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怎样提高

作者&投稿:度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你好
1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摘要: 根据中外数学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总结在顶岗实习中的经验,例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出现的问题,并阐述了该如何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数学问题情境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现实数学教育理论。该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特征是: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1】
新课
程改革也大力提倡情境教学,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故数学问题情境,一种由现实生活素材或故事情节抑或某个问题材料加工而成的,被赋予数学知识的教学素材,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
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商场购物问题”,也可以是“小猴子分桃”,也可以是“龟兔赛跑”这样的童话故事。在小学阶段,我们通俗地说,它就是小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问题素材。但是问题情境也有优劣之分,恰当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而有些问题情境表面上看起来形式多样,引人眼球,其实它的内容片面,或者是问题情境与数学内容联系甚微,问题到数学知识的过渡生硬、匆忙。有的甚至让人觉得一堂数学课怎么看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做了一个游戏就算过去了,学生看起来积极活跃,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却没记住多少。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改的铺开,结合问题的情境教学已逐渐深入到小学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没有准确地理解新课改的思想,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所以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些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方法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1.1创设情境过于形式化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出现了不少形式化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夹杂了过多的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过于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学得很开心,
2

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情境是否有必要创设?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没有提高?
例1 在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播放着小动物们拿着各自的水果来聚会的视频,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师:“动物聚会说的是什么事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看看都有谁来参加聚会?”
生1:“有小鸟。” 生2:“有松鼠。” 生3:“还有小兔、小猴。” „„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来参加聚会了,那我们通过观察,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4: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个3相加,可以写成33) 生5:小猴共拿来几个桃子?”(3个6相加,可以写成6)
„„
师:“我们从以上的问题中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可一定要学好乘法呀。”
动物聚会视频表面上看上去很引人入胜,但笔者认为设计这个情境没多大必要。因为学生在上两节课已接触到在生活中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以几的例子,并且已基本掌握其算法。《动物聚会》这一内容是对乘法意义的复习巩固。教师再花很大心思创设跟前面类似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得不到发展的。
1.2创设情境缺乏真实性,不合生活实际
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虽取自于生活,但是过于理论化,缺少必要的假设,拉大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例2 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烤炉一次最多烤两个饼,饼的两面需要烤的时间一样长,现怎样用最短的时间烤3个饼?
学生经过探究得到的最好办法是:先烤第一和第二张饼的正
满意请采纳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只有入境,才能生情。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变“苦燥乏味”为“亲身体验”。
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并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是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以现实生活素材为内容的生活情境。二是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是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创设以生活素材为内容的学习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
二、创设游戏情境,变“要他学习”为“他要学习”。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兴趣”对学习的效果起决定作用,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胞。美国教育家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游戏情境,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既然儿童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创设游戏情景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极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情境——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概率)知识点时这样设计,上课时教师引导:“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刚说完,学生异口同声说:“好!”)这里每个袋子里各装了两个球,有的袋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两个全是黑球,有的袋里放的是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 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兴趣。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创设情境:一段公路长6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我让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很快列出算式:60/(60/10+60/15)=6(天),并说明了算理。然后我又问:“如果把这条公路长改为120千米,那么两队合修几天完成?”“12天”马上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是吗?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再回答行吗?”“这还用算!”学生虽满有把握,但还是认真地算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2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改成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继续计算。”片刻,答案全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这样的情境,以问促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疑中生趣”, 在“质疑”中求知,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切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老师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学生自豪地回答:“圆剪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圆的面积也可以用:s=1/4cd=1/4πd2。”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探究性质疑。
四、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创设交流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一题多解时,创设开放学习情境。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分析、比较、优选,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如教学中,我把五年级教材中“小玲看一本290页的小说。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的问题改为“能在6天内看完吗?”
生1:(290-20×4)÷30=7(天)比6天多,所以不能看完。生2:20×4+30×6=260(页)少于290页,所以不能看完。生3:(290-20×4)÷6=35(页)比30页多,所以不能看完。生4:(290-30×6)÷20=5.5(天)多于4天,所以不能看完。生5:(290-30×6)÷4=27.5(页)比20页多,所以不能看完。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既有钻研数学的兴趣,又有效地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很好地发展了求异思维……效果显而易见。
2、突破难点时,创设动手合作情境。
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动手合作,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相互启发、相互融合。这样不但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差异,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等发现规律,突破重点难点。只有当孩子感到放松,学习是有趣的,学习才可能走向真正的自觉和自悟。
3、解决问题时,创设分组探究情境。
学生在集体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兴趣特征、生活学习的喜好很容易被他们接受或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学生,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组探究在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再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小组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其实“猜”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但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这样的课堂精彩纷呈,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要具有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二、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具有探索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因素和知识经验的局限,不可能自发地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标,学生的探索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四、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一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二是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五、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课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1、要求合理,选择有意义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基础,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要求恰当,控制问题的难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应根据学生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提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尤为重要。一年级多学一些图画情境题,可以引发学生的...

教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创设教学情境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只重视运算原理、运算顺序和运算技巧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忽略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2、忽略新旧知识的衔接。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成功导入新知识,而...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

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他们就会有一种渴望达到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数学学习的保证。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积极合作,主动探究,打破呆板的学习空间。其次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有哪些?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2、导学案的编制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1.1创设情境过于形式化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出现了不少形式化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夹杂了过多的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过于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学得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年龄特征中寻找出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形成,学习动机逐渐由兴趣型向信念型过渡,但初中阶段还是以兴趣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阶段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热情。 如:教学“数轴”时...

怎样创设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

烟台市18968865376: 如何有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 -
舒姜声诺: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

烟台市1896886537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
舒姜声诺: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创设情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烟台市1896886537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强调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
舒姜声诺: 小学生是直观思维,而且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

烟台市18968865376: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
舒姜声诺: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 王桂韫 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近几年教学中,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发现在合理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客...

烟台市18968865376: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
舒姜声诺: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

烟台市18968865376: 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舒姜声诺: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那么如何...

烟台市18968865376: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总结 -
舒姜声诺: 有效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到以下三个问题.一、确定“需不需要”.二、确定“为什么” .三、成功的情景创设必须是完整的.有效场景的创设,要考虑到课堂的安排,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回归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神奇的“童话情境”.总之,小学数学在创设有效情境上,掌握好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学生也学得轻松,也会让数学课堂更高效.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新闻网

烟台市18968865376: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 -
舒姜声诺: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

烟台市1896886537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有效情景教学 -
舒姜声诺: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教学情景是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是把枯燥甚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生活事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是老师有目的性的创设场景,以此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烟台市18968865376: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舒姜声诺: 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下面结合本人在上海跟班学习期间所听的课以及平时在施实课堂教学中经历,谈一谈是怎样设计问题情境的: 1、创设应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