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全诗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薛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什么意思~

在寒冷的夜里灯光下回忆过往,夜雨在下什么时候才能听到美妙的萧瑟之音呢?写这句话的人可能怀念某人吧,而那个人与他在过去同样的夜雨中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我的看法!

我认为有盼望早日归来的意思,何时能相见能一起听夜晚的雨带来的萧瑟连绵之意。

1,全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文:不曾饮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头脑昏沉、神思恍惚?我的心已随着你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系念、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呢?

站在高处眺望你返回京师的身影,只能看见你的乌帽忽隐忽现。担心你的衣裳太薄,独自骑着瘦马归去,在寒冷的残月下是多么的孤单。路上有的人边走边歌挺欢乐,我却苦凄凄地连童仆也怪。

我知道人生常有分别,只是唯恐时光流逝得太快。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啊?希望你不要忘记这早退闲居之意,不要贪恋官场。

2,词句注释

辛丑:即嘉祐六年(1061年)。时苏轼被命凤翔签判,其父留京修礼书,弟苏辙(子由)送至郑州后回京侍父。

胡为:为何。兀兀(wù):昏沉貌。归人:指苏辙。庭帏(wéi):父母的居处,此代指苏洵。

乌帽: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衣裘(qiú):.夏衣冬裘。或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飘忽:形容时光流逝很快。

畴(chóu)昔:往昔。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苦爱:久爱。

3,,赏析

此诗首四句以突兀笔触人题,直抒离别情深。未曾饮酒为何昏沉似醉,原来诗人心已追随其弟归鞍驰往汴京去了,一下子就烘托出因离别而精神恍惚的神态。心逐归鞍,见恋亲情重,“归人”比较“今我”,又加一层。

弟弟(“归人”)即将见到亲人都还思念不已,他从此远离庭帏,更难以承受思念亲人之苦。这种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离亲之苦。

“登高”四句抒发别后思念弟弟之情。登高翘望,因坡垅阻隔,行者乌帽时隐时现,又担心弟弟天寒衣薄,独骑夜行,由眼前实景,到心中思绪。

后两句,诗人对弟弟更是体贴入微,“苦寒”句,怕他归途受凉;“独骑”句,担心他途中孤独;而裘薄、马瘦,月残,更烘托出别后的凄冷寂寞气氛。“苦寒念尔”句,承“但见乌帽”发挥。

“但见乌帽”,则人与马都看不见,但由于“心逐归鞍”,看不见的都想得出:严冬苦寒,又是凌晨,霜风刺骨,而弟弟却“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怎能不令人心酸!先“见”后“念”,虚实相生,妙在不自己说心情“凄恻”。

“路人”四句写自己悲苦的原因。以“路人行歌居人乐”作强烈的反衬,然后由“僮仆”开口,“怪我苦凄恻”。路上的其他行人欢歌笑语,路旁的居人更全家团聚,享天伦之乐。以此反衬自己,行文顿起波澜。

身边的“僮仆”随自己去上任,心情很愉快,满以为即将到任做官的主人更心花怒放;可是看主人的神情却那么“凄恻”,就感到“怪”,行文更起波澜。后两句是“明所以‘苦凄侧’之故”(王文诰《苏海志余》)。“用他人反衬,接以自我开脱和担忧。

末四句为缓解岁月飘忽,而设想未来,期盼早日团聚。“寒灯”、“夜雨”,是回忆往日“夜雨对床”之言,“君知”、“慎勿”,是强调早退,以便共践前约。“寒灯”句是对“畴昔”(往昔)兄弟相聚的回忆;“夜语”句是对未来相聚的盼望。

“君知”两句则是相约之语:勿恋高官,以免妨碍弟兄欢聚。所谓“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是指嘉祐六年(1061年)秋他们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寓居怀远驿时,一夜风雨并作,读韦应物诗,有感于即将远离,于是相约早退。

