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汉族人成人过生日吗?

作者&投稿:岳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成人礼是什么呢?~

冠巾礼、上笄礼、出花园、成人节,都是成人礼。自古以来,成人仪式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这种教育,力图使一个人从思想认识上完成从童年到成年的人生飞跃,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社会人生的各种知识,通过学习各种社会、文化和行为规范,彻底摆脱过去的不成熟状态,将该民族的经验积累和知识技能继承并世代相传下去。古今中外,在不少地区、民族中,都曾有过这种象征社会成员步入社会的礼仪。
中国最早的成人仪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考古学家们经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发现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早期分布区,就曾出现过“凿齿”的习俗,这被视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成人仪式。“凿齿”习俗,又称“折凿”、“拔凿”、“打牙”,这种习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成因就与民族成员获得成丁或成婚资格有关。大汶口之后,中国东南部、马家浜、良渚等文化,以及华南的印纹陶文化分布区的古代居民,也一度流行这一习俗。在古代越、僚、乌、濮等民族中,也曾长期流行此俗。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仡佬族、高山族中仍保留拔牙习俗。
进入阶级社会后,成人礼仪有了较严格的规定,冠巾礼和上笄礼是我国古代汉族成人礼仪,流行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而且还流传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冠巾礼是古代男子成人的标志。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男子加冠前称为“童子”,接近加冠的年龄称为“弱冠”,为举行“冠巾礼”年龄。据《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加冠后的人,方能使用字、号。加冠这一年,称“冠年”或“及冠”加冠时,要隆重设宴,宴请宾客,宾客则以礼物相贺。加冠的年龄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清代山东等地男子16至20岁,随时皆可加冠;安徽的一些地区,一般在15至16岁加冠。清代中期以后,加冠移至婚娶前夕进行。加冠后,方可入本族祠堂。上笄礼也称“上头礼”,为古代汉族女子的成年礼,曾流行全国各地。

应该是行冠礼,也叫弱冠,冠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一、冠礼的年龄和时间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同时也考虑到现实情况——由于我们现在大多数高中生毕业的年龄在18岁,这基本是一个人生的分界点,“18岁成人”不仅符合时代特点和法律要求,也结合了当代青年人身体发育成长的规律,因此我们建议:举行冠礼的时间,最好在行礼者18岁生日前后。当然,一些已过18岁的年轻同胞,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冠礼的实践愿望,虽然已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但也可以参加冠礼活动。不过,宜在20岁之前而不宜过晚。

  冠礼的日期,古人是通过“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加以确定。此当弃之不用。我们建议,具体日期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单独举礼时,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各家庭根据具体情况酌定)考虑到成人者基本为有上学时间安排的中学生,我们建议,举礼日可向学校请假一天(或半天),而学校也应该给假一日以方便孩子们在家举行冠礼。(期待这能成为一种传统)

  2、集体举行冠礼时,宜定在有文化内涵及纪念性意义的日子。比如国庆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女儿节(特别适合女孩子行笄礼)、黄帝诞辰日、孔子诞辰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等。

   二、冠礼的地点

  古时冠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建议,单独举礼时,可在家庭及附近的开阔地带。集体举礼时,可在学校广场、学校大厅、公共文化场所(尤以文庙等处为佳)等地。尤其是单独举礼时,因为现实居住条件的制约,应该灵活处理。如果有单独的庭院的,可在家里的庭院中进行。如果是住高层楼房的,在家居面积很大的条件下,可以把客厅专门腾空,做适当的布置后举行。否则,居住面积不大的话,还是最好到小区广场、草坪等比较开阔的地点举行。当然,也可以暂借一些公共文化场所的厅堂等进行。为了其神圣性,必须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场合.

