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的文言文要怎么去复习

作者&投稿:祁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一、文言文复习方案
1、夯实基础,课本复习三遍
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尤其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写,其中例句和考查内容,全部都是课文原句。可见,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那么为什么要复习三遍呢?这是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而确定的,为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三遍复习法,采取由浅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个体到群体的方式。

第一步,从高一开始,每学完一册书,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将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这里也有老师要求的),在假日里,复习背诵并且默写在作业本上,三年一贯,“学而时习之”。这是疏通重点的一步,旨在熟记要点,形成口笔交互效果,增强记忆。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读,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讲第五册,大约两个月后能讲到第六册,如此安排这两册就可以及时复习)。这一步,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教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学期末,利用一个月的课上时间,师生共同逐篇复习课文。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于第二步的深化与提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讲文言文,而实质上,教师一定要对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烂熟于胸,在课上复习时,要拎出要领,触类旁通,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所以,这一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到每课有得,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2、加强针对训练,复习稳扎稳打

前面的三步复习,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导措施,极容易半途而废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检查作业即可。而对于二、三两步,则必须加强针对训练。以考核来促进复习,以成绩来检验效果。

第二步,一单元一测,命题侧重课本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和文学文化常识,加上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名句名篇的默写。测试时间以一课时为宜。

第三步,一册一测,时间以两课时为宜。除了以上内容以外,再加入课外考查,翻译和阅读一律选自课外(最好选用最近六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也从中命题,这样可以一举两得,节约复习时间),考查要点要与本册知识点衔接,体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这种检测题,必须教师自己命题,针对课本,针对学生,针对自己的教学。备课组里,几个老师最好分工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各分一部分命题任务,便于集体备课脑力资源共享,也避免重复考查无效劳作。

3、演练高考,学以致用

复习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得心应手迁移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或者说,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面对高考,夯实基础之后,就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高三下学期前两周,在这方面做一下集中训练,以便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课本知识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的去解决问题。历年的高考题已经通过复习课本时的检测训练全部练过了,这时还不要急于做文言文大阅读与翻译的模拟题,先用四课时,将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分别集中汇总一下,联系课文与高考,总结特点,抓住规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达到透彻理解。然后,采取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做十个文言文大阅读。最后,在高考前一个月里,应当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个文言文阅读(包括翻译),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语感,最好选择附有答案的习题,如果需要讲解,教师只需在课前用八到十分钟就足够了。
二、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纵观近十几年的文言文试题,除了在选材方面注重史传类,文质兼美,命题点多,适合高中生阅读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题量一般是6道,6道题的测试内容分工明确,基本上是前三题注重测试“言”,后三题注重测试“文”,分数“平分秋色”,各占9分。文言文测试“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实质上仅仅是古汉语测试的不良倾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好评。故这一命题特点一直在文言文命题中保留着。2002年虽然有调整,但阅读部分的命题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虑到考生答卷的总书写量和阅卷等多种因素,在题型方面,文言文测试一直采用选择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而这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因此,从测试能力看,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个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分别是B级或C级。这就使考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的前提下,感到文言文试题相对简单,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体得分情况相对稳定,区分度较好。文言文测试能力的相对稳定,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近几年的文言文选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所谓“正史”,如2001年选自《史记·田单列传》,2000年选自《三国志·胡质传》“裴松之注”,1999年苏琼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998年李若水选自《宋史·忠义一·李若水》等,以上史书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选文内容或忠孝,或法制,或处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谋,或清正廉洁……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现过的,其包含着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适合中学生阅读。高考把学生没学过的内容和课内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地测试出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水平。例如2001年《田单列传》11题中的实词“拔、附、乘、龙”和12题中的古今词,“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等都是课内学过或涉及的,只不过换了一下语境而已。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推断的题目,如1991年第18题“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的意思,如果注意到上文的“贤俊者自可赏爱”,二者是对举比较,则不难据“贤俊”一词推断出“顽鲁”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4.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如前所述,这是2002年将增加的新要求,说其“新”,只是与近十几年的高考相对而言,在1990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笔译的题目并不少见。增加文言文笔译的好处,一方面体现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另一方面,从测试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语言表达,可以说一举多得,导向良好。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必须结合语境。
A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如1998年高考试题第16题B项“金人曳出,击之败面”的“曳”字,题面释为“蜂拥”。如果仅就这个句子看,“金人蜂拥而出”,似乎也可通,但是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不行了。“(金人)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可知“曳“击”的对象都是李若水。又“曳”后跟着“出”字,可知“曳”应是“拖、拉”的意思。
②词汇、成语联想法。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今天见得少,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的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
如1997年第12题A项“善才绳之”,题面解释为“捆绑”,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绳之以法”这个成语,“绳”是“制裁”的意思,可以推断出“善才绳之”也应该是制裁的意思,这里作“捆绑”讲是不正确的。B项“先涕泣不自胜”,题面注为“控制”,是否正确?可以联想“胜任愉快“喜不自胜”,“胜”都作“承受”讲,可知作“控制”讲是不准确的。
③分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
如1986年全国试题第9题2小题“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A.chen陈列B、zhen阵地C.zhen阵容D.zhen列阵。为了正确把握“陈”字的读音和意义,我们对其进行语法分析。“陈”字前有“而”字与“对渭”连接,说明“陈”是个动词,所以B项、C项都不对。再联系上下文来看,他们是在打仗,故不是“陈列”而是“列阵”,应选D。
④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进行推断。
如1991年全国试题18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顽鲁”的正确意义是: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顽鲁”与上面“贤俊”相对的特点来加以推断。“贤俊”是“贤能而俊俏”,那么,能与之相对的只能是“愚昧而蠢笨”了,其他几项中有些东西如“鲁莽”“固执而粗鲁”“顽皮”等都是人品,而非天生