4,出自——北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早的传世之作,抒发了手足之情和离愁别恨。

此诗先写临别时心境,次写对对方身影的顾望关念,再写情怀凄苦、岁月易逝,末写对往事的的回想和对未来的期盼。全诗情深意切,曲折顿宕,充分抒发了兄弟俩依依难分的衷情。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1、“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赏析

东坡和兄弟子由早年出蜀的时候相互约定,到了他们晚年,便在家乡安心养老,夜雨之时,对床长话,畅叙此生。

他们兄弟一直怀着“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的念想,在宦海中浮沉,在人世间飘零,在宇宙间行走,东坡子由兄弟心里怀着如此平凡而浓厚的情谊,相互扶持着走完了他们一生。

东坡死后,按照遗嘱,葬在嵩山脚下一个叫做郏县的地方。之后几年,苏辙一直在兄的墓地前守候,死后也葬在了东坡身边。实现了他们早年夜雨对床,长叙此生的愿望。

我到过这个叫做郏县的地方,非常偏远,僻静。苏坟更是在县城几十里之外,人烟稀少。真是终老安息的好去处啊!

据说在郏县苏坟墓园之内,夜中无人,林中沙沙作响。院外晴空朗月,院内却风雨萧瑟,风雨声时远时近。这是他们兄弟二人的私语!

这人生啊,如有此一人与相约,终老之后,远离凡尘,共话一生。这是莫大的幸福啊,想到如此,这人生的风雨坎坷悲苦都算得了什么呢?

真的不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罢了,真的不过是终老之时一段闲话长谈罢了,到那时,滋味却与经历之时终不相同。

伟大的东坡,你留下的不是一世的风流,潇洒的诗文,你留下的,是我所向往的人生,向往的终老,向往的死!

2、“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意思

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啊。

3、出自

宋代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4、原文: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5、译文:

不曾饮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头脑昏沉、神思恍惚?我的心已随着你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系念、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呢?

站在高处眺望你返回京师的身影,只能看见你的乌帽忽隐忽现。担心你的衣裳太薄,独自骑着瘦马归去,在寒冷的残月下是多么的孤单。路上有的人边走边歌挺欢乐,我却苦凄凄地连童仆也怪。

我知道人生常有分别,只是唯恐时光流逝得太快。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啊。希望你不要忘记,不要贪恋官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兄弟继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同科进士及第之后,嘉祐六年(1061年)又同举制策入等。在同举制策入等以前,他们兄弟一直生活在一起,手足之情极深。

《宋史·苏辙传》称赞苏轼兄弟的情谊说:“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他们兄弟一生写了很多抒发手足之情的著名诗篇,这是苏轼所写的最早的一篇。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兄弟同举制策入等之后,苏轼被任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判,苏辙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苏轼十一月动身赴任。

苏辙由汴京(今河南开封)送行,直至郑州西门外告别,然后回返汴京侍奉其父。苏轼赴凤翔任,是他们兄弟俩第一次远别。

苏辙送兄赴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离京城一百四十里的郑州西门外,苏轼写下这首抒发离愁别恨的诗篇。



苏轼原文: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7,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文:

不曾饮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头脑昏沉、神思恍惚?我的心已随着你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系念、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呢?站在高处眺望你返回京师的身影,只能看见你的乌帽忽隐忽现。
担心你的衣裳太薄,独自骑着瘦马归去,在寒冷的残月下是多么的孤单。路上有的人边走边歌挺欢乐,我却苦凄凄地连童仆也怪。我知道人生常有分别,只是唯恐时光流逝得太快。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啊。希望你不要忘记,不要贪恋官场。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注释
①辛丑:即嘉祐六年(1061年)。时苏轼被命凤翔签判,其父留京修礼书,弟苏辙(子由)送至郑州后回京侍父。
②胡为:为何。
③兀兀(wù):昏沉貌。
④归人:指苏辙。
⑤庭帏(wéi):父母的居处,此代指苏洵。
⑥乌帽: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⑦衣裘(qiú):.夏衣冬裘。或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⑧飘忽:形容时光流逝很快。
⑨畴(chóu)昔:往昔。
⑩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⑪苦爱:久爱。