  古时行冠礼有所谓“阶”的讲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称执事)依次排开,正宾在为冠者“三加”时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阶”。曾有实践者,在院落地面上划出房子及阶型,我们认为其实可以不必过于拘泥。只要掌握大致的方位讲究,有司依次托盘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三、冠礼的参加人员

  参照古礼要求,结合时代实际,我们建议组织以下人员参加冠礼(当然,也未必需要过于拘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定)。这是单独举礼时的人员,若是集体冠礼,可酌情增加规模。

  ①冠者1人(就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成年者本人)

  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须由宗子等男性宗亲长辈担任,一方面严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并没有普遍流传;另外,主人只限定于男性宗亲,本身具有一定历史观念的局限,所以,当今作为主人的,冠者的父母双亲比较合适。)

  ③正宾1人 (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个人)

  对即将成年的男孩子,必须强调其作为男性的社会角色,正宾必须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为及冠者的人生向导和社会楷模。其威严的祖父、父亲等男性长辈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儒家文化里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以,请德高望重的师长担此责任也是不贰之选。)

  ④赞者1人(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协助冠者梳发、更衣等,可选择师长、兄姊、好友等适当人选)

  ⑤有司3人(即为冠者托盘准备所加之冠的人,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等适当人选)

  ⑥客人若干(可邀请师长亲友等若干人观礼)

   四、冠礼所需的服饰及摆放方法

  宜遵循古制,以周制、汉制、唐制、明制为宜,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以明制为标准范本。建议准备以下汉服以行冠礼:

  (具体名词无法详细解释,请参考天汉网有关汉服知识帖)

  童子服:即未行礼之前换上的汉服。叫做采衣。这种衣服以缁布为衣,而饰以锦边,锦一般用朱红色。穿采履。可以暂穿普通的布鞋。正式举礼之前,孩子脱去平常的衣服沐浴后换上童子服。

  “初加”所用:幅巾、深衣、大带、纳履。考虑到汉式鞋子复兴的实际,在整个冠礼过程中,可以一直穿布鞋而不必更换。准备一件直裾深衣,一条普通大带。

  “再加”所用:帽子、襕衫、革带、系鞋。

  “三加”所用:幞头、公服、革带、纳靴。

  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同胞的各种实际困难,我们可以暂时不必拘泥于那么多,我们设计了最简化版本的冠礼所需服饰清单(简化版冠笄之礼的具体操作详见第五部分)

  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较好的深衣1件(举礼过程中可不更换),自制软裹幞头1个或可系带的小巾1个(因为没有那么多冠可加了,所以奉冠的有司可撤减为一人),布鞋1双。

  衣服的摆放方位:公服、襕衫、深衣,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

  将要加的冠,由三位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幞头、帽、巾。

  除冠者外,其它包括主人在内的参礼人员,有汉服最好,没有也可以着日常服装,但应注意庄重和整洁。忌披头散发、穿脱鞋、短裤等装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应穿APEC会议装、中山装、旗袍等衣服。

    五、冠礼所需的其它物品准备

  基本同笄礼,故略。

  六、冠礼中所用到的常用行礼动作

  ①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②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七、冠礼仪程中的取“字”问题

  先民姓氏文化中的表“字”风俗,这也是冠礼中很重要的仪式程序之一。

  姓、名、字、号,是汉民族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结构,先民中许多历史名人都有神采飞扬的“字”与“号”。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恢复国人取字的风俗,并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论述了其积极价值。我们建议,举行冠礼的家庭,不妨尝试给孩子取一个意韵隽永、有励志作用的格调高雅的“字”,至少,它会给孩子们的一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有百益而无一害。

  具体的起法,研究传统姓名文化的人士皆指出,表“字”重在激励人生,重在鞭策与鼓励之情。取字者,在传统冠礼的设计中,多被赋予了德高望重的主宾,我们建议,冠者父母亲若有意给孩子取字,不妨先行和正宾商议,倾听其意见后加以确定,然后在正式举礼时由主宾亲自授予冠者,此程序古礼称为“字冠者”。

