂亮,有多高的学历,或是有多大的能力,也算不上好女人,也不可能旺夫,只会给男人带去无尽的祸端。女人的人品好不好,不妨从这三方面判断,一般不会错。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当大家在一...

俗语“人贪三样,一生白忙”,老祖宗的话有何深意?
三不贪色,美色误人,它会蒙蔽你的双眼,让对手能够轻易打败你。因为在美色的吸引下,你会为了满足美人的要求而变得没有底线,甚至是智商变低。而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难过美人关,最终走向灭亡。对待任何一件事其实都应该有度,太过于贪念伤害的都是你自己。而酒、财、色更是大忌,它会毁人心智,...

和珅为官时有3不贪 不贪科举钱 不贪赈灾钱 而第三点更显高明
不贪办不成的事的钱。在清朝历史中,和珅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其贪污和权谋一直备受关注。尽管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却也因其贪腐行为令人愤怒。然而,和珅的政治生涯中却存在着一些他不会贪污的“三种钱财”,其中的高明之处值得一探究竟。一、和珅的政治崛起和珅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

广阳区19327185334: 我想出家做和尚、请问云南省哪个寺院可以收留 -
岳审人参: 出家条件:最好想的充分点,出家需要家人同意的,否则寺院里不收.还有年龄限制再说了,如果出家是为了真心求道,家人同意,才有意义.否则就没一点意义一、佛教信仰虔诚,爱国爱教.应是本人自愿发心出家,非其他人所强迫.没有民...

广阳区19327185334: 佛不住在庙里,为什么劳民伤财建那么恢弘的寺庙? -
岳审人参: 佛到处都是,只是我们肉眼凡胎看不到.之所以建寺庙、佛像等,是因为世人的俗眼只有见了宏伟高大庄严的寺庙、佛像才会起些谦卑和恭敬心.试想寺庙建得破破烂烂简陋之极,佛像渺小低矮破旧,已经自以为是高傲的世人还会肯放下自己的那颗飘得不能再飘的心吗?恐怕只会更加傲慢吧?所以,这也是引导更多人能学佛信佛的方法之一. 另外,花费钱财建寺庙佛像等并不是劳民伤财.都是诚心供养的人布施钱财出来建的,并无强逼之意.而且无论是建的人还是花钱的人,都有极大的功德.

广阳区19327185334: 出家怎么选择适合的寺庙,有哪些要求,流程?
岳审人参: 庐山东林寺,苏州灵岩山寺,这两个是净宗祖庭. 考察的1年,不知道算不算出家人,如果不是正式出家人,十方常住的供养,好像该交伙食费吧. 浙江的我知道有普陀山观音道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普陀山,珞珈山有很多寺院,有的游客很多,有的比较清静,去实地考察一下.宁波坐客车到沈家门,沈家门坐快艇到普陀.住宿较贵,最低的也得100-200元一天.旺季就翻倍了.先找住宿地方吧,山上稍微便宜一点,可以在网上订. 宁波阿育王寺.天台国清寺.

广阳区19327185334: 四川哪里可以出家当和尚 -
岳审人参: 四川泸州法王寺 大约三年前,在网上搜“法王寺”,能找到法王寺的资料极少.而现在网上介绍法王寺的资料明显多了,可见关注法王寺的人也多了.但网上介绍的法王寺多数是以游客的角度去看的.法王寺历史悠久,曾经辉煌(在上个世纪四...

广阳区19327185334: 贪 - 如何戒掉贪嗔痴?佛教让人戒掉贪嗔痴,但是很难,有什么好办法啊!
岳审人参: 用布施对治贪心 布施有三种: 1.法布施: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帮助众生 2.财布施:用钱财帮助他人 扩大自己的心量 3.无畏布施:用身体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经云:舍...

广阳区19327185334: 为什么佛教不用神通干事业 -
岳审人参: 学佛的目的是出离六道轮回,进而度人出离六道.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区别.佛教根据学佛人的根性不同,又抄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之别.世间法,就是根据因果规律指导信佛之人如理如法地实现福禄寿的目的,也就是事业有成.最有名...

广阳区19327185334: 佛教徒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
岳审人参: 万法皆空,十法界万法就像是一场梦,所以钱财也是空,要看破放下. 怎么看破放下呢? 首先要见空性,万法皆由空性所变现,就像是梦人做梦变现出梦境一样,十法界万法是梦境,梦人是空性. 凡夫不知道空性,不知道十法界万法都是空性...

广阳区19327185334: 《正信的佛教》: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
岳审人参: 圣严法师---佛教不是自私自利的宗教.除了自己出离,也要设法使得一切的众生都能出离.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一是肯定的,一是否定的;从表面看,应该是肯定的,从通体看,应该是否定的.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

广阳区19327185334: 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
岳审人参: 佛教没有反对追求钱财以及功名利禄,但是反对贪,贪无止境.贪恋和无明是痛苦的根源

广阳区19327185334: 西藏密宗佛教是大乘还是小乘佛教 -
岳审人参: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之间的详细区别是什么?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所谓“乘”,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