参考译文
不曾饮酒,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头脑昏沉、神思恍惚?我的心已随着你渐远渐逝的身影一同离去。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系念、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行走在异乡的旷野,用什么来安慰心中的孤独呢?站在高处眺望你返回京师的身影,只能看见你的乌帽忽隐忽现。
担心你的衣裳太薄,独自骑着瘦马归去,在寒冷的残月下是多么的孤单。路上有的人边走边歌挺欢乐,我却苦凄凄地连童仆也怪。我知道人生常有分别,只是唯恐时光流逝得太快。今夜寒灯相对,你可会想起怀远驿中我们曾经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相见,何时才能一同听夜雨萧瑟连绵啊。希望你不要忘记,不要贪恋官场。

创作背景
苏轼兄弟继公元嘉祐二年(1057年)同科进士及第之后,嘉祐六年(1061年)又同举制策入等。苏轼被任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判,苏辙(子由)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在这以前,他们兄弟一直生活在一起。苏轼十一月动身赴任。苏辙由汴京(今河南开封)送行,直至郑州西门外告别,然后回返汴京侍奉其父。苏轼离开亲人只身独行,咏此抒怀。

赏析
《宋史·苏辙传》称赞苏轼兄弟的情谊说:“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他们兄弟一生写了很多抒发手足之情的著名诗篇,这是苏轼所写的最早的一篇。
首四句以突兀笔触人题,直抒离别情深。未曾饮酒为何昏沉似醉,原来我心已追随吾弟归鞍驰往汴京,回归汴京的他尚时刻关念老父,今我远离亲人情何以堪。一下子就烘托出因离别而精神恍惚的神态。心逐归鞍,见恋亲情重,“归人”比较“今我”,又加一层。汪师韩说“起句突兀”,纪昀说“起得飘忽”,都是说这样的开头既突兀又飘忽。弟弟(“归人”)即将见到亲人都还思念不已,他从此远离庭帏,更难以承受思念亲人之苦。这种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离亲之苦。
“登高”四句抒发别后思念弟弟之情。登高翘望,因坡垅阻隔,行者乌帽时隐时现,又担心弟弟天寒衣薄,独骑夜行,由眼前实景,到心中思绪。这两句惜别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模写甚工”(《吴礼部诗话》),善“写难状之景”(《纪评苏诗》),给读者展现了苏轼回望弟弟的神情。后两句,诗人对弟弟更是体贴入微,“苦寒”句,怕他归途受凉;“独骑”句,担心他途中孤独;而裘薄、马瘦,月残,更烘托出别后的凄冷寂寞气氛。 “苦寒念尔”句,承“但见乌帽”发挥。“但见乌帽”,则人与马都看不见,但由于“心逐归鞍”,看不见的都想得出:严冬苦寒,又是凌晨,霜风刺骨,而弟弟却“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怎能不令人心酸!先“见”后“念”,虚实相生,妙在不自己说心情“凄恻”。
“路人”四句写自己悲苦的原因。以“路人行歌居人乐”作强烈的反衬,然后由“僮仆”开口,“怪我苦凄恻”。路上的其他行人欢歌笑语,路旁的居人更全家团聚,享天伦之乐。以此反衬自己,行文顿起波澜。身边的“僮仆”随自己去上任,心情很愉快,满以为即将到任做官的主人更心花怒放;可是看主人的神情却那么“凄恻”,就感到“怪”,行文更起波澜。 后两句是“明所以‘苦凄侧’之故”(王文诰《苏海志余》)。“用他人反衬,接以自我开脱和担忧。“亦知”宕开一笔,但诗人想到岁月飘忽,盛时难再,又感到“凄恻”,“但恐”又扣合主线,行文就曲折而不直泻。
末四句为缓解岁月飘忽,而设想未来,期盼早日团聚。“寒灯”、“夜雨”,是回忆往日“夜雨对床”之言,“君知”、“慎勿”,是强调早退,以便共践前约。 “寒灯”句是对“畴昔”(往昔)兄弟相聚的回忆;“夜语”句是对未来相聚的盼望;“君知”两句则是相约之语:勿恋高官,以免妨碍弟兄欢聚。所谓“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是指嘉祐六年(1061年)秋他们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寓居怀远驿时,一夜风雨并作,读韦应物诗,有感于即将远离,于是相约早退。(苏辙《逍遥堂会宿并引》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苏辙这段话可作苏轼此诗最后四句的注脚。
苏轼这篇七古,在用韵上如王鸣盛所说,不是很严格,全诗十六句除第三、第十五句未用韵外,共“用十四韵而跨其五部(指月、药、陌、职,屑五个韵部)”(见《蛾术编》卷七十八《东坡用韵》)。但这并未妨碍它为历代读者所激赏。其原因就在于感情真挚,摹写入微,行文跌宕,收转自如,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此诗历来受读者欣赏,不仅在于它是苏轼写兄弟之情的第一篇,“在于感情真挚,摹写入微,行文跌宕,收转自如,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更在于这是“夜雨对床”之典在诗中的第一次出现。从此之后,“夜雨”成了触发手足之情的媒介,“夜雨对床”频繁地出现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成了他一生的企望和未了的心愿。