    八、关于举礼前的沐浴

  古时行冠礼及其它仪礼,提前沐浴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清爽和卫生固然是讲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对文化传统的敬意、塑造仪式的神圣性和庄重感。试想,形容邋遢蓬头垢面的孩子,即使穿上美丽的成人礼服,也没有多少庄重和神圣可言。冠礼前的沐浴,原则上,每个参礼及观礼者都应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宾、赞者、有司等主礼人员,重点是冠者和正宾。冠者沐浴更衣,可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神圣仪礼的敬畏,正宾神清气爽举止得当,可体现对主人盛情邀请的尊敬和感谢、对冠者成年庄严时刻的尊重。尤其是作为冠者的孩子,都是青春活泼的少年,常喜运动,爱出汗,更要悉心沐浴更衣,做到干净、得体。依据传统,举礼时冠者需要着袜正坐于席上,预先搞好卫生,也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不雅及尴尬。

  九、冠礼的仪程

  基本同笄礼,惟有所加元服不同,分别为:幞头、帽、巾。程序略。

  十、仪式中礼辞的撰写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冠礼赞辞,一种是冠者誓词。可以参考海内外公祭黄帝孔子等所写礼辞,结合举礼学校特点,由教师和学生自行撰写。格式上宜采用诗经式的四言诗文。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成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五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数日或前一日举行。某些地区自宋代以来,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

  《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

过,
只是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过发不同。
普通人家,可能加几个菜就过了。也没宴请。
达官贵人,就要宴请,摆酒席,收贺礼。
男子成年当年的生日,要举行,弱冠礼。
表示成年了,可以婚配。
女子成年当年的生日,也有仪式,是盘头还是留发,忘记了。也表示可以嫁人了。丫头,就是这么来。
以后也过生日,
过法不同,
不像现在,同龄人一起,那个时候,多是父母给过。
年纪大了,就成了过寿了,就接受别人的祝福和拜贺。

那要看是什么人物了,有钱有势的人物,过二十大寿的也有。
而且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物,过生日只不过是要捞点钱,也给那些想尽心机来送钱的人多一次机会。

凡男女不及50岁者,只称过生日,不称寿庆。年满50岁以上,才能举行寿庆,接受儿孙和亲朋好友祝寿。男性逢一(即51、61、71)、女性逢十(即50、60、70),谓之过大生日。富有之家,办寿品,备宴席,设乐队,张灯结彩,悬挂寿星、寿幛、寿联,请戏班子演戏,为之祝寿,并通知亲戚朋友来喝寿酒。届时,贺客盈门,鸣炮送礼,随后,举行寿庆仪典,乐官奏乐,寿星穿高档寿庆新衣高坐太师椅,接受晚辈叩拜,演戏的戏班子则为之“打加官”、“亮加官”,为之叩拜。宴席上必吃长寿面。除过大生日隆重庆祝外,每年过小生日也照例小庆。但清贫之家,无经济实力举行丰盛寿庆,则简单从事,或无心顾及。此习沿袭至今,但寿庆礼仪已有较大改革,往往从简,城镇一般由小辈买生日蛋糕、寿面、菜肴,举行家宴,或上馆子设宴,欢庆一餐,表示庆贺与敬意。而乡间则仍有大办寿庆之习俗。

不但过,还过得很隆重。十六岁出花园举行髻冠之礼,也就是可以盘头发、戴帽子了。以后逢十都是大庆。六十后,每年都是大庆。


18周岁还是18虚岁?
成人礼是指18周岁。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成人仪式,又称为“成丁礼”、“成人礼”、“成年礼”等,是过渡仪式的一种,指不同文化中标志从童年到青春期...

人日指的是哪一天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过生日必吃的四道菜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过生日时必吃的四道菜各自承载着吉祥的寓意:1. 长寿面:生日吃长寿面是汉族民间的传统习俗。这碗面不仅象征着长寿,其制作过程也富含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使用高筋面粉,搭配多种调料,每一口都是对长寿和健康的祈愿。2. 四喜丸子:作为鲁菜的经典菜肴,四喜丸子由四个色泽鲜艳、风味...

