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左公柳》概括课文

作者&投稿:阙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年级的下册《左公柳》这篇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全文~

一、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思路
我所执教的《左公柳》是S版五下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
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学会给各个事例概括小标题。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给各事例概括小标题。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结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目标,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原则,为达成目标,设计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为:以左宗棠的精神为引,一是整体感知,初谈对左宗棠的印象;二是细读具体事例,体会人物的爱国精神,学习给各个事例列小标题;三是联系写柳树的句子,品味人、柳的精神相通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四是通过层次递进的朗读进行情感的步步升华。
二、长文精讲,注重多种学法的引导
《左公柳》这篇课文是通过作者看到的玉门关外的柳树与内地柳树的不同,引出导游讲的关于左宗棠的三个爱国故事,从而来表现对左宗棠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一遍都要花8-9分钟,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我采用了长文精讲的方式,主要抓住了表现左宗棠爱国精神的三个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对这三个事例的教学方法我根据各事例的特点做了不同的安排,让学生能体会语文课堂的丰富,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自然学得有兴趣。
第一个事例的学习难点是生僻词语较多,如“有失偏颇”“力排众议”“慷慨激昂”“主动请缨”等,没有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文意。因此,在教学这个事例时,我采用了随文理解词义、结合环境背景理解词义等方法,由理解词义到理解句子再到感情朗读,人物的爱国之情也就在学生的感情朗读中自然流淌了。
第二个事例是这篇课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事例,因此在教学这个事例时,我让学生先明白这就叫选取典型事例,然后通过老师的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画出最打动自己的词句谈感受,接着又引导学生走进画面去想象自己就是那些西征的将士们,面对自己白发苍苍的主帅抬棺出征的壮举,来表达自己的感动和决心。这样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更是让学生对人物爱国精神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高潮。
第三个事例则是一读就懂,所以把它安排为略讲部分,以读代讲,用诗句的对比来升华人物的爱国之情。
在学生被这三个事例中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后,再引导他们去回顾写柳树的句子,去感受人、柳之间精神的相通之处,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学习目标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再通过赞柳、赞左宗棠、赞爱国将士这三个层次的朗读,让本文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教学的各项目标也就在老师多种学法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攻破了。

  一、《左公柳》配乐朗读 (我已经上传,后面有下载附件)

  二、《左公柳》课文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wò)。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赶紧下了年,飞也似地向前扑去。到了树阴下,啊,好粗的树哇!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 “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kānɡkǎi)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léi]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yīnɡ)!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xiǎnɡ)匮(kuì)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ānɡ)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ɡuā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lià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ruì)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导游还告诉我们: “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便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yì)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tǎnɡ)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左公柳》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一、教材的特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点明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导语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诗意。每单元的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更加直观地揭示主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画面生动,充满童趣,如,第一单元的导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吗,在我们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为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而喝彩。”这段导语用优美、简明的语言,概括地介绍了本单元的内容,并提示学生“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具体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专题,并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画面展现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大家庭。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本单元的特定情境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⒉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册教材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新选文比率达80%左右。这些首次进入教材的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于典范性。选文的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视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在这些课文中,有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神鸟》《格萨尔王的故事》《冬不拉》《火把节》《刘三姐》;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如,《猫》《珍珠鸟》《海豚救人》《老人与海鸥》;有歌颂巾帼英杰的,如,《黄道婆》《提灯女神》《香玉剧社号》《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花木兰(剧本)》;有反映人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如,《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顶碗少年》;有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如,《左公柳》《郑成功收复台湾》《隐姓埋名三十年》《海上英魂》;有中外名篇名著中的精彩片断,如,选自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凡卡》,我国近代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中的《战风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童年乐趣》等。这些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富于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与培养。

本册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练习题,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另外,课后练习的设计还注意了读写的结合。针对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部分课文后面的拓展题中较为恰当地设计了“小练笔”的形式,力求让学生在最佳的教学时机,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在一些课文后面还适当安排了相关“链接”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延伸阅读内容和补充有关知识。“学习链接”编排的内容大多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介绍,如,本册编排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几个人物的简介,及有关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的简要介绍等。在第五、六单元还安排了学习方法指导“指南针”,分别讲了有关“学做读书笔记”和“学写读后感”的内容。这样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南针”意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点拨和引发,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习实践中多次反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文,加上了注释。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逐步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觉得好的词、句、段落多读读,或抄一抄,或听写下来。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读写词语的练习题,让学生读读写写由生字带出的生词、重点词语等,以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采集”栏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材料,而且还要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上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也体现了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这样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四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积少成多”两项内容的练习,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语言积累。本册在“阅读平台”中编排了描写傣族新年——泼水节的