B“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原语文课本中共列了340个,根据十年的高考统计,在所考查的50多个实词中,有40多个是上述词语表中所列,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如“爱”,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两个含义与今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作“因为”解;“何坐?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解,也可以引申为“治……罪”、“触犯”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C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信义著于四海 ④怀信亻宅 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D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①利用现代汉语的组词方式推断词义。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如1994年14题中“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中“亲”可以组成“亲人”、“亲戚”、“母亲”、“亲自”等,根据上下文就可确定其意义。
②根据词法结构推断词义。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推断词义。如上面所举的“亲故所知”,“亲故”是并列短语,学生不难明白“故”的含义是“故友”之意,那么“亲”与之是近义,是“亲戚”之意。1995年第13题中的“如汝先群忠勤之士也”中“勤”的意思可由“忠”推之。
③利用互文、对偶、排比、对文等修辞推断词义。古人作文,讲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中“囊括”、可根据“席卷”、“并吞”来推断;“八荒”可根据“天下”来推断。又如“岭峤微草,凌冬而凋;并汾乔木,望秋先损”中的“凌”和“望”是反义对文,由“凌”的意思“越过”就可以推知“望”的意思是“未到”。
④凭上下文推断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例1993年的13题要求选择“子访得之”中“访”的词义,四个选项为“咨询”、“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他身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词都不合文义。
⑤随文引申推断词义。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考虑。如1996年12题中解释“或遂寝而不行”中的“寝”字的意义,可联想到《周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暮寝而思之”中的“寝”,但此“寝”的意义为“睡下”、“躺下”之意,但试题中的“寝”用此法解释不通,引申为“停止”就合文意了。
⑥用析句法推断词义。在文言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根据词类去推求词义。和种方法,对解释跨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如1996年17题“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中的“械”在句中要作动词用。再结合“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左忠毅公逸事》)中“械”为“刑具”之意。可推知试题中的“械”应作“戴上刑具”之意。
⑦根据题意推断原因或根据。1993年第18题“李衡奔魏的原因是”可以用顺推法和逆推法来找答案。“奔魏”是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条件)有哪些,可以根据这一逆推,在“奔魏”前面去找。“寻而帝立衡忧惧”是产生“奔魏”这一想法的直接原因,“衡数绳之以法”是害怕的(“忧惧”)原因,它和“不用卿言”而得罪新帝,又不听妻子的话,以至惶惶不安,是产生“奔魏”这一想法的间接原因。只有这样一步步推断,才能准确地找出答案。
上面谈的几种推断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要求采取其中的一种,也可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使解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
3 筛选文中的信息。