女子成人礼——笈礼的流程是什么?
人员不足时,也可以只用一名执事,此时可在执事位放一几案,将三个托盘排列其上,一名执事守在旁边。乐者一人:演奏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笄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主人致辞时暂止)众宾若干:其它观礼者。总人数约在11人。

汉族有哪些节日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人日的传统习俗戴人胜人日节时,汉族女子...

79岁过生日是什么意思?
79虚岁时过。民间习俗有做9不做10一说。虚岁一般80大寿就是讲的80虚岁,按习俗应该做79虚岁。汉族寿诞风俗。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人活到八十,便被人誉为老寿星。80岁做生日为大庆。届时,亲刖都来贺寿,送寿幛、寿烛、寿桃、寿面等。寿桃被视为仙桃,寿面取意“绵长”。寿幛、寿联都用以书写贺辞...

晚清汉族的生育习俗
仪式是取回投寄时留在庙里的投寄袋,俗称拔袋。这些仪式之后,人名之间的关系就告一段落了。到了清代,汉人中也流行子女认干亲戚。据钟毓龙生死?饮食?男女...尤其是给老人过生日,排场很大,很奢侈。一书记录了上海知府叶挺庆如何为母亲祝寿同治年间的生日。生日的前两天,衙门里全是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汉族成长仪式的资料
当然,一些已过18岁的年轻同胞,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冠礼的实践愿望,虽然已参加过学校组织的 “成人仪式”,但也可以参加冠礼活动。不过,宜在20岁之前而不宜过晚。冠礼的日期,古人是通过“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加以确定。此当弃之不用。我们建议,具体日期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单独举礼时,定在成人者生日(...

汉族的风俗习惯饮食
一,饮食 汉族以米、面为主。一般来说,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喜食蔬菜、豆类、肉、鱼及蛋类,非常注重烹调技术。二,居住 汉族聚居地区普遍采用院落式住宅。三,生日 过生日不是群众中普遍的习惯,一般是城市比农村多,儿童比青年多,老年人比中年人多。生日那天不举行任何仪式,大多吃表示...

汉族风俗习惯
冠礼和笄礼的举行表示人已成年,可以结婚了。近、现代早已不实行这些礼仪,只是在年满20岁时往往比较隆重地庆贺生日,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举办生日酒,宴请亲戚朋友;一般人家也要略备酒菜,吃鸡蛋面条,举家相贺。 丧葬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

那曲县14732377929: 成人礼是过年过还是生日过? 1998年出生的,2016年18岁. -
戎非阿奇: 生日过,32张 成人礼 迈向成人的阶段和礼仪更多义项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 古时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现代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有同名电视剧、电影、BY2专辑、朴志胤专辑、湖南卫视节目以及常乐散文集. 7月25日,来自捷克、美国、加拿大、荷兰、芬兰、瑞士等国的近200位华裔师生,在陕西铜川参与着汉服、行汉礼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那曲县14732377929: 古代男子二十岁叫什么? -
戎非阿奇: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那曲县14732377929: 古代青年男女的成人礼仪式是怎样的?古代青年男女的成人礼仪式是怎样
戎非阿奇: 成人礼是古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 礼仪,现今在很多地方依然保存着这一习 俗.成人礼的举行,是青年男女进入成年人 的标志,大多在十五岁至二十岁时举行,各地不...

那曲县14732377929: 战国时期女子成年礼是多少岁?所有朝代都一样吗 -
戎非阿奇: 15岁 汉族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族入侵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现在正在逐渐恢复.冠礼和笄礼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

那曲县14732377929: “人日”在古代是什么节日? -
戎非阿奇: 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

那曲县14732377929: 成人礼在古代代表了什么? -
戎非阿奇: 《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传统的成人仪礼,男孩子的叫作“冠...

那曲县14732377929: 女子成人礼——笈礼的流程是什么? -
戎非阿奇: 笄礼仪程 1)迎宾 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 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