苏轼写雨的诗句有哪些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10,《狱中寄子由二首》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11,《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

苏轼写过诗吗?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次韵和刘京兆石林...

李白和苏轼关于景色的诗句是什么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李白和苏轼的诗.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诗分唐宋,不仅是朝代不同,更重要的是风格颇有不同。 唐诗自由、开放,雄浑博大,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尽展诗人生命的状态。宋人好求奇求新,独辟蹊径,学问艺术、人情世态、释语道书、微物琐事,嘻笑怒骂尽可入诗。 李白与苏轼分别是唐宋诗界之翘楚...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什么意思
3、原文: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7,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4、...

关于苏轼写鸟景的诗句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狱中寄子由二首》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

诗人陈克作品鉴赏
苏轼寄弟苏辙诗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这里,借用苏诗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十年来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是作者哀愁的原因,也是他欲别...

四川用文言文
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

关于风雨的诗句苏试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10,《狱中寄子由二首》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11,《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

苏东坡关于回笼觉韵诗句
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

黄岛区15895521442: 苏轼的诗(两首) -
黄逃盐酸: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

黄岛区15895521442: 苏试的诗有哪些? -
黄逃盐酸: 苏轼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茶道、茶艺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至今也流传的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苏轼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

黄岛区15895521442: “夜雨何时听萧瑟”是那首词中的 -
黄逃盐酸: 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宋]苏 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黄岛区15895521442: 湖上一回首 - 一首苏轼的诗
黄逃盐酸: 饮湖上初晴后雨

黄岛区15895521442: 苏轼和陆游的古诗有哪些? -
黄逃盐酸: http://www.xingushi.com/gushidaquan/120/2006113023943.html ◎诗四十七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

黄岛区15895521442: 请告知苏轼二十五岁前的诗词,谢谢. -
黄逃盐酸: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

黄岛区15895521442: 苏轼的第一首快诗 -
黄逃盐酸: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苏轼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黄岛区15895521442: 苏轼词《满江红》 “辜负当年林下意” 出自哪个典故? -
黄逃盐酸: 夜雨对床 : 公元1061年,苏轼平生第一次和苏辙分手到凤翔赴任时(据记载分手的地点就在郑州西门),提到夜雨相对之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黄岛区15895521442: 李白和苏轼的诗春夏秋冬 -
黄逃盐酸: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黄岛区15895521442: 海棠 苏轼诗中第三句是用什么修辞手法写的 -
黄逃盐酸: “只恐夜深花睡去”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花睡去”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