  近三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且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

4、正确把握文意
A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
①初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把握选段的内容梗概。
②利用题目选项,再读文章。在高考试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三个正确的,一个错误的,其正确的选项实际起到了疏通字句的作用。对文意的叙述这类题(第15题),也可以这样利用,如1999年第16题ABC三项对文意的叙述,就起到了疏通文意的作用。
③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B这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题,就李广的品格业绩设计了四个切入点:卓越功勋;足智多谋;廉洁自律;承认过错。试题中拟设了四个选项对相关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从细微处仔细核对原文,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切不可粗心大意。

C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提取主要信息法。即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文章的“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再读题、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意,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会混淆是非,如2001年第16题,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极易作出错误选择。
  二是倒啖甘蔗法。这是根据试题的测试特点,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读了一篇文章,有时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会迅速获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试用此法:当考生速读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但不能判断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也可使用此法印证。
把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有时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一读最后一题的题面便可豁然开朗。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事件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高三的文言文,嗯。。。大多靠的是平时的基本功,如果没时间积攒知识了的话,我觉得就要学会理解上下文,基本上一句话的意思跟上下文有很大的关系,就跟做英语阅读一样,没必要把每个词都搞懂,脑子要放灵活点哦,别以为文言文只有靠背和记,也是要会动脑筋投机取巧滴。。。一句话大概意思搞懂了,里面的某个词猜也能猜的出来,中国话是很灵活的,一句文言文的翻译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只要你理解的沾边再美化下,不给你分都难啊,一篇文言文顺利搞定。。。我高三就这么过来的,再加上高三几乎天天都在做试卷,不想背也能记几个通假字吧,加油,其实文言文挺好弄的,找到窍门还挺有意思的

  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复习方式 。 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是最关键的。通过阅读,分析抓住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1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3爱莲说

  

  《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陋室铭

  

  《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中,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三峡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沿溯阻绝。

  《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林寒涧肃。

  《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

  7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8马说

  《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马说》中,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材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自喻指的是:能识别人材的封建统治者。

  《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乐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渺气势的语句是(或:从空间写洞庭湖景色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中,写出作"岳阳楼记"缘由的语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中,与"悲"相照应的语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11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

  《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出师表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最终政治愿望的语句(或: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中,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语句是: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中,诸葛亮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两汉兴衰原因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中,写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其中"大事"所指是(用一个典故作答):白帝城托孤。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视为自己报恩是最好方式,最能表现这种极深的感恩图报感情的语句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情真意切,是诸葛亮耿耿忠心的写照,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语句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3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的措施的语句是(或:"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或: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入见鲁庄公原因的语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强调作战取得胜利,必须取信于民的政治观点。

  《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反攻时机的语句是: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追击时机的语句是:辙乱旗靡。

  《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

  14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

  《送东阳马生序》中,全文的中心是(或:写作此文的目的):勉励后学。

  《送东阳马生序》中,从内容看,"马生"应叫君则,与作者的关系是乡人子。

  《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高三课本中的文言文
4. 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

初中三年级所有语文文言文
新课标16篇中考文言文词语一、一词多义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这里有“养”的意思)2.鄙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肉食者鄙(目光短浅)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3.蔽隐天蔽日(遮蔽)王之蔽甚矣(受蒙蔽)4.策执策而临之(马鞭...