苯猪

一、教材的特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点明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导语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诗意。每单元的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更加直观地揭示主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画面生动,充满童趣,如,第一单元的导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吗,在我们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为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而喝彩。”这段导语用优美、简明的语言,概括地介绍了本单元的内容,并提示学生“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具体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专题,并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画面展现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大家庭。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本单元的特定情境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⒉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册教材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新选文比率达80%左右。这些首次进入教材的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于典范性。选文的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视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在这些课文中,有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神鸟》《格萨尔王的故事》《冬不拉》《火把节》《刘三姐》;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如,《猫》《珍珠鸟》《海豚救人》《老人与海鸥》;有歌颂巾帼英杰的,如,《黄道婆》《提灯女神》《香玉剧社号》《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花木兰(剧本)》;有反映人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如,《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顶碗少年》;有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如,《左公柳》《郑成功收复台湾》《隐姓埋名三十年》《海上英魂》;有中外名篇名著中的精彩片断,如,选自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凡卡》,我国近代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中的《战风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童年乐趣》等。这些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富于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与培养。

本册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练习题,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另外,课后练习的设计还注意了读写的结合。针对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部分课文后面的拓展题中较为恰当地设计了“小练笔”的形式,力求让学生在最佳的教学时机,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在一些课文后面还适当安排了相关“链接”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延伸阅读内容和补充有关知识。“学习链接”编排的内容大多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介绍,如,本册编排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几个人物的简介,及有关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的简要介绍等。在第五、六单元还安排了学习方法指导“指南针”,分别讲了有关“学做读书笔记”和“学写读后感”的内容。这样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南针”意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点拨和引发,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习实践中多次反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文,加上了注释。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逐步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觉得好的词、句、段落多读读,或抄一抄,或听写下来。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读写词语的练习题,让学生读读写写由生字带出的生词、重点词语等,以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采集”栏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材料,而且还要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上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也体现了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这样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四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积少成多”两项内容的练习,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语言积累。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
【 #教案# 导语】《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下面是 无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三首诗描写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原创】202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 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语文教学开始实现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因此,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义词 反义词大全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1、草原近义词:热闹——喧闹 响亮——洪亮 飞驰——疾驰、飞奔 天涯——天际舒服——舒适 拘束——拘谨 羞涩——羞怯、羞愧 勾勒——勾画反义词: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热闹——冷清 大方——拘谨、羞涩清鲜——浑浊2、丝绸之路近义词:矗立——耸立 欢腾——欢跃 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生字组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生字组词如下:毛毡 毡房 毡子 卸货 卸妆 卸肩 咀嚼 咀嚼 咀嚼 咀嚼 咀嚼 咀嚼(这两个字只能组一个词)沙漠 大漠 漠视 寂寞 落寞 寂寞 夹袄 棉袄 皮袄 长袍 旗袍 棉袍 傻子 傻蛋 傻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6的例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课标》在前两个学段习作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小学5-6年级(第三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标练习册第一课的草原第四题和第二课丝绸之 ...
《草原》的第四题答案:明朗的天空 一碧千里的草原 柔美的线条 好客的主人 各色的衣裳 甜甜的微笑 《丝绸之路》的第四题答案:C,B,C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有哪些人物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海伦在莎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六至第七自然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

《草原》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为文章的最后一句,总结全文。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部分课文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五年级的下册《左公柳》这篇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全文 -
易沫康利: 一、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思路 我所执教的《左公柳》是S版五下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22课《左公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左宗棠的那些爱国事迹. -
易沫康利: 1,担心国家腹地受到威胁不顾六十高龄,主动请缨.2,抬着自己的棺材,表达自己宁可牺牲也要报国的赤子之情.3,为了留给西北绿茵,不但让将士种植柳树,还动员组织百姓植树.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左公柳目题为什么叫左公柳 -
易沫康利: 因为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经被外国人侵占;如果没有左宗棠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树林,玉门关今天就不会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所以,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这就是“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左公柳》这课文的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又指 -
易沫康利: 左公柳的“柳”既指了生长在戈壁滩的柳树,又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从侧面赞扬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身上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左公柳》的表达方法 -
易沫康利: 拟人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22,左公柳,想一想,本文为什么用"左公柳"命题 -
易沫康利: 用"左公柳"命题的原因: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诗意. -
易沫康利: 《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清平乐·村居》: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为什么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 小学五年级下册,左公柳 -
易沫康利: 当时左宗棠经过那里的时候 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柳树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并且制定保护树林的措施,严加执行.后来有个文人杨昌浚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5年级的话,往环保上写把.你情不自禁的想到现在的污染严重,应该注意环境保护.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法大视野,第22课左公柳,答案. -
易沫康利: 后题答案第二题小嘎子顽皮基民,争强好胜,富有心计.在选摔跤方式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看出他富有心计.在摔跤是采用【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处于劣势时,【推拉拽顶】想近各种方法.这可看出他的机敏和...

墨竹工卡县18760668153: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易沫康利: ①牧童: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②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③清平乐·村居: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