初三下学期语文文言文
1.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语文三年级有文言文吗
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利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31 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3. 初中语文版语文必备古诗文是语文版的现代文和古文共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23、*...

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3.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解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

高三语文进入后期我重点该怎么复习?文言文怎么办呢?经验教师传授传授不...
4: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并且总结,学会举一反三。5:每一次都变被动为主动的跟进。遇到不懂的哪怕是很简单的也要搞懂,一定不能因为简单而不好意思去问老师或者同学,所谓聚沙成塔就是这个道理 文言文一共120个实词,18个虚词,这个你必须要掌握,其次多复习人物传记为主的文言文,考试中出现的文言...

小学三年级有文言文
通过本工作坊的研习,将使学生:1,培养学习古文的浓厚兴趣;2,熟悉传统文化核心经典的精髓;3,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词汇,熟悉常见文言句式和表达方式;4,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完善个体人格。 蒙以养正,知书尚礼。 3. 三年级语文所有古诗 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实词填空
怪诞遐想困惑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字、词、句梳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寡人之于国也》2、涂有饿殍(涂通途,道路)《寡人之于国也》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寡人之于国也》4、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劝学》5、虽有槁暴 (有通又)《劝学》6、赢粮而景从(通...

广州初三语文古诗文文言文篇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

初三容易考的文言文
2. 初三语文必考文言文句子 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第一册 B&V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H:j<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Y.Yo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考文言文复习语文
贯项固元: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三文言文复习的资料
贯项固元: 高三的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贯项固元: 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 《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三语文的文言文要怎么去复习? -
贯项固元: 当初我们老师要求我们把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都背会,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另外平时考试或做真题时,要多积累,重要的常见的当时就要记住,不会的要多翻文言文字典,其实不用逐字查,但要做到很轻松地理解全文,一遍读下来很流畅,这样很容易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我一般要用30分钟左右查字典,文言文学起来很费劲,你要多努力啊.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三文言文怎样复习 -
贯项固元: 文言文复习主要是三个方面:1、字词 文言文就像英语,重点实词是基础,基础不夯实,别想拿高分.所以高三要将一些复习资料里归纳的重点文言实词掌握牢固,而自己平时每做一篇也积累几个,这样就能打好基础了.2、语感 文言文翻译题并不是一个个字的组合,很多时候需要意译,这就要依靠语感了.所以大量重点实词肯定要记忆,还应该将每次做的文言文的原文与译文相对照,仔细阅读,揣摩那些翻译时不得不意译的地方,比较与直译的区别.这样你考试做翻译题的时候,翻译得感觉,尤其译文字词的选择会合理得多.3、语法 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尤其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现象、活用现象等,可以请教自己老师,看一些语法资料的汇编.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中高三语文深度文言文复习知识难点
贯项固元: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高考就是你翻身的日子,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不会后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希望对...

凌源市18570889865: 如何学好高三文言文部分?
贯项固元: 如何学好高三文言文部分,需要认真梳理全部初中、高中所有课本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认真真查缺补漏,进行全面总体的复习: 1、围绕考纲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 大致说来,可以按照字词句段篇的思路,从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

凌源市18570889865: 如何有效复习高考文言文 -
贯项固元: 1. 看语文课本上的注释,必须熟记.因为高考文言文是考课外的,要想在课外拿高分,那就必须先将课内的常见注释理解.2. 适当的去做做课外的文言文,先体会下自己的感觉,以免到时候高考慌3. 必须去做做最近1-3年的高考原题——文言文,体会高考文言文的真正感觉!了解一般高考考文言文的题型.备注:高考考文言文的题型举例: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翻译下列句子等等

凌源市18570889865: 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哦? -
贯项固元: 在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板块.在知识点方面,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对文章整体内容或对人物的把握等.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紧紧抓住基础,利用课堂,利用教材,培养能力,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加强...

凌源市18570889865: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
贯项固元: http://attach.etiantian.com/staticpages/study/question/question_1928965.htm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